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廊坊市绿色产业的发展对策

2013-08-15靳微微霍建波

河北职业教育 2013年11期
关键词:廊坊市廊坊绿色

靳微微,霍建波

(廊坊师范学院,河北 廊坊 065000)

廊坊市地处北京、天津两大城市之间,被誉为“京津走廊上的明珠”。要充分利用其地理位置优势,实现有效与京津对接,构建“环首都绿色经济圈”,以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赢”为理念。这体现了“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河北与北京”共同和谐发展的理念,对于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天津打造北方经济中心均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建设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的同时,廊坊也面临着资源约束、生态约束、人口增长约束、竞争力约束等一系列问题,如何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产业结构,构筑绿色产业体系,是廊坊市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廊坊市绿色产业发展的优势分析

1.区位优势

廊坊市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在首都北京政治中心和天津经济中心两个国际化大城市的中心位置上,距北京40公里,天津60公里,在世界上也很难找到这样区位的新型中等城市,因此也成为京津冀都市圈的腹地。在环渤海经济圈中,京津冀处于中心位置,其中从河北省的城市布局上看,从石家庄到保定、廊坊、唐山、秦皇岛一线的中心城市,构成一个坐标系,廊坊就在这个坐标系的原点上,因而廊坊同时也成为环渤海经济带的腹地。这是廊坊最突出、最优越的地理区位优势。

2.交通优势

廊坊市境内有京秦、京山、京九三条铁路干线,京津塘等四条高速公路,五条国道,八条省道,四十多条省级以下公路。在轨道交通方面,廊坊市已经完成了市区、燕郊以及固安对接北京的初步规划方案的编制工作,建议北京市修编《北京市轨道交通规划》,将地铁4号、5号、6号线延伸至廊坊界,可以使廊坊更好更快地融入北京,还可以进一步缓解北京和廊坊交通与环境的压力。在高速铁路方面,现已通车的京沪高速把廊坊贯穿其间,缩短了到北京、天津甚至上海的时间,改变了廊坊没有城际铁路的问题,使廊坊的区域经济优势更加明显。

3.后发优势

廊坊市由于设市较晚,发展相对迟缓,但也因此在后期受益,保留了较好的环境土地后备资源。廊坊市在改革开放初期没有兴建大型的、污染较重的工业或低水平的小企业,为现代高科技、低碳、环保产业的兴起提供了绝佳的机会。而且廊坊市先后获得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一系列荣誉称号。这成为构建廊坊绿色产业的城市品牌。

4.产业优势

过去五年,廊坊市三大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由2007年的13.2︰56.6︰30.2调整到2012年的11︰54︰35。金字塔型现代产业体系框架初步形成。总部经济、网络经济、创新经济方兴未艾,华为中国区域总部落户廊坊,润泽国际信息港、中国联通华北基地、汉能全球研发中心等一批高端项目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富士康、中轻造纸装备、南玻玻璃、航天振邦、燕达国际健康城、中商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亚太国际家居材料城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电子信息产业势头强劲,主营业务收入增长3.7倍,高端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19.3%和16.7%。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新奥集团、汇福粮油、梅花集团等一批骨干企业转型升级。节能减排成效明显,以落实“双三十”工程为重点,实施505项减排工程,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5.8%,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分别削减19.8%和21.8%,圆满完成河北省下达的任务。

二、廊坊市绿色产业发展劣势分析

1.县域发展不均衡制约经济发展

廊坊市共10个县区,随着近年来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经济结构、产业效益和投资等方面各县都有所增强,但县域之间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存在。在经济发展水平上表现为“强县愈强,弱县愈弱”。在经济布局上表现为发展落后的县均集中在中部板块,经济在地域上呈“两边高,中间低”的特点。这种县域经济发展的差距,可表现出市场化程度、产业层次、经济结构的差距,在GDP总量上的差距,也影射出人均收入水平、生活水平的差距。这些不均衡问题,影响着全市经济的协调发展,如不妥善处理,还可能诱发社会矛盾。

2.资源短缺制约经济发展

廊坊市辖区内没有大型矿产资源,因此无法走开发资源之路;土地资源有限,在边界上已经和京津两市接壤,土地本身的价值增加,“寸土寸金”,在开发和利用时,也属稀缺资源;在水资源上,廊坊市属于严重缺水地区,随着近年来人口增多,人多地少、人多水少的现状更加突出;同时,在人力资源上,廊坊市处于京津两市之间,在承接京津辐射的同时,也明显受到两大城市的“空吸”作用的影响,导致大量高科技人才、优秀管理人员流失。

三、廊坊市绿色产业发展机会分析

国家“十二五”战略提出京津冀一体化和首都经济圈,标志着京津冀和京津廊的区域合作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而河北省在2010年底提出“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的战略,即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在紧邻北京、交通便利、基础较好、潜力较大的县(市、区),打造环首都经济圈,简称“14县1圈4区6基地”。其中,在14县中离北京最近的廊坊占6个,这说明在环首都经济圈中,廊坊是“领头羊”,具有引擎作用,廊坊的产业集聚是全省最好地区。北京市在“十二五”规划纲要推动京津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提出8个辐射:金融资本、生产性服务业、科技、市场和流通、总部经济、人才和教育资源、信息、高新技术和现代制造业。这些都会为廊坊的产业化升级、价值链分工、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各方面创造前所未有的良机。

四、廊坊绿色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1.京津的空吸作用制约其绿色产业的发展

北京所具有的优势,必将在很短的时间内集聚大量的经济要素,这对于廊坊来说,无疑形成强有力的竞争。同时,廊坊市作为河北省的行政范围,与北京之间巨大的政策反差是制约京廊统一市场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多年来,由于行政区划分隔和国家在许多方面实行区域差别政策,致使相邻的行政区之间形成了很大的政策落差,这一点在京廊(冀)区域表现尤为明显和突出。再加上京津对廊坊资源、要素的“空吸”作用,使廊坊的发展受到很大的制约。

2.区域一体化的步伐和政策的对接稍显缓慢

京津廊的政策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京津廊一体化的步伐在不断推进,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在一些领域中仍存在着政策缺失或不完善。由于绿色产业的高新技术性,决定了科技创新在发展绿色产业中的重要作用,但廊坊市目前还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对企业绿色科技创新的鼓励政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面还缺少有效性,发展绿色投资等方面还缺乏政策支持等。

五、廊坊市发展绿色产业的对策

1.加强政策引导,提高企业绿色意识

目前,对绿色产业本身的理解及其发展的理念和思路,政府、企业和民众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或是认识不到位。这就需要进行广泛的宣传和引导。一方面,可建立各级绿色组织,对绿色产业的发展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鼓励企业树立绿色营销观念,承担社会责任;另一方面,激励企业投资绿色产业的信心,用科学的理念、长远的目光看待绿色产业的发展潜力。事实上,联合国的研究早已表明,在未来生态经济政策导向条件下,投资于自然保护领域或所谓生态基础设施等新兴领域的经济回报和劳动就业的收益应远远高于传统的汽车制造、钢铁等传统产业。因此,企业投身绿色产业,从长远看不仅不会影响其经济效益,而且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长期收益。

2.加快推进绿色产业结构体系建设

坚持创新型引领、链条式集聚、集群化发展方向,加快构建富有竞争力的金字塔型现代绿色产业体系。一是加快绿色农业产业化建设。城郊都市型农业,以服务都市生活需求为导向,以建设首批现代农业试点县为重点,加快推进三河汇福农产品加工园区、大厂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霸州达利食品生产基地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农庄型、基地型、订单型农业。二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以总部经济、网络经济和创新经济为重点,引龙头、强配套、促聚集,加速推进高端产业集群化、规模化发展。加快国家电子政务外网灾备中心等龙头项目建设,以政府云、金融云、电子商务云等为重点,打造云服务基地,促进三河通航机场、华为总部基地、富力总部信息港、安邦保险后援服务中心等总部项目聚集发展,充分发挥新奥能源生态城、汉能全球研发中心等创新经济项目的带动作用。围绕培育壮大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加快建设中广核新奥燃气分布式能源站、洁能国际太阳能、霸州LNG等龙头项目,支持有关县(市)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三是提升现代服务业的绿色概念,重点抓好汇福国际健康中心、鲁能生态城、香江全球家居CBD、华北油田地下储气库等项目建设,加快壮大现代物流、金融服务、文化创意、休闲旅游产业的规模和实力。

3.加速绿色产业工业园创建

产业园区的绿色发展如果离开了政策扶持则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充分利用排污费资金、财政资金或者环保专项资金对区内产业链条项目、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或污染物有明显削减的项目提供资金。对园区的污水处理、热电联产、中水回用、新能源开发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给予政策倾斜,在贷款利率、还款方式、排污费征收、税收等方面实行优惠政策,加快产业园区的绿色创建。按照体系化、规范化、高端化要求,大力推进各类园区提质升级。围绕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的龙头企业,以及管道、电梯、航天科技等优势资源,建设一批特色产业园区。全力推进空港新区建设,把空港新区建设作为廊坊未来新的战略平台和发展动力,加强与北京方面的沟通协调,积极争取省里支持,高起点编制新区总规和产业、交通规划,力求在征地拆迁、核心区启动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继续推进廊坊开发区扩区,加快燕郊高新区、廊坊新兴产业示范区、固安大清河经济开发区等重点园区建设。

4.健全发展绿色产业的投融资机制

绿色产业发展投资大、周期长。目前,绿色产业的投资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拨款,企业投入很少。这种机制既不能满足绿色产业发展的资金需求,也不能给企业以激励和约束,必须建立新型的投融资机制。可以通过建立绿色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对绿色项目优先布局,并给予资金支持。同时金融部门可把环保因素作为银行信贷的重要条件,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耗能低、污染少的企业在信贷资金上优先支持,实行优先信贷、利率优惠等。此外,大力推行资本经营,组建绿色企业集团,增强绿色产业自我积累与自我发展的能力,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制和风险投资机制,多方吸纳商业资本、社会公众和企事业单位等社会资本参与。

[1] 严立冬,邓远建,张陈蕊.三峡库区绿色农业产业发展SWOT分析及对策探讨[J].农业经济问题,2010,(9).

[2] 郝晋珉,赵明,牛灵安.区域绿色产业发展战略与实践[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9.

[3] 马林,王亮.安图县域绿色产业体系构建的思路与对策[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1,(3).

猜你喜欢

廊坊市廊坊绿色
绿色低碳
中国人民银行廊坊市中心支行
廊坊市
中国人民银行廊坊市中心支行
廊坊市
廊坊专场(二)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蒸蒸日上的廊坊百冠
今夜我们与廊坊相爱
Dynamic City, Langfang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