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基本策略
2013-08-22刘金东
刘金东
【摘 要】随着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深化,中学数学基础教育也加快了教学改革步伐,从而对数学教师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原有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要求,因此,教师必须对原有教学进行改革,才能适应新课标指导下的初中数学教学。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数学;改革
一、前言
新课改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传统的课堂上,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听课。学生主动性没有得到很好发挥,更多的时候是在教师逼迫下学习,学生对学习的理解是掌握教师传授的知识,而不是自我探索知识。面对素质教育喊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抓得扎扎实实的社会现实,大多数数学教师还是常常采用传统教学方式,以知识讲授为主,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般采取理论满堂灌,先讲完概念、公式,然后讲解例题,照搬照套教材,理论讲解枯燥乏味,难以调动初中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沉闷。老师一味讲授,加上部分教师不善于引导,授课枯燥无味,平铺直叙,学生缺乏兴趣,被动听课。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导致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淡薄,且落伍于时代,当然很难培养出适应新时代需要的人才。
二、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基本策略
1、鼓励学生提问,培养问题意识
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问问题,敢于发表独立见解,培养他们提问的兴趣和勇气。增强学生自信心,树立质疑精神,对于学生的好问、多问、深问、怪问、错问,要有正确态度。对于多问、好问的学生,教师要注意耐心倾听,不要任意打断学生或置之不理。对于怪问、错问的学生,应肯定其勇气,再加以引导帮助。此外,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给学生比较充分的思维空间和时间,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要善于疏导,把学生的思路引入问题的关键,使学生的提问不断地由浅入深。常见的问题方式主要有:(1)直接提问。如理解“分解质因数”,学生可从“为什么说是因数”、“为什么说是质数”、“为什么说是“质因数”、“分解是什么意思”、“分解质因数如何理解”等方面提问。(2)联想式提问。如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联想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提问。(3)比较式提问。如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比较,学生不仅明白了两者的区别和异同,而且加深了印象,巩固所学知识。(4)分析式提问。如根据“2本练习本1.6元,3块橡皮0.9元”提出相关问题,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而且提高了学生提问的能力。
2、改进作业形式,延伸课堂活力
作业是巩固知识和技能的主要途径,是影响学习成绩的重要环节。然而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有些学生认认真真,一丝不苟;有些学生课后从不看书整理,不理解不消化就忙着做作业;有些学生家庭作业做得很多,但仍收效不大,成绩提高不快,学习信心无法得到加强;还有的学生一看作业题很难,不作多思考就问别人,甚至照别人的本子一抄,从而失去做家庭作业的意义。鉴于此,教师必须变革传统的作业形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用多样化的作业形式延伸课堂活力,例如对不同层次学生布置不同要求不同数量的家庭作业,增加“每日一题”训练,激励学生钻研思考、交流探讨、积极竞争。例如每周有一次重复布置己做过的作业,促使学生进行阶段小结,明确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
3、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
首先选好题材。在中学数学中,有以下几个方向适合多媒体教学:函数图像问题、定值问题例如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不论其形状如何变化,结论始终保持不变。而对于可用可不用或根本就不合适用的内容,则没有必要使用计算机。例如,一堂课只是需要书写文字或公式,那就不如不用;又如在讲授尺规作图时,如果用电脑演示则缺乏真实感,效果反而不好,不如教师在黑板上有直尺和圆规作图印象深刻。其次,课件设计一定要符合数学原理,同时尽量不要在课件中加入太多声音,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对于动画,在不同年级可以有所不同,对于初一学生,在课件中可适当增加一些动画,以增强趣味性。而对于毕业班学生没有必要搞太多。如果用电脑给出例题或习题的解答过程的话,必须注意要一步一步的给出来,而不应一下子给出全部答案,否则学生上课就会像看电影一样,没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因此,教师可以考虑让学生上台进行简单的操作过程,一方面可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课堂学习的气氛,另一方面也避免了教师上课只是一个劲的点鼠标,而缺少与学生交流。
4、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讨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一些枯燥、抽象的教学内容设计成有趣且学生易于接受的问题,去启发学生质疑、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确实感到有问题需要去解决,从而激活学生学习的问题意识。这里注意的是,首先问题要小而具体,让学生在具体的运用性的命题中,展开讨论和质疑、充分地运用知识,得出新的结论。如在“多项式”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如下的问题:怎样识别多项式?试举正、反几例;怎样识别多项式的项?识别时应注意什么?;怎样识别多项式的次数?识别时应注意什么?用这样循序渐进式的问题,层层推进,诱发学生产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其次,问题要新颖、有趣。只有新颖、有趣的问题,才可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他们对获得有用的知识本身发生兴趣。如想一想:你家客厅铺的地砖是什么形状的?你还见过其他形状的地砖吗?你能用同一种正多边形(如正三角形或正四、正六边形),像刚才那样铺成一个平整、无空隙的平面吗?为什么?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最后,所提问题要有适当的难度。教师设置适当的问题情境后,所提出的问题要激发学生思维,太浅的问题,可能造成课堂上表面的活跃,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并不能起到好的作用;高难度的问题,学生答不上,也无助于思维的发展。
5、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
为了更为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教学实践中,教师尽可能采取多样的评价方式,将书面考试与其他评价方式有机结合,将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结合起来,在进行书面考试时,尽量避免偏题、怪题和死记硬背的题目,尽可能设计一些结合现实情景的问题,以考查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增加了一些探索题和开放题,以更多地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从中了解学生的思维特点。在日常课堂教学中重视对学生的观察,包括:①学习态度的观察,如上课注意力是否集中,回答问题、做练习是否积极。②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观察,包括是否能主动提出问题、所提问题的深广度如何,解决问题时是否积极思考,是否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解题思路,解决问题后是否有意识地进行反思。③与他人合作交流能力的观察,包括在进行小组讨论时是否积极投入,能否把自己的观点清晰地与他人进行交流,能否尊重他人意见,使自己从交流中获益。以上几方面,教师尽可能做到在课堂上注意观察,并及时记录下来。
三、结语
新课程无论在课程设置上还是在课程内容上都给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带来了教学观念的巨大改变。针对这些问题,中学数学教师们要不断的在实践中思考、探索,逐渐将新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教学思想,最终将推进初中数学改革的进程,提高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屈文芝,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中学数学研究,2005,12
[2]刘馄.创新教育学习观的内涵与特征探微[M].教育探索;2006
[3]李求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研究,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