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开云雾见月明——从语文教学该注重什么谈起
2013-02-01何嘉伟
何嘉伟
语文教学向来是大家争论的问题,虽然根据以前存在的缺陷,实行了课程改革,这固然好,但为此带来了一些不可避免的副作用却也是事实。在不利因素存在的前提下,语文教学到底该如何行进?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重之又重的问题。
一、教什么的问题
一般来说,不管什么科目都有其相应的教材,为此,习惯性的做法是依照教材指示去讲授课文,直到上完为止,这也是迄今为止仍在使用的最行之有效且较普遍的做法。但假如课文太多,则不免有赶进度之嫌。一旦教师感觉不能如期完成课程教学,加之头顶考试的压力,则必然会打乱其步伐,开始囫囵吞枣,只求速成,不求效果,而这样的情况当然是所有人都不希望看到的。亦或学生对课程内容毫无兴趣,教师竭尽气力,依然无力支撑,最后不得不草草了之。当此之时,教师自然无法体会到成就的喜悦,同时也就丧失了一部分积极性,而一旦教师本身失去激情,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这样的情况下,是不是该给语文教学注入一种不同的内容呢?语文教学,难道只能是教课?
1.除了教课文,还要教做人的道理
教语文,绝不仅仅是上课文那样简单。语文包含了太多东西,它不用运算,但它是人们能运算的基石,这是它的功用特点;它没有图画,但它蕴含着千姿百态的风景,这是它独特的魅力。有了它,人们才认识字,才能知晓百事;有了它,人与人之间才能正常地沟通,才能表达出自己的需要与心情。语文,它还是素养的代名词,一个人表达不清晰会被视为愚笨。所以,教语文,不仅是教人知识,更是教人做人,教会人与人沟通,教会人知书达理。假如仅仅是教会学生能积极应付考试却不懂得品德素养,那么毋庸置疑,这将是教育失败的见证。
2.牢记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运用与修身
语文到底该教什么,摒弃考试,摒弃其他,揭开语文的面纱,记住语文教学的真正目的,答案非常明显。能读能写能顺畅交流,这是语文教学的最初目的,懂得做人的道理、尊敬父母长辈、尊敬教师、能够有一些好的习惯、有个人该有的素质,这是语文教学的深层目的。从这两个目的来看,语文教学应该就回归本原,在学生已经掌握基本的语言与文字能力的基础上,加深培养学生的个人素养。而素养的培成,少不了阅读。因此,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怎么教的问题
根据目前学生的状况,显现在教师们面前的是一种空前的反阅读形势,而有的更是阅读错误形势。看名著的学生越来越少,爱诗词的学生也越来越不见影子。如今的学生们不爱金庸、不爱琼瑶,更不爱托尔斯泰,他们爱的是电脑、游戏,他们不爱阅读,即使真的是在阅读文本,那也大多是玄幻网游或灵怪类小说。面对这样一个形势,教师如何逆转学生的阅读习惯是个极大的难题。但任何事都有解决的方法。
1.教师示范
除了在课堂上经常提起阅读,给学生加深印象以外,教师还必须起带头模范的作用。语文教师如果缺少阅读,则难以成为更好的语文教师。阅读一直是陪伴人成长的一种极佳方式,它的好处对教师同样适用。因此,教师本身应该在课余时间阅读一些好的书籍,例如杂志、小说、诗词、传记,只要是有益的,都可以在学生面前作个楷模,长久下去,必定能带动不少学生。
2.注重平时积累
教语文不仅要注重阅读,还应该注重背诵。背的东西多了,存在头脑里,随时能拿出来使用,对于写作或者与人交谈都是极为有用的。知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能够累积,而且能相互渗透,变得更透彻,因此,应善于培养学生积累的能力,如摘写成语、美句等。在古诗词背诵方面,可以专门选几节课来让学生们对诗。也可以让学生养成每天抄写背诵一首诗或词的习惯,然后在学期临近结束时开始全面攻克古诗词的背诵。
3.有目的地注意诸多好习惯的养成
做人的道理亦如是,学生平时的各种习惯,也都是慢慢养成的。在怎么教的问题上,教师的作用是巨大的。因为他起着一个自我表率的作用。当然,教师也可以用提出要求的办法来促使学生养成好习惯。只要能牢牢记住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那么很多事情都是很容易分出轻重的。总的来说,习惯在于培养,需要时间,而且这要求教师本身必须爱好阅读,给学生一种印象,一种观念,并渐渐地带领学生进入一种恬静的阅读习惯当中。只要阅读习惯养成了,学生就会自动爱上学习,爱上知识本身,这样,语文教学的目的就已经完成了一半以上。
当一切事物都摒弃掉那层面纱,它都会显得异常清晰。语文教学尤其如此,因为它不似数学那么单纯,不似英语那么功利。当云雾似的厚纱揭开之后,大家终于发现,原来它仍然是那么清晰明了的,只要有人真心想挖掘它的真意,它就显现出来了,一如从前。
因此,语文教学的根本不在于是否“新”,而在于是否符合它的最终要求。假如真的是“新”,那自然好,假如只是形式上“新”了,那反而有可能误导语文教学,让它的面纱越戴越厚。这样说来,语文教学,应该更注重它的基本能力,更注重它的原始教育意义。抱着这种纯正的目标去实践语文教学,课堂上到底该更注重什么就一目了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