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艺复杂性发展的四种关联形态

2013-08-15黄贤春

文艺评论 2013年3期
关键词:复杂性文艺组分

○黄贤春

伟大的物理学家路德维希·波尔兹曼曾宣称他所处的19世纪是“一个达尔文的世纪”,①说明了进化论在当时的巨大影响。如今,进化的思想已经渗透到了几乎所有的领域。人们在文艺研究领域中也试图把“进化思想”引进来,但却遇到了很大的阻力,引起了很多争议。首先是因为“进化”总是不可避免地与“进步”纠缠在一起,认为过去的是低级的,新发展的就是高级的,这就带来了问题,如果说荷马史诗比现代诗歌要低级,这是谁也不会同意的;其次很多时候人们有意无意为进化设定了目的,例如把人的出现视为自然进化的目的,这就具有人类中心主义的色彩,这与进化的随机性、偶然性的基本原理相悖,现代生态学充分注意到了这种错误思想的严重性;还有就是把进化简单化、线性化,为还原主义大开方便之门,因而出现了许多直接把生物学意义上的遗传本能作为对文艺现象的解释,从而完全忽视了人类特有的社会属性或人性。因此,“进化”这一概念遭到了过多的污染。

现代复杂性科学不仅接受了进化论的主要思想,更发展了进化论,使进化论从一种朴素的状态过渡到了可与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相沟通的现代科学理论,同时这种复杂性发展的科学理论还能够拓展到人文社会科学,通过自组织动力学理论将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连接起来。在复杂性范式引导下,人们可以认识到文艺的复杂性发展根本是建立在自组织动力之上,也能清晰地看到发展不是什么线性的进程,而是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统一。文艺的复杂性发展主要表现为适应性自组织、突现、自催化和交叉催化增殖以及自组织临界变化等四种形式。这四种形式并不是截然分别或对立的,而是处于错综复杂的相互关联之中。

一、文艺的适应性自组织

作为复杂适应系统,人类文艺活动始终是处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总是要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而进行自我调整。这种自我调整的能力和行为就是自组织。文艺复杂性发展的根本方面就是在文艺为适应环境而采取的自组织行为过程之中实现的,主要表现为组分增多、结构趋于复杂、新的可能性增加等方面。文艺系统是一个多层次的系统,主要包含人类活动、人工物理和人工抽象三个层次。如果不对这三个层次进行区分,那么我们就很容易陷入混乱之中。

文艺在面对环境的变化而采取的行为有负面的和正面的两种反馈形式。负反馈就是消除干扰,维持系统的稳定;正反馈是在环境的影响下采取结构调整以适应变化。文艺系统的存在有赖于负反馈行为的维稳效果,这样才不至于因为外在恶劣因素而使系统的组织性遭受破坏而最终解体。但文艺系统的复杂性发展确确实实只能是以正反馈的形式出现。即在外部压力环境下系统内部做出组织结构上的调整。这种正反馈的直接结果就是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组织结构趋于复杂化,一方面是因为元素或组分的增多,一方面是结构的精致化、细密化。文艺确实出现了门类品种越来越多的趋势,并由于这种趋势而发展了越来越密集、越来越复杂的关系。这种结构复杂化还导致了每一门类或品种的文艺也生发了新的品质。

无疑,系统正反馈行为除了吸收环境中的物质、能量和信息而增加组分外,也会因为组织结构的调整而抛弃了一些组分。马克思曾经指出文艺的发展同特定的历史社会环境有关,由于人类不可能回到那种时代环境之中,有些文艺样式永远也不会再发展出来了。②史诗就是文艺系统在适应环境的变化而进行结构调整中不得不抛弃的组分。不过,由于系统具有历史,系统也需要历史,没有历史的系统是不可能有自我组织的,因为自组织必然是建立在以往形成的一些信息模式的基础之上。因此,史诗虽然不再作为一个活系统(有赖于环境的创造与再创造的完整活动)而存在,但它的历史信息或组织模本还是会不断地或完整的或以片段形式保存在人类社会的信息库中,并在适当的时候进入其他文艺之中而传承下去。如果这样来看问题,我们就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和更深的层次上来理解马克思所说的话了:

但是,困难不在于理解希腊文艺和史诗同一定的社会发展形式结合在一起。困难的是,它们仍然能够给我们以文艺享受,而其就某方面说还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②

马克思说古希腊文艺“仍然能够给我们以文艺享受”,并且“就某方面说还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其实正说明了古希腊文艺作为历史和作为文化的组织模本而存在,我们的享受、我们的规范有赖它的组织性力量。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流传下来的古代文艺经典都是文艺系统的历史信息,是现代文艺活系统的组织性源泉。

早期文艺的适应性自组织主要受人类活动系统层的影响较大,人工物理和人工抽象层表现并不显著。比如,洞穴岩画就是史前时期人类以狩猎为生的生活缩影。一方面所使用的物质材料的人工性很少,多是岩石、兽骨、树胶、矿粉等自然物品,所绘制的图案多是野兽,人本身都出现得很少。但一到农耕文明时期,洞穴岩画的绘制就完全停止了,被烧制的陶器、玉器、金属制品等所取代,人工物理层面开始显得愈益重要起来,而人工抽象的几何纹样也开始流行。到现今,虚拟艺术的兴起,乃至电脑编程绘图和作曲则将人工物理和人工抽象层抬高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在这类新兴文艺中人类活动层的重要性降低到了历史最低点。不过电影艺术的综合复杂性则超出了以往任何文艺的形式。在人工物理和人工抽象层显示出极其多样的元素和复杂的组织结构,而人类活动层的复杂性也超出了一般人的想象。有时候,一部优秀影片的制作和接受几乎成了全球性的人类共同事业或活动。这算是对文艺中人类活动因素重要性降低的一种补偿和平衡。

从这一变化过程来看,文艺发展受制于自然环境影响已经越来越小了,人工物理的东西越来越左右着文艺的发展方向和性质,成为文艺发展的主要条件。也可以认为,文艺所适应的环境越来越是人工的环境,正是人工环境的复杂化,导致了文艺的适应性复杂化。诚如马克思所言:“只有当物按人的方式同人发生关系时,我才能在实践上按人的方式同物发生关系。”③

简言之,文艺总是在环境中存在,它与环境之间处于交互影响的过程中。为了保持自身组织的存在,它会努力消除外在环境的影响。但是为了真正保存自身,它不得不经常进行自我的建构和调整,以适应环境的变化,从而抛弃一些组分又吸收一些元素。也正是在这种适应环境的动态发展过程中实现了自身组织结构的复杂化。实际上,文艺系统的存在是稳定与不稳定交替变换的动态过程。

二、文艺中的突现

如果不考虑环境的作用,就文艺系统本身而言,其内部也处于不断的自组织过程之中。系统各组分之间始终有着各种各样的组织关系,并不停地相互作用和相互竞争。在这种情况下,新的组合、新的结构模式很容易出现,并占有资源成为不可忽视的作用者。该作用者能够开拓出有利于自己生存的小环境,从而与周围组分形成稳固的关系。这种由于内部自组织作用而产生的新的组织势力便是一种“突现”。这种突现形式虽然自身就是一个整体,而且它的出现也对文艺的整体产生了影响,但就其在文艺系统中只是一个部分,其功能作用仍然只是处于局部范围内有效,我们权且称之为“局部突现”。这种突现的结果为文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平台和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空间。局部突现与莫兰的“微观涌现”有着显著的区别。微观涌现是指局部的新性质是由整体赋予或发掘的,而局部突现是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紧密的排他性整体,该整体在形成的同时突然拥有了不可约化的新品质。比如在文学中,散文和诗歌之间建立了新的联系,形成一种具有独特品质的新结构体,创作和接受具有或服从新的规则系统,从而出现了散文诗这一新的文艺形式。这一文艺形式就蕴涵着巨大的潜在可能性,成为文艺发展中的一个新起点。现代文学史研究通常把这种突现现象视为文体之间的交融互渗,没有弄清问题的实质。实际上,从相对微观层面来看,某种文体从无到有就是突现;从宏观层面来看,文艺系统本身从无到有也是突现,人类文化乃至人本身的出现都是突现。

如果系统内部某种势力在偶然机遇的配合下,逐渐取得了系统层面的支配权,而使系统发生有利于它的变化,这便是系统涨落行为。该系统在宏观层面表现出新的特性,这也是突现。电影艺术的出现主要是文艺为适应高度渗透现代科学技术的生活环境而发展起来的新文艺门类,属于文艺系统的适应性自组织的复杂性发展。但随后由默片向有声片的转换中,即在音响加入以后,音乐便与美术、摄影、戏剧表演等文艺形式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了更为宽广的文艺表现空间。这种组合便是局部突现。但是接下来,电影艺术几乎与所有的文艺建立了联系,汲取它们的营养,并且在它本身的基础上还不断发展出新的文艺形式,比如电视艺术与虚拟艺术。它的影响越来越大,成为文艺系统中占主导地位的文艺样式。这样,文艺系统在整体的组织结构和功能性质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便是整体性的突现。

就文艺的系统而言的局部突现与系统本身的突现其实质都是一样,遵循着同样的原理机制,都是组分之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导致了不可约化的整体功能性质的突然出现。并且全局性的文艺系统的突现也有赖于局部突现。突现是文艺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之源。复杂性哲学家尼古拉斯·雷舍尔曾指出:

无论在宇宙的发展层次,还是在生物进化的层次,或是在技术发明的层次,世界上的每一次主要创新都打开了一种新的“可能性范围”,这种创新在事物自然进程中立刻就得到了利用。④

雷舍尔所说的“每一次主要创新都打开了一种新的‘可能性范围’”,实际上包括了突现这一现象。突现就是一种特殊的创新。

简言之,突现是系统复杂性发展的主要形式,它具有宇宙自然的普遍性。突现也是文艺复杂性发展的一种主要形式,它总是为文艺的发展奠定新的基础,为文艺进一步发展提供可能性的空间。

三、文艺中的自催化和交叉催化增殖

复杂性发展还表现在自我催化增殖上,这一概念主要来自于生物化学的研究领域,但诚如协同学创始人赫尔曼·哈肯所言,“自催化概念所具有的重要性远远超出了化学领域”。⑤确实,自催化不仅在化学领域、生物学领域,而且在一切有组织的复杂性领域都存在着。自催化的机制在一开始时纯属偶然,即事物的生成主要是通过组分之间随机的组合,但是一旦该事物生成以后,它便有能力促进或加速其自身的生成。⑥

文艺中的自催化增殖现象早就为马克思所洞察。马克思就生产中的自催化机制发表了精辟的见解:

生产不仅为需要提供材料,而且它也为材料提供需要。在消费脱离了它最初的自然粗陋状态和直接状态之后——如果停留在这种状态,那也是生产停滞在自然粗陋状态的结果——消费本身作为动力是靠对象作媒介的。消费对于对象所感到的需要,是对于对象的直觉所创造的。文艺对象创造出懂得文艺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任何其他产品也都是这样。因此,生产不仅为主体生产对象,而且也为对象生产主体。⑦

马克思认为生产是一种内部相互促进的活动,一方面“为需要提供材料”,一方面“为材料提供需要”,一方面“为主体生产对象”,一方面“为对象生产主体”。文艺的生产也是如此,一方面为满足人们的审美或文艺接受的需要而进行文艺创作,另一方面,文艺作品又培养了文艺接受者的趣味、拓展了他们的感官体验和锻炼了他们的鉴赏能力,即马克思所说的“文艺对象创造出懂得文艺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从而生发出了进一步的文艺需求。这是对文艺自催化增殖的最直接和最深刻的一种表述。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优秀的文艺家或文艺作品能够激励更多的人投入到对文艺的创作和接受之中使得文艺不断更新和生成以发展自己。而热情的文艺从业者不仅是受到激励,他们本身的创作也总是从前辈和过去的作品那里汲取营养或激发灵感,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必须从以往的创作中寻找到差异性以成就自己的作品和自己的价值。电影学教授唐纳德·伊·斯特普尔斯曾经说:“一部影片的成功总离不开另一部影片,每一个导演都在向过去学习。”⑧这句话便可以从自催化的角度来理解。无论如何,文艺都是在进行自我催化,即它自身的存在就引起更多的自身生成。

自催化增殖是生命得以发生发展的一个根本性的前提条件和品质。文艺的存在便能促进自身的发展,它拥有自催化的能力或品质,因此说文艺也有生命是不为过的。

除自催化增殖外,还有一种交叉催化增殖⑨也很重要。交叉催化增殖是指有两个事物A和B,其中A作为催化剂能够帮助B增殖,而B也能作为催化剂帮助A增殖,有如通常所说的互相帮助或互惠互利实现共同发展。⑩这种情况在文艺中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在文艺中有两种这样的交叉增殖。一种是在文艺系统内部的组分之间的这种相互促进,如果只是从文艺系统本身来看,这是一种自催化增殖,但从两个不同的组分之间来看则是交叉催化增殖。例如电影艺术与音乐艺术之间就存在这样的交叉催化增殖。电影创作作为综合文艺需要有电影插曲、配乐,因此往往因为特殊主题或风格而对音乐创作提出了要求,从而促进了音乐艺术的创作和发展;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电影艺术也是需要音乐艺术的帮助,当电影艺术中那优美的主题曲和恰到好处的背景音乐的烘托,使得一部部电影获得了极大的感染力和传播的影响力,那么,这是音乐艺术对电影艺术的促进,这样,电影和音乐都因为对方的催化作用而不断快速发展,即实现了交叉催化增殖。

另外一种交叉催化增殖则涉及两个不同的系统,或者说是在文艺系统与环境之间发生的互惠互利行为。以电影艺术为例,电影艺术是电影这种科技发明与文艺的结合,这是受时代环境制约的,电影这一科技发明只有在机械工业社会中才有可能。一开始电影并没有成为文艺,是作为杂耍出现的,只是到了格里菲斯和爱森斯坦等人探索出了电影艺术的语言和理论之后,电影才具有了为文艺服务的能力。但是一经结合,电影就使得文艺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人类通过电影艺术认识自身的能力和效果超出了以往任何文艺门类。另一方面是电影技术通过文艺获得了极大的经济支持和引发了持续的改革要求,文艺的发展迫使电影做出一步步的技术上的革新,从而极大地推动了电影产业的发展: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普通银幕到宽银幕,等等。

简言之,不管是自催化增殖还是交叉催化增殖,都是文艺得以发展的原动力,是文艺的生命源泉。

四、文艺中的自组织临界变化

文艺系统中还有一个由于内部原因而形成的复杂性发展,即自组织临界变化。自组织临界变化是由于系统内组分之间相互锁定,这种锁定使得系统一般维持在稳定状态,但是随着持续不断的新组分添加,使得整体系统逐渐逼近一种临界状态,最终只需一个微小的力量作用或组分添加就使得该系统越过临界点导致这个相互锁定的组分集合崩溃散落,但是由于自组织能力便又有新的锁定组分的集合出现和增长,直至临界。不断添加沙子的沙堆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沙子不停地从上落到沙堆上,沙堆表面在相互锁定的沙子集合中总能稳定地维持一段时间,但是很快就进入临界状态,最终只需添加一粒沙子就使得整个表面崩落,从而又开始新的组分锁定形成表面,维持一段时间的稳定。[11]

中国古代唐诗向宋词的发展转变就是一种临界变化。唐代的格律诗创作相互锁定(或者说差异性创作是处于同一规则系统之内),不断加入的创作使得系统达到饱和临界状态,直至整体滑坡(在原规则系统之内已经没有了差异性创作的空间),露出了宋词这一新的系统界面(产生了新的规则系统,允许新的差异性创作)。如今,已有学者发现了音乐领域中的这种自组织临界性变化。[12]这是文艺自组织临界变化的又一例证。

人们有时候感慨诗歌已被唐人写尽。其实这是很自然的现象,是“有组织的复杂性”自然规律使然。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存在大量的这种系统自组织临界变化现象。某一物种灭绝的原因往往是该物种内部的原因,即自组织临界变化。该物种的灭绝也有一种好处,就是为别的新事物的到来让开了道路。科学家约翰·巴罗说,“灭绝所起的正面作用就像沙粒的崩落一样,它们的灭绝为新物种腾出了空位”,[13]诚非虚言。而法国启蒙领袖狄德罗从另一个不同的角度触及到了这种自组织临界的自然普遍性:“自然似乎喜欢以无数不同的方式来变化同一机构。他只是在以一切可能的面貌滋生了无数个体以后,才放弃了一个产品的品种。”[14]狄德罗所说的自然对“一个产品的品种”的“放弃”便是自组织临界变化的表现。

简言之,自组织临界变化是文艺中复杂性发展的一个方面。它虽然有着负面的系统崩塌,但它却有着积极的作用,为新事物的到来准备了条件。因此要辩证地来看待文艺的自组织临界变化。

五、结语

文艺的复杂性发展包括四种形态。首先,文艺系统总是处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它总是要与环境相适应才能求得持存和发展,这就迫使它进行内部的组织结构调整,这种调整必然是从环境中吸收一些有益元素和排除一些无用的东西,并通过提高组织结构的复杂性来抵抗或缓解环境的选择压力,这就实现了它的复杂性发展,这种形式被称之为适应性自组织。其次,文艺系统内部组分之间总是处于相互作用之中,在这种相互作用之中,新的组合导致了新的结合体,这种结合体的性质功能建立在组织关系的基础上而不可约化,它为文艺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发展空间,这种复杂性发展被称之为突现。再次,文艺中的自催化增殖是文艺本身作为一种活动所具有的拓展和加速自身发展的品质,与之紧密联系的是交叉催化增殖,交叉催化增殖的实质是互惠互利共同发展,这种形式既可以在系统内部组分之间出现,也可以通过与环境之间的互动来实现,前者如果从文艺系统高度来看就属于文艺系统的自催化增殖。最后,文艺的自组织临界变化是物种新陈代谢的法则,其原理是系统内部自组织的过荷而致组织崩溃解体,是一种负面现象,但就其为新的系统自组织开辟道路而言,它又是有益的和值得期待的。

文艺复杂性发展的这四种形态都是建立在系统内自组织动力基础之上的。它们并不截然分别,而是紧密相关,有着不可忽视的关联,或者说只有相互配合才能真正说明问题。例如,电影艺术作为突现的文艺样式,首先必然有赖于文艺系统的适应性自组织,必然在环境(工业文明社会)的选择压力下进行内部组织结构调整;其次也必然涉及催化增殖,需要也能够培养创作者和观众来维持和发展自身,需要组分之间的相互催化,需要不停地与科学技术进行相互催化。文艺的自组织临界变化虽然比较特殊,但是其本身就包含新结构的突现,而且为什么会形成这种新组织替代而非其他替代也必须从社会历史环境来说明问题,或者说这其中也有适应性自组织的功劳。

研究文艺发展的四种关联形态,其实是从不同的层面、方向或维度来看同一问题。或者说,四种关联形态之所以能被我们发现,其根本的原因在于事物的复杂性。这是本体意义上的复杂性。正是因为这种本体意义上的复杂性,我们才需要在认识上采用和保持复杂性思维,即需要从不同层面、角度或方向来看问题,才可能避免片面性,获得对复杂性事物趋于完整的认识。

从文艺发展形态的这种复杂性关联来看,任何文艺发展史的研究都必须力戒简单性或线性思维。并且文艺发展史的研究不仅要通过思维或理论来结构文艺历史现象,更要揭示文艺发展的真实规律,使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文艺发展史上的问题,特别是要让人们知道如何面对文艺的未来,就是说,通过文艺历史研究发现文艺发展的动力因素、来源和作用方式,在此基础上人们才能够知晓如何更好地去推动文艺的复杂性发展。

①转引自[德]克劳斯·迈因策尔《复杂性中的思维:物质、精神和人类的复杂动力学》,曾国屏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年版,第105页。指根据现代复杂性科学研究(包括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中处理复杂性的研究)所获得的基本原理而提炼出来的进行复杂性研究所必需的基本原则。目前它包括整体、系统、过程、关系、自组织、非线性、差异和互补等八个基本原则。

②③⑦程代熙《马克思恩格斯论文艺》(第一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148-150页,第149页,第154页注释,第157-158页。

④[美]尼古拉斯·雷舍尔《复杂性——一种哲学概观》,吴彤译,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71页。

⑤⑩[德]赫尔曼·哈肯《协同学——大自然构成的奥秘》,凌复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版,第55页,第61页。

⑥⑨[比]普里戈金、[法]斯唐热《从混沌到有序——人与自然的新对话》,曾庆宏、沈小峰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版,第153页。

⑧[美]唐纳德·伊·斯特普尔斯《美国电影史话》,张兴援、郭忠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页。

[11][美]米歇尔·沃尔德罗《复杂:诞生于秩序与混沌边缘的科学》,陈玲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426-430页。

[12][13][英]约翰·巴罗《不论——科学的极限与极限的科学》,李新洲等译,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版,第190-191页,第190页。

[14][法]狄德罗《狄德罗文集》,王雨、陈基发编译,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7年版,第81页。

猜你喜欢

复杂性文艺组分
1942,文艺之春
组分分发管理系统在天然气计量的应用
一种难溶难熔未知组分板材的定性分析
PFNA与DHS治疗股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效果对比
简单性与复杂性的统一
假期踏青 如何穿出文艺高级感?
黑顺片不同组分对正常小鼠的急性毒性
金雀花中黄酮苷类组分鉴定及2种成分测定
□文艺范
应充分考虑医院管理的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