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文学翻译中如何处理文化差异
2013-08-15张泽锋
张泽锋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信阳 464000)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日渐深人和全球经济、政治的一体化,多元文化的并存已经势在必行。英语已成为了我国对外交流的重要外交语言,国内文化和英语文化两者的交流与日俱增,因此带来的有关汉语文化和英语文化之间的差异日渐引发人们的关注。为保证国内文化与英语文化之间的有益交流,对两者的文化差异我们采用了求同存异的方法,旨在通过加强交流合作,在尊重双方习惯的基础上,用双方的语言习惯思考问题,全面考虑两者差异。中英文化之间的差异着重反映在翻译的工作上,翻译早已不再仅仅被看作是语言之间的转换,而是被看作一种跨文化交流的行为。翻译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模式的转换。具体表现就是翻译中要采取怎样的手段才能有效的处理文化中的差异,如何更加准确、合理地处理文学翻译中遇到的文化差异是成就优秀翻译作品的重中之重。
一、文学体裁与文化差异
在英语文学翻译的过程中,经常遇到不同的体裁与内容的作品,因此我们首先要明确文章的体裁与样式,并切分辨不同文学体裁的相应特点。翻译实践与翻译作品的文体是紧密相联的,翻译过程中要注意不同的体裁采用不同的翻译技巧。关于中英之间的文化差异,文章的体裁不同所体现出的差异也各不相同。因此,我们通过对文学体裁的分析,采用正确的技法,有效的处理文化差异,确保英语文学的翻译质量。在翻译之前,认真考虑文学作品的体裁和写作手法差异是处理文化差异的关键。一旦忽略了文化因素,译文就成了没有灵魂的躯壳、只是由单词和符号堆积起来的[1]。通常的英语文学体裁基本可以概括为下几种:诗歌、小说、散文、应用文。作品体裁风格的不同就意味着所蕴涵的文化因素也不相同。对于小说、诗歌、散文这些作品来说,文化差异就成为翻译中应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英语作品当中包含的文化风格元素较多,作者独立创作的部分较多,文章中体现的文学性、艺术性也非常突出。因此对这些英语文学作品进行翻译的过程中,必须要对它所在的文化背景、历史氛围有全面深入的了解,这不仅仅是需要对文章有所了解,也是翻译工作人员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的考验。所以在对英语文学的翻译中,涉及体裁有小说和诗歌的,第一步就应该对作品中所提及的文化背景进行具体的分析,并且将这些文化背景与中文的语境进行对比分析,找到中英文化的差异所在,汉语语言中比较重视意合而英语语言中相对注重形合。翻译的时候重点对中英文化差异进行深人了解和分析,做到作品既忠于原文,又可以符合中文的阅读习惯,在整体上提高翻译的质量。在英语文学的作品中,科技应用文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学体裁。科技应用文的翻译中我们应把握的原则有:首先,找出在科技应用文中出现的叙述重点,分析其所涉及到的文化背景与文化元素。其次,将文章所蕴含的文化元素与中文语境中的文化元素进行对比,找出差异。再次,根据中文阅读习惯进行翻译,保持用词的准确性。由于科技应用文中出现的文化因素较少,所以在翻译的过程中,只需做到对词汇和专有术语翻译的准确性即可,从词汇上保证译文的质量。因此,在翻译英语文学是,通过准确的分析文学体裁的特点,我们可以有效的采取相应技巧正确的处理文化差异。
二、动态对等与文化差异
为了使英语和汉语之间有一个明确的转换标准,减少译文之间的差异,专家奈达从语言学角度出发,提出了的“动态对等”的翻译理论。就是功能对等即为翻译标准。在他的论述中指出 “翻译就属用最恰当最对等的语言从字义到文体再现原文信息的工作”。奈达提出的翻译定义明确指出翻译不仅仅是在词意上的符合,还包括语义、体裁风格的对等,翻译所传达的信息既有表层的含义也包含了深层的含义[2]。其中对等包含了三个方面:1.词汇对等,2.文体对等,3.篇章对等。在这三个方面里,奈达认为“意义最为重要的一点,其次是形式”。形式将原文的实际意义掩藏住并且阻碍文化的交流。因此,在翻译英文作品时,根据专家的理论,翻译应以动态对等的三方面作为译文的原则明确原文的目的语,生动的再现原文的文化内涵。有三个步骤可使译文准确体现原文的内涵。首先,努力译出既符合原文涵义又展现原文内涵的译作。虽然两种语言代表分别代表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但是文化可以有相似的因素。因此,完全恢复原文文化内涵的绝对完美翻译作品是几乎不能存在的,翻译只能最大限度地还原原作的文化。其次,一旦意义和文化不能两者兼顾,译者只有舍弃形式上的对等,即使不能顾全形式的对等也要保持原文内容的准确展现。最后,如果仅仅是改变了形式但仍然不足以还原原文的语义和文化内涵,则应该重新创作,运用这种翻译技巧来调节文化差异,使英文和汉语达到意义上的对等。事实上,许多时候在汉语中很难找到和英语句型完全匹配的句子来表达同样的内涵。因此,译者将英文的深层结构转换成汉语的表层结构,即用汉语直白的解释原文表述的涵义,以使读者更容易了解原文的内涵。对文化差异的处理方式一篇译文是否优秀的衡量标准。只有当译文既符合语言形式又符合文化内涵时,译文才称得上是优秀的作品。
三、异化与归化
异化与归化的理论核心是在翻译中以英语文化作为最终的目的。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翻译面的拓展,许多的翻译工作者都将翻译分为交际翻译和文化翻译。在处理这两者采用的翻译技巧重点的差异中,行成了异化和归化这两种翻译理论,为处理文化差异了开拓一条新的思路。异化,是以英语文学为最终目的的一种翻译理论。翻译家劳伦斯·韦努蒂是异化理论的杰出代表。他提出了“反翻译”的口号,即译文在内容与形式上应完全保留原文的特点,忽略汉语读者能否接受英语的文化内涵。站在赞成异化理论的译者的立场上,翻译的目的就是推动文化交流,是让汉语读者领略和接受英语文化[3]。因此,翻译不需要考虑汉语读者是否能够真正感受原文的内涵。相反,译者应将英语文化移植到汉语文化中,方便译文读者直面英语原文中的内容。归化是以汉语文化为最终目的的翻译理论。奈达是归化理论的代表之一。他认为翻译作品应是对等的,在表达形式上应对应汉语的规范。强调了翻译文章的文化特征。主张归化的译者们主张,翻译英语文学时应尽力排除语言和文化这两方面的阻碍,翻译工作者的责任就是消除一切阻碍,让汉语读者能够读懂原作。通过这一理论,虽然会对原文进行一些改动,但是在翻译完成之后,文章更具有可读性,使英语文学中蕴含的文化得到最大的尊重。所以,只考虑词汇对等是远远不够的,翻译的最终目的应该是将文化的差异转换成文化的对等。异化和归化在翻译中既是两种截然相反的理论,又是相互融合的[4]。在翻译中可以同时运用。通过对文章中体现的文化内涵与差异的比较,译者能够通过运用异化与归化两种不同的手段,达到不同的效果。因此,我们要正确利用异化和归化这两种翻译理念,通过对异化与归化继续深入的研究,正确处理文化差异,提高英语文学翻译质量,帮助读者准确的理解原文的价值。
四、创造性和文化差异
在对英语文学作品进行翻译时,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翻译时是应该根据文中的单词和句子进行直译,还是在原文基础上,融入自己对文章的领会和润色呢?针对翻译科技应用文来说,限于体裁的固定,基本没有再创造的需要,译者只需在翻译原文的基础上,确保单词的准确性即可。但是针对英语小说、诗歌来讲,其作品本身就是对英文语言的再创造,本身就蕴含了一定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内涵。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如果只是翻译原文的字面意思,不仅不能向中文读者还原原作的魅力,还会使优秀的作品变得枯燥乏味,不能还原作者表达的意境和文化氛围。由于这种文化差异的存在,才使我们在翻译英语文学作品的过程中需要对原采用创造性的翻译,发挥一定的创新精神。通过对英语文学翻译手法的分析来看,创造性的翻译手段是英语文学翻译的重要环节,其目的一是满足汉语读者的传统思维和习惯并使他们较容易地接受译作,二是用直白的方式向汉语读者介绍英语,包括英语的语言和文化。其意义是通对英语文学作品的翻译,在保证原文传达意思的准确性之上,融合翻译者的主观创造性,使翻译过后的作品更加生动形象,消除文化差异带来的理解困难,使作品在保持原有精髓的基础上还对中国读者具有吸引力。但是,创造性在翻译中的使用决不可毫无止境[5]。在使用时,要时刻遵循翻译的标准和原则,在处理某些蕴含深意的词汇时,滥用创造性会导致对读者的误导。因此,只有正确利用创造性的手段,才能有效处理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五、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在英语文学的翻译中最为重要的是能否正确处理英文与汉语之间的文化差异。如果不能很好的处理两者的文化差异,将直接影响英语文学的翻译质量,无法正确表达原作的精髓。因此,译者要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双语文化思维,从而提高翻译的准确性。综上所述,能够将作品生动、准确、全面的还原英文作品并被中国读者接受的作品,其处理文化差异的手法就是合理的,值得在领域内传播和肯定。
[1]张洁.英汉语言的文化差异与新闻导语翻译[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01).
[2]叶铭.浅谈英语习语的文化差异和翻译[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2).
[3]杨凤丽.英汉习语的文化和翻译[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05).
[4]姜玲玲.翻译中文化交际问题之刍议[J].校园英语(教研版),2010(04).
[5]彭雁萍.文化视觉下的英汉习语翻译[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