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风格的核心要素

2013-08-15赵玉生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教学风格教育教师

赵玉生

(昭通学院教育系,云南昭通657000)

风格的形成源于人的个性和实践的个性。教师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离不开教师自己的个性、教学的个性和对教学生活的自我反思;也就是说,教师人格方面清醒的自我意识,角色方面饱满的教学热情、形象方面良好的教学修养、个性方面灵性的教学智慧、以及日常方面充实的教学生活构织了教师的教学风格。

一、清醒的自我意识

(一)健康的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是一个具有“本原性”的体育专用名词,原指人的生理条件状况,如没有疾病、精力旺盛等,但其现实寓意却涵盖了人的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运动素质和适应能力。毋庸置疑,教学风格离不开教师健康的身体素质,如形态均匀、机能协调、素质优良、能力出众;教师良好的身体状况、卫生习惯、活动爱好及运动能力有助于教学风格的快速生成。然而,身体素质方面生理的我、本能的我、物理的我、自然的我更多的是一种遗传或者天赋的东西——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只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对自己体貌特征的构造改革,我们无法真正实现对旧有本我内涵功能的“升级”改造。因此,对教师教学风格身体素质方面的研究我们只能用“健康”一词来限定了。

(二)健全的心理品质

心理品质是一个很具有抽象意义的心理学术语,主指人的心理活动状况,如思维等认知品质、意志等意向品质、性格等个性品质;心理品质凸显了一个心理的我、现实的我,内心的我的整体形象。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我们不能祛除对母亲的依恋,我们就不能形成独立的心理意识;如果我们不能够洞悉自己的智力状况,我们就不能展示自己的智慧品质;如果我们没有一定的气度和胸怀,我们就不能和周围的人和谐共处。我们一定要在教学中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精神向度上的心理品质是否健全、是否健康、是否完整;我们一定要分清自己的心理品质在哪些方面十分优势、十分主动,而哪些方面又很不成熟、很不稳定;如此,我们才可以做到扬长避短、不东施效颦,使自己的教学风格充满魅力、充满特色、充满激情。反之,如果我们听任任之,我们就会盲目跟风,没有自己的教学风格。

(三)敏锐的社交感知

社会感知是特定社会成员所共有的理性方面的社会意识。敏锐的社会感知使教师可以直觉到的形象、气质,智力、能力,口才、智慧等身心素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预设自己的教学风格,让自己能够成为一个社会的我、理想的我、超越现实具有一定文化品性的自我。教学风格是因为文化的熏染和对现实的感悟自然生成的一种文化品质:我们可能在家庭环境中受到而父辈的严厉要求而成为某一性格的人,可能在童年的记忆中因为某个重要他人的影响而成就了从此以后的梦想,可能因为在成长的人生历程中因为某一重大事件的发生而实现了自我的道德化。因此,我们一定要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个性和专长,在教学上找到了突破口和创新点,从而以自己更擅长的方式和方法得心应手地从事教学活动。在课程改革的大潮中,我们更要有敏锐社会感知力,用一种全新的教学风格来适应文化的落差,让自己在教学生活中不会感到困顿和迷茫。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这样一些问题:环境条件如果和人的天性不一致就会阻抑甚至扭曲人的天性;而在一定历史时期,教师也不会因为生活环境的改变和外来文化的袭扰就要隐去其固有的风格标志。

二、饱满的教学热情

(一)优秀的思想品德

思想品德是指一个人在职业生涯中经过长期历练养成的一种政治信念、道德品质、职业精神和公民意识,其中前三项是思想常识,后一种是社会公德。作为一种潜在的职业文化底蕴,优秀的思想品德表现为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对自我个性的严格要求、对教学专业的热爱执着和对教学对象的友爱公平。教师应以自己诚实及公正的人格魅力、谦虚及助人为乐的道德修养去耕耘学生稚嫩的心田,为他们的快乐成长打下深刻的直觉烙印,并能使他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终生受益;而这也可以抒发教师的教学情怀,增加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凸显教育事业的灿烂与美丽。

(二)高尚的职业道德

作为一种营养性知识,职业道德是一种角色意识和职业形象,表现为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热情、教学责任心和道德意志力。职业道德要求教师应具备职业审美意识,信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我言行;高尚的职业道德要求教师对教育事业有无私的奉献精神,对教育职业有高度的责任感,对教学专业有赤诚之心。教师要有激情,不断挑战自己;要有热情,不断温暖自己;要有真情,不断激励自己。教师不一定要风度翩翩,但一定要精神抖擞;不一定要青春靓丽,但一定要端庄稳重;不一定要意气风发,但一定要有所成就。总之,我们要愿意并且能敏感捕捉到来自学生、家长及学校反馈的有效信息,及时觉察教学对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心理变化,积极修正自己的教学言行,以达到有效控制和协调教与学活动的目的。

(三)弹性的教学管理

作为一种常规性工作,管理强调的是制度的规约,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强化制度的规约而放弃管理的弹性。就教学风格而言,如果不顾连续变化的教学现实而一味采用行政的力量强制推行某一形态的教学方式,我们就会牺牲教师的教学兴趣,蔑视教师的教学个性,浇灭教师的教学热情,使教师的教学创造力走向枯竭。也就是说,硬性的教学管理会使教师的心灵封闭,思想僵化,情感干枯;连同丧失的是教师的人格尊严,凋零的是教师的风格梦想,停滞的是教师的专业发展。于是,教师的教学记忆磨灭了,教学个性销蚀了,教学特色消融了;于是,教师躺在了证书和权力的上面,躲在了讲台和常规的后面,站在了风格和个性的外面;于是,教师在自我行动中缩手缩脚,在自怨自艾中唉声叹气,在作茧自缚中人格解体……。

三、良好的教学修养

(一)先进的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关于教育的观念或者信念,表现出人们一定的文化内涵。先进的教育理念反映了社会运动的内在规律,揭示了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代表了教育改革的正确方向,引导着人们走向教育的成功。在教育与教学生活中,我们一定要相信教育的巨大价值,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完善教学思想、消化教学理论;我们一定要加强自身的教学素养,提升职业道德、密切师生关系、增加人格魅力;我们一定要增强自己的教学修养,丰富文化内涵、掌握劳动知识、熟练教学技能;我们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校正教育方法、形成教学风格、完成教育使命。

(二)合理的知识结构

知识结构是指知识在排列和组合方面的一种样式。合理的知识结构指人们所拥有知识在种类和深度方面的层次组合和自由掌握,反映出某种职业的形象特征,体现出人们劳动的工具性特点。教师合理的知识结构应包括一般的文化科学知识、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和专门的教育科学知识。一般文化科学知识是一种学科背景知识、相关性知识、通用知识,包含了生活常识及人文、社会、自然科学知识(人文知识是一种通识性知识、博雅知识,反映出教师的文化修养和文化内涵);学科知识是一种本体性知识、内容性知识、支持性知识、专业性知识,反映出教师的专业基础和学科素养;教育科学知识是有关学与教的知识,是一种条件性知识、方法论知识,有时狭隘地被理解为学科教学法。

(三)娴熟的教学技艺

教学技艺是教师一般教学技能和专业教学智能的有机融合。作为一般职业人员,教师应具有良好的沟通交际能力(如能与学生、家长、同事及相关领导有效沟通)、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如即兴演讲、专题辩论、书面表达)、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如能处理各种冲突及分歧)等;作为专业教学人员,教师应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如三笔字、简笔画、普通话、多媒体技术等)、较强的教学实践能力(如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实施、教学监控、教学拓展、教学创新、教学评价和教学调控)、有效的思想教育能力(如观察、对话、修正学生的不良言行等)、班主任工作能力(班集体建设、班级活动、课外活动、个案研究等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案例研究、行动研究、叙事研究等能力)、实验能力(教具制作、实验设计、实验创新等能力)、艺术表现力(声乐、绘画、舞蹈等能力)和自我完善能力。有了这些基本能力,教师就能够把感情和技能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四、灵动的教学智慧

(一)科学的思维方式

科学的思维方式是一种人们愿意调查自身行为、发觉成败原因、并进行自我修正的批判性思维技能,是人们开启心中智慧之光的一把金钥匙。教师要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一方面要反思自己的人格特征、教学动机和教学修养,另一方面更要反思自己是否拥有能够完成心灵对话的教学智慧。灵动的教学智慧首先表现为教师科学的思维方式,它是一种教学思维力和创新意识,表现在教师能够对课程资源持有一种高度的敏感性、能够批判性吸纳来自各方面的话语、并能在教学实践中通过问题情境创设引发学生认知观念的不平衡以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科学的思维方式能够让人们深刻感受到艺术想象的魅力,它是形象中的抽象、事实中的道理、可见中的无形。

(二)实用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帮助和指导学生有效学习的方法,多样化、实用的教学方法表现为一种教学智慧。作为一种显性的教学知识,教学方法已经明确地写在教育学的书上,而作为一种隐性的课程知识,教学方法只能作为一种情境知识表现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中。这是一个方法的时代,面对复杂多变的课堂教学情境,如果我们只是满足于毫无休止地对已有教学方法进行不间断的挑选分类,我们就会一直沉浸在教学行为预设性成功的幸福之中,无法理解共同课堂教学目的驱动下教师的教学烦恼,就无法尽情表达教学的艺术性和教学的风格;同样,如果我们不能共享教师的教学感受、沉淀教师的教学记忆、浓缩教师的教学经验、启迪教师的教学智慧,就无法洞悉教学的基本现象,形成一定的教学执行力,练就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形成教师的教学个性。

(三)灵活的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教师为了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有效教学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不同的教学策略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其中蕴含了教师自己的教学智慧,成为了教师不同教学成就的决定性因素。在教学生活中,随着教师年龄和教学年龄的不断增长,教师的教学经验会逐步提高,认知特征也会进一步加深,但教师的人格特征不会发生大的变化,教师的角色特征会甚至更加古板,因此灵活的教学策略对于促进教师教学风格的成熟至关重要。如音色优美的教师可以在动听的朗读后附上风趣的讲解,加之于简洁的身体语言来创设问题情境以增强教学的情趣;教学修养较高的教师可以在闲暇的教学生活之余增加教学研究的力度,以凝练自己的教学智慧。

五、充实的教学生活

(一)认真的学习态度

教学风格更多地体现为教师的教学机智、教学艺术与教学幽默,因此在教师的教学生活中,我们应当选择性观摩和研讨那些与自身个性特征相近教学名师的教学技巧作为自己模仿的对象,采众家之长,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首先,我们应当具有自我发展的意识——风格的意识、风格的敏感和风格的感知,这是教师不断进取的原动力;其次,我们应当从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的视角对不同教学风格追本究源,加强自己的理论修养;最后,我们要做到土洋结合、虚实呼应,既要探寻风格的民间渊源,又要援引风格的外来形式。笔者认为,教学风格质的融入需要教师在教学生活中博观而约取、聆听而取益、处处留心学、躬行践履做;也就是说,教师应该具备持之以恒“读”的理性、海纳百川“听”的建构、处处留心“看”的学问以及躬行践履“做”的精神。

(二)积极的教改行动

“困厌”及疲倦的教学和教师生活源于教师心中潜在的形式规范,源于教师没有天道酬勤的教学之苦,源于教师缺乏知之、好之、乐之的精神追求。在教学生活中,尽管精神不能拯救饥饿的身体,但是物质同样也不能满足贫乏的精神,如果只把教师职业看作是一种谋生的手段,甚至为提高一点点考试分数而日夜操劳,殚精竭虑,教学生活就会变成了一项枯燥乏味而令人讨厌的工作;如果能把教学工作看作一种人生实践方式,我们就会以一种欣赏的态度抱有对教师职业的依恋,教学生活因此就会变成一种职业的幸福。我们应当寻求共性的定向发展,忠于自己的教学能动性,主动追求教学生活的意义,并时刻为自己的教学成功而欢乐;我们要有教学的真情、教改的热情和教研的激情,不断地尝试、总结、调整和探索我们的感性认识、认知方式、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我们要丰富我们的教学生活、改善我们的生存状态、实现个人的价值追求和生命意义。

(三)深入的教学反思

教学形成风格的恒定法则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知识是在积累中蕴藏的、经验是在总结中提升的、智慧是在实践中孕育的、生活是在反思中进行的。教师要形成具有鲜明个性特色的教学风格,清晰而明确的发展思路是必不可少的;风格的嫁接与过渡虽然有着其历史的必然性,但风格的脱胎换骨离不开手法的创新与衔接的平稳。如果不能以积极的态度审视和反思自己的教学生活和教学生涯,我们就不会认识到教学发展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不能形成探求的欲望和探究的可能,不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个性。因此,面对风格的诱惑,我们不能囿于围城,让风格伤害了自己:教学的方式没有唯一,只有求精的法则以及适合自身特点的教学;如果能够做到业精于勤“思”的感悟,行成于思“写”的随心,万汇吞吐“说”的精巧,千群交往“处”的协和,风格的制造和研究就会另辟蹊径;如果谨慎地堆放自己的教学用语、撕破自己的既定风格,拉伸自己的教学个性,我们就会在朴实中脱去虚饰,在改变中感到清新,在自然中感受美好。

[1]程少堂.教学风格论[J].教育科学,1988(2).

[2]王国辉.教学风格刍议[J].教育科学,1993(3).

[3]王志平.试论教学风格的构成要素与结构形式[J].教育研究,1994(2).

[4]齐晓东.教学风格的含义、特征及构成要素[J].社会科学战线,2002(1).

[5]杨锋,王健.复杂性思维与生成性教育目标的建构[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1(3):43-46.

[6]李源田,朱德全,杨鸿.试论名师教学风格的养成[J]上海教育科研,2010(3).

[7]蔡宝来,车伟艳.有效教师的素质构成[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2(2).

[8]赵玉生.试论教师职业的专业性[J].现代教育科学,2012(4).

猜你喜欢

教学风格教育教师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中小学教师教学风格现状的调查研究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常州市中学体育教师教学风格的调查与分析
名师的教学风格与课堂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