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内容的再思考

2013-08-15代鸿顺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生产力本质民主

代鸿顺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 淮南232001)

社会主义既是一种思潮,也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更是人类的伟大社会实践。然而,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却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先后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社会主义思潮,并进行了社会主义伟大实践。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分别论述了封建的社会主义、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德国的或“真正的”社会主义、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空想的社会主义,并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以后又出现了民主社会主义等思潮。随着科学社会主义(以下把科学社会主义简称为社会主义)的不断实践,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在曲折中不断深化,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立、建设、建成社会主义进行了艰辛探索,形成了许多理论成果。但是,由于社会主义是人类历史上崭新的美好社会,没有可以参考的先例,从而使得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呈现出多元的局面,因此对社会主义的深入思考、不断探索与实践有利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一 关于社会主义的理想追求

社会主义首先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为美好的崇高理想,这种理想正如马克思所说:“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而“自由就在于把国家由一个高踞社会之上的机关变成完全服从这个社会的机关”。显然,建立一个没有阶级,进而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充满正义、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类社会就是社会主义的理想追求。

二 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

社会主义理想的实现不是一挥而就的,而是不断发展并逐渐实现的过程。因此,社会主义的本质必然也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社会主义的内容本质;二是社会主义的实现本质。

社会主义的内容本质又有政治本质和经济本质之别。社会主义政治本质是消灭阶级、消灭剥削、消灭压迫,建成正义、平等、自由、民主的人类社会;社会主义经济本质是实现人类的共同富裕。事物的发展都是由量变积累到质变的过程,因此,社会主义的实现本质是指社会主义理想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积累才能实现,即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正义、平等、自由、民主的人类社会要经过长期的奋斗才能建成,而人类的共同富裕更需要长期的经济发展才能实现,并且长期中包含着曲折。这种长期与曲折的交织从不间断,伴随着社会主义的整个过程,而这个过程需要经历百年甚至几百年,乃至更长的时间。

三 关于社会主义的实现过程

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一个由渐进积累到质的突变的过程,社会主义理想的实现也是如此。从社会主义理论出发,在总结社会主义实践的基础上,不难发现社会主义是分阶段加以实现的,这种阶段大体可以分为社会主义建立、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建成三个阶段。社会主义建立阶段以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斗争成为统治阶级(因为无产阶级是大公无私的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的阶级),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为标志。这一阶段是实现社会主义理想的起点,为建设社会主义创造了条件。以社会主义建立为起点,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并按照社会主义本质要求逐渐消灭阶级,继而消灭剥削、消灭压迫,建设正义、平等、自由、民主的,人类共同富裕的长期过程就是社会主义建设阶段。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实现之时,也就是社会主义建设阶段的历史任务完成之时,社会主义建设阶段也就此结束。由此又进入到社会主义建成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巩固已有的社会主义建设成果,并向更高层次继续发展,为向着更高的共产主义社会过渡做量变准备。

四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途径

通过何种途径建设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首要问题。总结社会主义实践活动的正反经验,可以寻求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当今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证明:通过建立社会主义人民民主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有效途径。因为只有在人民民主制度的基础上,才能保障最广大人民的民主权力,才能建立公平、正义、自由、民主的社会,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最终实现人类自由而全面发展。依据政治与经济的关系,政治必须以经济为基础,所以,在人民民主制度的基础上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才能巩固社会主义政治成果。而通过不断解放生产力、大力发展生产力,并随着生产力的变化而不断调整生产关系是建设社会主义经济途径。所以,建设社会主义的经济途径是:不断解放生产力、大力发展生产力,并随生产力的变化不断调整生产关系。

五 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经济手段

建设社会主义的经济途径确定以后,用何种手段来不断解放生产力、大力发展生产力,并随生产力的变化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呢?一是解放哪些被旧的生产关系束缚的生产力,其方法就是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的领域分别建立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与之适应,具体是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阶段建立起公有制占主体地位,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到公有制占绝对多数和绝对控制地位的是混和所有制,直到社会主义建成阶段的生产资料公有制;二是以促进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为手段大力发展生产力,并以此带动生产关系的变革,从而促进社会主义经济既好又快发展;三是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相结合的经济形式为手段,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当然这种结合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同阶段表现不同,由社会主义初级到高级阶段的过程中,两种经济形式的结合表现为: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并驾齐驱,再到到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为主,最终到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六 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形式

社会主义发展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没有统一的形式。各国社会主义发展所呈现的不同特色就充分说明了社会主义发展应结合本国国情,在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通过理论创新采取适合实际情况的发展形式发展社会主义,而不能思想僵化、行动照抄照搬。但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客观规律性,社会主义的发展形式也必将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而这种规律性就是社会主义的发展呈现出由相对不平衡发展,到基本平衡发展,最终平衡发展的形式。当社会主义刚刚建立及处于初级阶段时,在不平衡发展与平衡发展的矛盾运动中,不平衡发展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且处于主导地位,随着社会主义的发展,矛盾双方逐渐转化,平衡发展将转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因此,从矛盾双方的转化来看,社会主义的不平衡发展为社会主义平衡发展准备了条件,并为带动社会主义平衡发展提供动力,而社会主义的平衡发展又是社会主义不平衡发展的必然结果,更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本质要求。这一过程正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的过程。

综上,社会主义理想是要把人类社会建成为人类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而这一社会需要经历漫长的建立、建设、建成三个阶段,通过建立社会主义人民民主制度和不断解放、发展生产力得以实现。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呈现出由不平衡发展,到相对平衡发展,最终平衡发展的形式,与此同时最终实现人类的共同富裕。政治上通过消灭阶级,继而消灭剥削、消灭压迫,建成正义、平等、自由、民主的人类社会。同时为向共产主义过度做量变准备。

[1]代鸿顺.对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认识[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88-90.

[2]代鸿顺.关于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思考[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41-43.

[3]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EB/OL].[2013-01-11]http://www.181855.com/xuanyan/001.htm.

[4]罗正楷.毛泽东思想概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5]高放,李景治,蒲国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大学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生产力本质民主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回归本质
童年的本质
把“风景”转化成“生产力
对求极限本质的探讨
WUU——让“物”回归其使用本质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好民主 坏民主
人口红利与提高生产力
欲望的位置:论两种慎议民主取向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