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老年白内障临床疗效分析
2013-08-26徐根才余婧
徐根才 余婧
白内障是发生在眼球里面晶状体上的一种疾病,是一种严重的致盲眼病。目前,临床采用小切口囊外摘除术对白内障进行治疗,效果良好[1]。但仍存在术后视力降低等各种并发症,需要积极加以预防[2]。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各项检查,两组患者均确诊为白内障患者,且均排除由于高血压等疾病引起的白内障。实验组80例,其中男43例,女37例,年龄62~87岁,平均年龄(62.8±8.6)岁;对照组80例,其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61~88岁,平均年龄(63.7±5.4)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病情状况等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眼球相关生理形状的检查,之后分别进行手术。
实验组采用小切口囊外摘除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具体操作为:(1)对患者进行常规的眼球后局部麻醉。(2)将患者的眼球上直肌加以固定,切开结膜,与此同时,加以止血。之后于角膜缘后1 mm作弦长为6 mm的巩膜隧道切口,并作一辅助切口。(3)从切口处注入粘弹剂,对囊和晶状体加以分离。并将晶状体全部取出,注入皮质液,直至眼内转为透明。(4)植入预备好的人工晶状体,并使用粘弹剂进行填充。(5)确保切口处水密性良好后,在结膜下注入2.5 mg地塞米松和2 U的庆大霉素。并将结膜复位到切口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并加入人工晶状体对患者进行治疗。手术中在眼球上方的角巩缘进行切口,手术结束后采用间断缝合法进行缝合。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视力恢复情况,并对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加以调查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 18.0进行数据统计,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s)来表示,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视力都得到恢复,实验组视力大于0.3的患者所占的比率(81.25%)明显高于对照组(67.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视力低于0.1的患者所占比率(1.25%)明显低于对照组(5%),两组治疗后的视力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视力差异的比较分析[n(%)]
2.2 两组患儿的并发症情况 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未出现玻璃体溢出、浑浊,前方出血等并发症。治疗效果良好。
3 讨论
任何晶状体的混浊都可称为白内障,但是当晶状体混浊较轻时,没有明显地影响视力而不被人发现或被忽略而没有列入白内障行列。王敏等[3]发现,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白内障,术后恢复良好,并发症少,安全有效。金海英[4]也在白内障小切口摘除术临床报告中指出,随着微创手术的兴起和发展,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老年白内障日益受到大家的认可。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硬核白内障时,由于损伤小,术后视力好,恢复快[5]。在对软核白内障的治疗中,也具有经济、操作简便、术后恢复良好的优点[6]。
本研究显示,治疗后,实验组视力<0.1患者的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视力大于0.3的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视力状况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即实验组治疗后患者的视力恢复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老年白内障临床疗效显著,优于传统的白内障囊外摘除术。
总之,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老年白内障,安全有效,且不需要进行缝合,值得临床上加以推广应用。
[1]乐敬宝,李新平.两种囊外摘除术治疗白内障的效果及对泪膜的影响[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5):493.
[2]廖志群.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摘除术后低视力的原因[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4):253-254.
[3]王敏,孙林.无缝线梯形巩膜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临床观察[J].临床眼科杂志,2009,17(3):240-242.
[4]金海英.白内障小切口摘除术临床报告[J].当代医学,2010,16(4):72-73.
[5]国永艳.硬核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2012,33(6):1257-1258.
[6]赵先柱.软核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摘除手术186例临床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8):932-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