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下初中物理后进生的特征及转化策略
2013-08-22赵爱萍
赵爱萍
后进生是相对于优秀生而言的.一个班级的后进生或许个数不多、所占比例不大,但在某种程度上,却严重影响教学进程,给任课教师带来挥之不去的牵挂.如何切实有效地转化后进生,力争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所面对的共同课题.笔者以初中物理学科为例,从“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入手,浅析后进生的特征及转化策略.
一、特征浅析
1.学习欲望欠强烈
学习欲望的强烈与否直接反映出一个学生对待学习的主动与被动.凡主动者,往往对该门学科有兴趣,参与探讨的意识强、积极性高,始终乐在学习过程之中;而被动者,则兴趣不浓或全无,存在盲从心理、逆反心理,习惯于被教师牵着学、逼着学,视学习过程如度日如年.
2.思维速度跟不上
面对教师的提问,绝大部分优秀生举手积极、发言踊跃,更有甚者,没等教师提问结束,罔顾他人之感受而抢答;而后进生,其思维似乎始终没被“激活”,思考滞后、节奏慢拍,当教师点评和给出肯定答案时,不是装懂,就是“盲人看戏——跟着笑”.
3.理解能力比较弱
后进生不同于优秀生,他们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往往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于物理原理,只知道去死记硬背,很难理解其物理意义;面对较复杂的实验过程,常常充当“操作中的看客”、“讨论中的听众”,一课结束,茫然一片.
二、转化策略
1.摒弃偏见,让后进生觉得“我也行”
“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立足于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激发的是学生的共同参与意识和行为.对此,笔者经过探讨并尝试了下列做法:1.为后进生开启希望之门.如,在家长对孩子已经失望、甚至绝望的情况下,与家长谈心,同孩子交心,阐明“放弃百分之一的希望就等于零”的道理,对学生寄予高于其家长的期望值,希望之门就能开启.2.选择话题,引导学生.如,生活话题,天冷时,互搓双手,就感到暖和,是因为摩擦生热、做功产生内能的缘故;趣味话题,骑自行车时,双手脱把,车照样前行且不倒,是因为骑车人掌握了控制平衡的本领;爱国话题,如,没有当年“两弹一星”的横空出世,中华民族将很有可能被开除出球籍,也不可能圆今天的“飞天”之梦.可见,学好物理是多么的重要!
2.设计问题,让后进生觉得“我会行”
“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突出强调的是关注整个班集体,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为了改变后进局面,激发后进生的学习欲望,实施中,笔者在充分预设的基础上,关注过程、随机应变.现择计划之一的“设计问题”,阐述如下:(1)提供一看就懂的问题.师:你喝烫水时为什么要小心?生:烫水温度高.(2)准备一想就通的问题.师:人在炎日的夏天喝烫水为什么感到不爽口?学生除了重复“烫水温度高”的答案外,细想一番后,便知“烫水放出的热量多”.这时,笔者不放过传播生理卫生知识的机会,阐明夏天喝烫水不爽口但能解渴、益体的道理.(3)选择一点就会的问题.师:在雪地上开车,为什么会出危险?生A:滑;生B:刹车基本失去作用;生C:没了摩擦,难以控制……笔者趁机进行点拨:怎样才能避免事故的发生?生甲:铲雪;生乙:别开车;生丙:小心点……见时机已成熟,笔者引进“摩擦”的概念,阐述“增加有益摩擦”的道理.4.设计一讲就明的问题.师:你分别被手指戳和被针头扎后,哪一种疼痛感更强?生:针头.师:好,这就是“压强”,它有大有小.随后,分析压强与压力及受力面积之间的关系.学生一懂就乐,一乐便觉得自己会行.
3.激发兴趣,让后进生觉得“我能行”
“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注重的是动态课堂、活力课堂、魅力课堂的打造,把结果和过程看得同等重要,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关注学生能力的提升.笔者在该模式的引领下,把激发兴趣作为主线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大胆把后进生引进“迷宫”、推入“死海”,在教师的关爱和指导、学生的陪伴和帮助下,使之“觉醒”、“重生”,产生迷宫不“迷”、死海不“死”的欣慰.一年来,笔者时刻关注自己的帮扶对象,视其如子,逐步开辟了一条条有效途径:(1)寓概念于感觉之中.如凡对速度概念认识不清的学生,笔者组织他们到田径场进行赛跑,用快慢去感觉速度,认识到速度就是距离与时间的比值;对密度概念难以理解的学生,组织他们分别手持体积相同、质量不等或体积不同、质量相等的物体,感觉“沉重度”、看看谁“庞大”,得出密度可用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来表示.(2)累计突破,见证进步.对平时的作业、阶段性测评以及组内开展的小竞赛等物理题的正确率、失误率、错误率,及时进行统计,纵比自我、横比他人,测算出进步指数.(3)尝试挑战,增添勇气.如果进步指数增长明显,可重新确立更高的努力目标、寻找新的竞争对手,进行赶超.至此,在笔者的全部帮扶对象中,已有近半数的学生走出了困境.
4.搭建平台,让后进生觉得“我真行”
“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为小课堂提供了演绎大课改的空间,为学生搭建了愉悦自我、主动自我、开放自我、提升自我的平台.一言以蔽之:创设适应时代要求的、符合青少年学生实际的开放式课堂.笔者就实现转化目标、成功完成帮扶任务,采取了下列措施: (1)激励异质组.所谓异质组,即将优秀生、中等生及后进生先进行平均分组,并充分考虑各组内成员的个性、性格及相处的融洽度作调整后的学习小组.要求优秀生与后进生进行“一帮一”结对、中等生确立个人奋斗目标并协助优秀生做好帮扶工作.最好的学是教,优秀生为了教会后进生,必然会作精心准备.(2)打造竞争组.竞争组成员相对稳定,其分组方法与异质组基本相同,重点考虑各组内成员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的互补.整个学期,对异质组进行“捆绑式”考核,杜绝消极心理的产生、自私行为的抬头.(3)关注同质组.这是根据学情而不定期构建的临时学习小组,即将优秀生、中等生、后进生按层次进行划分,目的是利于优秀生更上一层楼、避免中等生长期积压自卑心理、有助于教师腾出时间做好后进生的“防滑”工作.从上一学年的交班测评情况来看,笔者所执教的三个班级,综合素质遥遥领先于其他班级,可喜的是,没有低分人数.
成功转化后进生,不是没有可能;杜绝后进现象,不是遥不可及.笔者与学生如是共勉:与其羡慕别人,不如踏踏实实地学习别人,力争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