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护理模式在60例冠心病出院患者中的应用
2013-08-25姜小翠
姜小翠
重庆市云阳县青龙街道中心卫生院内科,重庆 云阳 404500
延续护理是指利用信息化的工具(电话、电子邮件、信函)进行的一种开放式、延伸式的护理形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出院患者的生活质量,为护士、患者及其家属建立有目的地互动,从而促进和维护患者的健康[1]。冠心病是临床当中常见的循环系统疾病,由于社会条件的改变,发生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为提高冠心病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我院采用延续护理模式应用于60例冠心病出院患者中,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把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所收治的120例冠心病出院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符合WHO的冠心病诊断标准,且神智清楚、无语言和听力障碍,愿意合作。其中男76例,女44例;年龄41~81岁,平均(56.8±5.8)岁;患冠心病时间1~11年,平均(3.4±1.5)年。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和患有冠心病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仅采用常规的出院指导方式,只接受由患者主动拨出的电话询问或者复诊。而护理组患者则采用延续护理模式:为每一位患者建立个人档案,然后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建立延续护理方案。具体有定期采用电话或家庭回访,了解患者在家中自我护理的情况,是否定时服药、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是否树立了正确的护理与遵医意识;在电话访问和家庭访问中详细了解患者所存在的疑问,并耐心地解答,务求让患者能充分理解;在家庭访问当中,适当与患者家属交流,确认患者的自我护理情况,同时也将护理中相关的重点告知患者及家属,让他们协助患者的生活[2];嘱患者每2个月回院复诊1次,对患者的血脂、血糖等进行复查;定期开展冠心病健康教育讲座,邀请患者与家属回医院参加。
1.3 效果观察 参考张海波的相关评价指标[3],采用生活质量测定量表(QOL)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同时观察两组患者半年内的冠心病的发作频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以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由表1可知,护理组患者的QOL评分为(64.8±2.7)分,对照组为(39.1±4.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患者半年内的冠心病发作频率为(1.6±0.3)次,对照组患者半年内的冠心病发作频率为(5.8±0.4)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出院患者护理效果比较
3 讨论
以往,当患者出院后便意味着和医院的关系结束,患者只有通过回院复诊检查方可得到相关的康复信息,让患者的需求难以得到及时的满足。而出院指导时,由于患者的心情比较激动,又要办理各项手续,难以完全记住护士的嘱咐。这些原因都为延续护理模式的出现提供了客观需求[4]。
冠心病是导致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与心理是导致冠心病的主要因素。随着我国老年化程度的加深,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了生活和经济上的负担,降低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延续护理可使患者身在院外还依然可以接受到专业的健康指导,可为患者各种不良生活习惯和疾病危险因素得以及时纠正,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5]。但客观地说,目前我国开展延续护理模式的医院并不多,其原因可能和医院护理人员人手短缺,相关延续护理的理论与实践经验较少有关。因此,在实施中必须制定有效的流程和清晰的制度保障,确保延续护理的顺利实施,减轻护士日常的工作量。
临床效果发现,采用延续护理的患者在生活质量上显著高于对照组,半年内冠心病的发作频率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我们认为延续护理模式可以提高冠心病出院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冠心病复发频率,改善患者预后,值得在今后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1]俞桃英.护士对出院病人实施电话随访的体会[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3):246-247.
[2]何秋娴,陈少群,高莉梅.延续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6):30-31.
[3]张海波.延续性护理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3,25(4):76.
[4]覃桂荣.出院患者延续护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护理学杂志,2012,27(3):89-91.
[5]宋丽萍.对冠心病患者实施延续护理干预对其生活方式的影响[J].心理医生杂志,2012,18(12):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