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鸡放养技术措施

2013-08-25王应和王家才唐友海文庆华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3年2期
关键词:土鸡鸡场雏鸡

王应和 王家才 唐友海 文庆华

(四川省广元市畜牧食品局,广元 628017)

土鸡放养技术措施

王应和1王家才2唐友海3文庆华4

(四川省广元市畜牧食品局,广元 628017)

集约化、规模化、工厂化舍内养鸡的快速发展,大大提高了肉鸡的生产性能,丰富了市场供应,但这种饲养方式违背了动物的天性,鸡肉风味品质明显下降。放养鸡可去环境中自由摄取青草、昆虫、谷物等,营养更全面,还可自由活动,充分享受阳光,体质健壮,抗病力强,其肉质鲜美,无药物残留,在市场上很受消费者青睐[1]。广元市森林覆盖率达52.6%,境内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放养土鸡的条件得天独厚。2010年以来,广元市用现代养禽科技规范土鸡放养技术,统一打造“剑门关土鸡”品牌,生产的土鸡以“土鸡血缘、山林放养、原粮饲喂、风味鲜美、绿色健康”的独特品质而受到了成都等地市民的喜爱。实践表明,科学放养的土鸡更受群众喜爱,土鸡科学放养将成为肉鸡养殖不可或缺的重要生产方式,值得引起更多关注。

1 正确选定场址,科学建设鸡场

1.1 鸡场选址

1.1.1 安全距离 鸡场应符合卫生防疫要求,在非疫区,周围3 km内无医院、屠宰场、大型污染性工(矿)厂,距公路主干线1 000 m以上,距离居民区及其他养殖场500 m以上。

1.1.2 建设位置 鸡场应选建在地势高燥、背风向阳、环境安静、水源充足、交通和供电方便的地方;鸡舍坐北朝南,建在地势较平坦、不积水、不受洪水威胁的位置。

1.1.3 周围环境 鸡场附近有适宜放养的林地、果园、草场、荒山荒坡或其他宜牧地,树林的荫蔽度要在70%以上,以便鸡群在阳光强烈时到树阴下乘凉,防止中暑。一般天然次生林好于原始林,阔叶林好于针叶林,以针阔混交林为最佳。

1.2 鸡舍建设

1.2.1 育雏舍 与舍内养鸡的建设相同。房屋不能渗漏雨水,墙壁不能有裂缝,水泥地面要平整,无鼠洞且干燥,房屋保温性能好,门窗严实,方便通风换气。平养育雏舍内可隔成多个小间,便于分群饲养管理。

1.2.2 放养鸡舍 在紧邻放养地处建造简易鸡舍,舍内设料槽、饮水、照明等设备,方便免疫操作和特殊天气时在舍内喂鸡,防止鸡群被风吹、雨淋、烈日暴晒。鸡舍两边滴水檐高2.5 m左右,建筑面积按8~10只/m2计算,鸡舍间距为舍高的3~5倍。

1.2.3 建筑要求 鸡舍应具备良好的防害、防虫设施,防止野兽、野鸟和鼠类等进入鸡舍。建筑材料应不含有毒有害物质,舍内墙面光滑平整、耐磨损、不易脱落。鸡场和鸡舍的净道、污道分开,放养鸡舍和育雏舍、种鸡舍间用网栏隔离。

1.3 鸡舍环境控制

1.3.1 温度 温度是育雏成败的关键。育雏舍及设施育雏前须严格清洗、消毒并空置2 ~4 周;育雏舍进雏前加热预温到32℃。育雏中温度是否适宜,可从鸡群的表现判断:①雏鸡拥挤或扎堆成团,向热源附近靠拢,说明温度过低,需通过降低保温灯的悬挂高度等方式增温。②雏鸡张开翅膀躺着,张口呼吸,频频饮水,表明温度过高,需通过换气、喷雾凉水等方式降温。③雏鸡分布均匀,静卧休息,活动自如,则温度正常。

1.3.2 湿度 生产中,应考虑前期增湿和后期防潮。一般要求第1 周相对湿度为65%~70%,以后保持在 55%~60% 即可。

1.3.3 光照 强光刺激会提高鸡的兴奋性,影响休息和睡眠,让鸡形成啄羽、啄肛等恶癖;弱光照可降低鸡的兴奋性,使鸡保持安静状态,对鸡的增重有益。放养鸡接受自然光照,其紫外光可增强VD的合成,促进骨骼的发育。鸡舍光照时间1~3日龄24 h,随着鸡的日龄增大,光照时间逐渐缩短至自然光照。光照强度由强变弱,1~2周龄时,2.4 ~3.2 W/m2(灯离地2 m);3周龄时0.8~1.3 W/m2;4周龄后,改用弱光照。

1.3.4 通风 通风方法有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两种,放养鸡舍多采用自然通风。舍内要保持空气新鲜,不应有刺鼻、刺眼的感觉,必须处理好温度和通风的关系。寒冷季节理想的通风方式为横向通风,这比较容易将污染空气排出舍外。

2 做好市场预测,选用地方鸡种

2.1 品种选择

放养鸡多选成熟期早,抗病力强,采食范围广,耐粗饲、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的地方良种或土鸡血缘占75%以上的杂交鸡种,其外貌特征应符合消费市场的需要。一般以体型较小,胸肌丰满,腿肌发达;鸡冠大而红润(乌冠除外);公鸡颈羽、鞍羽、尾羽发达,有金属光泽;母鸡头目清秀,周身麻褐或麻黄或黄白斑;胫部较细长,青色或白色或黑色;皮肤黄色、灰色、黑色等较受欢迎。清远麻鸡、杏花鸡、苏禽黄鸡、雪峰乌骨鸡、天府乌骨鸡、雪山草鸡等地方鸡种都可放养,而国外引进的快大型肉鸡一般不适合放养。

2.2 引种要求

鸡苗须是来自非疫区,持有有效“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种鸡场或孵化场经检疫合格的健康雏鸡。雏鸡选择要求:羽毛光洁,精神活泼,反应灵敏,两脚结实,关节不红肿。泄殖腔附近干净,没有黄白色的稀粪粘着,脐带吸收愈合良好,脐孔紧而干燥,没有血痕存在,其上覆盖绒毛,喙、眼、腿爪等无畸形。

2.3 雏鸡运输

运输前按GB 16549的规定检疫,运载工具按GB 16567的规定消毒,用经有效消毒的专用运雏盒(箱)装运,并在雏鸡出壳后24 h 内运达饲养目的地。运输时要防雨、防晒,保温、通风。冬季选择在气温较高的中午运输,夏季选择在凉爽的早晨运输。

3 加强营养调控,精心调配饲料

3.1 营养充足

鸡饲料营养来源及水平的改变,都可能引起鸡肉品质的变化。放养鸡长期吃不饱,也会出现啄羽、啄肛、脱毛、生长停滞等现象。规模化放养土鸡,配合饲料或混合原粮仍为主食,野外杂食只能作补充。

表1 雏鸡各阶段的适宜温度

3.2 保证品质

饲料应新鲜、清洁、安全无毒,禁止使用发霉、变质、有异味和被污染的饲料。配合饲料存放不超过15 d,更换饲料应有3~7 d的过渡期。研究表明,饲喂纯植物饲料有助于提高肉的品质与风味;鱼粉、蚕蛹、菜籽饼等非常规饲料,部分对肉质与风味有不利的影响,须控制饲喂数量和时间。如肉用仔鸡日粮的鱼粉添加量一般2%~5%,用量过多时鸡肉会产生鱼腥味。

3.3 加强饮水

水是最重要的营养素,供水不足或水质不佳均可影响鸡的健康和生长。在养殖中也最容易被忽视,特别是在使用自动饮水器饮水时,须注意设备否能正常使用。

3.4 砂砾供给

雏鸡开食后供给小米粒状砂粒任其自由采食,以花岗岩质砂砾最佳,2周龄雏鸡粒径2 mm,鸡龄增大,粒径亦逐渐增大,可促进鸡的消化,提高饲料利用率。

3.5 阶段饲养

3.5.1 育雏期 一般使用饲料厂的无公害小鸡配合饲料。购买时注意查看:一是标签,根据鸡龄的情况选购小鸡或中鸡饲料;二是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三是包装是否破损。

3.5.2 放养前期 由于放养鸡的品种多为地方土鸡,其生长速度较慢,故饲料营养水平不宜过高。在中大鸡阶段使用饲料厂生产的无公害中大鸡配合饲料。

表2 放养鸡各阶段营养需要量参考表[2]

3.5.3 放养后期 为了提高鸡肉的风味品质,在出栏前1.5~2.0月至出栏期间,改为全饲喂混合原粮;还可适当添加苜蓿粉、红辣椒粉等叶黄素含量丰富的纯天然植物饲料,以提高肉鸡的皮肤、羽毛等的美观性。

4 加强日常管理,提高生产效率

4.1 育雏管理

4.1.1 季节选择 育雏季节视当地气候等条件而定,一般以春季育雏为最好。3~5月份气温逐渐上升,阳光充足,对雏鸡生长发育有利;到中鸡阶段,由于气温适宜,舍外活动时间长,可得到充分的运动,因而体质强健,对以后放牧采食、预防天敌都非常有利。

4.1.2 开饮开食 雏鸡到舍后应强弱雏分群安放,出壳后24 h内先饮水后开食。1~3日龄饮水中可加入适量的葡萄糖、复合维生素、电解质;开食可用碎粒状雏鸡配合饲料。

表3 放养后期鸡混合原粮配方参考表

4.1.3 育雏密度 根据周龄和饲养方式而定。笼养育雏前须仔细检查,笼具应无破损,水槽、料槽应完整、牢固;育雏中要根据雏鸡生长情况适时调整食槽位置。开始育雏时可将雏鸡放在温度较高的上层,并强弱雏分群饲养;15~20日龄再分雏,将原来饲养在上层的雏鸡分散到下层饲养。每群300~500只为宜,适时将弱雏剔出隔离饲养。

表4 育雏的饲养密度表

4.1.4 育雏时间 放养鸡的室内育维时间,根据季节、气温及养殖条件而定。一般秋冬季舍内育雏50~60 d,60 d后室外放养;春夏季舍内育雏40~50 d,50 d后室外放养。

4.1.5 分群饲养 育雏结束后,公母鸡外貌特征明显,易于鉴别,有条件的饲养场,可采取“公母鸡分群饲养”法,有利于提高肉鸡的生产潜能、饲料转化率和鸡群整齐度。

4.1.6 精细管理 应勤检查饮水器是否有水、水质是否清洁;料槽或料桶的放置高度以高于鸡背部约2cm为宜;一次给料以不超过料槽深度的1/3为宜。

4.2 放养管理

4.2.1 放养时间 一般3月初~11月底,放养鸡完全脱温后,不低于l5℃时开始放养。

4.2.2 放养密度 密度过小,浪费资源,生态效益低;密度过大,草虫等不足,将增加精料喂量,影响鸡肉的口味,还会加大发病风险。据测算,放牧地每亩年承载能力:阔叶林134只、针叶林60只、果园88只、草地50只、竹林130只、灌木丛80只[3]。

4.2.3 放养分群 一般公雏争斗性较强,觅食能力强,增重快,饲料效率高;母鸡沉积脂肪能力强,增重慢,饲料效率低。规模较大时实行公母分养,每群500~1 500只,便于分类管理,有利于提高肉鸡的整齐度和商品率。

4.2.4 放养方法 刚转群的脱温鸡应在舍内放养训练5~7 d。训练时可通过拍打料桶、吹哨等方法,使鸡只形成条件反射,然后再选择暖和的晴天开始放牧。刚放养时,可用尼龙网或竹篱笆圈定放养范围,初期放牧3~4 h/d,以后逐日增加放牧时间。一般早上只喂6~7成饱,促进其寻找食物;太阳下山时将鸡群唤回鸡舍,晚餐一定要喂饱。刮风下雨,露水太大时须停止放养,防止淋雨受寒发病;发现鸡只异常应时,须及时挑出隔离治疗。

4.2.5 分区轮牧 一般3~5亩地为1个牧区,区间用尼龙网围栏隔开,实行轮牧。每块放牧地每年休闲期不低于2个月,促进鸡粪消纳、场地净化和植被恢复。

4.2.6 放养安全 ①预防天敌。主要有鹰、黄鼠狼、山猫等,可用训练好的家犬驱逐或用尼龙网围罩放牧场等办法预防。②预防中毒。放养地施用化肥和喷过杀虫药后,需间隔7d以上才可放养。鸡场还要常备解磷定、阿托品等解毒药以防不测。

4.3 适时出栏

放养鸡在接近性成熟时出栏的品质最佳。综合考虑鸡的品种、饲养方式、营养水平、市场价格等因素,一般120~180日龄上市为宜。

4.4 生产记录

建立生产档案,做好鸡苗来源、饲料饲喂、预防用药等各种记录,便于开展生产情况分析,并保证产品的可追朔性。

5 强化卫生防疫,确保养殖安全

5.1 卫生制度

放养鸡采用开放式鸡舍,鸡场的老鼠很难控制,放养鸡在生长过程中长期与放养地等密切接触,随时都会受到寄生虫等疾病感染的威胁。鸡场应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要经常保持环境、食槽、水槽清洁卫生,尽量减少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机会。禁止使用违禁药品和未经批准的药物;允许使用的药物及添加剂,须严格执行使用规定和停药期。

5.2 免疫接种

放养鸡虽然较笼养鸡健壮,但对传染性疾病同样易感。重要传染病,特别是鸡马立克氏病、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等的免疫遗漏,常会导致养殖功亏一篑。各鸡场可根据当地鸡病流行等实际情况,有计划地进行免疫接种。

表5 放养鸡推荐免疫程序表[4]

5.3 定期消毒

鸡场和鸡舍门口应设消毒池,消毒液定期更换,进出车辆、人员要彻底消毒。场内定期清扫和消毒,发生疾病时要增加消毒次数。每批鸡出栏后,须全面清洗、消毒和灭害,空舍2~4周再进鸡饲养。鸡体表外寄生虫用阿维菌素、除癞灵等喷洒鸡舍及四周环境,并按50kg砂子拌5kg硫磺让鸡沙浴[5];环境常用过氧乙酸、百毒杀等低毒高效广谱消毒药消毒。

5.4 废弃物处理

5.4.1 病死鸡处理 发现病鸡要及时隔离,视其情况决定是否治疗;病死鸡按GB l6548要求,作深埋或焚烧等无害化处理;对污染的场地、用具、物品等进行彻底消毒。

5.4.2 粪污处理 鸡的粪便及其他排泄物中可含有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卵等致病微生物,在条件适宜时可通过不同途径进行传染。放牧地的粪污,应按照“适度规模、自然消纳”的原则处理;舍内和运动场的粪便、垫料等污物,须及时清运,经堆积发酵后作粪肥利用。

5.5 常见病防治

5.5.1 球虫病 球虫病是一种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雏鸡易发病,发病率、死亡率高,病鸡精神萎缩,羽毛松乱,逐渐消瘦,生长发育滞后。常见典型症状是拉带血稀粪及血便。勤换垫草,保持干燥,可预防或减少本病的发生。一般在育雏阶段交替使用抗球虫药物预防,常用药物有复方磺胺二甲嘧啶钠、地克珠利 、球痢灵、氯苯胍等。

5.5.2 鸡白痢 本病主要经消化道感染,也可经种鸡和种蛋垂直传播,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出壳1周~4周的雏鸡最易发生。病鸡表现为羽毛松乱,两翼下垂,缩头颈,不吃不动,挤在一起,频频排出有恶臭的白色糊状稀粪,粘在肛门周围,结成块状,病鸡常因虚弱衰竭死亡。在雏鸡饮水中加入氟苯尼考、恩诺沙星等药物预防;发病鸡可加大剂量治疗。

5.5.3 大肠杆菌病 大肠杆菌病是一种常见的禽类急性或慢性细菌性疾病,各种日龄的鸡都可发生。雏鸡以脐炎,大中鸡以肠炎、心包炎、输卵管炎、腹腔炎等常发。发病鸡临床表现:体温42.5℃~43℃、少食或不食、饮水量增大,拉黄、白色稀粪。通过饮水或混饲土霉素、链霉素、磺胺类等预防;治疗时用庆大霉素和恩诺沙星等肌注。

[1] 黄进,陈宏生,高玉时,等.改善鸡肉品质的途径[J].中国家禽,2010,32(2):42-44.

[2] 王长康,刘昊,陈家祥,等.土鸡放养技术规范[S].福建省地方标准,2010.

[3] 蒋小松,杜华锐,杨朝武,等.当前放养鸡生产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四川畜牧兽医,2011,(10):35-36.

[4] 蒋小松,杜华锐,廖党金,等.四川省放养鸡生产技术手册[EB/OL].中国畜牧科技信息网,2012-4-24.

[5] 李忠荣,陈婉如,冯玉兰.优质鸡山地放养技术[J].福建畜牧兽医,2011,33(6):35-38.

猜你喜欢

土鸡鸡场雏鸡
守护企鹅,相伴近十年
张碧林养土鸡名堂多
雏鸡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哪些土鸡品种长得快来钱快
山楂园套养土鸡模式的应用效果
夏季严防雏鸡中暑
土鸡
“乾元浩杯”全国优秀青年鸡场海选公益活动河南站启动
食醋可防鸡病
广东黄羽肉鸡鸡苗报价(种鸡场平均卖出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