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民族地区高校引入原生态舞蹈实施分众化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013-08-15陈桂波

红河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民间舞民间舞蹈原生态

陈桂波,张 健

(红河学院音乐学院,云南蒙自 661100)

作为地处边疆的民族地区高校,决定了我们不能完全照搬内地专业院校的培养模式和教材体系,而应着眼于把“因材施教”和“因需育才”的观念统一起来,积极探索更适合学生特点以及更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培养模式和办学特色。

一 现状分析

民族地区综合院校舞蹈学专业本科生大都毕业于普通高中,极少有从小接受专业训练的艺校生,大都是从高二甚至高三才开始舞蹈训练,经过短期培训即升入大学开始系统的舞蹈学习。学生入学时已将近二十岁,身体发育基本完成,经过长期艰苦训练舞蹈技巧能力会有所提高,毕业生中也不乏堪与专业院校学生一较高低的佼佼者,但更多的学生在专业技巧上很难有大的突破。

目前普通院校的舞蹈学课程设置主要还是参照专业院校,如北京舞蹈学院,针对具备优秀舞蹈功底的学生的大量基本功训练,软开、跳、转、翻等素质技巧课,对于几乎没有任何功底的学生而言,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非常困难,学习过程带给学生的只能是深深的挫败感,甚至是对舞蹈的抗拒和反感。因此从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上探索如何提高他们对舞蹈的兴趣与对舞蹈本质的理解,通过舞蹈发现和开发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成为了我们的当务之急。

同时我们也看到,我们的学生毕业以后,进入专业院团的不多,大部份服务于中小学,或者基层文化单位,或者放弃了舞蹈专业而改投其他行业,总之,极少有机会展示他们专业的素质技巧能力。与此同时,来到基层工作的舞蹈学专业毕业生势必将以“专业人才”的身份指导民间舞蹈的创作与表演,极大地改变民间舞蹈文化生态。因此,如何站在“保护”的立场对民间舞进行“活态保护”和“原态保护”,确立学院培养模式,避免专业学生毕业到基层后对民间原有舞蹈风格的不恰当改变,这是目前高校舞蹈课堂教学和舞台创作需要慎重思考的问题。当代高校舞蹈教育的目标不仅是培养优秀的舞蹈人才,还要将其融入到民族文化的大背景中,承担起继承和发展民间舞蹈文化的任务。

基于以上现状,我们将从分众化课程设置方面来考虑因材施教,办出民族地区舞蹈学专业的特色。于平司长提出的“通过分众化课程设置实施综合型人才培养”对于我们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所谓“分众化”,即把教学对象由“大众”分成若干个“小众”,其意义在于加强教学活动的针对性。[1]”

二 分众化课程设置的必要性

目前,舞蹈界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我国舞蹈教育制度属于早期专业型舞蹈教育制度,它以培养舞蹈专业人才为目标,可以理解为专才教育。由于是以培养演员为目标,所以注重学生的身体比例、软度、技能技巧等。学生由于自身条件所限,很难达到教学要求的情况下,过份地强调技能只能导致学生对于学习的恐惧和自卑心理,随之丢失的还有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力。只有全面开发学生智能结构的舞蹈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而一味强调舞蹈的技能技巧,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

另一方面,过分侧重技能造成学生“只观其形而忘其意”,使舞蹈教育重点关注学生的技能技巧而忽视综合素质的培养,过分强调身体美感、肢体软度和技术技巧的超越,而忽视了舞蹈艺术的支撑点,如情感、思想、智慧等在舞蹈中的表现,综合素质的培养上却显得薄弱。学生毕业后除了舞蹈别无所长,连最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都有所欠缺,将很难适应当今社会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长远看来对于学生的发展极为不利。

于平教授指出:“少数民族地区的舞蹈教育要首先研究分众化课程设置,这是由舞蹈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因为舞蹈教育对教育对象而言,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而且是技能的操演,不仅是心智的开启而且是体能的拓展;特别是,在体能的拓展中又包含着体态的改造,而不同地区舞蹈教育对象的不同身体形态及其动力定型,成为舞蹈课程设置的先决条件”同时他也指出“我国区域性民族文化的特殊规定性,是分众化课程设置的理论依据和实践视野。[2]”

目前,大部分高校是按照北京舞蹈学院民族民间舞系的教材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大致分为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朝鲜族、汉族五大部分。而学生在舞蹈时大多停留在表面模仿上,情感的表达大多是应教师或编导的要求而来,首要目标是为了他人欣赏,参与者大多没有真正深入了解其文化内涵,情感表达难以升华。不少学生学习了几年民间舞后,仍只知道“四大秧歌”、“四大民族”,认为舞蹈就是跳组合、跳剧目,这是远远不够的。

其实,还有很多人口较少的民族,他们的舞蹈同样别具特色,甚至同一民族内部因为支系不同,舞蹈表达的内容和风格也各不相同。这些文化遗产亟待我们的保护、传承、挖掘、提炼。努力使更多的民族民间舞蹈走进课堂,这是历史赋予我们民族地区高校教师的使命,也是发展民族地区教育特色的需要。我院将哈尼族民间舞蹈引入课堂就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实施分众化教育,一方面充分发挥民族地区资源优势,引入当地原生态舞蹈课程,使我们的课程设置有别于专业院校,另一方面针对学生具体情况,实施差别化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应是民族地区高校教学特色化的必经之路。

三 分众化课程设置的可行性

实施分众化教育,可以从三方面考虑,一是在课程设置中适当缩减素质技巧课课时,或者安排为选修课,同时提供儿童舞蹈编创、民族舞蹈文化、艺术管理等课程,以供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修读;二是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原生态舞蹈;三是改革现有民间舞蹈教学模式。缩减素质技巧课时,对于功底较差的学生来说是身心的解放,他们将会有更多的时间、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其他相关课程的学习中去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原生态舞蹈,学生将学习、接触更多的民间舞蹈类型,可以开拓视野,丰富教学内容,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对民间舞蹈的尊重和热爱之情。在课时安排上可以把原来教材中的内容进行适当压缩,加入本地有特色的原生态舞蹈,只要在每个学期压缩出8个课时,在本地区选择一个有特色的原生态民间舞引入即可。教师方面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逐步引入原生态舞蹈,邀请民间艺人走入课堂,或者由本校教师任教均可考虑。教案编写中要充分体现原生态舞蹈的风格特点,不以教师个人的喜好为标准,尽可能地不留加工痕迹,从动律、步法、舞姿到队形上尽可能多地保留原生态舞蹈的形态。教师在课堂上不再像以往那样不停地强调学生的动作是否到位,舞姿是否优美,而是注重引导学生自我情感的释放。

民间舞蹈教学也不再仅仅停留在风格模仿的单一要求上,而是要扩大知识面,从较深层次的舞蹈文化背景上进行拓展,使学生能较完整地掌握民间舞蹈的精髓,身心合一地表现民间舞的风格特征及内涵,让舞蹈形态在舞蹈文化的有力支撑下更有内涵,更富表现力。

同时还可考虑引入“载歌载舞”的教学模式,筛选简单明快的原生态舞蹈,旋律、动作简单易学,实现“口传身授”、“互教互学”和“载歌载舞”结合的教学模式, “载歌载舞”正是我国原生态民间舞蹈的重要特征之一。学生在民间舞课堂上边唱边跳,不仅课堂气氛活跃,而且“唱”的歌唱性也利于学生进行情感表达,在这样的教授模式和学习过程中还原民间舞本来的面目,让学生了解民间舞蹈文化的本质和内涵,体验舞蹈的快乐。既活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传承了原汁原味的民间舞蹈。舞蹈学专业必修视唱练耳、基本乐理课程,这为在民间舞课堂中实现“载歌载舞”的教学模式奠定了基础。

对学生的考核标准也应当相应地有所调整,对于原有的五大民族舞蹈的考核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集体表演的规定组合,考核学生动作的规范性;另一部分是学生基于充分掌握该民族风格特征基础上的自由发挥的作品,主要考核学生对于该民族舞蹈文化的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个人风格和创造力;考核中要注意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学生的发挥不能丧失原有的风格韵味,脱离该民族的文化精神,这就需要学生查阅资料,进行深入思考,学生的阅读能力、思考能力都会得到提高,将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原生态舞蹈的考核则不以动作、风格掌握的规范性为考核的唯一标准,而是更多地注重考核学生内心情感的表达。更重要的是看学生能否跳出舞蹈在民俗活动中的氛围和内心情感,鼓励学生自由表现。让学生体验随心随性、自娱自乐的舞蹈。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及弹性考核方式可以减轻学生的课堂压力,使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民间舞蹈的魅力,并且在“随心而动”的中自娱自乐中,将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

四 小结

实施分众化教学,不是简单引入几个原生态舞蹈就可以实现的,关键是要转变观念:一是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不论是课程设置还是教学过程都要考虑到学生的具体情况,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信心与创造力;二是要把是否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列为重要的考量指标;三是要充分重视民间舞蹈固有的文化属性,充分尊重民间舞蹈的原生形态和文化内涵,学生不但要会跳,还要知道为什么要这样跳,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二是要深入研究原生舞蹈文化,探索原生态舞蹈进校院的理念与实践;

艺术作品和工业产品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工业品可以批量生产、多次复制,艺术品的生命就于其独创性,复制和雷同就丧失了艺术的魅力。过于强调动作规范化的训练,会使学生走向千人一舞的境地,对动作的复制使演员的表演失去个性,剧目的创作和表现方式也千篇一律。更可怕的是如果只是学习动作层面的内容,脱离了文化的内涵,真正的民族舞蹈文化走向消亡是迟早的事情。把原生态舞蹈引入课堂,重视民族舞蹈的文化内涵,实施分众化教学,不但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也将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真正实现民族地区高校舞蹈学的办学特色。

[1]于平.分众化课程设置与综合型人才培养—我国少数民族地区舞蹈教育刍议[J].民族艺术研究,2007(4).

[2]黄午妍.高师民间舞课引入原生态舞蹈的尝试[J].宜宾学院学报,2009(11).

[3]吴芳.论我国舞蹈教育中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性,[J].艺术教育,2011(4).

[4]石裕祖.云南民族舞蹈史[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6.

[5]罗雄岩.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6]朴永光.保护我国当代原生态民间舞蹈之我见[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

猜你喜欢

民间舞民间舞蹈原生态
探析民间舞蹈传承的现状及发展
论民间舞课堂教学的继承与发展——以“东北秧歌典型人物精品课”为例
中国民族民间舞表演“外松内紧”的内涵与实践
达斡尔民间舞蹈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应用
在高校舞蹈教育中如何传承民间舞蹈艺术
芭蕾基训对民间舞教学的影响
舞蹈系成功召开“天津民间舞项目研究
——教材内容”展示与研讨会
原生态静宁苹果
滇国贮贝器 浮夸还是原生态
民间舞蹈教育中双重视角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