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下唐山持续发展的途径

2013-08-15李怀伦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唐山人才发展

李怀伦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唐山 063004)

一、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是唐山区域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唐山是“因煤而建”、“因钢而兴”的资源性工业城市。长期以来机械化的过渡开采,导致煤炭、铁矿资源已过鼎盛时期,资源优势正在减弱。多年来特别是近十年来唐山市侧重发展第二产业,其中又重点发展冶炼、采掘、焦化等重工业,导致第一、二、三产业比例为 8.7:58.9:32.4,形成了第一产业轻、第二产业重,第三产业弱的产业结构格局。目前,唐山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一是依然以钢铁、煤炭、建材等传统重工业为主,技术装备水平低;二是产业链短、产品单一,产品附加值低;三是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地位不突出,缺乏国内国际精品名优产品;四是第三产业仍处于低端服务业为主,自主创新能力差,高端服务业发展偏弱。虽然2010年GDP 达到3951.6 亿元,在全国城市排名第19 位,但唐山却用全省四分之一的用电量,只创造了五分之一的GDP;进入2012年下半年以来,经济形势低迷,煤炭、钢铁等支柱产业产能释放,供大于求,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偏低的问题显露无疑,唐山的财政收入已呈现下滑趋势。更为严重的是2013年的一、二季度以来,唐山的环境污染指数已步入全国最差行列。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唐山市七百万人民改善生存环境的诉求。

二、唐山经济发展的瓶颈

(一)思想瓶颈。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应该说,唐山市委、市政府几届主要领导早都认识到唐山产业结构存在问题,唐山市“十一五”时期就已明确提出了“坚持把优化产业结构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继续贯彻“存量调强、增量调优”的方针,不断壮大精品钢材、基础能源、优质建材、装备制造和化学工业等优势支柱产业,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全面振兴服务业,做大做强县域特色产业,努力构筑支撑更快更好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格局”,但产业结构没有明显改善,新兴战略产业还没有形成唐山的支柱产业,其原因是:一是从唐山经济发展上习惯于纵着比,圈囿在河北省区域范围内习惯于横着比,习惯了经济发展的周期性,对新的经济形势日益复杂估计不足,二是受政绩工程影响或经济利益驱动,每次关停并转的出台,导致的最后结果是越压规模越大,唐山的钢铁产量达到近亿吨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三是“赚一年吃三年、小富既安、沾沾自喜”的思想严重的制约了产业结构调整向深度和广度延伸,以致错过了经济形势稳定时,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最好时机。

(二)产业结构瓶颈。2013年前1—5月,唐山市的投资、消费以及出口——这拉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虽然还排在河北省前列,但不合理的产业结构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越来越显现。主要表现为:第一,增长结构仍然是投资拉动为主,经济外向度是4.7%,外贸依存度是11.3%,这与唐山所处的沿海区位是不相称的。第二,产业结构在坚持二产为主导的同时,三产发展速度和质量跟进不够,沿海优势、资源优势、腹地优势、工业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中心区的金融、商贸服务发展迟缓,海港物流、北方钢铁物流基地等一批生产性服务业项目及“四大特色文化产业带”(南部海洋文化产业带、中部滦河文化产业带、北部长城文化产业带、中心区工业文化产业带)等对经济还不能起到支撑作用。第三,新材料、新能源、信息等新兴产业还未形成规模效应,传统产业的产业链短,赢利模式低下,设备急需改造与升级。

(三)生态与环保瓶颈。唐山市主导产业多属高能耗、高排放、高碳特征的重化工业,近年来,不仅资源过渡开采、浪费严重,而且对环境污染已到无法忍受的地步,2013年前两个季度环境污染指数在全国已进入最差城市之列,这不仅关系到投资环境,更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已成当日之急。但该项工作阻力较大,一方面,即将淘汰关闭的企业与一些县区的发展利益攸关,主观上不主动。另一方面企业转型或设备升级及环保设备的采购需要资金支持,转岗、下岗职工需要就业安排,这一系列问题,这无疑增加了本项工作的难度。

(四)人才瓶颈。21世纪,国家间、城市间、企业间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近年来,唐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取得积极进展。虽然目前已建立了20 家特邀院士工作站、8 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78 名两院院士被聘为市政府“特邀院士”,但与唐山经济总量、产业结构布局相比明显不足,唐山所处京津的地缘优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不仅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反而由于待遇、机遇、个人发展空间等等因素成为一些高端人才回流京津的跳板。即使生产一线的技能型人才面对快速发展的新技术、新设备也出现了青黄不接,人才金字塔结构严重失衡,直接影响到了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和技术进步。

(五)科技创新瓶颈。高层次人才的短缺,直接影响到唐山市创新能力的提高。2010年,唐山被科技部列为首批国家级创新城市试点城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相关企业与中科院、西南交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国内多所科研院所、知名高校也建立了合作关系。但城际间、校企间协同创新不强,企业创新的研发经费投入和科技人员比重偏低,资金投入结构和分配结构不合理等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城市的创新能力,以致唐山经济总量很大,但缺乏像海尔、海信这样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品牌的企业,更缺乏新兴战略产业引领,使得众多企业在生产的低端徘徊,产品附加值低,产业链短,很难经得起市场风雨的冲击。

三、产业结构调整下唐山持续发展的途径

(一)思想观念解放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持续发展的前提

2012年下半年以来,唐山市两大支柱产业煤炭、钢铁萎靡不振,环境污染多次央视曝光,使得唐山人不得不进行认真的思考,重新审视十几年取得的成就和经验教训。特别是以中共河北省委八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关于在全省开展“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发展”为主题的大讨论为契机,“跳”出唐山,“跳”出河北,重新审视自己,通过研究经济社会现象、发展现状,与沿海发达地区对比、与有和唐山同样经济发展模式且以转型成功的发达国家或地区比,如借鉴美国的“休斯敦模式”和德国的“鲁尔模式”,借鉴法国的洛林地区以高新技术来改造传统产业,日本的九州地区则通过财政支持来实现城市转轨等成功作法,找全、找准制约唐山改革发展的问题和原因,着力解决影响唐山发展的思想障碍和突出问题,抓住主要矛盾,实施重点突破,覆盖全局的策略,引领、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推动唐山的向前发展。

(二)以“煤”、“钢”产业群为基础,突出主打产业,构建循环经济的工业体系

唐山是“因煤而建”、“因钢而兴”的资源性城市,钢铁、煤炭行业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发展,产业基础厚重,科研力量、技术设备先进,在近一个时期仍然是唐山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并不是全部砍掉这些传统企业,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对照国际国内先进水平,认真分析“煤”、“钢”产业群,一是对设备落后、耗能高、污染严重企业坚决关停,二是对市场占有率高、发展潜力大的企业,加强对生产要素的调度和调配,拉长其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突出品牌效应,形成新型的循环经济的工业体系。近期唐山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加快耗钢产业和煤化工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促进了一大批耗钢产业和煤化工产业大项目、重点项目落户唐山,使唐山钢材本地深加工能力、煤化工精深加工水平迅速提升。

(三)加强科技协同创新,助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培育新兴战略产业

协同创新是指各种资源和要素有效汇聚,通过突破创新主体间的壁垒,充分发挥彼此间“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而实现深度合作的一种创新方式。纵观国内外科学技术史上取得的重大成就,不论是美国硅谷“联合创新网络”,还是由诺基亚牵头的芬兰“信息通讯技术联盟”,甚或是载入史册的两弹一星工程、载人航天工程、嫦娥工程等重大技术攻关,都是协同创新的最有力的实证。同样,唐山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新兴产业的培育与发展同样依赖于城际间、企业间、校企间、高校间的协同创新。

一是充分发挥唐山首批国家级创新城市试点城市,“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曹妃甸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的政策优势,通过推动国内外高校与区域内重点企业或产业化基地的深度融合,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提升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形成推动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引领区域创新发展。

二是以培育战略新兴产业和改造传统产业为重点,围绕延长产业链、优化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和培育新兴产业。充分发挥相关企业与中科院、西南交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国内多所科研院所、知名高校建立的合作关系,特别是依托与开滦、唐钢、冀东水泥等大型企业建立的强强联合,按照“市场需求分析→确定产业目标→技术壁垒分析→凝练研发需求→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协同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这一路径,突出解决行业生产实际中遇到的关键和共性技术以及新兴战略产业发展中面临的重大问题,使之成为支撑国家相关行业、产业发展的核心共性技术研发和转移的重要基地。

三是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促进管理机制、运行机制的创新。协同创新的主体是企业,但在协同创新过程中,政府的主导作用也是至关重要的。市委、市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要充分认识所处的主导地位,一要加快政策配套措施的制定和完善,从政策上激励,从制度上规范,为协同创新创建广阔的空间,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二要根据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变化的复杂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快调整、修订唐山市原有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形成唐山特有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三要加快研究制定吸引国内外社会资金来唐山进行风险投资的政策,完善科技与金融结合政策体系,在核心技术突破、新兴产业培育方面鼓励社会资本进入该领域。四要充分发挥唐山国有大企业多的优势,打造科技资源共享平台,逐步形成以共享为核心的平台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

(四)继续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为唐山持续发展构建智力和人力支撑

近年来,唐山市委、市政府坚持把育才、引才、聚才、用才作为强市之基、竞争之本、转型之要,为唐山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此次的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培育战略新兴产业依然需要“人才强市“战略。一是充分发挥20 家特邀院士工作站、8 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平台作用,大规模培养战略人才,特别是加强优秀企业家、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引领唐山经济、科技发展。二是继续大力引进高端科技和管理人才,以更宽的眼界、更宽的思路、更宽的胸怀不拘一格吸引人才,放宽人才准入政策,搭建发展平台,让海内外优秀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三是根据经济发展需求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调整人才层次结构,发挥在唐高校人才培养优势,促进高端引领人才、中端设计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三者比例协调发展。四是发挥市场自动调节配置人才资源优势,从健全人才市场体系、建立人才信息网络系统、创新人才市场管理等方面入手,加大企业关停并转岗职工、设备升级员工素质技能提升的培训力度,提升再上岗能力。

(五)一、二、三产业和谐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战略地位。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要改变唐山目前第一产业轻、第二产业重、第三产业弱、环境污染差的现状,须按照“一产抓特色、二产抓提升、三产抓拓展”经济发展战略,一是积极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二是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作为首要任务,重点抓好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钢铁行业、煤炭行业转型升级,并把高速动车组、矿用抢险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业化作为主攻方向,提升第二产业品质和科技含量。三是加快发展与转型升级相适应的现代物流、金融保险、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深刻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着力突显地域文化特色,构建以工业文化、地震文化、地域文化、休闲旅游文化、生态海洋文化为重点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打造唐山文化名城。四是要把节能减排与环境治理作为“持续攻坚”硬仗,一项长期任务长抓不懈,营造唐山青山绿水,促进经济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2013年唐山“两会”明确提出了建设具有实力、活力、魅力的沿海强市、美丽唐山的总目标。

猜你喜欢

唐山人才发展
人才云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唐山分行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唐山香酥饹馇圈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王大根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