APP下载

初发和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分析

2013-08-29时勇

微循环学杂志 2013年1期
关键词:纤溶二聚体血浆

时勇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老年人常见疾病之一,具有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的特点[1]。脑梗死的病因学研究显示,凝血功能异常是影响脑梗死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2]。本文通过检测脑梗死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以及D-二聚体(D-Dimer)的变化,分析初发和复发性脑梗死患者上述指标的变化差异,为临床监测病情和防治复发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和分组

选取2011年12月~2012年10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3例(脑梗死组,男63例,女40例,平均年龄61.23±10.59岁),其中初发脑梗死患者46例(初发脑梗死组,男31例,女15例,平均年龄56.34±8.82岁),复发脑梗死患者57例(复发脑梗死组,男39例,女18例,平均年龄66.56±10.88岁)。诊断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标准[3],并经头颅CT或MRI确诊。健康对照组选取同期本院体检健康者97例(男48例,女49例,平均年龄59.83±9.42岁)。所有对象均无其它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肾病、肺结核、肝炎等。各组间性别、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检测方法

1.2.1 样本采集:脑梗死患者入院后,抗血小板聚集、抗凝和溶栓治疗前,健康对照组空腹12h后,分别采集静脉血5ml于枸橼酸钠抗凝真空管中(静脉血与抗凝剂的体积比为9∶1),上下颠倒混匀8次,2000rmp离心10min,立即上机检测。

1.2.2 指标检测:使用CA7000型全自动凝血仪(日本Sysmex 公司)进行PT、APTT、TT、FIB、DDimer水平检测。PT、APTT、TT 的检测采用凝固法,FIB采用Clauss法,D-Dimer的测定采用免疫比浊法。均使用原装配套试剂和质控品,并严格遵照仪器操作规程。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检测数据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脑梗死组与健康对照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PT、APTT、TT明显缩短,FIB和D-Dimer水平显著升高,可能增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见表1。

表1 脑梗死组与健康对照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s)

表1 脑梗死组与健康对照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s)

注:与健康对照组比较,1)P<0.05,2)P<0.01

2.2 初发脑梗死组与复发脑梗死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复发脑梗死组与初发脑梗死组PT、TT 无显著差异。但与初发脑梗死组比较,复发脑梗死组APTT 明显缩短(P<0.01),FIB 和D-Dimer水平显著升高(P<0.01)。见表2。

表2 初发脑梗死组与复发脑梗死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s)

表2 初发脑梗死组与复发脑梗死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s)

注:与初发脑梗死组比较,1)P<0.01

3 讨论

脑梗死是以脑血栓形成为主的脑血管疾病。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血液凝固和纤溶功能异常是脑血栓形成的关键[4]。监测凝血纤溶功能对脑梗死早期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临床意义。

APTT 和PT 是反映内、外源性凝血途径是否异常的筛选指标。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脑梗死患者PT、APTT 明显缩短,说明脑梗死患者凝血酶原酶形成增加,凝血酶增加。TT 主要反映体内FIB及肝素抗凝物质水平,脑梗死患者TT 缩短,提示其FIB含量可能增加,肝素或类肝素物质可能减少。

FIB与D-Dimer水平升高是脑梗死的独立风险因子[5]。FIB被凝血酶裂解后成为纤维蛋白单体,FIB水平升高可增加血液粘稠度,从而促进血栓形成。D-Dimer是交联纤维蛋白在纤溶酶作用下的特异性降解产物[6],其水平升高提示机体处于高凝状态,有血栓形成的危险。本研究结果表明,脑梗死组血浆FIB和D-Dimer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与文献[7,8]报道一致。

易复发是脑梗死的重要临床特点。复发脑梗死与梗死的严重程度以及致残率显著相关[9]。因此,防止脑梗死复发是临床的重要工作,早期检测凝血和纤溶指标,尤其是纤溶指标对警示脑梗死复发有重要价值。本研究发现复发脑梗死组血浆FIB 和D-Dimer水平较初发脑梗死组显著升高,说明高水平FIB及D-Dimer可用于监测脑梗死的复发。因此,对初发脑梗死患者进行有效治疗后,定期检测血浆FIB和D-Dimer水平,对其水平升高者,进行适当的干预治疗,可降低脑梗死复发率。

综上所述,凝血功能亢进是初发和复发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对有脑梗死病史的人群定期检测FIB和D-Dimer有利于减少脑梗死的复发。

1 范蓉,辛世萌,范鸿博,等.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复发性脑梗死关系的临床研究[J].中华脑血管病杂志,2012,6(3):143~147.

2 田万林,宫继勇,朱安友.97例脑梗死九项凝血纤溶指标变化的探讨[J].实用全科医学,2005,3(3):268~269.

3 中华医学会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4 Dougu N,Takashima S,Sasahara E,et al.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cerebral infarction using an algorithm combining atrial fibrillation and D-dimer level[J].Eur J Neurol,2008,15(3):29~31.

5 严蜀华,李素君,叶青跃,等.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和缺血组织因子促凝活性的检测分析[J].微循环学杂志,2012,22(1):64~65.

6 夏璇,黄清春.D-二聚体的检测及临床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7):908~910.

7 刘兵,谭鹤龙,俞春娟,等.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变化及药物干预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9(4):429~430.

8 李敬权.急性脑梗死患者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的临床意义[J].临床荟萃,2011,26(20):1796~1797.

9 苏微微,易兴阳,李强.脑梗死复发危险因素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10,22(11):7~9.

猜你喜欢

纤溶二聚体血浆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过敏性紫癜儿童凝血纤溶系统异常与早期肾损伤的相关性
纤维蛋白原联合D二聚体检测对老年前列腺增生术后出血患者纤维蛋白溶解亢进的应用价值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CHF患者血浆NT-proBNP、UA和hs-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D-二聚体和BNP与ACS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联性
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相关血浆氨基酸筛选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凝血纤溶系统标志物在脑动静脉中的变化
纤溶系统分子标志物在妊娠高血压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联合检测D-二聚体和CA153在乳腺癌诊治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