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治疗膝关节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3-08-20唐华
唐 华
株洲市中医伤科医院,湖南株洲 412007
膝关节病是一种常见疾病,临床多发于中老年患者,疾病晚期能够导致患者丧失膝关节功能,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1]。随着膝关节表面置换假体以及手术仪器和方法技术的发展和成熟,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已经成为治疗膝关节病的最有效方法之一[2-3]。为了探讨与分析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膝关节病的疗效以及术后危险因素的预防,现对在该院2009年8月—2012年8月间进行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膝关节病的51例(59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对术前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分析术后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在该院骨科接受治疗的膝关节病患者51例,共有59个膝关节患有疾病。其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45~73)岁,平均(51±15)岁,病程 6 个月~15 年,平均(6.3±2.4)年。所有的患者均属于膝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或创伤性关节炎,且均是首次进行置换手术。影像学检查患者患肢,均存在股胫关节间隙变窄、不对称、关节边缘增生等病变造影。临床诊断患者的症状为:膝关节肿胀42例、膝关节痛51例,膝关节伸缩受限34例。所有患者均行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
1.2 手术方法
术中使用的稳定型假体购自于Plus公司。术前对患者进行常规抗生素治疗,进行全身检查,将患者调整到最佳耐受状态。手术时,患者取仰卧位,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进行手术,在患者大腿上端加气囊止血带。在止血带控制下,膝关节前正中位置行纵向切口,在髌骨内侧切开关节囊,部分患者需要切除多余的骨赘,松解膝关节内侧挛缩结构。切除半月板和松解关节完成后,要使患膝关节的股骨近端和远端的关节面能够全部暴露出来,之后再进行截骨操作。截骨时要依据患膝关节的骨缺损程序和关节屈伸受限的程度调整截骨的厚度,要保证患者患膝屈伸间隙等宽,同时要保证平衡的韧带张力[4]。安装假体后,检查力线、关节松紧程度是否合理、髌骨运动范围和轨迹是否完全等,确认没有问题后对患者的关节腔进行彻底冲洗,使用骨水泥安装固定假体,再次冲洗关节腔,留置引流管,关闭关节腔,缝合切口,松开止血带并对切口进行加压包扎[5]。
1.3 术后处理和康复锻炼
术后行常规止痛、抗炎、预防血栓治疗,并加强支持治疗,对引流较大的患者,要间歇性的关闭引流管,保证患者膝关节的正常屈伸位置,防止出现明显的屈曲畸形。术后2 d将引流管拔除,保证切口的干燥、护理和正常换药。术后3 d可进行适当的膝关节活动,术后7 d可下床进行行走锻炼,并需要加强患者患肢的协调性训练[6]。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的对比用t检验。
2 结果
2.1 评分标准
患者术前术后膝关节功能评分采用美国膝关节外科学会于1989年提出的评分系统[7]。评价患者术后恢复等级为:评分85~100为优,评分70~84为良,评分60~69为中,小于60为差,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2.2 术前术后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术后所有患者均得到了随访,随访时间为1~3年,平均(1.5±0.3)年。使用评分标准对患者术前、术后2周、术后12周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术前平均分 (13.74±10.62),术后2周平均分(59.26±9.17),术后 12 周平均分(90.46±4.62)。术后 2 周、术后 12周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见表 1。
2.3 术后疗效
依据术后随访结果看,所有患者的膝关节肿胀和疼痛均得到了较为显著的改善,未出现感染等并发症。依据评分结果,患者术后恢复优33例,良15例,中3例,优良率为94.12%。
表1 术前术后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3 讨论
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是目前公认的治疗膝关节病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对解除患者疼痛、改善患者关节功能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尤其治疗严重骨关节病,在临床上表现出优异的疗效。同时,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是一种较大的重建手术,术中创伤较大,并且人体膝关节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结构,容易诱发多种并发症,如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感染、、假体松动、术后关节僵硬、术后老年合并症等。这些并发症都会影响患者的康复,甚至会导致患者下肢不能恢复[8]。
影响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成功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因素较多,良好的手术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同时,手术适应症的选择、假体的选择、术后康复锻炼等都是主要的影响因素[9]。另外,术后随访对患者的恢复具有重要的作用,在随访过程中,可以对患者进行定期检查,并依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制定和改善功能锻炼的方案,提高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速度[10]。
综上所述,人工膝关节避表面换书是治疗膝关节病的有效方法,尤其是针对病情较严重的患者,具有解除疼痛、矫正畸形、改善膝关节功能的优点,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手术时,在严格手术适应症的基础上,规范手术操作、选择合适的假体、术后进行系统的康复锻炼、良好的医患配合,可以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1]黄遂柱,郑稼,赵永强,等.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治疗严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62例疗效观察[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5,19(4):247-248.
[2]李红桥,刘丽平,李刚,等.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10例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2,9(5):252-253.
[3]林炎水,贺 军,范剑波,等.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临床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5):3133-3135.
[4]吴小春,韩为,路晓.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20例体会[J].临床骨科杂志,2012,13(2):221-222.
[5]王亮,甄相周,郭前进,等.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治疗膝关节病86例98膝[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2,14(26):4845-4847.
[6]刘晖,曾伟.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治疗膝关节病疗效分析[J].河北医药,2011,33(18):2803-2804.
[7]孙鲁宁,沈计荣,蔡文辉,等.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屈膝畸形[J].临床骨科杂志,2007,10(3):202-204.
[8]李旭晨,曹江龙,马慧勇,等.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并发症预防[J].长治医学院学报,2010,24(3):201-202
[9]张慧珍,田小荣,贾鹏云.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中危险因素的预防[J].护理研究,2008,22(12):1082.
[10]申世源,陆金荣,李晓东,等.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治疗严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390例[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0,10(4):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