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递正能量——武汉市2012年城乡教育干部挂职锻炼工作回眸

2013-08-21谢申刚

湖北教育 2013年3期
关键词:武汉市城乡干部

◎/本刊记者 周 俊 特约通讯员 谢申刚

送教下乡

一所是位于市中心城区的优质学校,一所是位于远城区的农村学校,这两所“天壤之别”的学校跨区域结成了“姊妹校”,亲如一家人——互派管理干部挂职任教,定期开展教师交流活动,甚至连运动会也商量着一起举办。你能相信吗?

如今,记者在武汉市硚口区常码头中学就亲眼目睹了这振奋人心的一幕:新洲区刘镇中学书记张中明高兴地拉着记者的手,诉说着挂职锻炼的“新鲜事”,此时窗外的运动场上,两校的学生正同台竞技,场面紧张而热烈。

张中明说,刘镇中学和常码头中学能够结对,源于武汉市城乡教育干部挂职锻炼工作的开展。他将这种挂职锻炼方式称为传递正能量,认为它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城乡学校之间的学习与交流,为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推动教育均衡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这种正能量究竟有何吸引力?

思想认识达到新高度

2012年8月30日,武汉市城乡教育干部挂职锻炼工作启动大会现场,得知自己要去武昌区解放桥小学挂职,江夏区乌龙泉矿学校校长郭子的心里直犯嘀咕:解放桥小学在武昌区哪里?由于对城区地理位置不熟悉,他拿出手机想搜索一下电子地图,却看见解放桥小学校长孙民已走过来热情地跟他打招呼。孙民告诉他学校的详细地址,还留下了自己的联系电话。

两天后,郭子向孙民请教公交线路时,对方电话里爽朗的一句“你到武昌火车站南站,我来接你”,更让他对挂职锻炼工作充满了期待。其实,绝大多数挂职干部像郭子一样,是被各区教育局或学校领导亲自送到或接到挂职单位的。

“各级领导要站在锻炼干部,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挂职锻炼工作的重要性。”武汉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刘兴无说,开展挂职锻炼,既可以培养一批优秀的校级干部及后备干部,同时也能让城区学校先进的办学思想与农村学校无缝对接,对促进农村学校内涵发展、推进农村教育整体提升发挥着重要作用。

武汉市属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体系,现有义务段中小学近1000所,其中乡镇学校占40%左右,目前全市农村学校硬件建设已经基本达标,但在办学理念、校园文化、师资队伍建设等软件方面与城区学校仍然存在着差距。2012年下学期开始,武汉市即将接受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省级督导评估。于是,2012年武汉市城乡教育干部挂职锻炼有了更高的工作目标——达到培养教育干部和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双赢”的良好局面。

这一次,为了将挂职锻炼工作落到实处,武汉市祭出了三大“新招”。一是搭台子。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专门成立全市教育干部挂职锻炼领导小组,各区教育局也成立相应工作机构,针对挂职干部的性格、特长、个人能力等,有计划、有目的地将挂职干部安排到学校的重要岗位锻炼,为挂职干部搭建好展示能力、促进发展的“舞台”。二是压担子。坚决纠正“挂职只是镀镀金”的错误认识,有计划地给挂职干部交任务、压担子,让他们多参与重大问题的研究、决策,参与重点工作的组织、实施。三是厚底子。中心城区学校充分利用优质教育资源,协助挂职干部开展“手拉手”城乡教育互动活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农村接收学校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利用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想方设法为挂职干部开展教育科研、实施特色教学创造条件,把甘于清贫、乐于奉献、艰苦朴素、追求事业的精神财富传承给挂职干部。

重视程度决定着落实力度。东西湖区东方红中学校长曾敏洁在日记中写道:“我是刻意错过教师节后来到挂职学校武汉市第二十三中学的。看到办公桌上那束鲜艳的粉红色康乃馨和洁白的饭盒时,我很惊讶。节日温情的礼物,生活细致的安排,让我这样一个还未到岗的农村挂职干部内心涌起阵阵涟漪。我深深感受到了组织的希望和温暖,增强了挂职工作的信心,更加明确了肩负的使命。”

工作创新开启新思路

从最初乡进城单向挂职锻炼到城乡双向挂职锻炼,再到城乡学校对口双向挂职锻炼,一直以来,武汉市城乡教育干部挂职锻炼的形式都在不断调整、不断完善,可称得上是“年年有新意”。2012年,挂职锻炼转变为双导师制体系下学习共同体的形式,由2-4名挂职干部、1名理论指导专家(教育研究部门或高校专家学者)、1名实践导师(名优校长)构建而成。同校挂职、共同研讨式的学习共同体,让挂职干部在同等条件下有了更多的收获。

2012年12月15日,新洲区阳逻思源学校多功能报告厅座无虚席,来自全市的教育同行们,对思源学校现阶段的办学现况、校园文化给予了高度评价。当天,举行的是思源学校的落成仪式。一所新建的学校为何能快速崛起?校长牛旺生有话要说:“我们与四位挂职干部组建成了学习共同体,这个团体的力量远远超越了1+1+1+1>4,有了他们的参与,我们学校由新校走向名校将会少走许多弯路。”

牛旺生口中的学习共同体,就是由他本人担任实践导师,由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教研室主任李光杰担任理论导师,秉持“互通有无、优势相补、兼容共进、创建共赢”的初衷,通过学、融、传、带的途径,构建而成的一个“善学、思辨、务实、合作”的学习型小组。

在两位导师的指导下,四名挂职干部在教学、德育、行政、后勤等方面都大有收获,迅速完成了从中层干部到校级干部的华丽转身。七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活动和“少教多学”课改课题推进会上,有了献言献策的“好声音”;《楚天金报》上,有了《贫困学生有了新学校》的“好文笔”;学生寝室里,出现了协助校长和书记布置校园文化的“好身影”……与小组成员开展合作性活动,通过互动将个人难题转化为公共难题,借助集体智慧解决个人困境,从而构成了一种加速个人智慧学习和实践创新的良性循环。

面对学习共同体也无法解决的问题,又该怎么办?采访中,挂职干部们口径一致,“有了难题,就来参加‘月月碰’。”

专门为挂职干部量身定做的“月月碰”活动,集中辅导挂职工作,每月选择有特色的学校开展一次。它以《转变角色、摆正位置,熟悉适应挂职锻炼生活》《积极参与、大胆尝试,开展挂职锻炼特色工作》《搭建桥梁、城乡互动,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把握机遇、重新策划,努力打造教育工作新篇章》等为主题,由专家指导解答挂职干部在不同时期遇到的不同问题,引导挂职干部在变化中体验、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前行。

回忆第一次参加“月月碰”活动的情景,挂职干部蔡甸区桐湖学校校长谢建华至今仍开心不已:“刚来到挂职锻炼接收学校,有些不适应,觉得好难,大家一碰,专家一指导,就什么都明白了。”

深度融合谋求新发展

“老师,你下次能带着它们再来吗?”下课了,黄陂区油岗小学的孩子们还舍不得离开教室,指着科学课教材和全套分组实验器材问江岸区长春街小学校长杨红。杨红连连回答:“好孩子,没问题!”

长春街小学骨干教师在油岗小学课堂上展现出的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极具亲和力的教学方式,让农村孩子们体验到了来自“教育强区”的优质教育。然而,在记者面前,杨红却语出惊人:“在双向挂职锻炼中,我们才是最大的收获者。”

“月月碰”活动

“挂职锻炼”何止是39名挂职干部的参与,更重深度融合!除了挂职干部“挂实职、行实权、负实责”外,双方学校还开展了校际间行政干部为主的管理交流、骨干教师送教下乡为主的教学交流、学生之间“手拉手”为主的情感体验交流等一系列活动。

随着交流活动的深入,城区学校的校长、教师、学生零距离接触到农村教育,体会了农村教育发展的艰辛,尤其是农村校长、教师那种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那种一心扎根农村的教育情怀,让他们的思想受到了一次洗礼,精神得到了升华。“这些对我们良好教风、学风的形成产生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是我们以前花多少钱也无法做到的。”杨红感慨地说。

当然,在教育行政部门的眼里,最可喜的还在于它打破了城乡教育的壁垒,促进了城乡教育零距离的接触,39名挂职干部让78所学校之间,搭建起了39座城乡教育的友谊之桥,有力推动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一个有力的佐证是,挂职的农村校长们普遍反映这次取到了真经,增强了信心。新洲区邾城街章林小学校长王新刚说:“通过半年挂职锻炼,增补了我的元气,提升了我的锐气。”江夏区大桥中学副校长黄碧勇则借此机会,很好地研究了接收学校——武昌区陆家街中学由薄弱学校转变为标准化建设学校最后到优质学校的全部过程。他认为,这与自己学校的发展类似,这种可行性的做法为学校下一步标准化建设提供了借鉴的范例。

此外,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下半年,农村学校有350名行政干部和430名优秀教师代表进城学习,300多名优秀农村学生进城交流;城区学校有279名教育干部下乡交流,320名城区优秀教师下乡上公开课、作教育教学报告,近1万名农村学校的学生和教师代表听课;价值近10万元的教育资源,如黑板、图书、体育用品、空调、办公用品等被送到了农村学校。

“下一步,我们还将继续探索挂职锻炼的新途径,构建挂职锻炼评价标准,形成挂职锻炼培训体系,努力开创挂职锻炼工作新局面。”展望2013年工作,市委党校分校常务副校长傅军踌躇满志。

猜你喜欢

武汉市城乡干部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武汉市中小学优秀自制教具评选活动成功举办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城乡涌动创业潮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2015年11月23日武汉市粮食及农资价格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