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成长与发展现状研究

2013-08-27王雪瑞

财经理论研究 2013年5期
关键词:生产性第三产业增加值

王雪瑞

(内蒙古财经大学 商务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

在西方发达国家的服务业中,生产性服务业是其对国民经济贡献最大的一部分。据统计,OECD国家生产性服务业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超过了30%。另外,在多数西方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业的中间投入率逐年升高,其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其它实物投资。

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面临着诸多问题。其中,服务业发展缓慢,对工业的促进与配套服务作用不足,总体影响了工业的发展速度;另外,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对制造业的进一步升级不能给予相应的支持与动力,甚至还会影响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总体来看,我国工业发展水平要高于服务业,尽管近些年我国服务业的发展迅速,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速度仍然缓慢,生产性服务业滞后于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导致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竞争力低下等经济问题。这种产业结构,不仅制约了制造业的发展,还制约着整体经济的发展速度。不难看出,生产性服务业是产业升级、竞争力提高的关键。

一、生产性服务业概念的演化与界定

1966年,在研究服务业分类时,格林菲尔德(H.Greenfield,1966)最早提出了生产性服务业(Producer Services)的概念。[1]他认为,生产性服务业主要是向生产性部门提供服务或劳动的企业或部门,其服务提供者是企业、非营利组织和政府,服务受用者是生产部门不包括最终消费者。这一概念揭示了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本质和属性。

1975年,勃朗宁等(Browning和 Singelman,1975)从服务业类别的角度重新定义了生产性服务业的概念。他们认为,在生产性服务业中应包括:金融类、商务类等知识密集型的生产性服务。[2]

七年后,哈伯德等(Hubbard和 Nutter,1982;Daniels,1985)对服务业的分类进行了更进一步的研究,他们将服务业分成为生产者提供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和为消费者提供最终消费性服务的消费性服务业两类,同时他们指出生产性服务业的范围是消费性服务业服务范围以外的部分,从服务范围上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给予了阐释。他们将物流、办公清洁和安全服务等划入生产性服务业中。[3][4]

1987年,豪威尔等(Howells和 Green,1987)从为其它公司提供服务的服务业角度出发,研究认为,为其它公司提供服务的服务业,应该划归为生产性服务业。[5]从他们的研究结论可以看出,生产性服务业的服务部门,可以不只是对生产性部门服务,比如银行可以对个人服务。他们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有了新的拓展。

1988年,Gillespie和Green(1988)强调,要将物流业、批发服务业和对企业等生产部门提供的保洁服务划入生产性服务业,从更细分的角度强化了生产性服务业的服务性质。[6]马歇尔(Marshall,1987)认为,生产性服务业应该包括三类行业:一是提供信息处理的服务业;二是针对实物商品提供的服务业,如物流、设备维护等;三是为个人提供支持和保障的服务业。[7]

2009年,香港贸易发展局从贸易角度对生产性服务也进行了定义,他们认为生产性服务业包括专业服务等与贸易相关的服务(韩德超,2009)。[8]

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我国政府将生产性服务业分为交通运输业、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和商务服务业。

以上是一些学者和机构从服务活动的角度对生产性服务业内涵的研究。

还有一些学者从服务性质的角度进行了定义。其中,Gruble和Walker(1989)从媒介性角度阐释了生产性服务业的性质,他们认为生产性服务不是直接用来消费以产生效用的,它是中间投入而非最终消费品。[9]在经济活动中它扮演着中间连接或媒介的角色。另外,他们还认为,生产性服务有利于促进生产的专业化,尤其有利于资本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生产,从而提高这类生产性部门的要素生产率。

从以上这些研究看来,生产性服务业的本质是为生产最终产品的产业提供中间服务,鉴于此,生产性服务与生产性服务业的概念界定如下:

生产性服务是指,为生产性经济部门提供有助于生产的中间性投入的服务。生产性服务并不专属于生产性服务业,可以由生产性服务业提供,也可以由其它部门提供。

生产性服务业是指,在国民经济活动中主要为满足中间需求,而向其它生产性企业或组织的生产活动提供生产性服务的一类国民经济产业。生产性服务业提供的服务主要是生产性服务,但也可以提供消费性服务。比金融业属于生产性服务业,当它为生产性企业提供服务,以助于生产性企业生产时,提供的就是生产性服务;但当它的服务对象是个人时,所提供的就是消费性服务,然而这不影响它作为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属性。本定义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性质比以往的定义有所放宽,目的是在不影响其本质的情况下,便于产业分类与研究。

二、生产性服务业分类与特征

(一)生产性服务业分类

生产性服务业分类,是对生产性服务业进行实证研究的关键。到目前为止,关于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分类仍然存在着不同观点。甚至在同一个作者的文章中,也有明显划分不一致的情况。①每种分类有着各自研究背景和优点,当然也都存在着不足。②

对于服务业的分类,学者们越来越倾向于布朗宁(Browning和Singelmann,1975)的分销服务、生产性服务、社会服务和个人服务的四部门分类法。[2]

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分类,由于研究背景和各国统计口径的不同,其划分尚未统一,也没有明显带有倾向的划分方法。下面列举了一些国外机构和学者对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分类,用以比较和认识生产性服务业类别,如表1所示。

表1 国外生产性服务业分类

由于统计口径不同,国内学者也根据我国具体 情况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进行了分类。如表2所示。

表2 国国内生产性服务业分类

由于生产性服务业划分依据尚无定论,本文以其经济含义为基础,按照国家统计局对三次产业的划分③,取中间需求率大于50%的服务业为生产性服务业。本文根据国家统计局2002年投入产出表,计算了所列42个产业的中间投入率,如表3.4所示。其中中间投入率大于50%的服务业为:邮政业,交通运输及仓储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保险业等六个产业。根据我国2002年以后的统计口径,将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合并为一个产业。为统一统计口径,本文将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金融保险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五个产业作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分类,对其进行研究。

表3 各产业中间需求率

(二)生产性服务业特征

1.中间投入性

在投入产出理论中,需求分为中间需求和最终需求。其生产性服务业与其它产业的本质区别在于,它主要是充当生产的媒介,只是为生产最终消费的其它产业提供中间投入,而不直接生产最终消费的服务。这也是生产性服务业内涵所在。一般意义上,生产性服务业的服务对象是国民经济中的生产者而不是最终消费者。我国三次产业划分中的服务业各行业中,其实对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是提供服务的,只不过鉴于行业特性,区分为对生产者服务多一些和对消费者服务多一些。本文以生产性服务业经济目的为依据,从生产性服务业中间投入性特点出发,对各服务业以中间投入率为标准进行了划分。

2.知识密集性

生产性服务业相对于消费服务业,知识和技术的含量偏高。根据本文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分类可以看出,传统的生产性服务业,例如金融服务等,有较长的发展历史,需要专业的知识背景,因而是知识密集型的服务业;与此相比,新兴的生产性服务业,如信息传输,是随着最新科技的发展而产生的,从无到有,经历了一个发展壮大的过程,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构成这些服务业发展的基础。它们有很明显的技术密集性特征。

3.产业关联性

生产性服务业诞生的根源就是生产企业的生产服务。随着专业化分工的发展,生产企业以往的“自产自销”式的辅助生产服务,比如物流等,越来越不能适应成本战略和市场竞争的压力。逐渐地,这些服务开始外包,进而产生了规模化的、更加专业的生产性服务业行业。尽管经过市场化的分工形成了独立的产业部门,但这些生产性服务业的本质仍是为生产企业提供生产服务,其发展变化与生产企业息息相关。另一方面,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之间,以及生产性服务业与服务业其它行业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关系。

三、生产性服务业演进轨迹

为研究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变动轨迹与未来发展趋势,文章选取最能代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规模与程度的“增加值”作为研究对象,从直观上分析生产性服务业的研究轨迹。

(一)生产性服务业趋势与结构变化

1978年以来,我国生产性服务业逐渐得到发展。如图1所示。这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图1 第三产业增加值指数(1978年为100)④

1978年到1990年间,生产性服务业处于萌芽状态,发展缓慢。这段时期,我国国民经济整体以第一、第二产业为重,忽视第三产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在这段时期对国民经济只起到补充和弥补不足的作用。

在1990到2000年前后,生产性服务业得到真正发展。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重视服务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生产性服务业在这一时期开始对国民经济起辅助和支持作用。

自2000年以后,我国服务业得到迅猛发展,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然而,由于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不同,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发展却并不均衡。其中,金融业增加值超过了1978年50倍⑤,是所有服务业中发展最快的产业。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批发和零售业等的发展速度,低于服务业平均水平,相对比较缓慢。如图3.1所示。

1.生产性服务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拉动作用

图2 三次产业贡献率

图2给出了三次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趋势。图中可以看出,第三产业贡献率呈现明显的波动上升趋势。自1990年后,我国服务业迅猛发展,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所做的贡献越来越大。2001年其贡献率为48.2,超过了第二产业的46.7,一度成为国内生产总值中,贡献率最大的产业。之后,第三产业的贡献率仍在波动中上升,仅次于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对国民经济的重大贡献中,一半以上来自生产性服务业。图3给出了2008年第三产业各行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总额的比重和占GDP的比重。从图中可以看出,2008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1.8⑥。生产性服务业虽然只是第三产业14个行业中的5个⑦,但其增加值却占到了第三产业总额的53%,超过了其它9个行业,成为第三产业中贡献最大的产业。其中,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生产性服务业的行业,分别以占GDP比重的8.3%、5.2%和4.7%成为第三产业各行业增加值前三甲。

图3 服务业各行业增加三产业结构变化趋势

四、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演进趋势检验

生产性服务业的稳定增长与其序列的平稳性的计量含义有所不同,稳定增长是指其增长过程中没有发生结构突变;而平稳性是指随机过程的性质不受时间地点变化的影响,或随机过程的均值和协方差都不依赖与时间。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的稳定增长,可以表现为一个带确定性时间趋势非平稳过程,也就是非平稳的稳定增长过程。无论是非平稳的还是平稳的增长过程,其增长趋势都是有确定性时间趋势项所决定的。

如果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是一个稳定增长过程,那么即使在增长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冲击因素的影响而出现不同程度的偏离趋势的上下波动,这种波动也是暂时的,从较长时期来看,经济增长总体上将沿着确定的均衡增长路径平稳运行。为此,需要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增长情况进行检验。

(一)图像判断

从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序列自相关函数图(如图5所示),可以看出,ACF值随着滞后期的增大而逐渐趋于0,并且没有超过临界值(图中虚线表示临界值),所以从ACF图可以初步判断序列为平稳序列。下面进一步进行单位根检验。

图4 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趋势图

图5 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序列自相关函数图

(二)ADF检验

将生产性服务业1986-2010年⑧的增加值序列命名为 X,时间序列命名为 t。用ADF法(augmented Dickey-Fuller test)进行检验。从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趋势图看,序列是带有截距和明显上升趋势的序列,如图3.5所示,所以检验方程中,加入截距项和趋势项。即:

原假设和备择假设为:

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ADF检验值

从结果可知,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序列1%水平显著平稳,其检验方程为:

ΔXt=8546.164+4644.356t - 0,48481Xt-1

(三)PP检验

由于ADF检验有一个假设前提,即对于回归模型中的εt有Var(εt)=σ2,这导致ADF检验只适用于方差齐性的序列。为此,再对生产性服务业进行PP检验。

其检验方程如下:

检验结果如3.6所示:

表5 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序列PP检验值

检验结果与ADF检验一样,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序列1%水平显著平稳,其检验方程为:

再用递归法对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序列进行结构突变检验,发现序列不存在内生结构性突变。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是平稳稳定增长的。

五、结语

本文首先界定了生产性服务业的概念,认为生产性服务业是指在国民经济活动中主要为满足中间需求,而向其它生产性企业或组织的生产活动提供生产性服务的一类国民经济产业。鉴于生产性服务业分类直接影响到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各项研究,本文在总结了国内外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各种分类后,以中间投入率为标准对生产性服务业进行了重新划分,即生产性服务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保险业等五个产业。同时总结出生产性服务业具有中间投入性、知识密集性和产业关联性等特点。为进一步研究生产性服务业现状,本文从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视角对生产性服务业进行了研究。

[注释]

① 参见Fuchs(1968).

② Riddle(1986)和黄少军(2000)都对服务业的划分优缺点进行了研究.

③ 许宪春,刘起运.中国投入产出理论与实践2004[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

④ 根据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整理,1978年为100.

⑤ 2010年金融业增加值指数为5098.1,1978年为100.

⑥ 该数据取自2011《中国第三产业统计年鉴》,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中的数据为45%.

⑦ 国家统计局.《三次产业划分规定》.2003年5月.

⑧ 由于2002年前后统计口径不一致,所以此处的生产性服务业仅指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

[1]Greenfield H I.Manpower and the Growth of Producer Services[J].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66.

[2]BROWNING H,SINGELMAN J.The Emergence of a Service Society:Demographic and Sociological Aspects of the Sector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Labor Force in the USA[M].Spingfield,VA:National Technical Information Service,1975.

[3]Hubbard R K B,Nutter D S.Service sector employment in Merseyside[J].Geoforum,1982,13(3):209 -235.

[4]Daniels P W.Services Industries:A Geographical Appraisal[M].London:Methuen,1985:1 -16.

[5]Green A E,Howells J.Spatial Prospects for Service Growth in Britain[J].Area,1987:111 -122.

[6]Marshall J N,Wood P,Daniels P W,et al.Services and Uneven Development[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8.

[7]Marshall J N,Damesick P,Wood P.Understanding the Location and Role of Producer Services in the United Kingdom[J].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A,1987,19(5):575 -595.

[8]韩德超,张建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9,18:87 -90.

[9]Grubel H G,Walker M.Service Industry Growth:Causes and Effects[M].Vancouver:Fraser Institute,1989.

[10]李江帆,毕斗斗.国外生产服务业研究述评[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4,(11):16 -19,25.

[11]李金勇.上海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5.

[12]肖蕾.大连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07.

[13]张韵乐.生产者服务业发展的市场机制研究——基于纵向市场结构的分析[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8.

[14]赵伟.北京承接国际生产性服务业外包的战略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8.

[15]黄小莉.广东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影响因素研究——一个新经济地理学的视角[D].广州:中山大学,2010.

猜你喜欢

生产性第三产业增加值
中国2012年至2021年十年间工业增加值的增长情况
一季度国民经济开局总体平稳
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或仍下降
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知识生产性保护研究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2.9%
煤矿工人生产性粉尘对身体健康影响的研究
江苏省县域第三产业增加值的空间统计分析
基于生态的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探讨
一季度第三产业增速明显下滑
新媒体时代的生产性受众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