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护理英语项目化教学实践研究

2013-11-07谢咏梅顾淑勤

河北职业教育 2013年11期
关键词:实验班高职英语

谢咏梅,顾淑勤

(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9)

近年来高职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明确提出了按照“实用、够用”的原则将行业英语教学贯穿高职英语教学的全过程,因此把语言分析和需求分析结合起来,将语言与专业学习相结合的行业英语教学模式成为现代高职外语教学研究的热点。笔者在所在学院进行新一轮课程改革之际,成立了护理英语教学改革课题组,根据教育教学规律和高职学生认知特点,遵循专业调研、工作任务分析、课程内容分析、教学项目设计和教学任务实施的技术路线,进行教学内容改革,探索了以学生为主体和“用实践来教理论”的观察、体验、合作、研究的教学方法,努力实现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

一、项目化教学研究综述

本课题进行的护理行业英语项目化教学实践研究,首先从文献调研入手,探究项目化教学的起源、理论基础、教学特点和应用情况,发现行动导向的项目化教学与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理论有许多观点不谋而合。项目化教学起源于美国,盛行于德国,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其理论基础包括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和情境学习理论,是典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它将传统的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来自工作世界典型任务的教学项目,教学围绕着项目展开,学生在直接参与项目过程中内化知识、提升职业技能、体验职业情感,实现综合能力培养目标。国内高职院校所采用项目化教学的案例也越来越多。项目教学在职业教育中的广泛应用对培养与企业零距离对接的创新性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需求分析与职业能力目标

1.社会需求

课题组所在的高职院校地处经济发达的苏州,开放程度较高。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仅苏州地区常住外籍人员就达五万余人。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区域在苏南、上海等外向型经济发达地区,国际合作活动频繁,常驻外籍人口多,医疗技术较为发达,因此对护理人员的从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具备基本操作技能、扎实的专业能力、较强的学习能力外,在工作环境中运用英语进行交际和阅读各种医药资料也成了医护人员完成职业活动的必备能力。

通过对苏州大学第一、第二附属医院、苏州市立医院、南京鼓楼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等医院的十多名资深护理人员的访谈,课题组了解到江苏省大型综合类医院接待外籍患者的人数逐年增多,大专毕业的护士主要在门诊和住院部从事接待和护理工作,需要具备一些基本的英语会话能力,遇到外籍患者时能采集个人基本信息和基本病史、帮助诊断及给予护理治疗等,能够用英语询问并记录患者的疾病症状、常见疾病名称、用药情况,介绍常见病的预防措施、常见医疗器械、患者配合检查时的动作要求、用药指导等;在阅读方面做到能够阅读药品、医疗器械的说明书等,最好能学习一些专业词汇的构词法,以便在岗位工作能够高效地掌握专业新词,同时有助于通过将来的职称外语考试。

2.学习者需求

职业教育学习者的学习偏好不同于学术课程学习者,高职学生以感性思维能力、实践动手能力见长,学习风格多体现为场依存型,自主学习能力不强,更倾向于活动性、经验性和合作性的学习方式,视觉图像学习优于口头言语学习,更依赖于教师的悉心指导[1]。相比于理论教学和抽象的归纳分析方法,学生更容易在团队合作和动手实践体验中掌握知识和技能,获得满足感和自信心。

多年来外语教学改革的经验告诉我们,外语学习到了一定阶段,只有同其他知识的学习结合起来,成为汲取其他知识的一种工具,学习者的积极性才能得以继续保持下去[2]。在对本院护理专业学生进行调查中发现,学生普遍认为自己的英语基础不够扎实,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认为英语水平对就业有帮助;有83%的学生认为行业英语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很实用;有86%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开设护理行业英语;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将来在接待外籍患者时会用到行业英语。在行业英语听说、阅读、写译、专业词汇方面(可以多选)的教学需求主要集中在听说和专业词汇两个方面,这与行业调研获得的信息是一致的。

3.职业能力目标

依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发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提出的“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英语教学指导思想,基于对江苏大型医院护理从业人员的调查和对本院学生实际英语水平的分析,课题组确定了护理行业英语教学的职业能力目标:

三、课程项目设计

通过深入到医院和高职院护理系,访谈资深护士和护理专业双师型教师,请他们以开放式的思维列举出大专护士主要的工作岗位及承担的工作任务,如导医、分诊、测量血压、抽血、注射、用药指导、健康宣教、常见疾病护理等,对这些列出的任务及其工作流程进行梳理后,经过归纳和提炼,设计出典型工作项目,基本上涵盖了医院护理岗位工作所有的职业情境。因教学时间有限不能包含所有的疾病护理内容,对护士最常接触到的疾病进行分类排序,最终确定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疾病护理作为教学重点内容,按照岗位工作逻辑路线设计了三个教学项目,分别是门诊项目、住院项目和主要疾病护理项目。按照专业课程教学进度和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将语言知识目标、交际语言功能目标和护理专业知识目标有机结合在一起进行整体设计,制定课程的授课计划,为学生完成各个项目任务奠定基础。

四、项目准备

在项目任务实施准备过程中,课题组关注学生认知图式的构建,设计典型任务的项目化教学方案和针对教学目标的课程考核方案。通过对学生入校高考英语成绩分析和学生意愿调查,选择英语水平相当的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班和对照班均选用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引进的教材“Health Matters”。该教材以临床会话为主,模拟的情景真实。教师补充材料涉及呼吸、消化、心血管系统常见病的护理及相关的护患对话,各系统的主要解剖结构名称及相对应的词根(共计50个)、前缀(共计28个)和后缀(23个)。

根据学生已有认知基础、医院护理人员主要工作岗位所需掌握的语言交际功能、专业基础知识和操作中涉及到的专业词汇,在教学内容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教师针对两个班级制定了不同的授课计划。试验班级的授课计划按照门诊项目、住院项目和主要疾病护理三个项目任务制定,将教材内容重新进行了组合,在期初就告诉了学生课程的教学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以及考核要求,将学生分成不同的任务小组,强调设计和完成任务所需要的观察、调研、分析、归纳、模拟、沟通、礼仪、合作等方面能力或习惯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内容不局限于一本教材,而是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语言材料的选择也更加广泛、真实和实用,护理专业实训室给项目任务的完成营造了更加真实的环境。对照班级则按照常规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室里进行。

五、任务实施

实验班的第一个项目在第五周完成。基于前四周教学中知识和技能的储备,教师请学生结合已经学习过的疾病、分诊、用药等知识,使用不同语境中交际语言的功能,指导患者完成接待、分诊、问诊、取药、用药指导等完整的项目任务过程。第二学期学生在专业课上已经学习过肺炎、食物中毒、感冒等疾病的表现、引发原因和基本治疗、用药等,在行业英语课上也学过了如何接待患者、基本信息询问、预约、病史记录、常见疾病特征和服药指南的英语表达。有了这些基础,教师要求每个小组都完成数个患者到医院就诊的完整过程,各小组自行设计任务情境,组长和组员共同协商,每个人都担任不同的角色和任务。患有不同疾病的“患者”需要运用前面已经学过的词汇和句型与医院内各种工作人员沟通。各小组经过课前的准备,和课堂25分钟的充分酝酿,演示任务完成的整个过程。任务要求如图示:

六、课程评价

教学评价是改进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行业英语的测试以大纲要求和教学内容为基本依据,做到评价方式多样,多维度评价学生职业英语水平,把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有机结合,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所作的努力。实验班学生的期末总成绩包括:口语测试(25%)+项目中表现(25%)+期中考试(25%)+期末考试(25%)。教师、学生都作为评价主体参与考核,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努力程度都是考核的依据。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和要求,教师提出不同评价重点和标准。鼓励学生自评和互评,充分发挥学习评价的诊断功能、激励功能和教育功能。学期末任课教师综合各项分数,按照教师评分占40%,学生自评和互评各占30%的比例评定出每个学生的形成性考核成绩。

在学期末进行口语测试,试验班和对照班的口语测试成绩均值分别为87.75和91.12分。将两个班的成绩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t=-6.224,Sig.=.000),Sig.值小于0.05,显示两个班级的口语成绩呈现出显著性差异,实验班的口语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表明项目化教学对于学生口语能力提升具有明显促进作用。

七、学生反馈

课程结束后对学生进行教学意见调查,实验班和对照班对教学方法满意度分别为92%和81%。学生反映以项目为载体的教学活动促进了他们主动获取知识、大胆进行口语操练和小组成员相互学习。为了完成工作任务大家主动去了解医院岗位工作情境,收集病案,归纳信息、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巧应用和沟通礼仪等经验,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同时也大大地提升了自信心,增进了同学之间的理解和友谊。学生通过小组共同学习和口语训练,对英语的兴趣也增加了。

对学生入学一年后的四级考试成绩进行对比分析,对照班和实验班两个班级的成绩均值分别为401.65和403.69,Sig.值均大于0.05,表明实验班与对照班级的学生四级考试成绩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上显著性差异,但是由于实验班对英语学习的热情高,平时课外英语学习的时间多于对照班学生,所以四级成绩高于对照班。说明项目化教学法虽然是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为目标,对于标准化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也有积极的影响。

在课题研究与实践的过程中,教师们站在更高的角度了解人才培养的规格要求,更深入地思考和理解英语课程服务专业的目标,按照项目课程要求构建了护理行业英语课程内容体系,按照由简入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了教学项目。通过学生到医院见习,在护士工作站、模拟病房进行仿真情境模拟,实践了职业教育“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中英语教师认识到自身知识结构的欠缺,增强了专业学习的动力和对教学方法研究的兴趣。通过课题研讨和课堂观摩,培养了教师科研意识,养成了课后反思的习惯,更新了教学理念,促进了教学、科研能力的提升。该课题研究为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思路,对推动高职外语教学改革具有很好的实践意义。

[1] 于萍,徐国庆.当前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发展趋势研究[J].职教论坛,2011,(33):16-19.

[2] 蔡基刚.英语能力培养与我国外语政策[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5):29-32.

猜你喜欢

实验班高职英语
山西农大乡村振兴“双创”实验班开班
行知实验班
实验班以情促教教学策略谈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卓越司法人才培养实验班的小样本考察(2014-2017)——以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13级实验班为样本
读英语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酷酷英语林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