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系统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3-08-27王东升龚建民安志杰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3年3期
关键词:康复者精神分裂症康复训练

武 爽 王 诚 王东升 龚建民 安志杰

随着精神医学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的研究已经不仅停留在如何治疗和控制的领域,开始重视对治疗后如何恢复患者社会功能,提高治疗后的生活质量等方面的研究。有研究也表明通过躯体[1]、心理[2]等方面的训练,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本研究对我中心康复者之家的 35名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系统康复训练,研究提高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研究以我中心康复者之家的 35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 16人 (45.71%)、女性 19人(54.29%),年龄在 25~ 60岁之间,病程 6~ 40年;在文化程度方面,中学文化 28人、大学以上 7人;在婚姻状况方面:已婚 2人、离异 14人、未婚 19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 3版》(CCMD-3)中有关于慢性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3];②病程≥2年,并且病情稳定;③排除其他精神病及躯体疾病;④家属同意并配合。

1.2 方法 本研究由经过专业培训的专职心理测试的医护人员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LI-74)[4]对患者主观感受的生活质量进行测评。测评分两次进行,第一次是在患者入住康复者之家之前进行,第二次是入住后经过 3个月的系统康复训练之后进行,为保证问卷调查的一致性和有效性,前后测评均由相同的医护人员完成,并交由专人负责统计分析。

1.2.1 “康复者之家”的选址及布局 “康复者之家”设立于医院外的社区当中,每个“康复者之家”根据自身的面积可容纳 10~ 20人同时居住,每个卧室入住 2~ 3名患者,配备公用的卫生间、厨房、活动室、娱乐室,家庭必备的家具、电器和部分娱乐设施,室内陈设全部按照家庭模式设计,同时根据自身条件开设不同职业康复活动。每个“康复者之家”由医院安排2~ 3名医护人员及 2~ 3名志愿者负责照顾、指导康复者的生活和开展康复活动。由护士协助康复者管理药品,由我院的精神科医生每周访视 1次,观察病情、指导用药,由已康复的病人及家属或社会爱心人士组成志愿者队伍负责照料康复者的生活,工作人员与康复者生活在一起。

1.2.2 康复方法 35例康复者原有药物治疗不变,加以系统性的康复训练。①日常生活训练,每日晨起至晚睡,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着重于康复者的个人卫生、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建立起家庭观念,训练康复者养成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和正常生活规律。加强洗衣服、整理房间卫生、做饭、管理自已财物等生活能力训练,培养康复者家庭责任感;②文化娱乐生活训练,将文体疗、音娱疗融于康复训练之中,增加康复者的生活乐趣。提高康复者对自我价值的认识,工作之余利用电视、录像、图书等对其进行健康教育,丰富康复者的业余生活,启发康复者正确认识疾病。定期组织康复者游园、商店购物等活动,每周末可以为康复者提供回家适应家庭生活的机会;③职业康复训练,每个“康复者之家”根据自身条件及所在社区资源开设小超市、一次性筷子包装、洗车、一次性尿垫加工的职业康复活动,工作时间为每日 6~ 8小时 ,每周 5次。根据工作完成情况及工作量给予康复者一定的奖金,鼓励康复者在各项康复训练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工作之余召开家庭会议,

定期总结 ,调整康复计划;④心理技能训练,患者入院时由专业的精神科医生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并确定存在的问题,制定个性化的心理机能训练目标、计划。采用角色扮演、游戏活动、讲解示范、相互交流、社会实践等方法对患者进行每天不少于 1小时的心理技能训练。并根据患者的实际康复情况不断调整训练内容,并给予患者适当的奖励以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

1.2.3 评定工具 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共有 74个条目,分别从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 4个维度来评定受评者与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

1.3 统计处理 对数据采用 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2 结 果

2.1 系统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物质生活的影响物质生活维度包括住房、社区服务、生活环境、经济状况等几个方面,研究结果表明系统康复训练对患者物质生活总分有显著影响(P<0.05),干预前为(51.18± 5.22),而干预后为(54.21±6.08);在分项中仅对社区服务 1项有显著影响

(P<0.05),干预前得分为 (11.25± 1.61),干预后为(13.38

±1.59),而在住房、生活环境、经济状况 3个维度虽然得分有所提高,但前后比较差异不明显,见表 1。

表1 系统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物质生活的影响(±s)

表1 系统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物质生活的影响(±s)

注:*P < 0.05,下同

项 目 物质生活总分 住 房 社区服务 生活环境 经济状况干预前 51.18± 5.22 12.33± 2.26 11.25± 1.61 12.33± 2.17 11.18± 1.82干预后 54.21± 6.08 12.68± 2.44 13.38± 1.59 12.36± 1.79 11.09± 1.76 t 5.69* 0.34 5.87* 0.41 -0.18

2.2 系统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躯体功能的影响躯体功能维度包括睡眠与精力、躯体不适、进食功能、运动与感觉 4个方面,研究结果表明系统康复训练对患者躯体功能总分及 4项分项得分均有显著影响(P<0.05),见表 2。

表2 系统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躯体功能的影响(±s)

表2 系统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躯体功能的影响(±s)

项 目 躯体功能总分 睡眠与精力 躯体不适 进食功能 运动与感觉干预前 50.23± 6.56 11.62± 1.87 11.42± 3.11 11.67± 2.39 11.64± 1.60干预后 54.52± 8.16 13.31± 2.02 13.08± 2.24 12.19± 2.31 13.52± 1.79 t 5.36* 6.89* 6.44* 3.07* 7.03*

2.3 系统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功能的影响 心理功能维度包括精神紧张、负性情绪、认知功能、自尊 4个方面,研究结果表明系统康复训练对患者心理功能总分及4项分项均具有显著影响(P<0.05),见表 3。

表3 系统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功能的影响(±s)

表3 系统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功能的影响(±s)

项 目 心理功能总分 精神紧张 负性情绪 认知功能 自 尊干预前 48.25± 5.62 10.71± 1.73 11.21± 1.58 11.15± 1.42 10.33± 1.26干预后 55.87± 6.47 12.16± 2.23 13.41± 2.16 13.37± 1.59 12.37± 1.47 t 5.87* 6.55* 7.13* 6.95* 6.79*

2.4 系统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

社会功能维度包括社会支持、人际交往、工作与学习、婚姻家庭 4个方面,研究结果表明,系统康复训练对患者社会功能总分及 4项分项均有显著影响(P<0.05),见表 4。

表4 系统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s)

表4 系统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s)

项 目 社会功能总分 社会支持 人际交往 工作与学习 婚姻家庭干预前 55.07± 6.48 13.16± 1.53 12.48± 2.13 12.37± 1.72 11.48± 2.19干预后 61.66± 8.36 15.14± 2.20 14.24± 1.71 15.32± 2.31 13.22± 1.95 t 5.94* 7.03* 6.84* 7.62* 5.87*

3 讨 论

慢性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很多,其中包括治疗药物、精神症状、社会功能、社会支持、住院时间、文化程度等方面。随着现代医学模式在医学领域的推广,精神医学领域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开始重视,并对如何提高患者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进行不断的探索和研究。

在心理干预方面,华芳[5]采用激励机制对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干预,改善了患者的阴性症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周芙蓉[6]采用标记奖励法,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刘娟[2]等人采用社会心理干预的方法,进行 6~ 12月的干预,患者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 3个方面均有明显提高;魏贤玉的研究还发现心理教育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促进康复效果的提高[7]。在综合康复方面,梁忠新[8]等人的研究表明开展综合性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恢复工作和社交能力 ,提高生活质量;张桂华[9]等人的研究表明,院内综合康复可以延缓衰退,恢复患者社会功能,减少家庭和社会负担,提高生活质量;王瑞文等人研究发现综合康复措施还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10]。此外,高亚娇[1]等人重视对患者社会生活技能的训练,有效改善了阴性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聂凤娇[11]等人采用健康教育的方法,减轻了患者的心理负担,改善了躯体功能,提高了生活质量;侯红波[12]等人针对女性采用康复训练的方法调动了病人的主观能动性,矫正病人的不良行为,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张瑞芬等人研究发现,系统家庭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13]。

本研究采用系统康复训练的方法,借鉴了意大利的精神卫生先进管理模式,并同时结合了国内研究的优秀成果,从躯体、心理、社会职称等多个角度出发,建立了融居住、生活、康复、工作为一体的康复机构,引进志愿者对患者进行照顾,改变了我国对精神病人封闭式的医疗模式,有利于患者出院后融入社会,恢复社会功能,提高自我主观的生活质量。本次研究结果表明,患者经过 3个月的系统训练之后,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 4个维度上的生活质量均有显著改善。

综上所述,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入住“康复者之家”实施系统康复训练后,病情得到改善,主观生活质量方面有了显著提高,康复者之家模式值得在慢性精神分裂症康复中推广。但由于条件的限制和病例人数的有限性,此种康复模式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1]高亚娇,王伟卓,王春梅.社会生活技能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生活质量的影响对照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20):27-29

[2]刘娟,顾培,吴彦清.社会心理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J].四川精神卫生,2008,21(3):161-163

[3]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 3版)[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75-78

[4]沈渔村.精神病学 [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503-533

[5]华芳,褚爱琼,束辉.激励机制对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的影响 [J].精神医学杂志,2010,23(2):139-140

[6]周芙蓉.标记奖励法在慢性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7):1163-1164

[7]魏贤玉.心理教育对首发精神分裂症及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康复作用 [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1):63-64

[8]梁忠新,秦轶灵.综合性康复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0,25(4):304-305

[9]张桂华,曾丽苹,赵祖安.院内综合康复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1,8(6):162-164

[10]王瑞文,李红英,张红梅,等.综合康复措施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远期疗效对照研究 [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2):132-134

[11]聂凤娇,朱春凤,吴永红,等.健康教育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负性情绪社会支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1):1424-1431

[12]侯红波,白倩.康复训练对女性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6):82-84

[13]张瑞芬,夏娟静,盛玲.系统家庭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 [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10):1171-1173

猜你喜欢

康复者精神分裂症康复训练
574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康复者舌象特征分析
美报告:1/5新冠感染者有后遗症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奥氮平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成效分析
社会支持网络视角下麻风病康复者群体回归路径探究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拨开精神分裂症的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