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空间拓展

2013-08-23张芳瑜李昊珂

山西建筑 2013年15期
关键词:空间发展

张芳瑜 李昊珂 邓 川

(四川农业大学城乡建设学院,四川都江堰 611830)

0 引言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漫长且连续的过程,在城市演化过程中,城市的空间结构与模式并非固定不变的,最初由生产力的发展带动城市的发展,人口的聚集,空间形态表现为单中心拓展,由聚集引发城市规模的扩大。随着大城市的发展,使土地资源短缺,建筑密集,空间有限,环境质量恶劣,而且地价高,此时交通工具的机动化,私人汽车的普及成为诱导城市向外高速扩张的主要因素,城市的空间发展由聚集到分散,在此过程中,土地的低效利用、交通拥挤、开敞空间的损耗以及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等问题也凸显出来,空间利用集约化和空间功能重组被提倡,城市的空间又从分散到聚集,形成螺旋上升式的周期交替。城市经历了聚集到分散,再从分散到聚集。相应的,各个时期城市空间结构与模式也具有其阶段性特征和共性规律[1]。

1 农业经济时代的城市空间特征

这个时期,古代城市以农业为主,生产力水平低下,城市建设受到生产力的制约,世界各国的社会经济基础都是一种自然经济,这也决定了各国的城市空间结构具有一定程度的统一性。城市空间拓展与形态变化的速度缓慢;城市和乡村之间有明显的界限;表现出城市形态的静态封闭性[1]。

2 工业化时期城市空间的自由拓展

1784年蒸汽机的发明,使得生产规模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工厂设在城市,吸引大量的劳动力,随着人口增加,迫使市区向郊区蔓延,城市空间开始以空前的速度向外扩张。这种变化引发了“第一次城市转变”[1]。这个时期城市空间以集中发展为主,城市空间拓展主要是一种外延式拓展模式。

伦敦是工业化时期城市空间拓展的典型代表城市,这一时期伦敦城市空间拓展分为两个阶段,从1801年~1851年是高度聚集发展,城市拓展只增加了很少面积,到1870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建立了有效的公共交通系统,由此人口得到了疏散,形成触须式城市拓展形式。

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无论是哪座城市,其空间变化都存在无规划和缺少人为控制这一共同点,形成空间集中式无序拓展。

3 郊区化及现代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

20世纪中后期,此时主要功能逐渐由低层次服务向高层次服务过渡,城市发展进入稳定增长的阶段,但城市空间拓展仍在继续,并在一个愈来愈大的地域内延伸,此时被人们称为“第二次城市转变”[1],19世纪的高密度资本主义城市,使土地资源短缺,房租和地价迅速上升,在市中心,建筑密集,空间有限,环境质量恶劣,在这种背景下,迫使城市向外部地域空间发展,另外由于交通工具的机动化,私人汽车的普及,扩大了人类居住的范围,变为了20世纪低密度的郊区化城市。它是一种无秩序、无计划的随机性空间拓展方式。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是城市土地市场不健全,城市空间的拓展不受土地价值规律的调节控制,城市缺乏有效地规模管理控制。

随后,在城市发展中,开始引用一些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作为城市拓展的指导实践,试图是无序的空间拓展沿着一个理性的轨道发展,这些规划干预措施主要包括:“摊大饼式”式拓展;卫星城式的拓展;沿主要轴线带状、星状拓展模式。

3.1 “摊大饼式”式拓展

城市以已形成的主城区为核心向各个方向分层拓展,城市空间拓展像年轮一样,一圈接一圈的连绵发展,使整个城市活动各种机能混杂在一起,此时的东京就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最初是借鉴伦敦的“绿带法”圈层划分模式,希望能防止城区的无限制拓展,改善城市环境,在距市中心16 km的环形地带建立一条绿带,绿带外再发展卫星城,但城市发展的现实使这个规划落空了,在城市近郊,人口迅速增加,工业也不断发展,用地失去控制。于1965年重新制定东京规划,放弃绿带,改建为一个可供发展的同心圆结构,即“摊大饼”模式。

3.2 卫星城式的拓展

卫星城及新城的建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范围城市拓展实践的主要模式之一,其否定城市发展至集中于城乡边缘交接带的蔓延方式,在最外层的农村环带,建设集中式的卫星城镇及新城,1946年后英国陆续采用这种模式来适应城市的发展,其中伦敦在周围就设立了8个卫星城市。在今天看来,英国改变其城市拓展模式的选择也显得十分明智,不仅探索了大都市人口和经济活动过分集中的某种出路,也在人口和就业等方面起到了平衡作用,适应了大城市及其区域发展。

3.3 沿主要轴线带状、星状拓展模式

由于交通网络与用地开发的共生性原理的作用,每个城市都或多或少的具有沿城市交通线形呈伸展轴发展的现象,只不过有的城市由于空间受地形地物的限制或由于交通沿线具有潜在的高经济性所决定的受交通干线铁路、公路、河道等影响[2],经过精心规划,把轴向发展作为城市外部空间拓展的主导方式,例如法国对巴黎采取限制政策,让巴黎沿着与塞纳河平行的轴线发展,规划采用两条平行的轴线形式,一条在塞纳河以北,另一条在塞纳河以南,主要的新城镇沿两条新轴线布置(见图1)。这种布局结构避免了传统一元化城市的缺点。郊区化可以说是城市空间拓展最活跃的时期,大城市区域结构已经普遍形成。

图1 巴黎鸟瞰图

4 逆城市化与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

1970年以后,欧美城市空间又出现新的变化,郊区化在一个更为广阔的地域不断蔓延,这种变化标志着第三次城市转变的开始,即“逆城市化”,1980年后的城市蔓延是以极低的人口密度向现有城市化地区的边缘拓展,占用过去从未开发过的土地,它是逆城市化阶段土地开发形态的新特征。

这种新开发用地在城市外围跳跃式、散点式的扩散,使传统的“城市建成区”越来越淡化,边缘界限日益模糊不清,无法明确划分,其城市平面形态已不能用线状、团状、放射状等传统形态来划分了,有人称之为“星云”状城市空间拓展。

这种“星云”式空间发展吞噬农田、牧场,影响生态环境,同时也间接地导致了中心市区的衰退,使城市结构失调,此时国家和政府应采取一定的措施试图加以控制,在这个过程中,城市边缘扩散又相对比较集中。而“星云”式空间发展使得城市在愈来愈大的地域内发展,这样相邻的大城市区连成一体,形成了大都市连绵区。

5 知识经济时代城市空间拓展的趋势

在知识经济时代,生产和消费已经逐步形成了全球范围的运作模式,信息高速网络的“同时化”效应,而城市蔓延所表现出的各种问题也在城市中日益凸显,如土地的低效利用、拓展形态的无序、交通拥挤以及开敞空间的损耗等,不仅破坏了生态环境,加大了居民的出行成本,还对城市的健康发展构成潜在阻碍[3]。西方国家开始反思其城市化模式,提出“理性增长”的概念框架[4],即空间利用集约化和空间功能重组的内涵型拓展。

5.1 紧凑型城市空间发展模式

紧凑型城市空间发展模式强调对资源的集约利用,这种模式的核心思想是城市采取集中、紧凑的布局结构,占地少,减轻对机动车的依赖,提倡公共交通和步行,减少资源消耗。它是针对发达国家城市过度郊区化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而提出的。其优势是缩短人们出行的交通距离,并由此减少汽车尾气排放而导致的大气污染,避免大量耕地被开发,鼓励建设更高密度及高容积率的城市社区,以发挥城市的综合集聚效益。但紧凑城市将是一个过度拥挤、缺乏城市开阔空间的居住环境,它是以降低城市生活质量以及造成更多的能源消耗和污染为代价的。由此产生的后果将是大多数人都不愿意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

5.2 空间功能重组的内涵型拓展

内涵式增长在各个城市也相当普遍,表现为商业金融、办公、会展、商务等服务业的进一步向中心区集聚,使城市垂直生长。北京王府井的改造、南京夫子庙的改造、上海苏州河沿岸地区的改造都是典型的内涵式增长。它虽然能够提高城市效率、扩大城市容量,但不会改变城市的原有形态。

6 结语

自工业革命的开始,城市受到快速工业化、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以及国家相应政策的变革,城市动态发展的进程明显加快,城市的各种功能活动和组织结构日益复杂,因此城市空间拓展方式是非常复杂的,用任何具体模式都无法全面的概括,即使同一个城市在不同的时期,其拓展模式往往也不尽相同,常常是几种模式交替演变,更多表现为模式组合的城市空间拓展方式。而无论是城市化、郊区化,还是逆城市化阶段等,这些发展适应了人们在住房、消遣、医疗和商业等方面的普遍需求,虽然也伴随着矛盾的产生,但无可否认,人们的生活变得舒适了。

致谢:感谢我的恩师曹迎博士,在本论文写作过程中,从资料准备、题目确定到论文撰写整个过程中,他都进行了悉心指导,他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开拓性的思维教育影响着我,也鞭策着我的成长。在此,谨向曹迎博士表示深深的谢意!同时,论文也受到我的母校四川农业大学创新型实验计划的支持和帮助,在这里表示衷心的感谢!

[1]黄亚平.城市空间理论与空间分析[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2]李雪英.城市空间拓展研究——空间拓展机制与拓展条件适宜性评价[D].南京:东南大学,2004.

[3]姚必华,宋殿清.中国城市蔓延问题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1(11):666.

[4]马祖琦.从“城市蔓延”到“理性增长”[J].城市问题,2007(10):67-68.

猜你喜欢

空间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创享空间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创享空间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携手同行 共建共享: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