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扇舟蛾在鲁中生活规律的观察分析与综合防治研究

2013-08-28王秀桂胡友道

绿色科技 2013年7期
关键词:历期吐丝羽化

王秀桂,胡友道

(1.山东省青州市益都街道办事处,山东 青州 262500;2.山东省青州市云门山街道办事处,山东 青州 262500)

1 引言

杨扇舟蛾(Closteraanachoreta(Fabricius)),又称杨树天社蛾,属鳞翅目舟蛾科,是杨树的主要食叶害虫之一,尤其以杂交杨发生最为严重。该虫具有突发成灾的特点,3~5d就可能将一棵树的叶子吃光。近年在鲁中山区尤为猖獗,对杨树速生丰产林造成极大的危害。从2003年开始笔者对杨扇舟蛾的生物学特性及可持续控制技术进行了观察研究,通过人工饲养和野外调查,对该虫在我地的生活规律及特点进行了详细观察和分析,现将观察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2 发生规律

杨扇舟蛾在鲁中地区每年发生4代,全年生活史见表1。越冬代成虫于次年4月份羽化,成虫白天隐伏,夜晚活动,具有很强的趋光性。单雌平均产卵207.9粒。单雌平均遗腹卵8.8粒。成虫平均发育历期分别为:越冬代6.9d,第一代3.3d,第二代6d,第三代5d。卵平均发育历期分别为:第一代13d,第二代6.3d,第三代7.3d,第四代7.5d。幼虫平均发育历期分别为:第一代30.8d,第二代26.5d,第三代26d,第四代28.8d。蛹平均发育历期分别为:第一代11d,第二代7.3d,第三代6.9d。卵单层排列于叶表或叶背,卵平均孵化率高达95.6%。幼虫共5龄,幼虫期分别为5月、7月、8月、9月。第四代幼虫于每年9月下旬到10月上旬陆续吐丝下垂入土化蛹越冬。

表1 杨扇舟蛾生活史(2005~2010年观察)

3 生活习性与危害特征

以茧、蛹在落叶、树洞或树表皮内越冬,翌年4月下旬开始羽化,交配产卵。卵块状,40~600粒不等,单层排列,橙黄色。越冬代成虫多产于枝干上,以后各代卵产于叶背或叶面。春夏之间幼虫为害:1~2龄幼虫危害时,先吐丝将1~2个叶片粘在一起,在内取食叶肉,仅留表皮及网状叶脉;2龄以后吐丝缀叶,形成大的虫苞,白天隐伏其中,夜晚取食;3龄开始分散取食,并吐丝打苞,打苞前先吐丝将叶柄基部固定在新梢上,可将全叶食尽,仅剩叶柄;成虫白天隐伏,夜间外出取食叶片。传播途径主要靠成虫飞翔,沿公路林扩散较快。幼虫吐丝下垂,可随风作近距离传播。由于幼虫繁殖快、数量多、分布广,大发生时极易成灾。

4 结果分析与综合防治

通过对杨扇舟蛾历期发生及生活规律的观察得知,杨扇舟蛾之所以极易将树叶吃光,其主要原因是它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这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它的繁殖速度快;二是它的繁殖量大;三是它的繁殖率高。针对这些特点,根据其生活规律,不同的生活周期应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结合全年可对其进行综合全面防治。

4.1 人工物理防治

越冬(越夏)是应用人工措施防治的有利时机。由于杨树树体高大,加强对蛹和成虫的防治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人工收集地下落叶或翻耕土壤,可以减少越冬蛹的基数;成虫羽化盛期应用杀虫灯(黑光灯)诱杀等措施,有利于降低下一代的虫口密度。根据大多数种类初龄幼虫群集虫苞的特点,组织人力摘除虫苞和卵块,可杀死大量幼虫,也可以利用幼虫受惊后吐丝下垂的习性通过振动树干捕杀下落的幼虫。

4.2 生物防治

杨扇舟蛾卵期有舟蛾赤眼蜂(Trichogramma clost-erae)、黑卵蜂(Telenomus sp.)、毛虫追寄蝇(Exorista amoe-na)、小茧蜂(Apantale sp.)、大腿蜂(Brchymeria cbscurata)、颗粒体病毒 G.V、灰椋鸟(sturnus cinerceus)等天敌。卵期可利用释放赤眼蜂防治:释放松毛虫赤眼蜂,害虫产卵初期,设放蜂点50个/hm2,放蜂量为25~150万头/hm2。

4.3 打孔注药防治

对发生严重、喷药困难的高大树体,可打孔注药防治。利用打孔注药机在树胸径处不同方向打3~4个孔,注入疏导性强的40%氧化乐果乳油原药或1倍液等。用药量为2~4mL/10cm胸径,注药后注意封好注药口。

4.4 药物防治

在幼虫危害期,可用BT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25%灭幼胶悬液2000~30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4000~8000倍液,或1.2%苦烟乳油1500倍液喷雾防治,防治效果较好。2~3龄期树,喷25%灭幼脲Ⅰ号800~1000倍液,或80%敌敌畏800~1200倍液,或2.5%敌杀死6000~8000倍液。此外,成虫羽化期在大面积林地可用敌敌畏插管烟剂熏杀,或安装黑光灯诱杀蛾子。

[1]仝 燕.杨扇舟蛾生活习性及防治[J].安徽林业,2009(4):74.

[2]方松山,林晓安,申富勇,等.杨扇舟蛾生物学特性研究初报[J].林业科技开发,2003(3):22.

[3]闫荣玲,姚学让.杨扇舟蛾防治技术研究初报[J].河南林业科技,1996(2):19.

[4]校建民,史庭录,夏剑萍,等.江汉平原杨扇舟蛾发生规律的初步观察[J].湖北林业科技,1997(1):18.

[5]张显政,黄政龙,黎前良,等.洞庭湖区杨扇舟蛾发生与危害及预测研究初报[J].湖南林业科技,1991(2):32~35.

[6]李彦民.杨扇舟蛾、杨小舟蛾发生规律与监测防治技术[J].森林保护,2008(7):29~31.

猜你喜欢

历期吐丝羽化
悼留民兄
13个新选水稻不育系播始历期配合力分析
不同海拔高度松褐天牛羽化规律观察初报
高速线材厂吐丝管固定方式的改进
食物因素对暗黑鳃金龟一、二龄幼虫历期及成活率的影响
日本松干蚧生物学观察与防治
吐丝的蜘蛛与吐丝的蚕
小蚕儿吐丝
酷虫学校蚕蛹羽化了(一)
不同寄主植物影响斜纹夜蛾生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