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理论对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启示
2013-08-15王平
王 平
(山东艺术学院公共课教学部,山东 济南 250014)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高速发展,教育亟待进行改革,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而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教师教育的改革,针对我国外语教学而言,外语教师专业化的进程关系到我国外语师资的培养和外语教学改革的成败。建构主义学习观、知识观和教学观给外语教师专业发展极大的启示。建构主义确立了教师在专业发展上的主体地位,培养自我发展意识,进行反思性教学,注重教师之间的协作,建立多元化的教师教育评价体系。
一、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是西方教育学的最新理论,它是在行为主义理论和认知主义理论的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最早由瑞士哲学家、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Piaget)提出。皮亚杰指出,儿童的认知结构是通过同化 (assimilation)和顺应(accommodation)两个基本过程逐步建构起来的,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无限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发展(范琳等,2003)。
(一)建构主义学习观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简单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被动地吸收,而是学习者在已有的认识结构的基础上对新信息、新知识进行认识和编码,进而建构自己的理解。学生的新旧知识之间是一个双向交互作用的过程,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途径来建构知识。学习就是一个同化、顺应、再同化、再顺应的循环往复的过程。
当学习者对现实世界的原有经验知识与新知识之间出现不一致时,原有的经验知识就失去平衡,这是学习者就对原有的认知结构进行反思性的创造,通过认知纠正错误或不恰当的观念,对原有的认知结构进行变革或重组,从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达到新的平衡。可见,学习是一种具有反思色彩的理解创造活动,这种活动使学习者能够应用先前经验来理解或评价当前的新经验知识,通过反思性的创造处理或构建新的认知结构。
(二)建构主义知识观
建构主义对知识的客观性和准确性提出了质疑,强调知识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而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和一种假设(王沛等,2004)。随着人类的不断进步,在对外界世界的理解中,人类不断形成新理解和新假设,知识也随之演化发展。此外,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的个体之外的,而是由个体根据自己的经验建构起来的,在知识建构过程中也要依赖特定情境。
由此可见,知识只不过是一些被语言符号赋予了外在形式的,并得到了较普遍认可的命题。科学知识具有真理性,但不是绝对正确的最终答案,它只是对现实的一种更可能正确的理解与解释。个体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根据不同的经验背景和认知结构有不同的理解与解释。所以,教师在教授知识时,不能把知识当做预先决定好的东西教给学生,不要用我们对知识正确性的强调作为让学生接受它的理由,也不能用教师或课本的权威来压服学生。教师要发挥中介者的角色与作用,创设一定的情境,帮助学生依靠他们自己的背景知识来接受新知识,完成意义的建构。
(三)建构主义教学观
建构主义教学观与传统教学观在教学理念、教学目的和对教学环境的认识上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建构学习活动,学习者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发挥导向作用,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教学组织者和中介者的作用。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获得必要的、适应性的经验和预备知识,同时教师也要高度重视诊断和纠正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错误,因势利导。
建构主义认为,教学目的不是使学生成为课堂上教学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使学生在特定的教学情境环境下,成为信息的主动构建者。建构主义强调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自我控制学习过程的技能、批判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之逐渐学会自我管理和主动建构知识。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非常强调学习环境在学习中作用,认为“情景”、“合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Jonassen,1992)。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在一定的情景中通过意义建构获得的,学习环境中的情景必须有利于学生所学内容的建构。教师应创设含有丰富信息的环境,为学生提供最真实的语言信息输入。同时,学习是在一定的社会大环境下进行的,这也要求教师能够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创造不同的情境活动,让学生通过与学习伙伴的合作协商去完成。
二、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进行,教师的关键作用日益突显出来,教师教育成为教育改革顺利进行的关键。人们逐渐达成共识:教师专业发展应该成为我国教师教育的重要理念。教师专业发展就是教师的专业成长或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和丰富的过程。它是教师以自身专业素质包括知识、技能和情感等方面的提升与完善为基础的专业成长过程,是一个以教师专业自觉意识为动力,以教师教育为主要辅助途径的专业素质和信念系统不断完善的动态发展过程。
(一)通过反思性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自身经验背景下,对新知识和新信息进行编码、整合,构建起新知识结构。可见,传统的外语教师教育培训模式,即语言技能+语言学理论+教学法,已经不适应当前教师教育和教学改革的要求。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单靠语言技能培养和教师技能培训是不足够的,因为灌输式的教育模式不能真正地使学习者建构起自己的认知结构。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教师教育培养模式主张培养教师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教师的“反思”意识,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自我调整,自我建构,从而获得持续不断的专业发展。Bartlert(1990:213)指出,反思能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理念、方法、手段和效果采取一种批判性态度,即对传统的教学观念提出质疑;通过系统地检测教学实践,需要我们去考虑在交往过程中所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反思远远超越了我们自己,使自身发展变为可能。因此,反思能力是教师应具备的重要素质,也是当前外语教师教育的核心问题。反思性教学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培养教师专业发展意识
建构主义知识观告诉我们,知识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随着人类发展,知识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演化。教师知识分为一般教学法知识、学科知识和学科教学法知识三类。对于外语教师的知识而言,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专业知识与教学技能、一专与多能之间的整合关系,这种整合关系并非靠专业培训和技能学习就可完善的,它关系到外语教师在专业化的基础上向复合型、全面性素质方向的发展。外语教师专业特色决定了其知识的发展时时反映出它的动态性和社会性。实践证明,外语教师因其个人处世阅历及文化素养所积淀的学识魅力,在语言教育中更具可引导性。
Freeman(1998:397)认为,对于语言教师而言,他们首先必须具备发展的意识、积极开放的态度,这样才会产生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发展。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指教师个人在专业教学生涯中的心理成长过程,包括专业信心、态度价值观的增强;学科知识在“博”与“专”上的更新;教学技能的提高以及为应对教学不确定性而发展丰富教学策略意识的强化,人际交往与同事合作等关系的完善及其它;其二是指在职教师在外在的教育或培训而获得上述方面的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在我国当代教育改革实践中,教师的工作职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极大地提高了教师劳动的复杂程度和创造性质。教师应当接受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知识,自觉追求进步。
(三)营造和谐环境加强教师协作
建构主义特别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认为学习总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的。社会建构主义的核心强调个体在社会背景下协作与发展。营造和谐合作的情境氛围和支持环境对教师专业发展尤为重要。在社会氛围方面,教育行政机构应该提供相关政策和制度建设,增加教师在职教育的机会,通过各种方式保证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地不断更新,为教师之间进行教学科研上交流提供机会场合和保障。在学校内部方面,良好的教学协作氛围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可以组织多种教研活动,鼓励教师合作。戴维斯和皮尔斯(2002)指出,每个教师都应该和同伴切磋交流,共同进步,而不是彼此对立或独立,这涉及教师的职业道德问题。
教师协作是指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要充分体现教师教育者、发展指导者、领导、同事、家人以及朋友的参与,教师在他们的支持和帮助下建构自己的专业知识。饶见维(1996)指出,教师应该积极寻找群体职业发展机会,经常与同伴相互切磋,相互听课,合作上课,还可以建立长期互助的合作关系以便共同开发费资料、合作开展教学研究等。教师协作有利于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利用教师群体资源,建构教师个人实践理论和实践知识。
(四)建立多元化的教师教育评价体系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英语教学中,传统的教育评价方式存在着局限性和单一性,使学生置于被动接受评价的地位,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学生的功能,而不是通过评价改进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传统教育评价方式已经不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亟待多元化的评价体系的建立。
在教师教育评价改革中,要发挥英语教师的主体地位,以自我评价为核心,建立多元化的教师教育评价机制。刘尧(2007)指出,提倡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他评与自评相结合,以自评为主;综合性评价和单项评价相结合,以综合性评价为主。具体的教师教育评价方法可以借鉴相关学科的一些评价方法,如情景测验、行为观察、教师成长日志、教师教学档案袋、教学现场评价等等。制定教师教育评价的国家标准,对教师教育效果进行评估,在政策和待遇提高方面来监督和保障教师专业化发展。
结语
中国的发展靠教育,教育的发展靠改革,教育改革需要高素质的教师作为保证,而培养高素质的教师就需要注重教师专业化发展。外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外语教学改革能够顺利进行,只有外语教师专业素质提高,才能达到我国外语教学的真正目的,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培养外语教师的反思性教学能力,树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意识,加强教师之间协作,建立多元化的教师教育评价体系,从而形成有效的外语教师教育机制。
[1]范琳.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与英语教学改革的契合[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4):28.
[2]王沛,康廷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述评[J].教师教育研究,2004(5):18.
[3]JONASSEN M R&JONASSEN D.Whither Constructivism[M].Englewood:Libraries Unlimited.Inc,1992.
[4]BARTLETT L.Teacher Development:Through Reflective Teaching[A].in RICHARDS C J&Nunan D.eds.Second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C].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5]FREEMAN D&JOHNSON K E.Reconceptualizing the knowledgebase of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 [J].TESOL Quarterly 32,1998:397-416.
[6]DAVIES P&PEARSE E.Success in English Teach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2:199.
[7]饶见维.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与实践[M].中国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6:291.
[8]刘尧.大学教学应实施发展性评价[N].中国教育报,2007-01-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