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女性 新生活——《儒林外史》独树一帜的沈琼枝
2013-08-15张永美
张永美
(中国海洋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被鲁迅评为“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戚而能谐,婉而多讽”。[!]155因为吴敬梓在书中所写的多是一群对科举如宗教般虔诚和痴迷的伪君子,但因封建科举和礼教的毒害已经侵入了闺阁之中,所以他的笔下也出现了一些受其荼毒的女性形象。在这众多女性形象当中,作者精心塑造了一位个性鲜明、出淤泥而不染的新女性形象——沈琼枝。尽管沈琼枝是一个弱女子,但她要用自己的双手将命运的枷锁打破,她要的是自由的生活,是不违心的生活,她在污浊的世俗空气中给世人带来了一阵清凉的觉醒。
一、独树一帜的新女性沈琼枝
沈琼枝在众多女性形象中有着不同寻常的人生经历,在她和书中其他女性对比的过程中,不禁使人一边痛惜这些女性的不幸人生,一边赞叹沈琼枝追求新生活的勇气,从而使这个新女性形象更加独立鲜明。
1.智勇双全的女中豪杰
沈琼枝是常州贡生沈大年的女儿,她听从父亲的安排答应了宋为富的求亲。当沈父带着女儿到了扬州后,原指望等宋家择吉过门,哪知宋家竟不是把女儿当作正室的样子,便“向女儿琼枝道:‘我们只说到了这里,权且住下,等他择吉过门,怎么这等大模大样?看来这等光景,竟不是把你当作正室了。这头亲事,还是就得就不得?女儿,你也须自己主张。’”[1]470就在沈大年不知如何是好的情况下,沈琼枝果断地回答道:“爹爹,你请放心。我家又不曾写立文书,得他身价,为什么肯去伏低做小!他既如此排场,爹爹若是和他吵闹起来,倒反被外人议论。我而今一乘轿子,抬到他家里去,看他怎模样看待我。”[1]470沈琼枝一出场就给人一种精明干练的印象,她的回答既不莽撞,又显得有勇有谋。
沈琼枝不是柔筋脆骨的弱女子,当她被抬进府下了轿后,并没有作一般女性的娇羞态,而是直接来了一通理直气壮的斥责:“请你家老爷出来!我常州姓沈的,不是什么低三下四的人家!……我且不问他要别的,只叫他把我父亲亲笔写的婚书拿出来与我看,我就没的说了!”[1]471一下子就将盐商诈婚的无耻行为暴露无遗。本来就胆小懦弱的宋为富加之理亏在先,竟不敢与沈琼枝当面对峙,只好教下人请新娘先进房再说。在情况还没有完全弄清楚的情况下,沈琼枝以退为进暂留府上。当得知宋为富买通官府,父亲伸冤败诉后,沈琼枝并没有被府中那金碧辉煌的装饰和盐商家财万贯的势力所迷惑和折服,而是坚决果断地离开。沈琼枝的离开并不是哭涕闹作,苦求盐商,也不是净身出户,而是席卷了屋内所有的金银首饰然后扮作一个小老妈的样子顺利地逃走了。智斗盐商这一计可谓是干净利落,大快人心!
摆脱盐商的沈琼枝独自一人逃到了南京,孤身一人在外谋生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她并没有结交权贵或者乞食为生,而是刺绣卖文,“毗陵女士沈琼枝,精工顾绣,写扇作诗。寓王府塘手帕巷内。赐顾者幸认‘毗陵沈’招牌便是。”[1]474她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双手生活。她的“这种大胆逃走和不痴迷金钱的精神,不能不说是一种侠义精神”[3]134,所以被评价为“琼枝,亦豪杰也”[3]135。
2.与众不同的人生选择
在封建等级社会中,所有女性的处境都是一样的,但是不同女性所拥有的生活却不尽相同。《儒林外史》中沈琼枝和其他女性在人生道路上就是截然不同的。
王三小姐是《儒林外史》中结局最为令人心痛的一个女性形象。她的封建礼教思想根深蒂固,而且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当她的丈夫去世后,竟然用自己去陪葬了,更可恶的是这种变态的殉节精神还得到了当时社会上很多人的赞同和欣赏,尤其是她的父亲,也认为这是一件青史留名的事,鼓励女儿去死。与王三小姐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书中的王太太,她是一个一心想嫁给有钱人的寡妇。在讲究“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里,像王太太这样的人既无才又无德,甚至算得上是一个泼妇,她的生存方式就是依赖金钱和男人,她的生存价值就是奢侈和享受,并以此为傲,“沈妈,你料想也知道我是见过大事的,……我头上戴着黄豆大珍珠的拖挂,把脸都遮满了,一边一个丫头拿手替我分开了,才露出嘴来吃他的蜜饯茶……”[1]317她就像一条寄生虫一样,依赖着男人,腐蚀着自己的灵魂。
王三小姐和王太太在人生道路上分别做出了让人心痛和不耻的决定,相反沈琼枝的选择就让人可敬了。
当沈琼枝得知自己是给盐商做妾的时候,并不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妥协和逆来顺受。她没有依附于男人,没有把男人当成是自己的生命和生活的全部。在南京,她凭借着自己的勇气和力气生活得光明磊落,尽管这对于一个单薄的女子来说是意想不到的艰难,除了忍受世人的怀疑,还要与恶少们周旋,但她从来没有想过用自己的生命去成全封建礼制。同样是面对金钱,王太太则在金钱的腐败中醉生梦死,只要能满足自己奢侈的生活,就如飞蛾扑火般趋之若鹜,根本不管什么是人生价值,而沈琼枝面对富甲一方的盐商,面对金碧辉煌的荣华富贵却没有一点的动摇和卑躬屈膝,她将独立人格放在了第一位,就算是金钱,也在人格面前黯然失色。这就是沈琼枝作为新女性的觉醒,她选择的是拥有独立人格的新生活,从而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新的人生之路。
3.不从流俗的思想观念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人们崇尚的是“女子无才便是德”。男子可以博通古今,出门将相,无所不为;女子则只能操持家务,生儿育女,即便是名门媛女,父母让其读书识字,也只是为了学些“妇德”而已。沈琼枝并非如此。
首先,沈父并没有像鲁小姐的父亲一样对沈琼枝进行八股说教,让女儿学一些无用的四书五经,他给女儿的是宽容大方的学习生活,目的只是增加女儿的文化修养,而不是求得飞黄腾达。沈父也没有像传统的父亲一样,灌输一些“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落后思想观念,也没有视女儿为个人私有财产,所以,当他觉察到事情不妙的时候,便开始征求女儿的意见。沈琼枝之所以能够在众多女性中不同流俗、特立独行,父亲的影响是很重要的。
此外,沈琼枝和鲁小姐同是有知识有教养的人,但沈琼枝并没有对科举痴迷,没有沾染半点假儒林的习气,她能够出淤泥而不染,远离科举,洁身自好。这种与鲁小姐的鲜明对比也很容易看出她们生活的不同之处。鲁小姐几乎没有生活的自由和快乐,她的一生是痛苦的,痛苦于女儿身不能参加科举考试,失望于丈夫的不热衷功名,最终只能寄托于儿子的科举考试。沈琼枝却凭着自己对自由和美好未来的向往,挣脱束缚,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同是处于妾的地位的沈琼枝和赵氏,却有着不同的思想和命运。赵氏是作者既讽刺又同情的一个女性,她是素有“中国的吝啬鬼”之称的严监生的妾,后来扶了正,成了妻子。她作为一个地位低下的妾,受着传统封建等级制度的影响,所以为了转正当上正室,奴颜婢膝,鞍前马后。她的这种极力认同自己妾的身份和努力从妾转正的行为和沈琼枝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一个是绞尽脑汁,一个是不屑一顾。沈琼枝在得知自己被骗之后,以她的修养根本不可能认同自己做妾的命运,“为什么肯去伏低做小!”甚至都没有想过暂时做妾,像赵氏一样等待时机扶为正室。因为沈琼枝明白,这种意义的挣扎如同孙悟空在如来佛的手掌心里一样,无论怎样努力,都是徒劳,最终都是压制和束缚,还是活在封建礼教和自己的牢笼之中。
另外,还有一些女性形象,因为受到社会上科举功名的影响,自己又不能参加科举考试,就从思想上转化成了要当上官太太,夫贵妻荣,实现自己的社会地位。“可是那种连士子本身都浊浪其中的科举功名,一个女子就只能南柯一梦了。”[7]7所以,封建时代的女子好像总是把自己的命运依附在男子的身上,不管是安于命运的鲁小姐,还是其他的众多女性,她们的生命之花好像只为男人而开放,自己则没有主见,没有春夏秋冬,于是在被贱卖、被误解之后便自暴自弃,逆来顺受。沈琼枝却凭借着自己的力量主宰着自己的命运,她就是自己生活的导演,在她的生活里她要自己做主角。她追求的是个性解放,她独立美好的人格,没有被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之类的清规戒律所吞噬,而是在不断的斗争中毅然挺立。沈琼枝在艰难的环境中走出了一条自由独立之路。
二、沈琼枝出淤泥而不染的原因
沈琼枝这个形象之所以刻划的栩栩如生,不是作者的异想天开,也不是这个人物本身的意外突出,而是有着一定的时代因素,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潮流都有着紧密的关系。其中作者自身的因素也对小说中的人物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1.新经济下的时代因素
沈琼枝这个女性形象生活在明代中叶,当时的社会经济已经从多个层面获得了很大的发展,社会上对金钱的追求也开始越来越强烈,这在《三言二拍》中有着鲜明的体现。对商人的认同和赞美,对一些有着积极思想和追求幸福生活的女性形象也进行了充分的展现。
经济的发展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的变化潮流,在女性婚恋观念上,也出现了违背“从一而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一系列传统礼制规范的行为,女性也开始大胆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比如《卖油郎独占花魁》中的莘瑶琴,她不爱慕奉迎那些有钱的花花公子,因为她知道那种浮华的背后是女性地位低下的沉沦。她看重的不是金钱而是人品,是一个能够给她踏实幸福生活的人,所以她选择了没钱没地位但却忠厚老实的卖油郎。沈琼枝和莘瑶琴是很相像的,她们都不贪图权势和金钱,只为追求自己的独立人格,追求自由平等的爱情和生活,所以杜少卿的一句话就恰如其分地揭示了沈琼枝的高尚品质,“盐商富贵奢华,多少士大夫见了就销魂夺魄;你一个弱女子,视如土芥,这就可敬的极了!”[1]480也正是在经济发展的潮流中,沈琼枝才可以刺绣卖文,做到自己经济独立。尽管单枪匹马,却活得理直气壮。
2.关注女性的文化思潮
孔子曾讲“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此后,继承儒家思想的人都在某种程度上轻视女人,男尊女卑的观念也成了封建社会的传统思想,尤其是“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荒谬论断使得大多数女性成了男人们的附庸和玩物,更使女性们无法意识到自己奴隶地位的处境,甚至安享其中,悲哀至极。
明代长期以来,女性一直受到大力推行封建礼教的程朱理学的极力压制,女性的最高品德也被野蛮地束缚在了其“贞”、“节”、“烈”的规范中,这种毫无道理而且惨无人道的要求,理所当然地会受到明代中后期进步思想家的抗议和谴责。后来程朱理学渐趋衰微,阳明心学便乘势而起,尽管传统女性卑微的社会地位依然没有得到改变,但它提倡个性解放和人格自由的理念却在一定程度上开阔了人们的思想。到了明代中叶,以李贽为代表的先进的思想家意识到了男尊女卑这种封建传统观念的不合理性,他们为女性代言,尊重女性,主张男女平等,呼吁女性地位的提高。
当时的社会思潮总体上就是一种进步的趋势,女性自身的进步观念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沈琼枝就是广大具有进步思想女性的代表,加上她自身比一般女性的修养素质高,就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令世人惊奇的独特之路。不论是智斗盐商宋为富,怒骂南京城里的恶少,还是不卑不亢地周旋于县令与公差之间,她都表现了一种庸夫惊疑、达士快心的鲜明独特的性格和敢于反抗、向往平等自由的精神。
3.吴敬梓独特的人生经历
吴敬梓一生经历了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尽管当时社会呈现了某种程度的繁荣,但这只不过是即将崩溃的中国封建社会的回光返照,表面的繁荣掩盖不了大厦将倾的事实,正如“吴敬梓的时代,其实正是我国社会即将发生大变化的前夕。”[6]3在这样一个朋党之争严酷、吏治腐败、官场黑暗的封建君主统治社会下,吴敬梓遭遇的人生经历不能不影响到他的文学创作。
吴敬梓出身于官宦世家,也可谓富贵名门,但他却瞧不起金钱,不久就成了一个贫士;他也不计较功名,因为他亲自体验了科举考试的黑暗,看清了封建社会的腐朽本质,从此便像他塑造的人物杜少卿那样,“乡试也不应,科、岁也不考,逍遥自在,做些自己的事。”[1]396因为他厌恶了那种人前人后的卑躬屈膝,所以他远走他乡。身为异乡客的吴敬梓倍感孤独,也更加明白了社会的世态炎凉,所以吴敬梓笔下的沈琼枝不能不说带有作者自身的影子。沈琼枝也是满腹诗书却只为提高自身修养,而不是用来求取功名,哪怕是混迹于科举的边缘,和一些急于科举的官场之人交往,以此来实现自己的富贵之梦。
吴敬梓反对读死书的学风,对当时社会上求取功名和追求蝇利之举嗤之以鼻。所以他笔下的官场黑暗和读书人的急功近利其实展现的是作者失望的情绪,但更多的是一种社会责任感。他看到了当时文化发展的虚浮和官场的假大空,他对这种现象感到痛心,于是便塑造了一些有个性有新思想的人物形象,例如杜少卿、沈琼枝,还有冰清玉洁、古道热肠的四大奇人,他们之所以能够在社会上不必看人脸色,不必攀龙附凤,游刃有余,就是因为他们的人格独立,而人格独立的背后就是经济的独立,但是此前无人认识到。沈琼枝正是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苦劳动才能够独自一人在远方他乡生存下来而不必委身于权势,不必在男人面前低眉顺眼,呼来唤去。吴敬梓在黑暗污浊的社会中用理想之士透出了一点光亮,正如黎明前黑暗中的那丝丝光线,尽管微弱,却期待着曙光的来临。
沈琼枝的生活遭遇揭示了古代社会女性地位的不合理,是当时社会的一面镜子。她是一个独立自主走向社会,凭借自己的才能和劳动自食其力有知识的新女性[3],她的这种追求独立人格的精神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她也是颠覆了中国几千年传统女性的形象,大胆泼辣,敢作敢当。”[3]136虽然她的这种行动没有得到一呼百应,但是在封建社会下受压迫的女性心中却涌动起了这种独立精神的暗流,有了追求新生活的梦想。
[1]吴敬梓.儒林外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
[2]李汉秋.儒林外史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陈云发.儒林外史—作者对我说[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4]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5]范芃蕊.带刺玫瑰,一枝独秀——儒林外史中沈琼枝人物形象分析[J].中国古代文学研究,2007,(1).
[6]陈美林.吴敬梓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
[7]李勇.从沈琼枝看妇女个性解放意识的觉醒[J].文史博览,2006,(2).
[8]徐克谦.中国传统思想与文化[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