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运用会计电算化教学培养复合型会计人才

2013-08-15

时代金融 2013年12期
关键词:总账电算化计算机

张 莉

(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人类社会于二十一世纪开始跨入信息社会,其特征是社会信息化、设备数字化、通信网络化。而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会计电算化的影响弥足深远。会计电算化不再仅仅局限于账务处理、工资核算、固定资产核算,它融于ERP即企业资源管理计划的全过程。在对企业资源进行有效共享与利用过程中,会计电算化对于企业实现财务战略,最终实现企业总体发展战略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学校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既懂会计又懂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为今后加速实现会计电算化奠定良好的组织基础。

一、现状

目前,多数学校培养出来的会计专业毕业生,要么手工账务处理能力强,要么电算化账务处理能力强,呈一边倒之势,很少能找到“二合一”会计人才,更别提既懂会计又懂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了。

二、原因

(一)教材编写思路传统,脱离企业运营实际

打个比方:一个小区有9幢楼房,如果想顺利入住,得等到9幢楼房的土建、外装饰、内装修完毕后才能入住。想进“总账”这幢大楼,有很多条道路:如果是一般业务,从“入口”-“总账”即可;如果是采购业务,就必须从“入口”-“采购”-“应付”-“库存”-“存货”-“总账”;如果涉及薪资业务,就必须从“入口”-“薪资”-“总账”……所以进“总账”的路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不同而发生着变化。

而现有教材的编著者由于大多数没有企业实际工作经验,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流程和技术更新缺乏了解,自然也就缺乏对企业ERP实施的整体认识。目前,市面上会计电算化教材大多采用传统编写方法:概述-系统管理-总账-应收系统-应付系统-固定资产-薪资管理-UFO报表-采购系统-销售系统-库存管理-存货核算,且每一个环节彼此孤立,无法实现实际工作中的资源共享。好比“总账”先入住,先从“入口”-“总账”,等“采购”、“应付”、“库存”、“存货”满足入住条件后,又把“总账”内装修拆除重装一次,推倒前期部分对“总账”的初始设置,又选择从“入口”-“采购”-“应付”-“库存”-“存货”-“总账”……,这种各环节彼此孤立、脱节的编写方式导致学生不能正确理解各模块之间的内在联系,如果授课教师不能做出正确解答,学生也就不明所以,只能照着教材及实训指导书按部就班。

(二)采用“讲授+演示+实验”的传统教学方法,教学方式单一

课堂以教师为主,整堂课的多数时间都是老师在讲台讲授+演示,学生在台下边看边操作,遇到老师演示过的问题还好,可是财务软件的运用千变万化,遇到没有出现过的问题,学生往往缺乏寻求解决问题的主动性,造成了教过的可能会,没有教过的肯定就不会的尴尬局面。

(三)会计电算化是一门新兴的边缘性学科,缺乏相应的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

高职院校的会计电算化教师主要依靠对现有会计专业或计算机专业教师的短期培训实现,没有实现计算机知识和会计知识的有机整合。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计算机知识和电算化综合实践能力相对较弱,要么把计算机当作处理会计工作的工具来讲解,要么把会计电算化当成软件开发课。

三、建议

(一)结合企业运营实际,打破教材传统编写思路,编写非传统电算化教材

建议将会计电算化教材分成以下几个板块:单纯总账处理;涉及薪资的总账处理;涉及固定资产的总账处理;只涉及应收、应付的总账处理;涉及采购业务的总账处理(普通采购、现付采购、比价采购、暂估业务、采购退货、委托代销、直运采购等);涉及销售业务的总账处理(普通销售、委托代销、分期收款、直运销售等);UFO报表。

(二)更新教育理念,实施教学改革

1.采用PBL教学方法,问题导入,体验式教学。PBL教学法是跨学科的学习方式,可以促进学生不断地思考,学生为解决问题需要查阅课外资料,归纳、整理所学的知识与技能,有利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让呆板孤立的知识片化作整体知识链,触类旁通。PBL教学过程中教师慢慢“隐退”,仅在关键时刻起到点拨、支架与教练的作用,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库,而是知识建构的促进者、学科专家、信息的咨询者。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知识快速更新的大环境下,能力的培养远比知识的获取更重要。

2.采用学生当“小老师”的教学方法,激发出他们主动学习的热情和潜能。美国缅因州国家训练实验室“学习金字塔”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通过“示范”教学,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可以记住30%;“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学习内容平均留存率可以达到75%;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其实也就是“让学生当小老师”,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

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可以有意地去观察哪些学生的反应快、技能操作强,当然这部分学生肯定也就会率先遇到问题,通过引导2~3个这样的学生协助解决他们自身的问题,再由他们向自己周边同学辐射帮助解决同样出现的问题或者他们本来自己就能直接处理的问题,这样既能有效利用课堂时间,使得每位学生实验的进度差别不大,又能充分发挥反应快、技能好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出他们主动学习的热情和潜能。

3.把握学生的学习风格,实现因材施教个性化电算化教学。“因材施教个性化电算化教学”即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风格,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学习任务,设计不同的发展蓝图,因材施教。在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下,会增大个别学生的学习差异,教师应力图从潜能低者开发出潜能,潜能高者挖掘出更深层次潜能,减小学习差异。经过有意识地培养,部分学生可能就只适合做一名会使用财务软件的会计从业人员,部分学生可能就会成为既懂会计又懂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甚至个别学生的职业规划会向财务软件实施顾问方向发展。

(三)注重教师的专业培训,使他们成为“学习型”教师

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对教师的专业要求较高,不仅需要具有系统的财务理论知识,还要精通计算机的相关操作。在知识经济爆炸的时代,信息化技术日新月异,想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任课教师只有及时更新知识,才不会面对知识老化、陈旧的尴尬局面,才能把控个性化电算化教学的方向。

一言以蔽之,社会需要我们这些职业院校培养出既懂会计又懂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我们的工作仍重而道远。

[1]罗静,论高职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与实践[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25)

猜你喜欢

总账电算化计算机
计算机操作系统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试论企业总账会计稽核现状及优化
会计电算化在财务管理中应用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浅谈县级供电企业往来款项中一般总账的管理
我国会计电算化实施的制约因素分析
浅析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和审计的冲击
“三自主”学习法在会计电算化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Fresnel衍射的计算机模拟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