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虚拟物流企业的多维边界策略研究
2013-08-15郭曙光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南京70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006
■ 郭曙光 王 叶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南京 70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南京 006)
按照新制度经济学企业理论创始人科斯教授的观点,研究企业组织形态的本质不能回避两个问题:一是这种企业组织形态为什么会存在,还有一个问题是这种企业组织形态的边界在哪(曾楚宏等,2009)。基于现代核心竞争力的资源观理论和能力观理论,企业实施模块化的出发点很可能是不唯一的,有可能是出于社会物流资源的优化整合利用,也可能是出于社会物流服务能力的整合,当然也许还有其他未来会对企业竞争优势起作用的因素。
企业借助现代信息网络构建虚拟物流企业,其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实现技术、能力与知识的快速集成,在技术、能力与知识多源组合的同时,实现虚拟企业的营销终端整合、知识融合、技术提升、标准统一、并行研发、节奏优化、规模整合、产品线充实、情感磨合、品牌建设,也可以实现众企业优势要素禀赋的强化组合(郭曙光等,2011)。目前模块化是虚拟企业构建的基本方法之一。那么各企业在构建虚拟企业时只考虑资源和能力的优化就可以跨越实现模块化的门槛吗?笔者认为,从企业模块化现状出发,各企业的要素禀赋具有历史性、企业文化、文化传统、品牌声誉、管理思想、员工素质、地域传统等多种、多元异质、多层次差异性,这些差异会在模块化过程中在模块化的边界突出表现。因此模块化的边界就是模块化运作的管理重点和研究重点,需要进行良好的研究和边界设计。
模块化理论演进及其动因分析
(一)企业模块化的边界形成分析
模块化的经济是一个综合的概念,他包括规模化经济、范围化经济、专业化经济、集群化经济、学习化经济、网络化经济等(江积海等,2009)。上述经济的要求往往会随着需求市场和业界竞争的变化而变化,而部分原有中小企业自身的规模相对固化,这就为模块化的分解与整合形成动因。目前模块化产业集群是中小企业模块化的重要实现形式,资源和能力的整合是其重要特征。而某些大中型企业实施模块化的路径是按功能分解资源及其能力,能力的分解是重要特征。笔者认为,模块化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核心竞争力边界的确定更为重要,这是企业参与企业集群的基本条件和获利前提。
一般来说,企业在向最小的企业边界收缩时一般要考虑两个方面的协同,一是资源向核心业务领域变动,二是企业保留在业界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那部分业务能力。这是企业在规模和业务形式上的变动,形成具有效率优化的企业规模边界。而优化后的企业通过与其他企业的联盟或构建供应链实现整体服务能力的提升,共同构建优势供应链,分享竞争优势带来的好处,这就构成了虚拟企业无形的能力边界。为模块化分解和模块化整合提供了路径依据。
(二)企业模块化的运作问题分析
模块化的实现与运作是众多企业参与的动态的过程,由于企业差异性与参与度的信息不对称,短期不能确定是模块化经济还是不经济。这不仅取决于企业或模块的外部生存环境,也要看企业模块化的协同,特别是模块化边界间交流与交易的效率。特别是在模块化的初期,企业之间还没有实现重复博弈,模块内外部的信任关系还没有很好的建立,其策略的构建与实施更显重要(郭曙光等,2010)。
一般来说中小企业实现模块化的基础除了自身资源局限性,也不同程度存在管理、文化、员工素质、反应能力、技术能力、供销渠道、终端服务质量、客户资源、研发、资金等多方面局限性。这些多方面的局限在进行资源与能力的企业边界优化时,并没有一并得到解决。也就是企业的模块化分解与模块化整合只是解决核心竞争力的保留与建立的战略问题,并没有深入涉及战术层面的管理问题。
模块化运作的战术层面的矛盾一般集中体现在模块化的边界。模块化的边界既是信息交流的边界,也是交易的业务边界。产品与服务的交接与认可、企业的协同、知识的传递、技术标准的统一等也都是通过模块的边界进行的。因此,对模块化的边界进行多维的研究和设计,就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虚拟物流企业模块化构建
(一) 虚拟物流企业及其形成机制分析
虚拟物流企业是由资源和核心能力都自主独立的多个实体组织在相互学习并相互适应构成的物流行业的动态联盟。企业交易虚拟化,具有松散性、多态性、动态性、暂时性、互补性、共生性的特点(郭曙光等,2010)。但现阶段我国虚拟企业的缺点是动态联盟间企业交易信任的缺失、激励机制的不完备、交流的短促性、信息沟通的不对称性、技术服务标准的不匹配、契约构建的脆弱性、产权的独立性等。各独立实体或模块之间也需要由简单博弈向重复博弈过渡,并在过渡中实现模块的自我更新与改造。委托—代理问题的研究方法有助于这种缺点的部分解决,并且向模块化方向发展也成为可能。陈安、刘鲁(2002)通过对偶线性规划思想来说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关系,指出对上、下游双方存在一种都可以接受的最佳方案,即“双赢”的方案。
经历多次合作、接受多次“双赢”的方案的模块化的独立实体企业,在自身优化方面自我更新改造,也接受了虚拟企业的训练,形成了虚拟企业构建与运行的共同的规则,相应的知识库建立并不断形成学习机制。学习机制和学习效应为虚拟企业的快速构建和优化形成健康的路径。
(二) 虚拟企业模块化应用的组织模式
虚拟物流企业模块化的研究可以分别从外生动因和内生动因来阐述。外生的动因是因为企业原有结构对产品、技术、生产等外部条件变化的不适应,而进行模块化以形成对外部市场与技术条件相适用的虚拟企业。而内生动因则较多的从效率和分工经济的角度发展模块化,以追求更高的企业利润。也就是外生动因是为解决外部变化条件下企业的生存问题,内生动因是为解决企业的发展问题。
笔者认为基于内生动因应做好企业资源的模块化分解工作,将企业资源集中到核心领域,注重企业资源利用效率的改善与提升,体现分工经济;而基于外生动因主要是做好企业能力的模块化整合,力图形成企业能力最佳的无形边界,更直接的注重企业的范围经济,更体现模块化整合后的整体效应。以企业能力的模块化整合为导向,以企业资源的模块化整合为基础。这在企业的现实管理上就需要确定企业模块化的组织模式(雷如桥等,2004)。
物流企业模块化为构建良好的虚拟企业提供了基础。虚拟物流企业的模块化的组织模式一般有以下两种形式:第一,契约机制协调下的组织模式。第二,无契约机制的自由平散化组合的网络组织模式。
虚拟物流企业模块化构建的边界管理分析
(一)模块化的三个基本层次的边界分析
模块系统按照与工序的特点分为物理模块、处理模块、价值模块(张治栋等,2006)。这是模块化的一个基本层次划分。虚拟物流企业模块化的这三个层次应用和及其相应的边界设计的要求也各不相同。
物理模块强调虚拟物流企业的产品流程组合与生产规模的整体控制,是在资源层面上的整合和调控,体现产能上的规模经济和集体议价优势,模块化企业间的边界较为简单,体现在生产技术和产品标准化上。较多的涉及企业资源的模块化。
处理模块更加体现虚拟物流企业的流程的优化,直接形成服务能力。当提升边界管理效率,能体现较好的交易费用经济,并能在应对市场变化时体现一定的速度经济,契约的广泛使用可同时降低资产专用性产生的风险。处理模块的整合可以直接提示虚拟物流企业的竞争力。但差异化的模块化单体企业的管理、文化、员工素质、反应能力、技术、供销渠道、客户资源、研发、资金等多方面局限性,造成虚拟企业日常运行的效率缺失和能力缺失,也是处理模块日常边界管理的重点和难点。
价值模块的导向更强调虚拟企业的价值贡献与分配,更能够体现模块的整体概念。价值模块的边界较多的涉及价值分配与企业战略,具有长期性的特点。特别是企业无形资产与品牌商誉的管理与应用,知识创新与知识流动等。
笔者认为无契约模块集群平散化的网络组织模式可以适用物理模块;而处理模块和价值模块只能是契约机制下的虚拟企业组织才能有效应用。以上三个模块化层次所对应的边界管理,可以相应的成为模块化边界设计的三个维度,即物理维度、处理维度、价值维度。
(二)新产业结构下模块化应用的边界设计分析
物理维度的边界设计分析。物理维度的边界设计基于产品模块化、技术模块化的管理现状,以产品系列组合化、技术标准化、生产连续化为基础,突出生产的可行性与经济性。模块化的物理维度的边界设计,主要考虑生产技术的管理要点。这是虚拟企业构建的基础性工作,较多的从原有单个企业的资源出发,优化协作,降低模块间的交易费用和信息传递失真。突出技术标准的统一、服务标准的统一、信息平台的统一、生产管理节奏的统一。
处理维度的边界设计分析。当今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力提升较多的是流程优化,特别是供应链的工作流的流程优化。处理维度的边界设计主要是从工作流的流程优化来考虑。对于需要虚拟企业共同应对的市场需求分析与产品定位、失误处理与风险预警、库存设置、纠纷处理等管理事项,在模块化的边界进行预先设计,以提高工作流的响应水平和反应能力。
价值维度的边界设计分析。新经济、新产业等价值来源多样化,不仅包括实物型生产,还包括非实物型生产。知识技术、品牌商誉、企业关系等无形资产越来越成为众多企业竞争的要素和企业价值的体现。模块化企业在运作中不仅要考虑企业的利润获取,往往还要考虑企业价值的增值。
在构建虚拟企业的模块化过程中,企业无形资产经常会成为企业间合作的重要考虑因素。商誉、专有技术、专利、商标、版权、研发能力、有效的管理规则等许多知识都是企业价值的重要体现。但这些资产的形成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和较大的经济投入,虽然是无形资产,但作为资产的一种,仍然存在资产专用性问题。由于企业的模块化分解和最小边界理论的应用,企业可以将企业资源集中到自己所擅长的领域,从而有条件更好的实现资产的专用化,实现资产专用的较高的生产效率,实现资产专用性的经济(雷如桥等,2004)。
专用性资产特别是无形资产的专用既需要保护也需要良好的应用,也就存在多种专用性资产的组合优化应用,其界面的设计较多的从知识产权的保护、共享、发展等方面考虑。
价值维度的模块化边界设计主要从原有模块的企业价值出发,合理分配虚拟企业的价值增长点。目前供应链和虚拟企业的终端企业通常较多的独享大家共同奋斗多年而获得商誉等无形资产,上游企业在下游企业获得较大的品牌扩张的同时没有同比例获得品牌和商誉的收益。这样,为了公平就要避免虚拟企业或者供应链的终端获分的过高的商誉和品牌价值;保护在上游模块投入较大的企业和模块,特别是在虚拟企业和供应链中具有特殊核心竞争力的上游企业和模块在虚拟企业的价值分配上应给予较大的倾斜与保护。价值维度的边界设计就是要合理分配模块化虚拟企业的价值增值,从而在较高层面对各模块化企业进行较好的激励。
1.曾楚宏,朱仁宏.论模块化组织的本质及其边界界定[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9(10)
2.郭曙光,王叶.知识型虚拟物流企业的模块化分层构建策略研究研究[J].商业时代,2011(16)
3.江积海,龙勇.基于模块化和动态能力的价值网结网机理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1)
4.郭曙光,王叶.基于模块化经济分析的虚拟物流企业构建策略研究[J].江苏商论,2010(8)
5.郭曙光,王叶.虚拟物流企业动态核心竞争力构建[J].商业时代,2010(32)
7.雷如桥,陈继祥,刘芹.基于模块化的组织模式及其效率比较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4(10)
8.张治栋,韩康.模块化:系统结构与竞争优势[J].中国工业经济,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