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热河志》舆图之解读
2013-08-15王颖,杜鹃
王 颖,杜 鹃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图书馆,河北 承德 067000)
中国古代的地图称作舆图,即舆地图,此词首见于《周礼·夏宫·职方氏》:“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注云:“天下之图如今司空舆地图也”。“舆”指大地,由《易经·说卦》中来;坤为地、为母、为布、为釜、为吝啬、为均、为子、为母牛、为牝马、为大舆……而来。舆的本义是车箱,其功能为承载。大地承载万物,故舆又指大地、疆域。古文中也有天为盖,地为舆之说。因此,古人称地理学为舆地学,地图谓舆图或舆地图。
方志舆图是指图经、地记等记述全国或一地的地理、教育、物产、人物、古迹等特征及沿革的地方志书之中表现疆域、城池、边防、衙署、学宫、山川、风景名胜等内容的图谱。中国的地图与方志之间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据《玉海》记载,周秦以前有神农地形图,黄帝九州图。秦朝有地图,如有总图、土地图、军用图等。汉代将地图称作“舆地图”并逐渐产生了以图为主附注文字说明的图经,至宋元,图经正式定型为方志,并受到高度的重视。可以说:“图经是方志的直接前身,因此从另一个角度说,图经和方志是地方志书发展历史中的两个重要阶段和形式,也是现存直接资料和间接记载最多的部分”[1]。到了清代,方志中的舆图随着地方志编修的兴盛呈现多样性特征,正是因为舆图文献的应用,舆图的内容和图种极大的丰富,使舆图成了地方文献中不可或缺的成分。因此研究方志中的舆图文献,既是对舆图研究的需要,也是对方志研究的需要。
一、《钦定热河志》舆图采用情况
清代是方志编纂兴盛时期,方志中的舆图也随着地方志的编修而发生了扩展,舆图的内容和图种、数量逐渐增加。《钦定热河志》编纂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完成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记述塞北地方山川风物,历史变迁最详备,是清代官修地方志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史书。全志共分二十四门:即天章、巡典、徕远、行宫、围场、疆域、建置沿革、晷度、山、水、学校、藩卫、寺庙、文秩、兵防、职官题名、宦迹、人物、食货、物产、古迹、故事、外纪、艺文。《钦定热河志》编纂体例完备,内容翔实,门类齐全,有图、表,插图共180幅。其中:行宫插图108幅,木兰围场全图1幅,承德府全图及各县疆界地域详图8幅,承德府,州,县建置沿革图表19幅,学校门类中,文庙及周时法物图、考棚、书院图13幅,藩卫表7幅,寺庙图24幅。
(一)舆图使用的特征
舆图文献已成为《钦定热河志》重要组成部分,从舆图的种类看:有木刻插图、地图、表、历史沿革图等。例:行宫门中《避暑山庄总图》,作者不详。该图采用传统形象画法,生动地绘出了避暑山庄、外八庙及附近山水胜景全貌。地图方向上北下南。山庄诸多名景、建筑群的表示位置相对准确。该图内容翔实,绘制技艺精湛,图象逼真,色彩绚丽,堪称中国现存宫苑类专题古地图的精品。“避暑山庄圣祖御题三十六景,绘有成图,我皇上复增三十六景。此外奇秀所钟,地灵日开,谨各系图说。其沿途行宫并依地胪次”。[2]清帝北巡时沿途驻跸行宫图13处。围场门中:“木兰周千三余百里,分围场七十余所,详列全图,用彰灵囿之盛”。[2]疆域门中:《承德府全图说》,“图为略为标目,以著其胜”。[2]《承德府图说》,“营哨星罗,屯聚鳞次,一州五县,左右拱翼,披图揽胜,可得其概”。[2]建置沿革门中:“数千年沿革之迹,厘然可考。兹仿《史记》年表之列,以地为经,以时为纬,为《承德府建置沿革全表》。而周、秦以来并按代编纂,各系以图,用便省览”。[2]学校门中:“热河设立学宫,敕建文庙,以及考棚、书院次第舆举,规制备美。并颁内府所藏周时法物,用光俎豆。今详具图说,以昭盛典”。[2]文庙特颁内务府所藏周时法物周文王鼎等10件祭器图。藩卫门中:“藩卫以热河诸部为尤近。我皇上岁举秋田,依光咫尺,乃者特昭国史馆会同理藩院,采辑蒙古王公部落事迹,编列表传,追阐成劳,俾垂简册”。[2]寺庙门中:“山庄内寺庙,皆奉敕建修,其在山庄外者,或建自诸藩,以申庆祝,或示威外徼,以肃观瞻。……今各系图说”。[2]图、表是地方志体裁的表现形式,这样的图叙很自然地引导读者对正文中城市历史沿革、城郭、历代疆域等内容的阅读,发挥了舆图的作用。
就《钦定热河志》中的舆图在方志所处的位置而言,绝大多数舆图在志书每门类“志”之前。例:“行宫”门类中,康熙避暑山庄三十六景诗图,绘康熙避暑山庄三十六景,始于“烟波致爽”终于“水流云在”,乾隆再题三十六景,一景一图。放在卷首的图,并非孤悬,都有图叙,图说,御制诗,说明建造缘起及发生的重大事件。这样的图序加强了舆图与正文的联系,其作用在于简明纪实,化繁为简,使所叙之事一目了然。这些舆图帮助解读文字资料,也可补充文字史料之不足,图文并茂,加强了地方志内容的表达。
《钦定热河志》舆图使用形式,多种多样,且增加了较为实用的舆图种类。例:《避暑山庄全图》采用木刻版画,避暑山庄七十二景、一景一图,历史沿革图,历代疆域图,年表、蒙古王公部落世系表、考棚图、书院图、寺庙图、法物实图等。舆图种类的增多,使舆图与文字内容的关系更加密切。
(二)舆图资料来源
舆图的责任者,在古代的方志中很少记录绘图者,即使在清代官修的《钦定热河志》中也没有查阅到绘图者的姓名,可见方志中对舆图作者的不重视。
《钦定热河志》前后编纂了二十五年,通过对《钦定热河志》舆图的阅读,知其材料来源:一是取自前朝志书、方志,“引书以正史为据,正史不足,则旁引诸书”[2]。二是取自官府档案,在纂修《钦定热河志》时,曾多方搜集官府档案资料,如国史馆,理藩院等,官府档案是各个不同时期官府事务的直接记录。三是采访调查与考证。
实地采访调查是修志重要环节,“行宫”,“围场”,“寺庙”,“学校”门类中,多以实景详具图说,从这些详图中,我们看到热河地区、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建造发展中,清帝对其经营情况,以图说的形式,详细描绘,方志中的舆图确实起到了纪实作用。对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的记载都附有详图。例:康熙五十一年诏绘《御制避暑山庄图》,康熙避暑山庄三十六景,每景作诗一首,“以四字标题,高宗皆恭和而合刻之,并刻其图附焉。绘图者命内府名工刊刻,内务府司库沈喻恭绘,镌图者为序班朱圭、梅裕凤”。[3]图绘布局饱满,构图繁缛,层次丰富,线条流畅,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内府刊朱墨套印本,是一部描绘皇家园囿山水、亭台楼榭、胜景的风景园林版画集,为宫廷版画上乘之作。此书有不同版本,如:康熙五十一年套印本;康熙五十二年铜版印本;康熙五十二年戴天瑞绘本(图为手绘,诗为印刷);康熙五十一年满文刻本;乾隆六年武英殿增补本,乾隆四十六年武英殿刻《钦定热河志》“行宫”一卷中,收康熙避暑山庄三十六景图本。
在“山、水”类目中,在援引前代史书、志书以外,大量地使用了实地调查资料。乾隆在《热河考》中指出:“考水源而不亲履其地,晰其支脉,脉络分合之由,虽博综载籍,稽诸故老之流传,不能参互而订其踳。余固心疑之,而未暇深考,……今秋(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驻山庄遣喀喇沁郡王拉特纳锡策、内大臣努三往寻热河之源,则得之于察罕陀罗海”。乾隆在《滦河濡水源考证》载记:“因命向导大臣努三挈方观承所遣同知黄立隆者重循其源,以至其委,于是二千余里之滦河,曲折分合,尽得其实”。
在记述疆域、建置沿革时,引据史传,辨定是非。由于热河地处边垂,向无志乘。热河全境,“设厅分治以来,久成都会。近复改设府、州、县,规制不殊内地,珥笔扈从之臣,亲观指示,得识其山川道里,数千年沿革之迹,厘然可考”。[2]建置沿革表首系承德府属全表,以府州县为经,以历代为纬,复绘周秦以迄明代为十二图。“援引史书,旁采碑碣,按代考证”。[2]“滦河,热河之派脉,经考证于圣裁。大纲既得所遵循,余类各加之采访……援披志籍以研搜,更集图经而校勘”[2]。“考建置沿革之异同,秦汉而历寻障塞”。[2]景星图之处验,若列列眉;山经水志之旁搜”[2]。明确指出方志舆图不能照抄旧志舆图,必须:“亲履其地”,“期钜细之无遗”。将实地考察与历史文献记载相互参证。实际调查制图方法的实施,使所绘舆图具有较高的价值。从《钦定热河志》舆图的资料看,“考古证今,辨疑传信,既精且博,蔚为舆记之大观”[4]。使得《钦定热河志》增强了学术性,不仅为当时所重,更为我们今天所重。
二、舆图在地方志中的作用
清代政府重视热河地区方志的纂修,突出强调地方志的社会政治作用,即资治、教化、存史、致用功能。
由乾隆发起纂修的《钦定热河志》,虽属地方志,对“名号不于职方,形胜无闻于地志”的清代热河地区而言,其价值不可言喻。乾隆在御制《钦定热河志》序中表示:“当今之时,热河之志不可不成者,则以本朝荷天之眷,百有余年……况我皇祖建山庄于此地,非为一已之豫游,实贻万世之缔构,而顾可无书以垂永久乎”。“此志以热河名者、神皋奥区,銮舆岁莅,蒐狩朝觐,中外就瞻,地重体尊”。[4]明确指出:“承德府,辖领州县,规制崇闳”[2]。“故是编所载,非但山川、风土、壮观,奥区,即盛典之频仍,宸之繁富,亦自古舆图所未有也”[4]。该志的纂修者均认识到,舆图在地方志中具有通学政、知城池、晓山川,明疆域等作用,通过舆图的绘制,既体现“中外就瞻,地重体尊”政治一统之盛,也直观深刻地表现地域、地理的军事价值和作用,真实地反映了清中央政府对热河地区的有效管辖,考境得失,议政资治,按地施政。
其次,方志中的舆图有利于地方志文字的阅读,加深文字内容的阅读印象,具有文字不可替代的作用。舆图对我们了解热河地区自然历史变迁,建置沿革,避暑山庄,木兰围场的肇建原因,提供了直接的资料。康熙、乾隆七十二景诗,叙和图,是对避暑山庄分体和整体的描述,诗,叙虽然陈述的不那么具体,但与图画配合着观看,可使我们获知康乾时代的避暑山庄的建筑结构,布局情况,把握其概貌。这些均说明舆图与文字互为补充,义取互证,加强了《钦定热河志》内容的表达,形象直观增强了地方志的可读性。
再次,舆图的资料价值,地方志是地域资料的宝库。因此,作为集合体的方志舆图,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是古代城市形态研究中的重要资料。从《钦定热河志》舆图中可以看到,避暑山庄全图、木兰围场全图、承德府全图、文庙全图,这些舆图都清楚地反映了历史变迁情况。有些变化可能没有文字记录,或很难记录清楚,一幅简单的舆图更清楚,完整地记录着一切,可以从各方面挖掘与利用,对我们今天城市发展建设,为保持恢复其历史原貌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钦定热河志》中的舆图,为我们直观形象地展现了清代热河地区及避暑山庄的地理地貌,及该地区沿革形胜和城市的发展情况,是我们研究承德乃至清朝前期社会政治、民族宗教和文化状况的重要史料,需要我们很好地开发与利用。
[1]苏品红.浅析中国古代方志中的地图[J].文献.2003.(3).
[2]梁国志,和珅.钦定热河志(校点本)[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3.1.
[3]吴振棫.养吉斋丛录[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12.
[4]永瑢.四库全书总目[M].北京:中华书局,19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