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下的普世价值分析

2013-08-15董淳燕中山大学广东广州510275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普世普遍性资产阶级

董淳燕(中山大学 广东 广州 510275)

一、关于普世价值

“普世”一词最初来源于拉丁文,意为有人居住的整个世界,后来在西方宗教中广泛使用。现在“普世”一词一般理解为整个世界与整个时代。关于“普世价值”是什么的问题,一直是学术界理论界争论的一个焦点问题。从整体上,可以将争论的观点划分为两种。一种是从哲学的角度来阐释“普世价值”,认为“普世价值”是具有普遍适用性、普遍永恒性和普遍必然性的一种价值[1]。另外一种从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角度来阐释“普世价值”,认为“普世价值”是指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即民主、平等、自由等。本文中的“普世价值”指的是最后一种,即西方资本主义的自由、民主、平等的价值观。

二、马克思主义对自由、民主、平等价值观的认识

首先,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来看:第一,自由、民主、平等的价值精神具有必然性。自由、民主、平等的价值观虽然最早出现在西方,是西方新兴资本主义在反对封建专制中提出来的要求。但是这并不是说这种价值观是专属于西方资产阶级。当前社会的发展趋势表明,自由、民主、平等是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符合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趋势。第二,自由、民主、平等的价值精神是全人类的追求,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这里的全人类是立足于当前我们生活的世界和时代而言的。第三,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由、民主、平等具有普遍性,但是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不同的主体,不同的社会历史背景存在着对自由、民主、平等的不同规定性。

其次,从马克思主义的著作来看。第一,关于自由的论述。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由是活动主体在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中的追求和表现出来的一种状态、一种境界。马克思恩格斯把这种状态、境界称之为“自由王国”。自由是人的最高价值也是人的基本价值。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与动物的区别之一是人能够进行自由自觉的活动,任何时代的任何人都是自由的,也就是说自由是人最起码的价值。第二,关于民主的论述。“民主”一词出自希腊文,是由“人民”和“权力”两个词组合而成的,马克思也曾经指出“民主的”这个词语在德语里的意思就是“人民当权的”,因此,民主一词的基本意思就是人的权力或人的主权。马克思主义承认民主是人类的追求,具有普遍价值。马克思主义认为,民主政治是国家形式的最终归宿,民主制度对于所有国家而言具有普遍性意义。第三,关于平等的论述。平等与民主一样,也是属于一种人权,列宁曾经指出“民主意味着在形式上承认公民一律平等,承认大家都有决定国家制度和管理国家的平等权利。”[2]

由此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并不否认自由、民主、平等的价值观。相反的,在哲学上,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我们都可以看到马克思对自由、民主、平等的价值的论述。但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由、民主、平等并不是指西方意义上的自由、民主、平等,因此,不能用马克思主义对自由、民主、平等的肯定来为普世价值作依据。

三、马克思主义对西方自由、民主、平等价值观的批判

西方资本主义的自由、民主、平等的价值观是普遍意义上的自由、民主、平等的具体化和特殊化,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基础条件下产生的,并服务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带有明显的阶级性、社会性和历史性。马克思主义对西方资本主义的批判,是在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特点中进行批判的,因此,对普世价值进行彻底的批判,应该从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角度来进行。

首先,西方资本主义所宣称的普世价值利用“普遍性”掩盖了价值的阶级性。

价值具有阶级性。所谓超阶级的普世价值是不存在的。西方资本主义利用自由是人们的基本追求和最高价值,宣称其一直追求自由,并将自由付之于现实,然而事实上,西方资本主义所谓的自由,其实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自由,是少数资本主义者的自由,是为私有制服务的,最终实现的是财产自由,而非人的真正意义上的自由,不是大多数人的自由。马克思曾指出:“在自由竞争情况下,自由的并不是个人,而是资本。”[3]

民主从古希腊一直发展到现代的资本主义社会,已经具备比较完备的形式。它有效的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又在一定形式上给予劳动者一定意义上的民主权力。西方资本主义利用这一相对完备的形式,在全世界宣扬其民主是真正意义上的民主,而其他非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没有民主。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宣扬其民主的时候,用其所谓的普遍性掩饰了其民主的实质是代表着资产阶级的,是资产阶级的金钱民主。列宁曾尖锐指出:“资本主义社会里的民主是一种残缺不全的,贫乏的和虚伪的民主,是只对富人、只对少数人的民主。”[4]

平等是无产阶级的要求和目标,同样也是资产阶级的要求和目标,然而两者却存在完全不同的地方。资产阶级所宣扬的平等是超阶级的平等,他们通过宣扬人人平等、所有人的平等来掩饰其在实际中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不平等。西方资产阶级所谓的平等只是经济意义上的平等,而非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平等,“平等!因为他们彼此只是作为商品所有者发生关系,用等价物交换等价物”,离开了经济领域,资产阶级所谓的平等是不存在的。由此可以看出,西方资产阶级的所谓的自由、民主、平等,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之上的,而非真正意义上的绝大多数人的或者全民的自由、民主、平等。

其次,西方资本主义所宣称的普世价值利用其所谓的“普遍性”否定了价值的历史性。

价值具有历史性。价值的形成和发展总是受到一定的历史条件的制约和限制的。西方资本主义利用自由是人类永恒的追求来宣传普世价值,从而否定了自由的历史性。事实上,自由是具有历史性的。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由不是人的某种先天固有的东西,而是历史发展的产物。自由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随着历史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的。自由“必然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最初的,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人,在一切本质方面是和动物本身一样不自由的;但是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5]西方资本主义所宣扬的全人类的自由,在目前的社会生产水平下,是无法达到的,“真正的人的自由”,“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中才能达到。显然,西方资本主义利用了普遍性中的超越时间限制来否定了自由的历史性。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不同时期的民主有不同的含义,它并不能超越历史而被后世人普遍认同。例如:古希腊的民主。虽然古代希腊是民主的发源地,但是古希腊的民主在现代被大多数人批评。原因有三点:第一是古希腊的民主是少数城邦公民的民主,而对于其他处于这个社会内部的非公民而言是一种政治和社会的剥削。第二作为一种直接民主,由于受教育程度的不一样,不可避免的最后成为多数人的暴政。第三少数人的意见得不到尊重和保护,反而往往受到排斥和打击。另一方面,民主的发展受到社会历史发展水平的制约,不同的社会历史水平会产生不同的民主。同时,民主作为一种国家形式,它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也会随着国家的消亡而消亡。由此可见,民主也是具有历史性的。

“平等是正义的表现,是完善的政治制度或社会制度的原则,这一观念的完全是历史地产生的”。[6]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人们对平等有不同的要求。在原始社会中,生产水平低下,人们过着集体劳动的原始平等生活,由于没有差别,所以当时的原始人类没有平等的观念和要求。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由于阶级的出现和等级制度的发展,奴隶主和奴隶,封建主和农民之间存在着不平等的现象,因此在当时,各种形式的奴隶起义和封建农民阶级“均贫富、等贵贱”的主张,都表现了当时人们对平等的追求和向往。到了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自卢梭提出了表达对封建等级和特权反抗的“人生而平等”思想,一直到现代的经济财产平等的要求,从这些可以看出平等是一个历史的范畴,是历史的产物。“平等的观念,无论以资产阶级的形式出现,还是以无产阶级的形式出现,本身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这一观念的形成,需要一定的历史条件,而这种历史条件本身又以长期的以往的历史为前提。”[7]由此可以看出,超越时间,超越历史的自由、民主、平等是根本不存在。

最后,西方资本主义所宣称的普世价值利用其“普遍性”否定了价值的具体性。

价值具有具体性。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由、民主、平等都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毛泽东曾经指出世界上没有抽象的自由,只有具体的自由。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主张在谈论自由的时候,指出要明确是谁的自由,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谈自由,反对像资本主义那样在抽象意义上谈论自由。自由,应当是现实中的人的自由,而不是抽象意义上的人的自由。西方资本主义利用普世价值的普遍性,宣扬抽象意义上的人的自由,这就巧妙地掩饰了其自由的实质是对资本主义内部的自由,即对资产阶级的自由,掩饰了利用资本压迫工人阶级的自由。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经明确的指出了资产阶级自由的欺骗性,指出资产阶级的自由只能是而且从来就是商品所有者的自由。民主,因为具有了阶级性和历史性,从而呈现出每个阶级每个历史时间段不同的民主的具体要求和内容,民主是具体的。马克思主义认为,平等是同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相联系的,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恩格斯指出“平等的观念,无论以资产阶级的形式出现,还是以无产阶级的形式出现,本身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这一观念的形成,需要一定的历史条件。”[8]不同的经济条件下,人们对平等的要求不一样,不存在着超越社会经济条件的抽象意义上的普遍的一致的公平,因此,西方资本主义所宣扬的那种“普遍性”的平等是不存在的。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并没有否定自由、民主、平等的合理性与价值,同时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上看,马克思主义承认了普遍意义上的自由、民主、平等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以及社会发展的共同追求。然而也正是由于这样,马克思否定西方资本主义所宣传的自由、民主、平等的普遍性,因为代表资产阶级的资本主义性质的价值并不能代替普遍意义上价值。因此,对西方资本主义借着普遍意义上的人类对自由、民主、平等的追求而将其资本主义性质的价值观宣传为普世价值的批判,必须从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角度加以反驳。

[1]程广云,韩璞庚.论普世价值如何可能[J].学术月刊,2002(5).

[2]袁贵仁.价值观的理论与实践:价值观若干问题的思考[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4]列宁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猜你喜欢

普世普遍性资产阶级
论哲学的普遍性面向
No more ingesting lots of microplastics
No more ingesting lots of microplastics 人体内的塑料微粒
普世价值论
1920—1927年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的认知及影响
普世价值论
“普世价值”的应有取向探索
关于“普世价值”的审思
毛泽东对资产阶级军事思想的批判汲取
第一支资产阶级军队的创建者——克伦威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