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影响裕固族传统民歌传承的不利因素

2013-08-26周鸿德侯晓琴

科学导报·学术论坛 2013年7期
关键词:传承发展

周鸿德 侯晓琴

【摘要】裕固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裕固族传统民歌更是裕固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裕固族“象征标志”的一面旗帜。裕固族传统民歌在数辈人的努力下美丽绽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飞速发展,作为民歌承载体的个体越来越少,且越来越老龄化。原有珍贵的传统民歌没能被完好保护,很多民歌已消失,目前仅存的民歌也正在退化,面临失传。这是裕固族传统民歌传承中的现实问题,也是裕固族音乐工作者积极探讨的问题。本文就影响裕固族传统民歌传承的不利因素进行分析,抛砖引玉,以求教于诸位前辈和同道,借以引起对裕固族传统民歌传承问题的关注。

【关键词】裕固族传统民歌;传承发展;不利因素;

裕固族自称“尧乎尔”,地处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北麓,是我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据考,裕固族是甘州回鹘的后裔,其族源可追溯到战国、秦、汉时期在贝尔加湖一带游牧的“丁零”。专家认为,家喻户晓的《敕勒歌》是裕固族先民的民歌。千百年来,裕固族独特的音乐文化记于心、流于口,历代相传。裕固族古老音乐文化记录了历史的足音,倾诉着裕固人民的爱与恨,散发着清馨的草原气息,呈现着浓郁地方民族特色,展示了裕固族人民的处世品质和美德。裕固族传统民歌以其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诉说着自己的悠悠历史。

由于历史上战争、自然灾害等原因,裕固族自公元610年至公元1698年,经过多次民族大迁徙、大融合,最终定居在河西走廊中部东西长650公里、南北宽120--200公里的三块不连片的地域内。受到中原汉文化以及西部众多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和冲击,形成了东、西两个裕固族群,使用三种语言(东、西部裕固语和汉语)。逐步形成了裕固族独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由于裕固族文字早已失传,裕固族的民族文化特别是民族历史知识都要依靠民歌、史诗以及民间传说等形式来传承,因此,裕固族民间口承文化十分发达,特别是民歌。

裕固族自定居河西(16世纪)至1953年,音乐文化非常繁荣,成为裕固族音乐文化中的代表部分。这一时间段的裕固族民歌被视为裕固族传统民歌。这一时期是裕固族音乐文化非常活跃的一个时期,形成了裕固族经典的民歌作品。民歌是裕固族音乐文化中最主要的形式,它可以称的上是裕固族音乐的代名词。其内容丰富、品种纷繁、曲调优美、节奏明快,富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体现着裕固族的历史演变和裕固族人的生活面貌。

裕固族传统民歌作品内容大都和当时的劳动生产和生活方式以及风俗习惯密切相连。大量的传统民歌是他们在生产劳动和生活中即兴创作的。而生活礼仪、民间习俗则是和生产方式、家庭和社会组织形式密切相关。随着社会的变革,裕固族原有的生产方式、家庭和社会组织形式、民间习俗等正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这使产生于游牧生产方式和社会环境的裕固族原生民族文化失去了传统的生存、发展的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衰退的速度也正在加快。下面,笔者就影响裕固族传统民歌传承的几个不利因素进行分析,希望对更多的裕固族音乐文化研究者有所帮助,从而对裕固族传统民歌的传承发展起到一些作用。

一、地方区域对裕固族传统民歌传统的影响

裕固族聚居地——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位于东经97°20′~102°13′,北纬37°28′~39°49′的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北麓。区域地形较为狭窄,东西长650公里,南北宽120--200公里。由三块不连片的区域组成。县城所在地红湾寺镇,距省会兰州市直距480公里,公路线607公里;距张掖市直距71公里,公路线97公里。肃南县成立以前,县辖区称走廊南山或祁连山区。由于处在中西交流的交通要地,历史悠久,地域辽阔,民族迁徙频繁,故建置沿革比较复杂。

由于肃南县复杂的地理位置和恶劣气候条件,造成了肃南县人民与外界民众交流的困难。尤其是交通不够便利,裕固族民间歌手大多居住在偏远的牧区,这对传统民歌的积极传播造成了巨大的困难。有很多研究者面对陡峭的山路望而却步,很多古老的民歌就在一次一次的“望而却步”中逐渐失传。笔者于2010年12月到肃南县马蹄乡芭蕉湾村采访时,正直天降大雪。司机小心翼翼,汽车在山道上缓缓行驶,所有的工作人员都屏住呼吸。从马蹄乡政府到芭蕉湾村整整走了两个多小时。那里的牧民几乎是“独居”,一家到另一家都会有很远的路程。十多天的采访,由于天气寒冷,摄制组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拿锅炉中的开水将汽车油箱浇化开。十几天下来,同志们脸上的皮肤都冻伤了,手脚也冻肿了,但我们给更多居住在偏远的民间歌手带去了问候和尊重。更重要的是,我们采集到了珍贵的裕固族传统民歌。

二、裕固语对传统民歌传承的影响

裕固族民歌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音乐,二是唱词。裕固族传统民歌中有很多是叙事歌曲,语言对歌曲的重要性是可想而之的。裕固族传统民歌因裕固族母语独特的发音而独具魅力。失去母语的演唱是苍白无力的。

裕固族特殊的历史和族源构成,造成了裕固族语的复杂性。又因为肃南县特殊的地理区域,地处中西交流的交通要地,历史悠久,地域辽阔,民族迁徙频繁,造成了裕固族语使用上的多样性。裕固族语靠口耳相传,形成了各具风格的两种语族。一种是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的西部裕固语(又称尧乎尔语);一种是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的东部裕固语(又称恩格尔语)。裕固族的语言的使用情况比较复杂,东西部裕固语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就是在同一语族中也存在着差别。没有了文字,语言就变成了传统民歌传承的最主要的工具。语言的差别性会造成裕固族民歌发展的不平衡性,也形成了裕固族传统民歌在本土原居民之间的传播障碍。

近年来,随着现代文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被现代生活方式所取代,现代生活方式下的裕固族人与外界交流日益加强。裕固语在裕固族本土原居民中使用率逐渐下降,造成裕固语的词汇量在逐代人中减少。特别是年轻人,而且年龄越小,使用裕固语的情况越差。许多懂得裕固族民族语言且熟悉裕固族传统民歌的老人年岁已高,有些已故,以裕固语为独特民族象征的裕固族传统民歌也随着裕固语的逐渐退化而失传。

2010年,在笔者参与课题《肃南县少数民族民间歌舞搜集整理、传承、研究》调研中,对裕固族民间歌手的语言状况做了详细调查,50岁以上的民间歌手语言掌握较好,相应的民歌积累就较多,无论从作品风格还是演唱风格上都能将裕固族传统性的内容诠释的较好。30—40岁之间的民间歌手本土语言退化明显,所演唱的作品很明显已经与传统风格内容有所背离。采访中,作为裕固族传统民歌传承继承者代表,30岁以下的歌手与父辈们交往时只能用“汉裕夹杂式”做以简单的沟通。相应的,对裕固族传统民歌的了解甚少,曲目积累更是少的可怜,演唱时语言发音也不够标准。

一个人类群体,只有在比较相近文字、语言等条件下才能使思想、文化、社会得到好的沟通、交流。裕固族文字失传后,裕固族语就成为口承艺术的主要方式。裕固族文字失传,母语也将濒临失传,传统民歌的两种主要传播方式的境况使裕固族传统民歌的传播陷入绝境。语言传承的危机直接威胁到传统民歌的传承。

三、现代生活方式对裕固族传统民歌传承的影响

生产方式,是指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生活资料的谋得方式。其物质内容是生产力,其社会形式是生产关系。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社会生产是不断发展的,社会生产的变化必然导致其生产方式发生变化。

民歌演唱需要一定的环境,尤其是传统的原生性民歌,它是在一定历史时期随着当时的一定生活方式和社会环境而产生的。现代生活方式的形成,使裕固族传统民歌失去了它原有的演唱环境。现以裕固族传统婚礼仪式为例:历史上,裕固族曾有职业歌手,他们主要为丧葬嫁娶等场合演唱。如在裕固族传统的婚礼仪式中,包含有大量的传统民歌。有《梳妆歌》、《戴头面歌》、《哭嫁歌》、《惜别歌》、《父母唱送亲歌》、《众人唱送亲歌》、《迎亲歌》等。在我看到的很多资料上这样写到“也有专门的歌手代唱”。这表明,在裕固族传统婚礼中的各类礼仪歌曲是可以请专门的民间歌手代唱的。现如今,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建立,传统的婚礼仪式被简化甚至被取消。具有典型特征的裕固族传统婚礼中的“羊圈婚”是非常少见了,笔者有幸曾参加这样的婚礼,深深的被那种浓郁的婚礼文化所震撼。现如今,经济的迅速发展给裕固族牧民带来了新的生活。自由的婚姻、简约的婚礼、讲究的酒席、程式化的现代婚礼典礼等已经取代了那令人怀念的欢畅与热烈的古老传统婚礼仪式。能完整的欣赏一下裕固族传统婚礼全过程中的传统民歌几乎不可能了。

随着现代文明的普及,传统民歌中的演唱条件也不断消失。人们交往自由,文化生活丰富,又有现代化的通讯工具,交流感情的方式多种多样。“以歌言情”,“以歌择友”已不是唯一的方式。传统民歌在传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被逐渐替代了。2006年7月,笔者前往肃南县采风,本想在县城感受一下现代生活中的裕固族音乐,但所听到的是餐饮娱乐场所中的“接待”歌曲、所看到的是民族公园的“现代”锅庄。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形成,现代媒体对牧民进行全方位的“轰炸”。人们见的多了、听得多了,新鲜和刺激的猎奇心理左右着人们的思想,庞大的各类“文化大餐”填鸭似得改变着牧民们的审美心理。由笔者参与并导演的“草原之歌”裕固族等少数民族原生态民歌展演中。就节目选定的问题上,所有节目组的人都提出这样的问题:整台展演如果只有原生态民歌显得有些单调,最后还是加入了专业演员的创作性舞蹈。就观众反映来讲,认为展演单调乏味者竟然不在少数。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建立,旧的习俗已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而这些习俗中所包含的传统音乐形式和内容也随之逐渐消亡。

四、裕固族人民歌认知意识对传统民歌传承的影响

在众多裕固族传统民歌受众认知中,裕固族本族群众对裕固族传统民歌认知最为清晰,但由于语言、生活方式的原因,使他们不得不接受现实。其实,归根到底是他们对裕固族传统民歌传承意义的认知和对裕固族传统民歌传承紧迫性的认知不足。表现在他们对裕固族传统民歌遗失现象痛心疾首但听之任之或顺其自然。这种消极的思想和被动的认知观直接影响着裕固族传统民的歌传承和发展。

五、“复合型音乐文化”对裕固族传统民歌的负面影响

裕固族文化是多元化的“复合型”文化,多元文化“夹缝”中成长的裕固族民歌在其多元融合中出现了一些令人心痛的问题。

在多民族音乐融合发展中,存在着吸收和被吸收的问题,也存在着相互消长的问题。由于裕固族本身属于“少小”种族,自16世纪东迁进入河西走廊,民歌中就吸收了藏族的“拉伊”、蒙古族的“酒曲”、回族的“花儿”、土族的“宴席曲”等的一些音乐元素。再加之多民族的融合,传唱人数较少和受众认知程度尚浅等原因,造成裕固族传统民歌在广大群众认知中的风格不是十分明显的认知结果。不像藏、蒙、回等民族歌曲,民族音乐风格独特而易于区别。裕固族音乐文化中几乎只有“民歌”的音乐形式,传统器乐曲、舞蹈音乐等几乎没有。传播较缓慢、传播范围相对较小等原因,裕固族音乐元素在大众脑海里积累太少。而在裕固族的聚居地随处都能听到藏歌蒙曲,裕固族传统民歌在多元文化的“夹缝”中显得羞涩而窘困。在“复合型”音乐文化迅速发展的趋势下,裕固族民歌的风格被严重弱化,裕固族传统民歌的“市场”也越来越小。

复合型音乐文化有对裕固族音乐文化发展积极的一面,但它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也是非常严重的,多元文化复合型音乐文化“夹缝”中成长的裕固族传统民歌在其多元融合中能否继续保持其独特的风格令人担忧。

六、裕固族音乐文化研究者的匮乏

裕固族音乐文化研究者匮乏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加之当地音乐师资的缺乏,音乐专业人才的培养陷入僵局。就算培养出个别音乐专业学生进入高校,因本身对裕固族传统民歌掌握不够,且缺乏相关老师的指导,致使本土音乐专业的学生不能很好的从事裕固族传统民歌的传唱和裕固族音乐文化的研究。本土热衷于裕固族音乐文化研究的人士又苦于不具备专业的音乐知识,使研究只停留在范范的“现象”研究的层面而不能深入。所以,裕固族本土音乐文化研究者极其匮乏。

裕固族本土音乐研究者的情况如此,那么,一些非本土的裕固族音乐研究者的情况又如何呢!非裕固族本土的音乐专业的研究者们对裕固族音乐文化的研究大致有两方面的目的:一是“被动型研究者”;二是“主动型研究者”。前者是出于某种“成果”的需要,为研究而研究的研究者。这种研究者是永远也达不到对裕固族传统民歌研究的境界,只能算是“高级观众”。“主动型研究者”是为裕固族纷繁魅力的音乐文化所吸引,怀抱一种炙热的情怀,以裕固族音乐文化传承为使命和自我研究价值的体现而投身到裕固族传统音乐文化的研究中去的。但由于不是当地土著居民,语言交流的障碍和生活方式的不同让他们的研究异常困难。有很多这样的研究者对裕固族传统音乐文化的研究半途而废。能坚持下来且不断进取者甚少,笔者也是其中之一,让我们共勉。

综合来看,裕固族音乐文化研究者非常匮乏,急需有关部门拿出政策培养本族音乐人才,也需要更多的裕固族音乐文化热爱者积极加入裕固族音乐文化研究的行列。

结语:裕固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裕固族人民经过数千年游牧生活所积淀的优秀文化因子。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民族个性特征和独特精神的重要表征,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结晶的一个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革,裕固族的生产方式、家庭和社会组织形式以及民风民俗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特别是我国现代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多媒体文化、网络文化的发展以及西方强势文化、流行文化的渗透,使得产生于游牧生产方式和社会环境的裕固族传统民歌失去了传统的生存、发展的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衰退的速度不断加剧。笔者通过以上六个方面对影响裕固族传统民歌传承的不利因素进行分析,试图理清裕固族传统民歌传承发展中的不利诱因,力求为裕固族传统民歌传承提出思考。

猜你喜欢

传承发展
养生角度下传统武术传承与发展探讨
中国共产党传承发展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和实践述论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苗族鼓舞的传承及发展探讨
浅论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民族声乐创新教学与贺州瑶族民歌传承初探
浅谈湖南民歌的传承与发展
浅析甘肃清水县轩辕鼓舞的风格特征
元白诗派诗歌中的“风雅”传承
传播学视阈下淮海戏传承发展路径探析
少儿花鼓灯舞蹈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