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核心培养目标下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

2013-08-15窦菊花

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职场模块教材

窦菊花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外国语学院,广东珠海 519090)

众所周知,高职高专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是本科教育所不能取代的。近年来,国际社会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加剧以及我国正在加快实施经济转型战略、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英语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部的教高 [2006]16号文指出:高职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人才培养质量问题。16号文的出台标志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工作重心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从重点抓规模扩张转向以内涵建设,重点抓教学质量上。

然而,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教学正面临不容乐观的教学现状。通过调查、访谈及文献法,笔者发现当前多数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教学模式基本上是本科教育的“压缩饼干”,即通用英语教学模式(EGP)。这种综合英语教学模式在高职教育实践中存在以下缺陷:

1)高职院校生源是多层次,多渠道的,学生基础薄弱,英语学习兴趣相对不高,陈旧的教材内容以及固定的教学方法无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尤其是高职生与普高生的混合班的一刀切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2)单薄的课程设计,如精读课加听力课,使得课堂单调乏味,再加上内容通常缺乏实用性与职业性,导致英语教学与社会、学生的需求相脱节,学生觉得学非所用、学习积极性不高。

3)单一的课程评价方式对基础薄弱的高职学生来说太过片面,学生的学习态度、创新能力、团结合作精神甚至是学生的表现力等这些特质与素质很难从一次期末考试中得以体现,因此也无法给学生一个全面的评价,这也从另一面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随着中国的高等教育逐步与国际接轨,国外先进的高等职业教育模式和理念冲击着我国传统的学科型的高等教育。高职教育中重视知识结构传承的学究型课程体系受到了质疑。广东省高职高专教改研究组负责人向前进教授指出:“对高职高专院校英语课程设置体系作战略性的调整,是值得人们关注且必须考虑解决的问题”。因此,要提高高职公英教学质量就必须完善高职公英课程体系。

要设置一个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就必须要对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准确的把握。通过文献综述法,笔者发现有研究者强调在高职公英课程中引出专业英语(ESP)教学。对ESP的引入虽说理论上可以培养既有专业又懂外语的复合型人才以满足企业多元化的人才需求,但在实际操作上非常困难,因为高职院校专业众多,如果针对所有专业开设ESP课程,这对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带来繁重的教材、师资等方面的负担。另外,ESP对学生的英语基础要求高,专业英语教学内容则是专业性较强的英语篇章,大量的专业术语、词汇及专业知识增加了学习难度,较高难度的专业英语会让课堂成为词句翻译的课堂,枯燥乏味,教学效果有待考究;另有学者主张只对高职学生开设职场英语(EOP)教学,这类研究虽说看到职业英语的“职业性”与“实用性”,但如果没有系统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体系,职业英语教学开展势必会遇到障碍,比如说学生语音不过关,那么职场交际交流就会不顺畅。没有系统的跨文化交际知识,职场活动开展便会失去文化支撑。因此,虽然国内众多学者和教师在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改革方面进行了理论探讨和研究,给我们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笔者认为他们对本课程作为公共基础课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地位和作用应准确把握,即:

1)服务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基本职业素质,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实用能力,为行业英语、专业英语学习以及学生的职业生涯、可持续性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针对目前高职高专公共英语课程培养目标以及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本研究在“语言应用能力+职业素质”双核心培养目标的课程定位指导下,将从课程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等方面来设置高职公英课程体系,旨在提高高职英语教学质量,更好地满足市场对职业技能人才的需求。

1 课程改革基本思路

高职院校通常在一年级开设公共英语,二年级开设专业英语(这是后续学习课程,不在本研究的讨论范围之内)。本课改拟将公共英语教学分为两个阶段:基础英语阶段(第一学期)+职业英语阶段(第二学期)。

1.1 重构课程内容

基础英语阶段采取模块化教学,重视语言学习规律与语言本身的魅力:语音模块包含语音基础知识、常错语音纠正、连读与重读、语调与意群以及演讲。语音知识针对高职学生而设,浅显实用,重操练和语感的培养;机动综合模块包括短文、诗歌、歌曲、书法等内容构成。为方便分层教学,教材的每单元的第一部分设计“留白”,教师根据学生基础从教师用书选取不同难度的素材或另找合适素材。即使是同一素材,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教师可以通过留白内容的难易不同来进行分层教学。本模块重视英语书法、诗歌及美文赏析等人文素质及其他非智力素质的培养、通过对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词句与主题的讨论、文本的背诵以达到对学生语言技能、发散性思维及表达能力的培养目的。文化模块内容涉及校园生活、节假日、音乐、体育、旅游、宗教、习俗及环保这八大与学生密切相关的话题。每单元围绕单元话题加入跨文化交际知识、文化直通车等背景知识拓展学习,文章难易不同,方便分层教学,并设有专门的快速阅读训练课文;每篇文章的课后练习设计形式不一,既突出语言技能训练又重视文化知识拓展;单元总结中明确列出知识点,让学生学后自评。三大模块教学旨在使学生了解中西文化、掌握英语语音、规范英文书写、提高各种英语基本能力,让学生沉浸在英语语言文化的无穷魅力之中,为恢复人文素质教育对大学生终身能力培养的重要地位以及纠正高职对英语作为公共基础课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忽视或弱化的学科定位。

第二学期是职业英语阶段:依据“情景教学理论”与“交际教学理论”以及“能力本位,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理念,增设日常生活与职场拓展模块。内容主要涉及:chatting,eating out,shopping,traveling,entertainment,business etiquettes,job hunting,introduce company,managing office work,business trips,receiving guests,marketing plan,negotiation and contract,social activities and work relocation等十五个学生职业生活中会涉及的日常生活情景及职场生活情景。每个单元通过翻译、对话操练、写作、编写情景及课堂表演等方式提高各种英语基本能力以及收集、加工、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团结合作等各职业素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就业竞争力。本册教材最大的特点就是虚拟一个公司和一个员工,为学生分配一个职场角色,全书围绕这个员工的生活情景和职场情景来展开,便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战演练,从而掌握职场活动所需的英语语言能力,以服务学生将来的职业生活。

1.2 转换教学方法

本课改遵循“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理念,将任务教学法、项目导向法、情景模拟法等具有鲜明职教特色的教学模式与交际法等传统的语言教学模式相结合,将英语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和交际实践的具体目标细化到日常的学习过程中,既加强了课内的技能训练,又注重了课外的能力展示,能够面向就业需求全面提高学生的实际语言应用能力。比如,配乐朗诵、自拍视频、自制简历与招聘广告、模拟购物、定票定酒店与餐饮服务等,通过“做中学”的方式来提高语言能力,并同时渗入与专业相关的知识,充分考虑各专业的特点与本专业英语培养的重点,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1.3 调整评价方式

本课改采取一种基于学习全过程表现的形成性评价方法。考试部分是学完一个模块,测试一个模块,使原来的期末考试转化为有针对性的多次测试。建立学生学习档案袋将学生的课堂表现、活动参与情况、甚至活动设计与创新情况等课内外表现纳入学生的考核,尤其是对第二课堂的重视。旨在给学生一个综合的、实效的、更真实更全面更人性化的评价。

1.4 实施分层教学

本课改基于前期调研的基础上自编校本教材。教材中所有教学内容均有难易不同的两个层次,甚至还有“留白”的设计。教师可根据学生情况采用不同难度的素材,布置不同形式的作业,从而实现分层教学。教学活动中的分组、学生作业形式多样以及对学生的考核都会考虑到学生的个体特点与进步,也体现了分层考核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2 实证研究

2.1 研究假设

在课程双核心培养目标指导下,本课改进行“基础英语+职业英语”的课程设置,实施模块教学、自主教学和分层教学,将有助于提高高职公英教学的效果。研究假设可以细分为: 1) 师生对课程设置各方面有一定的认可度;2)此课程设置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主性;3)课程设置有利于高职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和职场能力的提高。

2.2 研究设计

2.2.1 研究对象

从广东某职业技术学院非英语专业选取2012级大一新生22个英语教学班作为教改试点班,再选取相同专业同类型班级(指职高生和普高生的分类)作为对照班,由同一位教师同时承担这两个班的教学任务。

2.2.2 研究方案及研究方法

1)入学测试(前测):安排入学摸底测试,每个教改班和相对应的对照班使用同一套英语应用能力考试试卷和全国职场英语考试试卷,记录下两个班的成绩。两份试卷均为目前高职高专考证试卷真题,主要考核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及职场能力。

2)教材使用与授课方式:试点班采用课题组自编的讲义(分为语音模块、机动模块、文化模块与职场模块),按照模块教学的方式组织教学;对照班采用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实用综合教程(包括读写教程、听说教程和综合练习册),按照单元顺序教学。所有班级均为每周6课时。

3)学生评价方式:试点班学完一个模块测试一个模块,使原来的期末考试转化为有针对性的多次测试,将学生的学习过程纳入考核范围,取平均分作为最终考核成绩,采取形成性评价方式;对照班采用期末考试作为最终考核成绩,采取终结性评价方式。

4)定性分析数据来源:对试点班的教师与学生进行定期访谈,收集师生反馈意见;组织教改组老师相互听课,填写课堂观摩表,观察试点班学生课堂表现。

5)定量分析数据来源:学年末对试点班与对照班学生同时发放问卷,问卷主要调查学生对本课程各方面的反馈意见以及学生本人的学习自主性与积极性的变化。对照两个班学生的差异性;学年末用同一份前测试卷对试点班和对照班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与职场英语能力进行后测,对各班进行纵向比较,同时对试点班与对照班进行实验前后的横向比较。

2.3 数据分析与结论

2.3.1 关于该课程设置的认可度

2.3.1.1 调查问卷

学年末给学生发放调查问卷,收集学生对课程设置各方面的反馈。通过对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后得出:

1)关于教改教材:55.3%的学生表示喜欢模块化学习方式、另有17.3%的同学非常喜欢、仅3.7%的学生此教材不适合;对教材各模块的喜欢程度调查中,42.6%的学生喜欢文化模块,30%的学生喜欢职场模块;虽然只有17.8%的学生认为语音模块对演讲能力有提高,但却有86.7%的同学认为语音模块对纠正发音有帮助;背诵模块中54.1%的学生喜欢英文歌曲部分,对“家”“友情”“爱情”“梦想”等情感话题的文章比较偏爱;职场模块中对于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话题较喜欢,对于像“市场规划”等类似的专业话题学生感觉陌生,而且觉得教学实践操作任务大难度大。对于此模块学生表示虽有翻译部分训练,但对翻译能力的提高并不明显,但丰富对职场知识的了解,表示有助于将来的职业生涯;67.3%的学生认为文化模块对文化意识的提升有很大的作用。

2)关于教学方法:90.3%的学生表示非常喜欢老师课堂上丰富多样、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并认为他们的课堂是轻松活跃的;虽然有33.5%的同学不是很喜欢“学一块,考一块”的测试方式,但80%以上的学生非常喜欢非书面的考试形式,尤其将英语学习过程纳入考核范围。

3)关于第二课堂:学生分别选出自已喜欢的课外活动,纷纷表示这些活动丰富了他们的业余生活。

4)关于分层教学:问卷中大量学生对在教材中放难易不同的教学内容以方便分层教学表示不知道,但85%的同学却非常喜欢老师让学生选择合适自己的作业形式。

2.3.1.2 访谈

在每学期的第十周和十八周分别对教改班老师及学生代表进行访谈,反馈如下:1) 老师们表示:教材新颖,内容充实,比传统的文章式教学有趣且更容易调动课堂气氛;教师的授课方式可以多样化,情景剧表演以及各类比赛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及创造力,让学生人尽其能;形成性评价对学生来说更公平更真实;教师备课量大,但自主灵活自我发挥的空间较大;在活动中用英语,学生的压力感觉明显小些,学生的活泼好动以及专业特长都有所发挥,自信与积极性明显高于往届学生;2)学生们表示:摆脱以往只学文章或词句的单一学习模式,课堂活动较多,学生锻炼的机会较多,师生互动性较强;课堂内容丰富,从诗歌到电影甚至到话剧,充实有趣;考试的压力变小,过程评价让学生把精力放在平时学习,付出便会有回报,可以激励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知识面得以拓宽,对生活和职业有用;作业形式多样,充分发挥个人能力及团队精神。

可见,师生对本课程设置的各方面还是比较满意的。本研究的假设1成立。但是师生就教材也提出了有用建议,课改组将对内容进行修改完善。

2.3.2 关于学生的积极性与自主性的变化

2.3.2.1 调查问卷

课题组设计一次关于调查学生积极性与自主性的问卷,内容涉及学习兴趣、积极性、自信与胆量、自主性以及学习动力几大方面。问卷采用Likert 5点量表形式:1=完全不同意,5=完全同意。问卷结果采用SPSS进行数据分析,均差结果分别为0.67,0.99,0.67,0.68,0.51。这说明学生自评认为在积极性与自主性等几大方面是有提高的。

2.3.2.2 课堂观摩

在实验过程中,课题组教师分组进行不定期的课堂听课,除相互学习课堂设计、探讨合适的教学方法,主要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行为,如学生参与度、师生互动度、学生作业或汇报表演的用心度以及课堂气氛等方面情况。从上交的课堂观摩总结表来看:大多班级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为课堂教学做了充分准备;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较多;有些学生会对活动进行个性设计,体现个人的综合素质。

从调查问卷以及课堂观摩反馈可见,本研究的假设2是成立的。

2.3.3 关于该课程设置的教学效果

本研究在学年前后分别用同一份英语应用能力试卷与全国职场英语考试试卷对试点班以及对照班分别进行了测试,测量两种班前后一年学生成绩的变化以对其进行横向与纵向对比。P值小于0.05的测试结果表明,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无论是试点班还是对照班在两个测试上都有明显变化,学生成绩都有进步。但试点班的英语应用能力测试比对照班的通过率高出约3.1%至10.6%不等,而试点班的全国职场英语考试比对照班的通过率高出8.5%至20%不等,这说明本课程设置中的职场英语模块对学生的职业能力的提高更为显著,本教材相对于传统综合英语教材加强了学生职场英语能力的培养。

3 问题及思考

高职教育研究专家向前进说:“构建以培养职业能力和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目标的英语课程,改革英语课的教学内容,使其真正满足职业教育的要求,必然成为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笔者认为双核心培养目标下的高职公英课程设置实现了三结合,即基本素质教育与职业能力培养相结合、英语专业分课程设置与公共英语课程相结合、学校教育与终身学习能力相结合。这为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做了一次崭新的尝试,具有推广价值。但课题组在实施教改过程中也发现了以下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认真研究。

3.1 校本教材仍需完善

教材是体现教育特色的知识载体和教学的基本工具。高职英语教学内容的改革要从教材入手。高职院校专业众多,学生水平层次不齐,如何编写一套适合所有专业的公共英语教材仍需要大量的调查研究与教学实践。本研究虽利用自身优势,自编校本教材,但试用的范围有限,所以教材内容选取、设计与体现仍需进一步完善。一套成功的教材能够带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变革,这是中国英语教学改革努力的方向,也是广泛教育者努力探索的方向。

3.2 分层教学仍需改进

随着自主招生、“三二分段”、体育与艺术特长生以及中职生源数量的持续增加,尤其是两年制专业削减英语课时,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针对此类专业的学生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在分层教学的基础上实现分类教学,其教学内容选取、教学方法及考核方法仍需继续探索。

3.3 通用能力仍需加强

高职毕业生专业对口就业机会并不大,那么与专业课的培养目标不同的是公共基础课担负着学生通用能力培养的任务,以帮助学生就业时实现“两条腿走路”(专业能力和通用能力)。本研究的双核心目标定位针对的就是学生通用能力的培养,但有限的教学时间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要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确实很难。那么能否从通用能力中提炼出若干核心技能(core skills),即人们在教育或工作等各种不同的环境中培养的通用的,可迁移的技能,以应对高职英语教育在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课时不断减少的情况下保证教学效果,这仍需要研究者继续努力探索。

[1]Dubin,F.&Olstain,E.Course Desig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6.

[2]Nunan D.Syllabus Design[Z].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8.

[3]安晓灿.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李静.改革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推进职业英语发展[J].中国成人教育,2010(1).

[5]宁顺青.高等职业教育EOP英语教学模式的理论和路径[J].当代外语研究,2012(7).

[6]向前进.高职英语需求善及教学体系改革与发展研究[J].中国外语,2009(2).

[7]章彤洪.基于专门用途英语理念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

[8]张雪红.专门用途英语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可行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

猜你喜欢

职场模块教材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职场Z世代为何这么跩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职场剧需要去除虚伪与虚荣
职场充电,停还是行?
集成水空中冷器的进气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