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联想、想象能力训练》教学设计

2013-08-27唐功杰

中学语文 2013年6期
关键词:示例大象蚂蚁

唐功杰

【教学目标】

1.了解联想、想象的区别及作用;

2.培养联想、想象的能力;

3.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大胆想象和创新,写出自己对生活的独特体验,写出新意。

【教学重点与难点】

在写作中运用想象和联想,增强作文的新颖性。

【教学设想】

鉴于平常写作课上许多学生无从下笔,思路狭窄,文笔枯涩,作文缺少新意,千篇一律的不良现象,本节课将采用事实、理论和训练相结合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让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获得属于自己的主观感觉和认识,产生出新的创作冲动,写出最具有想象力和最能张扬个性的作品来。

【教学步骤】

一、联想、想象的区别

平日看电视,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则经典广告词:“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哪位同学能够点评一下联想电脑的这个广告词?

【提示:该广告采用双关和反问的修辞手法,说明了没有联想电脑就如同人类失去了联想能力一样结果不堪设想,引人深思】

宋徽宗主管画院时,亲自授课、出题,所出考题情趣盎然,至今仍为人们所称道。例如“踏花归去马蹄香”的考题一出,考生们几乎都在画马画花,达官显贵、文人仕女们均穿梭于花丛之中。赵佶看后很不满意。但就在最后几张卷子中,赵佶被一幅画吸引住了:一匹骏马缓步走来,几只小小的蜜蜂在追逐着马蹄。看来作者的巧妙之处就是马踏上了花后竟然引来了蜜蜂,既表现了“踏花归去”的情景,又表达了“马蹄香”的意境。如此的奇思妙想,怎能不独占鳌头?

由此可见,联想、想象是两种非常重要的思维方法,也是两种常见的语文能力。那么,什么是联想、想象呢?

1.联想:指由于某人或某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其内容比较单薄,一般不出现具体的形象化的情景描写,有的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想法 例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伟人独立橘子洲头,看到“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美景,不禁浮想联翩,回忆起青年时代的火热生活:“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表达了自己当时的革命精神和远大理想。

2.想象:指想出不在眼前的具体形象或情景,它设想出来的内容比较丰富,一般都有具体的形象化的情景描写,而这些形象化的情景是眼前看不到却又合情合理的 例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越人语天姥”,使诗人“我欲因之梦吴越”,于是描写出一幅梦中缤纷斑斓的神仙世界:“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反衬出现实的黑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理想的追求。

3.联想、想象相互配合使用 例如: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面对军阀混战,生灵涂炭的现实,诗人由街灯联想到明星、空中,又进而想象到天上美丽的街市上,“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对光明前景的憧憬。

联想、想象可谓一对孪生兄弟或姊妹,它们既有区别,又是相互联系的,共同推动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在众多的领域里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二、联想、想象的作用

1.科学发现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很难想象,如果爱因斯坦没有超凡的想象力,他怎会提出伟大的相对论,又怎能发现光电效应?

联想、想象更是文学创作的双翼。

2.文学创作

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说文学创作要“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作家能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可以进入时间隧道,回溯历史,遥望未来;可以像杨利伟等宇航员那样乘坐“神舟”号飞船遨游太空;更可以设想乘上“嫦娥N号”火箭到月亮上旅游,让“吴刚捧出桂花酒”,看“寂寞嫦娥舒广袖”翩翩起舞。真正做到陆机在《文赋》里说得那样:“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

语文学习同样离不开联想、想象,而且这两种能力一直是高考关注的重点。

3.新课程标准

作文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

4.语文高考

(1999年全国)随着人体器官移植获得越来越多的成功,科学家又对记忆移植进行了研究。……假如人的记忆可以移植的话,它将引发你想些什么呢?

请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作文内容的范围,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写作时可以大胆想象,内容只要与“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有关就符合要求,具体的角度和写法也可以多种多样……

(2005年福建)下面两幅图(一幅是标准的圆形,周长小,面积大,比较稳定。一幅是带有棱角的圆形,周长大,面积小,比较多变)可以给人丰富的联想或感悟,请联系提示文字对它们加以比较,把你的联想或感悟写成文章。

(2012年湖南)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俄国作家屠格涅夫中篇小说《木木》描述的是:农奴盖拉新又聋又哑,是庄园的看门人。他爱上了洗衣女塔季雅娜,后来却被女农奴主指配给了一个酒鬼。在送塔季雅娜走的路上,盖拉新捡回了一只小狗,唤做木木,从此木木成了他生活的慰藉……

下面是从《木木》中截取的一段文字:

他从宅子里出来,马上发觉木木不见了;他从不记得“她”有过不在屋外等着他回来的事,于是他跑上跑下,到处去找“她”,用他自己的方法唤“她”。……他冲进他的顶楼,又冲到干草场,跑到街上,这儿那儿乱跑一阵。……“她”丢失了!他便回转来向别的佣人询问,他做出非常失望的手势,向他们问起“她”来;他比着离地半俄尺的高度,又用手描出“她”的模样。……有几个人的确不知道木木的下落,他们只是摇摇头,别的人知道这回事情,就对他笑笑,算是回答了。总管做出非常严肃的神气,在大声教训马车夫。盖拉新便又跑出院子去了。

他回来的时候,天色已经暗了。从他那疲倦的样子,从他那摇摇不稳的脚步,从他那尘土满身的衣服上看来,谁都可以猜到他已经跑遍半个莫斯科了。他对着太太的窗子默默地站着,望了望台阶,六七个家奴正聚在那儿,他便掉转身子,口里还叫了一次“木木”。没有木木的应声。他走开了。大家都在后面望他,可是没有人笑,也没有人讲一句话。……第二天早上那个爱管闲事的马夫安季卜卡在厨房里讲出来,说哑巴呻吟了一个整夜。

题目:用第一人称视角,描述“我”(盖拉新)的心理活动。

三、联想、想象的角度

(一)联想(兴)

1.相似联想:(比喻、比拟……)

2.相反联想:(小—>大、少—>多、近—>远、低—>高、表—>里、浅—>深、粗—>精……)

3.相关联想:(原因—>结果、条件—>结果、局部—>整体、现象—>本质……)

(二)想象

1.情境想象

2.情节想象

3.人物想象

注意:避免胡思乱想,尽量合情合理。

(三)联想、想象示例

题目一:有这样几幅画面:

第1幅:一片鲜艳的红,上沿呈锯齿状。

第2幅:画上立着一只大公鸡,那片红原来是它的冠。

第3幅:它站在一堆木头上,两个小男孩正趴在窗台上紧盯着它。

第4幅:这是一个农家小院,那两个小男孩正一心一意要逮住那只鸡。

第5幅:上述这些都是玩具做的,一个小女孩在认真地摆弄着它们。

第6幅:一个老人正在看电视,原来上面所有的画面竟是电视里的一个镜头。

第7幅:

(1)请你发挥想象,说出第7幅画面的内容。

【示例:注意想象要丰富,合情合理。例如:

1.这是一个繁华的城市,一辆电车缓缓驶过,老人与电视原来是电车上的广告画。

2.在偏僻的小镇上,邮差正把一封信交给一个学生,那画面原来是信封上的邮票。

3.在一个宽敞的画室里,一位画家正挥毫作画,那场面原来是一幅尚未完成的画。

(2)看了上面所有的画面,你有什么联想和感悟?

【示例:1.有时候,我们常常以为自己看到的已是整个世界,可是没想到它只是冰山一角。2.由这个材料,我想到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或: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个熟语,它们告诉我们:看问题切忌以偏概全】

以上两个题目可以给我们这样两点启发:1.要学会从局部推及整体。2.要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题目二:结合语境,填入适当的内容,使人既感到幽默开心,又觉得在情理之中。

大象不小心踩了蚂蚁窝,蚂蚁纷纷而出,爬到大象的身上,大象抖抖身子,蚂蚁纷纷掉落,还剩下一只蚂蚁在大象脖子上,地上的蚂蚁齐声呐喊:“ !”

【示例:1.踩死它! 2.打死它! 3.掐死它!

几个答案抓住了两种动物形体大小的悬殊,生发出令人忍俊不禁的联想。不过,比较而言,第3种答案更符合“还剩下一只蚂蚁在大象脖子上”这个语境】

四、联想、想象的训练

(一)试将“骄傲”一词扩展为具体可感的形象

要求:紧扣词义,展开想象;内容具体,形象鲜明;150—200字。

(1)请同学们思考:“骄傲”一词有哪些意思?你准备从那些方面展开想象?

(2)请你点评以下几个片断的优劣之处。

骄 傲(1)

几次考试,他总是位居榜首。于是,他飘飘然了:在同学们面前,总觉得自己的智力比他们好,潜力比他们大,他开始目空一切了。课堂上他不认真听讲,课后也不按时完成作业;连老师对他的谆谆教导都不屑一顾了。结果,老师对他大失所望,同学们更是疏远他。

骄 傲(2)

背着双手的他,跨着四棱步踱进来了,锃亮的皮鞋夸张地把地板踩得咚咚响。泛着红光的脸上是一张合拢不上的嘴和一对眯缝了的眼睛。他一下子蹾在了靠背椅上,架起的二郎腿颠儿颠儿的。有人称赞他几句,看得上眼的,他抛出一句:“小意思啦!”瞧不起的,只从鼻子里喷出一个“哼”来就给打发了,心里还嘀咕着:“你算什么东西!也配来打扰我?还嫩着呢!”

骄 傲(3)

严大叔坐在井台上,一边哼着小曲,一边吸着手里捧着的烟袋锅,他高兴啊!自从儿子考上了大学,他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原来乱糟糟的头发,如今整齐起来;那双昏黄的老眼,也显得炯炯有神了;走起路来,腿抬得轻快矫健;刻满沧桑的皱纹里蕴着笑意。变化最大的是他的腰,那已显佝偻的腰,如今直直的。难怪有人说,严大叔的脊梁里插着一杆标枪。在他心里,儿子就是那杆标枪,他自豪!

【提示:描写或点评,均需抓住“具体可感”这个关键】

(二)观察右图,请你首先拟定一个题目,然后展开联想和想象,对这个画面加以描述,并且说出它给你的人生启示

【示例:《包容》。圆,就好比一个谦恭平和的老者,不急不躁;方,恰似一个血气方刚的少年,有棱有角。做人少不了要有棱角,有个性,但更多的时候,不妨在你的直率中吸收些圆的气质——包容。正如徐悲鸿所说的:“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3.大象正在游泳池游泳,忽然蚂蚁在池边大喊:“大象,你上来!”大象上来之后,蚂蚁看了一眼,说:“没事了,你下去吧。”大象生气地说:“你这是干什么!”蚂蚁说:“ 。 ”

【示例:我看看你有没有穿我的游泳裤】

五、板书设计

六、课外拓展

1.根据下面一组图形的不同特征,联系实际把它们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发挥你的想象,先写一段象征性的文字,然后再写一段说明性的文字(各50字左右)

【示例:1.三个图形分别象征了人生的诗歌阶段:少年、青年、中老年。人会随年龄的增加而不断被社会环境改变。2.人在少年时期,尚未进入社会,有棱有角;等到青年时期,可能因受到一些挫折,渐渐地会失去棱角;而到了中老年时期,历尽人世沧桑,已悟透世事,因而变得圆润通融】

2.从上述3个高考试题中选择一个题目,完成一篇作文

猜你喜欢

示例大象蚂蚁
2019年高考上海卷作文示例
“全等三角形”错解示例
我们会“隐身”让蚂蚁来保护自己
大象无形
蚂蚁
认真的大象
飞吧,云宝
大象
蚂蚁找吃的等
高考作文“踮起脚尖”升格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