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段成式《酉阳杂俎》看唐代佛道争锋

2013-08-15杨田春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佛道酉阳玄宗

杨田春

(西南大学 文学院,重庆400715)

佛道之争由来已久,作为外来宗教的佛教在传入中土之初就与土生土长的道教产生了矛盾。东汉明帝时枷摄摩腾与诸道士论争开两教争锋之先河,此后两教争斗不断,至唐代达到了高潮。唐时,道教与皇家的关系密切而特殊,政治因素左右着佛道两教势力的消长,因而佛道之争显得更为激烈与复杂。唐段成式的《酉阳杂俎》内容广泛驳杂,反映了当时道佛故事广泛流传、僧道斗法之社会现状,折射出了唐代社会佛道争锋的历史现象。本文将立足于此书所反映的佛道斗争现象进行深入研究。

段成式,字柯古,临淄邹平人,一般认为生于中唐贞元十九年,卒于晚唐咸通四年。当时的佛教已颇为昌明,其父亦精通佛教。《南楚新闻》称“唐段成式词学博闻,精通三教”[1](P4369),《旧唐书》称其“尤深于佛书”[2](P1486)。其书《酉阳杂俎》亦多处载段成式信佛之事,如《草篇》云“成式尝置香炉于枿台,每念经,门生以为善徵”[3](P187),《金刚经鸠异》篇有“开成元年,于上都怀楚法师处,听《青龙疏》一篇”等。

《酉阳杂俎》书名之由来取自梁元帝之赋有“访酉阳之逸典”语,段成式以家藏秘籍与酉阳逸典相比,又因书内容庞杂,故有此名。其《寺塔记》一卷专记长安两街佛寺,并述及寺中壁画;《金刚经鸠异》一卷,专述读《金刚经》灵验之事;《贝编》专载释门诸事。除记佛门诸事外,作者还辟专卷记道教诸事,如《玉格》、《壶史》,这不但说明作者精佛通道,更表明道佛两教在当时社会上的影响力是势均力敌、不相上下的。

《酉阳杂俎》这部笔记小说,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这是学界所公认的。唐代小说虽渐趋成熟,始自成一家,然其“史性”未改,唐人仍以小说尤其是笔记小说为“史余”,与正史参行。《四库全书总目》称《酉阳杂俎》:“遗闻秘籍,亦往往错出其中”[4](P1214),周登为《酉阳杂俎》所作之后序称“其载唐事,修史者或取之”[5](P291)。作为一部具有“史性”、又多记释道诸事的小说,《酉阳杂俎》当仁不让地反映了唐代佛道争锋的社会现象。

李唐起于关陇士族,门第终不及山东老牌士族,为了抬高自己的门第,李唐统治者抬高祖先的地位,追认被道教尊为教主的老子李耳为先祖。唐初二主打击佛教势力就不可避免地与其“尊道崇祖”相关,太史令傅奕最先对佛教发难,几度上书辟佛。此后不久,道教徒的直接参战使佛道之争随之白热化,贞观年间有释智实被杖责、释法琳被流放。而到了贞观后期,崇道抑佛的局面又有所改观,其时太宗礼待玄奘,支持玄奘取经、译经。《酉阳杂俎·寺塔记》有载“三藏取经回来,太宗设乐接待、迎佛像、赐衲”之事,可见太宗晚年对玄奘的礼遇之盛。高宗专程拜谒了老君庙,给老子上尊号,又令王公以下皆习《老子》,但高宗对于佛教的态度较为宽容,未曾颁发黜佛诏令。

道教的政治优势地位在武周时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则天皇帝伪造《大云经》为其正命,以“尊佛兴周”来与“尊道兴唐”对抗。《寺塔记》有一条云:“招国坊崇济寺,寺内有天后织成蛟龙披袄子及绣衣六事。”天后竟亲自织成有蛟龙图案的披袄子与绣衣给寺庙;又《贝编》有“睿宗初生含凉殿,则天乃于殿内造佛氏”;天后称帝后更是大兴佛寺,其时道门冷落,甚至出现了不少“改换门庭、削发为僧”[6]者。

712 年,玄宗即位后推行“抑佛崇道”政策,可到了后期,政局稳定、社会经济进入昌明时代后,“抑佛”又有所松弛。其实,玄宗只是从道、佛中取己所需,以施于政而已。《酉阳杂俎》中所载有关僧道在玄宗面前斗法以期取信于玄宗之事,皆是源于玄宗后来对佛教的宽容态度,道教徒想借皇权巩固自己的优势地位,佛教徒则试图取得统治者更多的支持。

安史之乱后的中晚唐社会对佛教的依赖性增强,这与当时动乱衰败的社会背景有很大关系,除武宗外,大多数皇帝都扶持佛教。肃宗就是一个忠实的佛教徒,《寺塔记》“光宅坊光宅寺”条所载即为肃宗召慧中和尚入京事。中晚唐统治者虽“重佛”却不“废道”,他们求道服药,以求长生不死,主持“迎佛骨”大典的宪宗皇帝最后竟死于误食仙丹。武宗更是极尊道教,他发起的“会昌灭佛”运动给佛教徒带来了一场浩劫。《寺塔记》“武宗癸亥三年夏”条记会昌三年,作者与同僚好友同游长安两街佛寺恰好碰上官兵在查封寺庙,亲眼见到了僧人们惊慌失措的样子,颇为感慨,“僧众草草”足见当时僧侣们的慌乱。又《支诺皋》载有一个关于还俗僧人死前要求穿僧衣入葬的故事,武宗大规模灭佛,僧本义被迫还俗,将死之时仍对佛门念念不忘,遗言死后要穿僧衣入葬。会昌之后,统治者灭佛运动又渐归平静,佛道势力又复归平衡了,《酉阳杂俎》所记之事大致迄于此时。总之,终唐一代,统治者并未一味地“尊佛”或“崇道”,他们时而“尊佛”时而“崇道”的态度带来的是佛道两教无休止的争锋,下面将论及其争锋的具体表现。

唐代佛道争锋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是互相仇恨,递相贬斥;二是僧道斗法,法法灵验。《酉阳杂俎》对此有着较为全面的反映:

(一) 互相仇恨,递相贬斥 僧道常争二教之优劣,门户之见难以消除,二教门徒相互仇视、互贬互斥。首先是自抬门第,打压对方。信徒们总是把自己所信奉的宗教的地位置于对方所信仰的宗教之上,以贬低对方。“老君西越流沙,历八十一国。乌弋、身毒为浮屠,化被三千国,有九万品戒经,汉所获大月支《复位经》是也”(《酉阳杂俎·玉格》)。《复位经》即《浮屠经》,此处说道教教主西出函谷关,经西域至天竺,教化当地三千多个国家的民众。如按此说佛陀就是老子的弟子了,这显然是道教徒的附会。又“老君母曰玄妙玉女。天降玄黄,气如弹丸,入口而孕……又曰老君有胎八十一年,剖左掖而生,生而白首”(《酉阳杂俎·玉格》),此段文字叙述了道教教主老子神奇而辉煌的诞生,借以与佛陀从母亲右胁出生的神话相颉颃。其时,佛教徒亦常不忘打压贬低道教。《怪术》载僧一行“又尝诣道士尹崇,借扬雄《太玄经》。数日,复诣崇还其书。崇曰:‘此书意旨深远,吾寻之数年,尚不能晓。吾子试更研求,何遽还也。’一行曰:‘究其义矣。’因出所撰《太衍玄图》及《义诀》一卷以示崇,崇大嗟服,曰:‘此后生颜子也。’”一个佛门弟子向道士借道经,还专借道门弟子都看不懂的《太玄经》,这个佛门弟子却轻描淡写地“穷其义”,还撰写了令道士大为叹服的读经札记,这不得不说是对道教的藐视和讽刺。《支诺皋中》有一条故事提到陕州一信奉佛教的村民田氏凿井时得到了一根皮似茯苓的根状物并带回家去,然这个类似茯苓的根状物却是一个怪物,化为美少年与田氏女私通,后因僧入佛堂,怪物吓得化鸽而逃。作者遂在后面大发议论说,历来道家以茯苓、人参这类外形奇异的东西为宝物,而那个类似茯苓的东西却是怪物。前文有提到作者亦是一个佛教信徒,他的一番感慨足见其对道门的贬斥与不屑。

其次,两教信徒又互相仇视。专记释门之事的《贝编》提到一僧“好活烧鲤鱼,不待熟而食”,佛门弟子本是戒吃荤腥的,为什么这个僧人好吃鱼,而且还偏偏是“鲤鱼”,甚至不等鲤鱼烧熟就迫不及待地要吃下去呢?唐代统治者是禁止国人吃鲤鱼的,这在史书中有明确的记载,“禁断天下采捕鲤鱼”。[2](P175)又《酉阳杂俎·鳞介》“国朝律,取得鲤鱼即宜放,仍不得吃,号赤鲩公,卖者杖六十,言鲤为李也。”因为“鲤”谐音“李”,唐朝皇室姓“李”,被李唐皇室奉为祖先的道家代表李耳亦姓“李”。又《支动》中记“道书以鲤鱼多为龙,故不欲食,非缘反药。”道家认为鲤鱼即为龙,是万不能吃的。前文提到的那个僧人违抗法令、非要吃鲤鱼,与其说对统治者的政令不满,不如说是排斥、仇视道家。僧人仇视道家,道士对僧人的态度也是颇为傲慢。《支诺皋》之“衡岳西原近朱陵洞”条载:一僧人迷了路,忽见一道士,便上前拜访,道士却一动不动,当僧人责怪他没宾主之礼又告之以饥困时,道士“欻起”,即噌地一下起来,“指石地”说那里有米、“令僧探之”,最后饭还是没煮熟的,可见这个道士对僧人态度之傲慢。

(二) 僧道斗法,法法灵验 僧道斗法,主要是为了上争统治者的支持、下争社会信徒,这在《酉阳杂俎》里有明显反映:

首先,就争取统治者的信任与支持来说,以《贝编》记载的玄宗召密宗禅师不空与道士罗公远“祈雨校功”事最为典型。故事中先提到不空能驾驭百神,得到玄宗皇帝的敬重,令其祈雨,不空请求过几天再祈雨,而后不空祈雨成功。就在暴雨成灾时,不空又成功止雨。后又有“玄宗又尝召术士罗公远与不空同祈雨,互校功力”事,信奉道教的玄宗召道士罗公远与不空一同祈雨,让佛道两家“互校功力”,罗公远善长的是隐形术,祈雨术自然是敌不过不空了。可不空还不肯罢休,其后又载:不空趁与罗公远同在便殿时,抄起罗公远搔背用的如意就摆开了架势,逼着罗公远与他斗法,借此戏弄罗公远。不空与罗公远二人的两次斗法,不是在罗公远不善长的领域,就是在他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展开的,占尽上风的当然是不空和尚了。而不空和尚之所以要在玄宗面前使出浑身解数斗败道士罗公远,其目的无非是要夺回“崇道”的玄宗对佛教的支持。

《酉阳杂俎》中除提到的玄宗与不空和尚事外,还颇费笔墨地著录释门著名天文历法学家僧一行得宠于玄宗之事。《天咫》有一故事提到,有一天北斗星突然不见了,玄宗向一行请教原因,一行恐吓大家说“天将大警于陛下也”,并立刻趁机宣扬自己的佛门教义,“释门以瞋心坏一切善,慈心降一切魔。如臣曲见,莫若大赦天下”,最终使得玄宗同意了他的建议。

其次,为了争夺各自在下层民众心目中的地位,夺取更多的社会信徒,僧道之间既有正面交锋,又不乏以不同手段欺蒙百姓者,如宣扬佛法或道法灵验以愚黔首。《天咫》篇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百姓王布的女儿鼻子里长了两块息肉,医不得治,一位化缘的僧人却治好了此病,且不愿收受酬金,王布便认为这个僧人乃贤圣之人,梵僧成功地取得了王布的尊敬。而梵僧刚一走,道教弟子就跟来了,听到胡僧的事后很不高兴,他自称为“天人”,并说那两块普通医生医不好的息肉是天上的两位神仙所化。让胡僧给抢先取走了神仙所化的息肉又赢了民心,这个道士即使身为“天人”,也免不了要受到惩罚,可见当时两教斗争之激烈。另《玉格》还载有著名医师道士孙思邈与胡僧斗法解救昆明池中老龙之事,使胡僧“羞恚而死”。

僧人还好以各种方式宣扬佛法灵验及《金刚经》显灵之事。《寺塔记》“安邑坊玄法寺”条记载了一个以念《法华经》为业的僧人含冤被杀后,因《法华经》而得以沉冤昭雪的故事,展示了《法华经》的灵验。《金刚经鸠异》卷几乎全是宣扬念经灵验之事。释门如此,道家亦不甘落人后,《壶史》“翟天师名乾佑”条载得道高士翟天师有预知未来的本领;《怪术》“云安井”条则叙翟天师顾念商旅百姓之劳苦,而化多险恶滩石的险潭为平潭之事。可见翟天师因其“神通”在民众中赢得了很高的威望。

终唐一代,统治者的宗教态度多变化不定,佛道争胜之风此起彼伏,时而势态汹汹,时而稍稍缓和,可从未有风平浪静之时。从《酉阳杂俎》的简短记载中,我们可以以一斑窥全豹,大致了解唐代佛道争锋的情势。

[1]太平广记[M].北京:中华书局,1961.

[2]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3]唐·段成式撰,方南生点校.酉阳杂俎[M]. 北京:中华书局,1981.以下凡引自此书者,不再加注。

[4]清·永瑢等撰.四库全书总目[M].北京:中华书局,1965.

[5]唐·段成式撰,方南生点校.酉阳杂俎[M]. 北京:中华书局.

[6]赵克尧. 唐前期的佛道势力与政治斗争[J]. 浙江学刊,1990,(1).

猜你喜欢

佛道酉阳玄宗
窦圌山绝顶飞渡表演(外一首)
狡黠
绿色高质高效典型案例专题——酉阳篇
《酉阳杂俎》中游仙故事的传承与变异
来华景教徒与怛逻斯冲突之形成
酉阳古歌
南岳名胜楹联的内容研究
Chinese Idioms
李白《清平调词三首》析论
皇上面子也不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