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间隔缺损膜部瘤的介入治疗探讨
2013-08-27张云涛金敬琳郭立新邢台市心血管病医院心脏外科邢台054000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介入科北京00037
张云涛,金敬琳,郭立新邢台市心血管病医院 心脏外科,邢台 054000;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介入科,北京 00037
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其中膜部VSD中30%~60%伴膜部瘤形成,其诊断及分型依赖彩超和造影检查。膜部瘤形态变异较多致介入操作困难。本文通过22例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的介入治疗,探讨介入治疗方法。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2008年1月-2012年5月在邢台市心血管病医院介入治疗VSD膜部瘤22例,男性8例,女性14例,年龄4.0~38(12.0±4.0)岁,体质量13.5~59.0(14.5±9.0) kg。
1.2 方法 左心室及主动脉造影明确膜部瘤位置、形态、大小及分流口数目,与主动脉瓣关系。猪尾导管改良处理,在轨道导丝指引下送入左心室,用长泥鳅导丝经膜部瘤分流口至肺动脉或上、下腔静脉,用抓捕器拉出,建立轨道。沿轨道置入输送鞘至左心室,释放封堵器。18例用国产细腰大边VSD封堵器,4例用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
1.3 设备 PHILIPS炫-20C型臂造影机,PHILIPS iE33型彩超,探头型号S5-1,频率1~5 MHz。
2 结果 22例均成功封堵,封堵15 min后造影,分流消失。术后1 d、1周、3个月、6个月心电图、心脏彩超检查,无残余分流、封堵器移位、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房室传导阻滞。
3 讨论 VSD膜部瘤可分为:菜花形、漏斗型、瘤形、管形。彩超可初步评估膜部瘤形态、大小,封堵器在心脏内位置、稳定性,有无残余分流,指导封堵器释放。多体位左心室及主动脉造影,对确定膜部瘤形态与大小、分流口数目与大小,膜部瘤与主动脉瓣关系方面更直观、准确。
成功建立动静脉轨道是VSD膜部瘤介入治疗关键,膜部瘤由三尖瓣隔瓣、前瓣或腱索组成,分流口常不止一个,瘤内通道走行迂曲,建轨道时泥鳅导丝难以通过分流口;或导丝通过分流口,导管难以跟进; 或导丝穿过腱索,虽建成轨道,输送鞘管难以沿轨道送入。通过左心室膜部瘤处高选择性造影,可清楚显示膜部瘤位置、大小、分流口数目、分流束方向(图1)。猪尾导管头端部分切除,使导管头端恰好可钩于膜部瘤内,若导丝仍难以通过分流口,可以旋转导管改变导丝方向或选用更细的导丝。导丝穿过分流口后,尽量使导丝漂入上、下腔静脉,从腔静脉抓捕导丝可避免三尖瓣缠绕导丝。膜部瘤多孔,导丝穿越最大孔,避免经小孔释放封堵器,封堵器伸展不良,封堵效果不佳(图2)。
视膜部瘤形态、距主动脉瓣距离、分流口数目与大小选择封堵器。距主动脉瓣<2 mm,首选偏心VSD封堵器;距主动脉瓣距离>2 mm选对称型VSD封堵器。多出口膜部瘤,使用小腰大边型封堵器,大的左室盘片能完全覆盖缺损入口,达到阻隔血流目的,右室盘片较小,减少对三尖瓣瓣膜及其腱索损伤。有学者采用特制类柱状封堵器避免三尖瓣损伤。本组患者使用国产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也可成功封堵,由于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腰部直径大,分流口较小者易造成封堵器扭曲变形,易有残余分流。膜部瘤形态多样,备好各种类型封堵器材,以便更换。
封堵VSD膜部瘤后,除左心室造影证实封堵器形态良好,室水平无残余分流,主动脉瓣无受累,无房室传导阻滞外,尚需对膜部瘤组织粘连牢固程度进行判断,心脏彩超提示右室面回声弱、推拉试验活动范围大,往往提示膜部瘤薄弱,释放后易致封堵器脱落、移位。这些患者宜行外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