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合北京潭柘寺谈园林中古树名木的养护管理

2013-08-23邓子龙

山西建筑 2013年15期
关键词:桥接古树名树洞

邓子龙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广东深圳 518055)

古树名木不仅具有绿化价值,而且是有生命力的“绿色古董”,它见证着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失而不可复得,从某种意义上讲,古树被毁意味着一段历史的缺失。因此,古树名木的维护

不单单是出于生态环境的需要,更是对古老文明的延续。同时,古树名木对研究千百年来的气候、水土、空气等自然变化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是十分珍贵的“绿色文物”,理应像保护出土文物一样保护古树[1]。

1 概念及背景介绍

1.1 古树名木的概念

据我国有关部门规定,一般树龄在百年以上的大树即为古树;而那些树种稀有、名贵或具有历史价值、纪念意义的树木则可称为名木[2]。

1.2 潭柘寺概况

潭柘寺因前有柘树,后有龙潭而得名,位于北京西郊门头沟区东南部的潭柘山麓,距阜成门41 km。潭柘寺规模宏大,寺内占地2.5 ha,寺外占地11.2 ha,再加上周围由潭柘寺所管辖的森林和山场,总面积达121 ha以上。整个建筑群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建筑的美学原则,以一条中轴线纵贯当中,左右两侧基本对称,使整个建筑群显得规矩、严整、主次分明、层次清晰。其建筑形式有殿、堂、阁、斋、轩、亭、楼、坛等,多种多样。寺外有上下塔院、东西观音洞、安乐延寿堂、龙潭等众多的建筑和景点,宛如捧月的众星,散布其间,组成了一个方圆数里,景点众多,形式多样,情趣各异的旅游名胜景区。潭柘寺不但人文景观丰富,而且自然景观也十分优美,春夏秋冬各自有景,晨午晚夜情趣各异,早在清代,“潭柘十景”就已经名扬京华[3]。

1.3 潭柘寺中的古树名木

潭柘寺中的古树名木甚多,包括盘龙松、卧龙松、古七叶树、帝王树、配王树、“百事如意”、古丁香、千年柏等。最著名的当属1700年树龄的银杏(Ginkgo biloba)“帝王树”。此树植于辽代,高达40 m,直径4 m有余,六七个人才能环抱[4]。

潭柘寺古树众多,具有深远的历史文化意义。很多古树,在岁月的洗礼中会沉淀出更多的味道,油松(Pinus tabuliformis)虬劲的树姿(见图1)、白皮松(Pinus bungeana)洁白的枝干(见图2)都蕴含着时间的痕迹。然而伴随岁月的流逝,大多数古树名木都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衰老现象。

图1 油松的树姿

图2 白皮松的干

2 古树的生长特点和衰老原因

事实上树木衰老是树体整个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及生理功能都发生衰退的总现象,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古树的生长特点也异于常树,随着古树的衰老,其营养组分、水分输导、矿质营养元素、激素和酶系统等都发生了显著变化,体内代谢的合成和分解代谢也随之逐渐失调,进而引起组织衰老,导致器官及个体的衰竭,最终导致古树死亡。造成古树长势衰弱的原因,可归为以下几类。

2.1 树木自身衰老,生命力减弱

随着树龄增加,树木生理机能逐渐下降,根系吸收水分、养分的能力越来越差,不能满足地上部分的需要,树木生理失去平衡,从而导致部分树枝逐渐枯萎死亡(见图3)。

2.2 立地条件差,营养面积小

一些古树分布于山坡、墓地、悬崖等处,土壤贫瘠,水土流失严重,营养面积小,随着树体的生长,汲取的养分不能维持其正常生长,很容易造成严重的营养不良而衰弱甚至死亡(见图4)。

图3 衰老死亡树枝

图4 营养面积小

2.3 树干周围铺装面积大,土壤理化性质恶化

潭柘寺里游人密集,地面踩踏频繁,致使土壤板结,通气不良;有的树干周围铺装面积过大,仅留下很小的树盘,影响了地上与地下气体交换,使古树处于透气性极差的环境中(见图5)。此外,土壤污染日益严重,尤其在游览区,垃圾的随意丢弃导致土壤理化性质发生变化,加速了古树的衰老。

2.4 病虫害、鼠害危害严重

由于古树年龄大,树势减弱,易遭病虫害侵袭。现场调查发现介壳虫、天牛对国槐(Sophora japonica)的侵扰严重,油松也面临着松毛线虫的威胁。此外,鼠类对树根的啃食也加剧了其衰亡的速度。

2.5 人为活动是危害古树名木的重要因素

研究发现,古树名木发生衰弱及死亡的原因除了部分属于机理性衰败外,大多数属于非机理性的原因所致。而在这些非机理性原因中,人为活动是最重要的,也是破坏性最大的因素。不合理的采伐、盲目的建筑扩大、不科学的基础设施改善等活动都会对波及的古树名木的生存空间产生迫害。此外,人们在树体上乱刻、乱钉等直接破坏活动也使古木受到严重创伤(见图6)。

图5 古树周围的铺装

图6 人为活动

3 古树名木的复壮措施

1)设置复壮沟,渗水井和通气孔。挖复壮沟、铺设通气管和砌深水井可以增加土壤通透性,便于排水灌溉和施肥。复壮沟宽80 cm~100 cm,深80 cm,长度和形状因地而定,沟内回填大多是腐叶土和各种树枝及增补的营养元素。沟的位置在古树树冠投影外侧,例如卧龙松和盘龙松的复壮沟在道路的相反一侧,这样可以减少游人踩踏(见图7)。寺内见到的通气管都是金属质地的(见图8),管径10 cm,上面有铁盖,便于开启通气、施肥、灌水,又不会堵塞。渗水井设置在复壮沟的一端或中间(见图9),井直径1 m左右,比复壮沟略深,可以保证根系分布层无积水。地下沟、井、管相连,形成一个既能透气排水又能供给营养的复壮系统,创造出适于古树生长的优良土壤条件,因而达到古树复壮的目的。

图7 复壮沟

图8 通气管

2)桥接。对树势衰弱的古树,可采用桥接法使之恢复生机。具体做法:在需桥接的古树周围均匀种植2株~3株同种幼树,幼树生长旺盛后,将幼树枝条桥接在古树树干上,即将树干一定高度处皮部切开,将幼树枝削成楔形插入古树皮部,用绳子扎紧,愈合后,由于幼树根系的吸收作用强,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古树体内的水分和养分状况,对恢复古树的长势有较好的效果。桥接技术难度较高,需要丰富的经验和熟练的手法。寺内的古二乔玉兰(Magnolia×soulangeana),经桥接后长势良好(见图10)。

图9 渗水井

图10 桥接

3)树洞修补。寺庙中可以见到很多用水泥修补的小树洞(见图11)。先刮去腐烂的木质,用硫酸铜或硫磺粉消毒,然后在空洞内壁涂防腐剂,表面用水泥、黄沙对树木进行装饰。

关于树洞修补与否,国内外存在差异。国外专家认为,树洞不应该进行人为的修缮。不管技术如何先进,方法如何高明,树洞浸水问题始终难以解决,尤其是采用高新技术修补的树洞,虽然看上去天衣无缝,但实际上洞内浸水问题更为突出,更易导致树体内部的腐烂。当然,树洞不补并不是不对其采取保护措施,而是应提倡采用传统的方法,定期清理树洞,刮掉腐烂部位,涂刷防腐的桐油,使树洞保持开放状态,如果保护措施合理,洞内通风透气,即使积些雨水也很快会风干,反而可以保证古树的健康生长。

4)整枝修剪。修剪应以基本保持原有树形为原则,必要时也要适当整形,以利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促进更新复壮。有历史意义或特殊观赏价值的古树,应保留其原貌,对枯枝采取防腐处理。整枝修剪的时间在冬季换土后,主要修剪一些枯老残桩、病虫害严重枝条、衰老下垂枝、竞争枝、徒长枝和根蘖枝等(见图12)。

图11 树洞修补

图12 整枝修剪

5)种植地被。在树下种植地被,可以减少地面径流,保持水土。残枝落叶又是天然肥料,如果是固氮植物则能实现植物之间的共赢。在潭柘寺,帝王、配王树下种植了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既美观,又能养护土层(见图13),因此两棵古银杏虽然没有设置复壮沟,依然长势良好。与此同时,高大的树木为牡丹提供了良好的侧方遮阴,暮春时节,牡丹开放,一片雍容华贵。在地被植物的选择上,亦可选择麦冬(Ophitopogin japonicum)、二月兰(Orychophragmus violaceus)等长势良好且耐阴的草本植物(见图14)。

图13 种植地被(一)

图14 种植地被(二)

6)搭支柱、打树箍。古树由于年代久远,主干或有中空,主枝常有腐烂、死亡,造成树冠失去均衡,树体容易倾斜;又因树体衰老,枝条容易下垂,因而需要用钢管、树箍或其他支撑物加固(见图15)。寺中,盘龙松和卧龙松的支柱是金属材质的,虽然起到了良好的支撑作用,但是随着树体的增长,这些支撑没有得到适时的调整,很多都已经嵌进了树体里,反而对树木生长造成了破坏(见图16),所以支撑物要注意定期调整,以免对古树造成二次伤害。

图15 搭支柱

图16 打树箍

7)加强水肥管理。每年春季4月~5月灌2次~3次透水,11月末或12月初进行冬灌,对生长在地势低洼地段的古树注意排水,同时灌水后应及时松土。

古树的实施追肥,有利于保持树木的旺盛生机。通过对古树周围土壤的分析确定施肥种类,根据古树名木的生长需要进行施肥。由于古树年老,生长势弱,根系吸收能力差,故施肥时不能施大肥、浓肥,对于生长较健康的古树,在根际周围以施厩肥为主,对树势较弱的古树,以树干滴注液态肥为主。

8)病虫害防治。古树易受病虫侵害,由于先期害虫(如叶部害虫)等的危害,消耗水分和养分,易使树势衰弱。古树一旦衰弱后,蛀干害虫如小蠹虫、天牛等次期害虫乘虚而入,破坏树木的输导系统,容易造成树木死亡。因此,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定期检查,合理使用农药,每年打药6次,主要针对锈病、介壳虫、红蜘蛛、蚜虫等。除了化学防治,还应该考虑运用合理的生物防治措施,注意保护天敌,减少环境污染,增强树势。

9)其他措施。视具体情况对古树设围栏保护(见图17),尤其对树龄较大、生长势弱古树应重点加以维护。古树高耸且电荷量大,易遭雷电袭击。所以,高大的古树应安装避雷针装置,以防雷击(见图18)。

图17 古树围栏

图18 高树上的避雷针

4 结论与建议

1)古树名木对研究千百年来的气候、水土、空气等自然变化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是十分珍贵的“绿色文物”,理应像保护出土文物一样保护古树。2)古树的生长特点异于常树,随着古树的衰老,其营养组分、水分输导、矿质营养元素、激素和酶系统等都发生了显著变化,体内代谢的合成和分解代谢也随之逐渐失调,进而引起组织衰老,导致器官及个体的衰竭,最终导致古树死亡。造成古树长势衰弱的原因,可归为以下几类:树木自身衰老,生命力减弱;立地条件差,营养面积小;树干周围铺装面积大,土壤理化性质恶化;病虫害、鼠害危害严重和人为活动。3)古树名木的养护管理可以延缓树木衰老,延长其寿命,主要措施有设置复壮沟、渗水井和通气孔,桥接,树洞修补,整枝修剪,种植地被,搭支柱、打树箍,加强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设置围栏、安装避雷针等。

[1]尹卫国.保护古树名木的环境和文化意义[N].辽宁日报,2007-12-14.

[2]王黎明,李家庄.秭归县古树名木保护现状与对策研究[J].湖北林业科技,2012,5(3):18-20.

[3]http://www.tanzhesi.com.cn/.

[4]http://www.tanzhesi.com.cn/.

猜你喜欢

桥接古树名树洞
“首届古树名木保护摄影大赛”征稿启事
Microchip推出首款车载以太网音视频桥接(AVB)全集成解决方案
树洞里的秘密
保护好古树名木亦是文化传承
古树名木保护立法的实践
树洞
苹果腐烂病树桥接复壮技术
双静脉皮瓣桥接移植修复手指腹皮肤缺损
白皮书《802.11ac MU-MIMO: 桥接Wi-Fi中的间隙》发布
昆明的古树名木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