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情境再现的历史生成教学路径探微

2013-08-15林小改程天宇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商鞅想象历史

林小改,程天宇

(扬州大学 社会发展学院,江苏 扬州225002)

对“情境”(situation)一词的认知与解释,目前仍是见仁见智,尚未形成统一认识。《辞海》释义:“一个人在进行某种行动时所处的社会环境,包括真实的情境,想象的情境,暗含的情境三种类型。”[1](P3186)我国古代对“情境”的阐释最早来源于“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记》)。现代认知心理学观点认为,人获得知识的过程是信息加工的认知过程,即当情境(刺激)作用于某心理个体时,经过信息加工便得到相应的反应。那么,为使心理个体得到预期的反应,完全可以设置一定的情境,使心理个体处于所设置的情境中进行信息加工,这种设置一定的情境的方法称为情境再现法。[2](P16-18)所谓历史情境再现,就是指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一定的方式让学生进入一种真实有效的环境,在体验和感悟中重新去建构所学知识。正如施密茨所认为:人们的全部经历和体验都要通过情境而实现。[3](P25)人作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建构者,其建构过程是通过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实现的。历史代表过去,无可复制,这需要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有如同身临其境之感,从而激发学生灵感,震撼学生心灵,进而生成可情可感的优质学习资源。

一、带学生参观历史遗迹,进入“情境”而生成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历史古迹遍布各地。作为一个有着重“史”传统的国度,各省、市、县均有综合性历史博物馆或各类纪念馆且馆藏资源丰富,是开展历史教育教学的良好知识载体。[4]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在授课过程中适时带学生参观历史遗址、历史博物馆、历史考古发掘现场等,便于学生近距离触摸鲜活的历史,置身于真实的情境之中,获得更为真切的感受,激发历史想象力。情境教学可将过于理性化的书本知识转化为生动活泼的感性知识,并通过再次学习将其转化为理性的思考,此过程是一种双向建构,意在使学生于不觉间完成对知识的深层次解构,形成历史思维能力。正可谓“耳听则易忘,目视则久存,身行则理明。”[5](P335)

以古都南京为例,如若条件许可教师讲解《太平天国》一课时完全可以带学生参观南京瞻园,即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此博物馆是收藏太平天国文物最多、史料最丰富的单位,而且里面是按照太平天国爆发、发展、鼎盛及衰落顺序来布局的,可以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近代农民运动鼎盛一时的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轨迹;讲授《辛亥革命》时,可以带学生参观南京近代史遗址博物馆,重点是中山展馆,此馆分为五个部分《翠亨明灯民族之光》、《推翻帝制 创立民国》、《讨袁护法 捍卫共和》、《国共合作 顺应潮流》、《巨星陨落 奉安南京》,展现了辛亥革命的发展历程,让学生对辛亥革命及孙中山本人有一个更加清晰直观的认识;讲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可以带学生参观雨花台,此地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纪念圣地极具教育意义等等。当学生在面对真实的历史物件和场景时,思想会受到震撼,进而产生更多的灵感,随生出众多疑问和不解,教师要及时对这些问题进行捕捉和处理,使之生成对教学有用的课程资源。切不可信马由缰、离题万里,要做到参观为教学和学生发展服务,因为教学参观不同于旅游观光,而是为了让学生进入情境、理解情境,从而读懂历史,生成智慧。

二、融历史想象于教学之中,体会“情境”而生成

想象,心理学上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6]对于历史想象,北京大学杜维运先生认为:“就是将自己放入历史之中,进入历史的情况,进入历史的时间,进入历史的空间,然后由此想象当时可能发生的一切。”[7](P120)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充分利用教材,捕捉教材中能激发学生想象的“触发点”,帮助学生理解情境、体验情境。无论是历史场景、人物语言描述都不可能展现历史的全貌,这就需要融入想象,把感触到的历史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填补历史细节使其更生动明快。这是一种想象的情境再现,但这种想象必须依托教材,绝非凭空想象,这样才可以保证情境的科学性。

想象力作为一种特殊的思维能力,可轻易突破时空的界限与束缚,不仅让我们可以遥想过去,还可以预见未来。历史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历史想象,可以帮助学生将逝去的历史变得鲜活,将零碎的画面变得完整,将模糊的情境变得清晰……学生想象的过程,思绪开始飞扬,每遇阻碍时便会不断抛出“为什么”,然后通过逻辑推理去答疑解惑,这便是生成问题——解决问题——生成知识的过程。在想象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想象的平台和媒介,毕竟想象不是空想,需要教师提供必要的条件刺激,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而且想象的场景要符合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才会有助于学生进入情境,展开我们所需要的想象。具体做法: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教材里的内容,挖掘教材中能够激发学生想象的“灵动点”;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多媒体,通过图片、音乐和视频去激发学生的想象。以《商鞅变法》为例,可以通过叙述的方式,让学生去想象商鞅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魏相公叔府邸,公叔痤病怏怏地躺在床上,魏惠王坐在榻边,二人正在谈论着一个人。

魏惠王:您老推荐谁来接替你担任宰相之职呢?

公叔痤:我府内有一中庶子名卫鞅,此人才智多谋,定能担此重任。

魏惠王不语,公叔痤又说:“我王既不用他定当杀之以除后患。”

最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商鞅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奇才。

长期的历史应试教育,将人作为富有情感的个体排除在外,忽视“人”存在的意义与价值,重理论抽象、轻情感体验。相较而言,新课改精神指导下的历史教学要求教师能够把学生带入到真实的情境中,真切地感受历史的气息和情感,还原历史的真实脉相,启迪学生智慧。笔者建议教师将史料、图片、声音整合后供学生想象,比如在讲商鞅舌战群臣时,出示史料:奴隶主贵族:“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商鞅:“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理之循。”“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同时配以舌战的图片和录音,让学生再次去想象商鞅的风采。

三、通过学生角色扮演,深入“情境”而生成

角色扮演法又称之为“模拟”法,是新课改所倡导的自主合作学习的一种体现,是建构主义和杜威的“在活动中学”的一种运用。目的是为了营造一种与历史情境相似的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体验和感悟历史情境中的真情实感。历史课的成败得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体验与感悟。基于自己独特视角的体验与感悟,可以让学生近距离地感知和触摸鲜活的历史,从而赋予历史以生机与活力。[6]国外有学者认为:“角色扮演的实质是使表演者及观众处于一种真实情境之中,产生解决问题的愿望和对参与的理解。通过角色扮演,使学生走进历史,感悟历史,更深刻地了解历史,更准确地评价历史。在特定的历史情境中,学生通过模拟历史场景和历史人物,身临其境,与历史人物同呼吸共命运,自然而然地产生情感的体验。”[7](P120)例如在历史教学中,对于一些故事性比较强的课文,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角色表演,给学生提供一些必要的指导,比如时间、服装、道具等。但剧情要由学生自己去揣摩,在此过程中,学生为演好自己的角色,会通过各种途径去查阅不同的资料,此过程本身就是对历史情境理解的过程,也是知识生成、心智成长的过程。以《商鞅变法》一课中“商鞅舌战群臣,力主变法”为例进行表演,在表演过程中告诉学生要用心揣摩人物的语言和心里活动,比如当奴隶主贵族讲到:“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商鞅反驳到:“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理之循。”“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体验到商鞅变法的决心和胆识,感悟自古以来变法、改革之路都是举步维艰的,充满了荆棘和坎坷,进而联想到今日改革开放的成果来之不易。再如:高中历史选修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我们可以把本节课中的几个重要历史事件如康熙智擒鳌拜、康熙平定三藩、康熙平定台湾、康熙平定噶尔丹、中俄雅克萨之战等的经过交予学生,由学生自己充当编剧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度加工,最后把学生创作的题材编成历史剧,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以真正“活”跃历史。[8](P39)

笔者认为对于学生自编自导的历史话剧,教师可以将其录下来,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促使学生更加认真地去表演;另一方面也使教师在评毕判的时候有根有据,毕竟记忆是容易遗漏的。如若条件不允许,教师则需要仔细做记录,表演结束后都要立即给予评价和引导,做到趁热打铁。因为学生刚刚表演结束,使久远的历史事件通过自己的表演再现出来,身心会产生强烈的感受,剧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会给学生以心灵冲击,此刻的引导会产生节节开花的效果,“生成”自然是水到渠成。在表演时,学生可能会将个人情感融入剧中,作为教师在观看时一定要留意。学习历史,要让学生读懂历史,但更要尊重历史,要以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去对待历史。

教学需要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情境可以是虚拟的,也可以是真实的;可以是静态的,也可以是动态的;可以是素描的,也可以是彩绘的……无论是通过参观的方式,还是自我呈现的方式再现情境,教师都需要保证情境的客观性,只有在尊重历史前提下的情境再现才是有效的情境,才可以保证在情境再现过程中生成的历史知识是历史教学所需的。过度创设的情境会束缚学生的思维,阻碍课堂生成。只有“留白”的情境才会“流出”创造的源泉,“流出”意想不到的精彩。

[1]夏征农,陈至立. 辞海[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

[2]Robert L. Solso. Cognitive Psychology[M]. New York: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Inc. 1979.

[3][德]赫尔曼·施密茨.新现象学[M].庞学痊,李张林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4]孙水梅. 历史文物与历史教学[J]. 教学月刊·中学版,2013,(1).

[5]李志厚.变革课堂教学方式——建构主义学习理念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M]. 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0.

[6]陆安.角色扮演:历史课学习方式转变的载体[J]. 当代教育科学,2007,(16).

[7]张静. 历史学习方略[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8]闫桂琴.中学历史教学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商鞅想象历史
快乐的想象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商鞅方升:一升量天下!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树敌太多商鞅
新历史
商鞅变法的是与非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