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煤炭企业内部发展模式分析

2013-08-28刘楠

绿色科技 2013年7期
关键词:煤炭资源生产

刘楠

(1.安徽理工大学 地球与环境学院,安徽 淮南 232001;2.安徽省淮南市环境监察支队,安徽 淮南 232001)

1 引言

煤炭是我国最重要的基础性能源,煤炭产业的健康发展对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在我国煤炭生产过程中片面强调产量和经济效益,不重视煤炭的综合开发,煤炭的回采率低,共生伴生矿产资源没有综合开采,资源浪费的情况严重。煤炭在开采、洗选、运输以及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没有得到及时科学地处理,严重浪费了资源,也污染了环境。煤炭既是我国最重要战略性资源,也是不可再生资源,所以必须找到一种能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发展方式保障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使煤炭产业在为自身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能够促进社会和谐和环境改善。下面分析几种新型的煤炭生产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模式,以供参考。

2 煤炭绿色开采模式

绿色开采模式要求煤炭生产过程中,减少开采产生的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杜绝煤炭伴生资源的浪费。

实现绿色开采模式,首先要应用绿色开采技术,规范生产中的工艺环节,对煤层中的伴生资源如矿井水、瓦斯、伴生矿物等进行综合开发,在开采过程中防止或尽可能减轻对环境和其他资源的不良影响。矿井水不能直接外排,必须经过沉降、曝气、絮凝等净化工序,达到三类水的标准,用于景观和生产,进入循环使用的环节(图1)。

图1 煤炭绿色开采模式

在杜绝污染,杜绝环境破坏的前提下,依法关停工艺落后,严重危害环境安全和生产安全的矿井;对于当下技术水平来说,高硫高灰的煤层开采,将不可避免的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必须在技术水平过关之后,才允许开采此类煤层。

3 煤炭清洁生产模式

煤炭的清洁生产就是发展煤炭洗选加工转化技术,提高产品层次,减少排放,杜绝浪费。传统的煤炭生产中的清洁生产,指的仅仅是原煤的洗选、加工,没有延伸和拓展煤炭生产的产业链,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清洁生产。循环经济模式下的清洁生产,煤炭的洗选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在物质大循环的思想指导下,对煤层中所有资源进行分类,在开采过程中尽量将煤层中所有资源分类开采,不能逐大舍小,浪费资源。其次要拓展产业链,将出售低附加值的原煤、电煤转为出售高附加值的煤化工产品。综合处置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和废弃物,大力发展静脉产业,培养新的利润增长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图2)。

图2 煤炭清洁生产模式

4 三废利用模式

煤层气资源、低劣质煤、煤矸石及矿井水长期以来被视为生产的废弃物,直接外排或堆放在周边环境将严重的破坏矿区环境。同时,煤层中的瓦斯严重影响了煤炭采掘生产的正常进行,瓦斯爆炸的风险也是煤炭生产企业最主要的安全隐患之一。煤炭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建立有效的瓦斯浓度预警机制,抽排与综合利用相结合,变害为利,确保原煤生产的安全。

煤矸石长期堆存占用大量土地,自燃的煤矸石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硫,造成大气污染,危害人群健康和环境安全。对于煤矸石这一伴生资源,中低热值的可以用于发电,或进行粗加工,将其作为建材的原材料综合利用。

对于矿井水和选煤用水,可以建立净化系统,使水质达到循环使用的标准,将这种再生资源重新投入到生产循环中,同时也可以作为清洁用水和灭火用水。总之,煤炭企业对三废的综合处置和3R利用,是实现其经济与环境效益统一的必然原则(图3)。

图3 煤炭开采和加工过程中三废的利用模式

5 采煤塌陷区的生态治理模式

煤炭企业在生产的同时,要努力改善矿区的生态环境。充分利用煤炭开采的固体废弃物回填塌陷区。对于浅层塌陷区尽快进行回填和表土覆盖,尽快复垦,防止水土流失。对于深层塌陷区,已经形成水域的,建立现代化渔场,对尚未稳定的塌陷区,可建设成水禽养殖基地;在条件合适的地区,做好规划工作,发展水上旅游项目。同时,要做好矿区绿化工作(图4)。

图4 采煤塌陷区治理模式

6 结语

传统的煤炭企业经济发展模式虽然给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随之而来的环境破坏也大大的伤害了人类自身。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世界性的命题,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引入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模式,可以有效地达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目的。

[1]张蔚萍.深刻领会“十一五”规划精神[J].红旗文稿,2005(23):2~4.

[2]诸大建.从可持续发展到循环型经济[J].世界环境,2000(3).

[3]赵立祥.日本的循环型经济与社会[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4]黄海峰.德国循环经济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5]解振华.关于循环经济理论与政策的几点思考[J].环境保护,2004(1).

[6]吴季松.循环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

[7]冯之浚.中国循环经济高端论坛[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9]张坤民.生态城市评估与指标体系[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10]诸大建,周建亮.循环经济理论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J].同济大学学报,2003(6).

[11]毛如柏,冯之浚.论循环经济[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12]罗马俱乐部.增长的极限[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

[14]李 健,闰淑萍.论循环经济发展及其面临的问题[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

[15]李鸿吉.模糊数学基础及实用算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18]彭 琴,龚新奇.从循环经济的国内外实践看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支撑体系的构建[J].北方环境,2003(4).

[19]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组.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0]张坤民.低碳经济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24]钟茂初.可持续发展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5]聂 帅.产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实证研究——以山东省发展循环经济试点园区为例[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9.

[26]D.Pearee,R.K.Turner.Eeonomies of Natural Resoureesand the Environment[J].Harvester Wheatsheaf,1990(11).

[27]FroschRA,GalloPoulosNE,Strategies for manufacturing[J].Scientific American(Special Edition),1989(27).

[28]BaileyR.Designing Robust Industrial Ecosystems:A System Approach[EB/OL].Http://www.srl.geteeh.edu.PeoPle/reid/rbthesis.html.1997.

[29]Koenig HE,CantlonJE.Quantitative Industrial Ecology[M].IEEE Trans On Sys.Man&Cyb Part C:APP.&Review,1998.

[30]ChalierA,PaekerJ.The Economics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Recycling[M].USOregon:ReedCollege,1998.

[31]国际环保产业促进中心.循环经济国际趋势与中国实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32]张宏伟,杨 凯,王 震.城市包装废弃物减量化及回收体系构建的国际比较[J].世界地理研究,2002(6).

[33]毛文永.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概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

[34]顾春林.转型期的我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关系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3.

[35]潘 岳.关于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几点看法[J].资源与人居环境,2008(19).

[36]章 波.循环经济发展指标体系研究及实证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15).

[37]吴春梅.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及评价体系探讨[D].济南:山东科技大学,2005.

[38]迟春洁,蒋景楠.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内容和构建思路仁[J].技术经济,2006(2).

[39]钟 霞.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7).

[40]李彩红.化工行业循环经济的指标体系及效果评价[J].工业技术经济,2007(4).

[41]向来生,郭亚军,孙 磊,等.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2).

[42]胡安水.生态价值论视野下的循环经济[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43]王海龙,赵光洲.循环经济对资源环境外部性的作用及问题探讨[J].经济问题探索,2007(2).

[44]陈 勇.基于循环经济的钢铁行业资源利用效率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0.

[45]申富光,杨民政,田文新,等.着力调结构、抓改革为新发展做出新贡献[J].中国集体经济,2010(5).

[46]张鸿莹.对煤炭行业研究生招生培养工作的几点思考[J].中国煤炭,2010(2).

[47]高长宏,屈 武,陈秀文.谈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5).

[48]于励民.我国煤炭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运行机制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8.

[49]陈世元.煤炭企业环境成本的确认计量及应用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

[50]张 圆,周 滨,赵 杰.循环经济理论研究综述及天津发展循环经济概况分析[J].青年科学,2010(11).

[51]沈 默.逆向物流对循环经济发展的贡献[C].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苏卷),2010.

[52]宫 文.接替资源找矿对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影响分析[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1.

[53]赵公胜.煤炭产业大型集团化和产业集群化战略模式比较研究[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2011.

猜你喜欢

煤炭资源生产
8月我国进口煤炭同比增长5.0%
让安全生产执法真正发挥震慑作用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消除煤炭:是时候将煤炭载入史册了 精读
煤炭绿色完全开采不再是梦
我给资源分分类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煤炭开采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