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隐喻新解

2013-08-15段友国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明喻表达式语言表达

段友国

(长江大学一年级教学工作部,荆州 湖北 434025)

隐喻这一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自古以来就一直受到中外学者的重视。在传统上,中外学者无不把隐喻作为一种修辞手段在修辞学范围内进行加以研究,他们认为隐喻是为了美化语言而临时采用的一种修辞方式;20世纪在西方出现了一股隐喻研究新思潮。该思潮突破修辞学研究界限,认为隐喻不仅一种美化语言表达的修辞手法,更是人们认识新事物,尤其是认识抽象事物以及现象或思想的常用思维方式。

自从现代隐喻研究突破隐喻是一种完善和美化语言的修辞手段,是一种修辞现象的传统修辞学研究桎梏,突破性的认为隐喻是人类认知未知世界、认知新事物、尤其是抽象事物的一种不可或缺的主要方式和手段以来,各国学者结合两派理论和各国语言实际,或者对各种概念系统内的跨域映射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并将隐喻研究提升到隐喻能力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将隐喻思维及隐喻能力和语言教学,尤其是外语教学各个方面结合起来加以研究论证,证实了隐喻能力对外语教学,尤其是在提升外语学习者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方面的巨大作用,也论证了隐喻能力对掌握语言,扩展词汇,掌握外语文化及改变思维习惯等方面的巨大促进作用;或者对各种语法单位之间的相互转换及其相应的转换规律进行过探讨,并总结出了各种各样的转换规律。但上述两种理论研究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相应实验研究都还局限于研究隐喻本身或者是隐喻与外语教学各方面之间的关系,即仍然在隐喻内部进行而没有突破隐喻研究本身的局限,本文拟突破隐喻自身研究而就与隐喻相关的几种新观点进行探讨。

一、隐喻和隐喻表达式

广义的隐喻观认为隐喻是语言使用中的一种不同寻常的语言变异现象,是根据实际表达需要而将原本比较复杂或比较抽象的知识或概念表达得比较简单或具体的一种现象。即使仅仅把隐喻看做一种修辞手法,它也是对原本比较平淡的对象进行精彩表达,把原本直接的内容进行委婉含蓄表述的一种方式,它通过对语言表达作出一定的处理,从而使语言表达更加完善,语言形式更加漂亮,并能使读者体味出普通语言所不能描述的精彩和深邃,加强了语言表达的深度和精彩度,从而避免了普通语言表达的苍白无力。因此,无论是传统的修辞学观点还是现代流行的认知理论都认为隐喻是一种语言现象,是寓于具体语言表达中的抽象而概括的概念。

而一旦将这种抽象概念具体化,即将隐喻这一概念完整体现在具体的语言表达式中,隐喻就从抽象的概念变成了具体的隐喻表达式或者隐喻性的表达。相对于抽象的隐喻概念来说,隐喻表达式是具体的。二者之间是具体和一般或者具体和抽象的关系。如在“教师是辛勤的园丁”中,作者采用这种表达主要是为了将老师这一神圣的职业表达得比较通俗易懂而将老师比喻成了园丁,主要是基于老师和园丁这两个不同领域的工作中的一些相似的东西,如园丁的工作是将花园里的花草树木都修剪得很好,而老师的工作则是将学生塑造成型,使学生都有美好的将来。在这句话中所采用的这种比较机制就是隐喻,而这句话本身则是一个隐喻表达式。

二、隐喻本身就是一种隐喻

《朗文语言教学与应用语言学词典》[1]认为隐喻是“单词携带文化意义和语言意义的重要手段”,隐喻“通过说明另一件可以与其相比的事来描写某事”。意即隐喻是一种重要的手段,通过这一手段,单词可以因此而有文化意义和语言意义,一件读者不熟悉的事也因另一件可与之相比且读者熟悉而变得可以理解。

Lakoff和Johson[2]认为,我们赖以思考和行动的概念系统就本质而言都是隐喻性的,他们(1996:IX)明确指出,“无论在哲学和语言学领域,传统的做法都把隐喻的研究边缘化了,而我们却直观地觉得它是个中心问题,可能是解释理解能力的关键”。“理解能力”其实就是一种认知能力。关于体现认知能力的认知过程,胡壮麟[3]认为,“我们要认知和描写以前未知的事物,必须依赖于我们已经知道和懂得的带你及其语言表达式,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有时还需要发挥惊人的联想力和创新力。这个认知过程就是隐喻的核心。它把熟悉和不熟悉的事物作不寻常的并列,从而加深了我们对不熟悉事物的认识。”由此可见,隐喻的核心就是依赖于已知的概念及其语言表达式,发挥人的联想力和创新力,认识不熟悉的事物。

而李亚丹和李定坤[4]则认为隐喻“常常把本体直接说成是喻体,所以它在语气上比明喻更加肯定、有力,所强调的类似点也更加鲜明、突出。这种比喻,从字面上看,没有‘像’、‘似’之类的词,而‘像’、‘似’之类的意思都隐含其中,所以叫‘隐喻’”。也就是说,他们认为隐喻的本质是对两事物之间的类似点的隐含的说法,意即,隐喻是“两事物之间的类似点的隐含的说法”这一称呼的简称。因此,可以说隐喻这一术语本身就是隐喻式(两事物之间的类似点的隐含的说法)的表达。

三、隐喻与归纳演绎推理的关系

王洪刚[5]认为“归纳推理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而作为隐喻思维基础的类比推理是从特殊(一种事物)到特殊(另一种事物)的推理”,也就是说,隐喻思维过程和归纳思维过程、演绎思维过程都有着本质区别。归纳意味着从大量数据或者事实中总结出这些数据或事实中所具有的普遍一般性的内容(抽象的理论),比如说各种数学方程式以及各种理论被推导出来的过程就是归纳的过程;而演绎则遵从着相反的方向,即事先已经存在或者知道某些普遍一般性的内容,现需要将这些抽象的理论应用到具体情况下去解决具体问题,比如说将马克思主义的某些理论用在具体实践中来指导革命行动。无论是归纳思维的“从一般到特殊”,还是演绎思维的“从特殊到一般”,又或者是隐喻思维的“从特殊到特殊”,他们都隐含着普遍一般的内容,即这三种思维方式中的任何一个都有着相似的推理过程:利用一事物来认识另一事物。也就是说,尽管这三种思维方式或者是解决问题的不同方式之间存在着本质区别,但他们解决问题的过程都是一样的,都需要先对某一事物有所了解(不论是具体的例子还是抽象的理论知识),然后才能认知另一事物,否则就不能进行任何相关处理,区别只在于解决的对象和方法不同,或者是最终目标不一样。

依据哲学家的观点,我们头脑中进行的思维活动包括:思考、判断和推理。思考是直接注意到或想到某事物;判断是对思考到的事物进行断定,即断定该事物具有某种特性,强调的事两者之间的联系;而推理则是应用两个不通的判断来进行第三个判断,一般至少由两个判断组成,如当我们判断一切美德都值得赞扬,而尊老爱幼是一种美德,就可以推理出结论,即尊老爱幼是值得赞扬的。由此可知,隐喻其实也是一种推理过程,隐喻式的推理依据的是两事物之间所已有的相似性或者所需要创造出来的相似性。束定芳[6]通过二战期间美国总统在要求国会通过武器租借法案时所采用的说法来证明了隐喻具有“类推说理”的功能,他认为“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也使用另一领域的知识来说明某一领域的特点,从而达到说服他人的目的”,而这“使用另一领域的知识来说明某一领域的特点”的做法其实就是隐喻的特点。隐喻的类推说理的功能可以使使用者在说明事物时比较容易地达到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目的,这也是一种从一事物向另一事物的推理过程。

四、明喻也是一种隐喻

束定芳[7]认为“明喻是隐喻的一个种类。它与隐喻的主要区别在于它含有 like、as、seem as if、‘像’、‘好似’ 之类的标志词,明确向听话者表明这是隐喻式话语”。如:

(1)Encyclopedias are like gold mines.(百科全书像金矿。)

(2)The atom is like a solar system.(原子像个太阳系。)

(3)老师,您是我的启明星,您是我的指路灯(吕永清诗)

(4)Hope is the bread of poor men.(希望是确认的食物。)

这四句话中,前两句用了比喻词like,属于明喻,后两句使用了“是”和“is”而没有使用比喻词,是典型的暗喻。这是这两组句子之间表面的最直接的区别。但是这两类句子的共同之处在于他们都利用了两事物之间的相似性,通过将这些相似性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将对熟悉事物的已有认识映射到陌生事物上面,从而使对陌生事物的理解在对熟悉事物的已有的认识中得以实现,这一认识事物的过程就是隐喻。

当然,从修辞学角度来看,隐喻和明喻有着本质区别,修辞学角度的明喻认为两事物之间的相似是一事物“像”另一事物,隐喻则认为一事物“是”另一事物。而束定芳的这一观点并非修辞学从角度来说的,也并非支持明喻就是隐喻,而是指出明喻和隐喻之间除了形式有所区别以外,其他很多方面(尤其是本质和认知过程)是一致的,二者都是通过将对一个概念的认识投射到对另一个概念的认识上去,形成一种一个概念到另一个概念的映射,从而构成对新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因此而得出结论:尽管形式上有所区别,本质上明喻也是一种隐喻。

隐喻研究非常深邃,隐喻研究的新理论和新观点也层出不穷,隐喻研究的领域也正在迅速扩展,已经进入到了数学等其他学科研究之中。隐喻研究与其他学科的研究结合所产生的影响和研究价值正在得到广大学者的进一步认识,而关于隐喻和其他学科的有机结合的可能性和实践性也正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隐喻研究的不断扩展和深化,关于隐喻,人们会有更多更深入的理解,也会有更多的理论和实践值得人们去研究。

[1]朗文语言教学与应用语言学词典(第三版)[Z].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2]George Lakoff&Johnson.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6.

[3]胡壮麟,认知隐喻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4]李亚丹,李定坤,汉英辞格对比研究简编,[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5]王洪刚,杨忠,试论隐喻思维的特点及功能[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

[6]束定芳,论隐喻的认知功能[J],外语研究2001(2)

[7]束定芳,论隐喻的理解过程及其特点[J],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2000年7月

猜你喜欢

明喻表达式语言表达
从语言符号象似性比较隐喻和明喻
中国文学“译出翻译”的修辞研究
——以《三体》明喻翻译为例
一个混合核Hilbert型积分不等式及其算子范数表达式
表达式转换及求值探析
隐/明喻的恰当性-规约度-熟悉度多维择选实证研究
浅析C语言运算符及表达式的教学误区
新闻采访中如何应用语言表达技巧
语言表达综合训练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议C语言中循环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