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志愿服务在社区养老中的作用探析

2013-08-15陆育蕾荣文婷

关键词:志愿志愿者养老

陆育蕾,荣文婷

(江苏理工学院,江苏 常州213001)

一、核心概念

志愿服务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系列理论成果并在各种社会活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精神价值。目前志愿服务还没有统一的概念,泛义上指任何人自愿贡献个人时间和精力,在不图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的服务[1]。大学生志愿服务顾名思义即是以大学生为主体进行的志愿服务,参与的大学生一般都是思想觉悟高、乐于奉献、热心社会公益的有志青年,他们在相关组织的引导下所参与的提供无偿服务的实践活动,或以个人名义参与的各种志愿活动等。志愿服务体现了高校思政教育的成果。

人口老龄化随着经济的发展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广泛趋势,而我国由于人口基数大,增速快,老龄化趋势更为严重。另外,我国核心家庭模式主要呈现“4-2-1”倒金字塔状,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经难以满足不断增长的老年人口的需要,城市社区养老模式成为创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社区养老是以社区为基本范围和载体,政府、社区、社会组织及家庭成员共同对老年人提供的全方位养老服务,包括生活照顾、医疗保障和精神慰藉服务。这种模式结合了传统的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优势,有效规避了两种模式的缺陷,从而成为当前适应我国国情的重要社会养老方式。

二、大学生志愿服务在社区养老中的作用

我国的志愿者服务起源于20世纪末,1995年团中央号召发起了“大学生青年志愿者社区援助活动”,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得到了迅猛发展。如今大学生志愿服务已经成为促进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他们的行动遍布于各个领域,尤其是需要长期提供服务的社区养老。大学生志愿者是我国志愿服务的主要力量,他们有满腔的热情、相对固定的空暇时间、较为充分的科学人文知识等,在社区养老服务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社区养老强调社区作为平台充分合理利用社会资源的功能,而大学生志愿服务正是一种高效率且易实现的社会资源,能使社区养老的服务质量得到提升。

(一)节约公共服务成本

传统的公共服务供应模式是由政府不仅充当提供者也兼任安排者,负责筹集资金、架构建设、人才培养和提供服务整个过程,国有企业、公立的医院和学校、国有福利院等都是典型的代表。这种政府包办一切的单中心供给模式必然导致政府税收的增加以及效率的损失,最终造成公民对政府职能的过度依赖。我国老龄化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并不匹配,在社会经济并未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的时候就提前进入了老龄化过程,政府没有足够强大的财政力量应付庞大的养老需求。大学生志愿服务是无偿的,深入到社区基层之后能迅速的发挥其渗透性,提供形式多样并相对稳定的公共服务来弥补政府供应的缺口。

消费个性化、差异化是现代社会的普遍要求,然而事实上政府在繁杂的社会公共管理事务中根本无暇顾及到城市社区养老的这些细致的服务。与政府供给相比,大学生志愿服务具有灵活性、多样性和稳定性,基本能满足城市社区居民的养老需求。与市场机制相比,对于无利可图或者利润微薄的社区服务企业往往是不愿意提供的。大学生志愿者组织可以有效的规避市场固有的盲目性和滞后性,充分利用校园和社会上可以的各种资源,为城市社区提供优质的养老服务。

(二)展示人文关怀

志愿服务的目标往往是确定且相对固定的,社区提供的服务也要建立在老年人真实的需求上。大学生志愿者可以深入社区通过问卷、访谈等多种方式了解老人的详细情况,分析归纳不同老人的具体要求,并有组织有计划的设置服务项目和实施细则,提供包括物质和精神两种层面比较有针对性的服务。

我国经济迅速发展,老人们物质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而子女或不在身边,或忙于工作,老人们尤其渴望精神方面的慰藉,大学生志愿服务正是提供这类服务的生力军。大学生志愿者深入老人家庭,采用“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形势定期倾听老人的心声,抚慰老人的情绪,特别是开解老人的负面情绪,真正使他们感受到来自社会的人文关怀,提升幸福感。这样的服务方式有的放矢,是老人们实际需要的,不仅能得到他们的接受和认同,同时也展现了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公益效用。

(三)丰富社区文化生活

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是衡量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因素。社区是一个区域性的小社会,在这些人群聚居的地方,除了居住环境、生活方式、人际关系等因素外,感情、传统、风俗和人与人之间的互相联系等纽带将人们联结成为一个共同体。社区原有的文体活动一般都是固定的,参与组织的人员相对单一。大学生志愿者接受了高等教育,思想认识水平较高,且大多还具有一些才艺,其中不乏能歌善舞者,他们的参与将大大丰富社区内原本贫乏的文化生活。有条件的大学生志愿组织往往定期在社区内举办文艺演出、纳凉晚会等,或者利用一些大型节日走进家庭慰问老人,应时应景。老人们生活作息时间相对固定,平时生活比较单调,除了子女之外接触的也大多是自己的同龄人,长此以往心境和视野都受到较大的束缚。大学生志愿服务能带来老人们耳目一新的内容,让他们与充满活力的年轻人亲密接触,甚至亲自参与其中,调整自己原有的心态,重新与社会深刻融合,从而真正保持愉快年轻的心态。

(四)提升社区治理水平

我国现有的社区治理结构及制度基本确定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发展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模式,但还无法完全适应快速发展的经济和不断变化的国情。管理人员的思维定势导致工作缺乏创新性,社区资金来源筹措不足、居委会、物业和居民三者关系复杂、社区群防群治力量的薄弱、社区融合性有待提高等问题普遍存在,却尚未得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

大学生志愿者具备较高的文化水平,对社会趋势和热点具备较高的敏锐性,对新事物有良好的接受能力。他们在提供养老服务的过程中往往能发现社区治理的盲区,对一些沉疴旧疾也能提出独到的见解和建议,为社区治理水平的提高发挥充分的谏议作用。大学生志愿者与社区老人等直接接触,能深刻了解该区域内的治理现状,并且抓住主要存在的问题,以及居民对于这些问题的看法。在这些基本资料的基础上,社区工作者只要耐心听取大学生志愿者的想法,予以适当引导和修整,必然能从中发现可行性措施来完善社区治理。

(五)重塑敬老助老风尚

我国传统文化讲究以和为贵,“孝”作为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最基本的道德准则之一,正是养老文化的核心。然而随着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的侵蚀,以及现代工作压力骤增、人际关系紧张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很多人已经渐渐淡化了尊老敬老的思想,甚至以各种借口逃避应尽的养老义务。老人无论何时都是社会的财富,他们年轻时为国家发展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同时也培养了下一代为国家储备了后续发展的人才,年老后理应得到妥善的照顾和社会的尊重。大学生志愿者对社区养老提供的照料和精神慰藉服务一方面满足了老人的实际需要,另一方面也昭示了我国以人为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有助于重塑社会敬老助老的风尚。大学生志愿者代表着即将担负社会重任的年青一代,他们在志愿服务实践中树立了牢固的敬老助老观念,才能在真正走上社会后继续将之落实在行动上,并带动身边的人一起加入爱老护老的行列,推进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并有效的传承下去。

三、结论

大学生志愿服务是社会参与公共服务的重要力量,弥补了政府供应的不足和市场机制的固有缺陷,通过完善动员选拔培训机制、改进激励机制等举措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更好的提供社区养老服务,是缓解社会养老压力,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题中之义。大学生志愿者组织应致力于健全组织结构,强化志愿者服务理念,理顺与社区之间的关系等,充分发挥志愿者参与社区养老的作用,使助人自助的志愿精神能落到刚推动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实处。

[1]吴先浪.志愿服务:公民道德自我教育的有效途径[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8(2):6.

[2]王波.我国大学生志愿者服务SWOT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9):61-62.

[3]张杨.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山东省团校学报,2007,(5):41-43.

猜你喜欢

志愿志愿者养老
高考志愿被篡改,考生该何去何从?
志愿者
我志愿……
我是志愿者
为志愿者加油
养生不是养老
我是小小志愿者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如何防止高考志愿再遭篡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