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校女大学生体育锻炼情况研究分析

2013-08-15刘建明

关键词:体育锻炼体育课体育教师

刘建明

(烟台职业学院 基础教学部体育教研室,山东 烟台 264670)

作为在校期间的女大学生其生理、心理还区域成熟的阶段,如何能够让他们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并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育锻炼当中,这就需要我们的体育教师认真分析并提出解决造成女生锻炼意识薄弱、主动性差的原因及方法,激发他们参与体育锻炼的主动性,为其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目前如何提高在校女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能力是当前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通过对造成在校女生参与体育锻炼能力差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以期能对提高在校女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有一定的帮助。

1.造成在校女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能力较差的原因

1.1 体育课教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体育课教学在各高校的教学课当中仍被当作为“鸡肋”,体育课教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特别是受传统教育的影响,人们对体育课程教学的认识仍有很大的片面性,不能从更高的层次认识到体育锻炼对工作、学习乃至日后对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目前许多高校领导对体育课教学也没有足够的重视,体育教学设备、体育器材购买、体育场馆的修建等经费欠缺,许多学校竟有学生上课没有体育器材可用的现象,更别说给女大学生提供适合女性特点的锻炼器材、项目,使得许多想参与体育锻炼女大学生处于盲目的状态,长此以往她们渐渐失去了锻炼的兴趣。

1.2 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不强

对多所在校女大学生“对健康的认识”情况进行调查我们发现,目前45%的女大学生认为:健康就是身体没有病。正是由于这种片面的观点造成了她们不能积极的参与体育锻炼。另外有许多女大学生虽然知道要想增强自身身体素质必须参与体育锻炼,但因为体育锻炼需要长期以往的坚持运动起来比较辛苦,所以很多同学锻炼几天就放弃了。在平时课堂上与同学们交流时会发现很多女同学经常说到:“明天早起锻炼啦”“以后天天早起去爬山”“明天开始去打羽毛球”等之类的话,而实际上大多没有付诸行动或是只参与了几次因为太累的原因就放弃了。

1.3 缺乏针对女生特点的教学课程、方法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刚入学的大学女生其实对体育课程教学是充满憧憬的:一是许多女大学生希望男、女生分开上课。大学阶段的女生在生理和心理还趋于成熟的阶段,一般表现为内向、对外部事物较为敏感,不希望在同学面前特别是在男同学面前表现自己柔弱的一面,怕上课时动作做的不好被男同学嘲笑。而实际上目前高校男女生分开上课的并不是很多,即使有些高校对男女生分开教学也都是在一块场地上进行,这就造成了她们在上课时只是被动的学习,主动性没有被调动起来,慢慢的就失去了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二是能有更多可选择的课程。刚入学的女大学生希望体育课是丰富多彩的、充满活力的,自己可以选择喜欢的体育项目参与锻炼,而到了实际的课堂中她们发现在高校期间的体育课设置与在高中阶段、初中阶段的体育课程设置没有很大的区别,体育课的教学模式也是传统的教学模式,项目的配置上也是传统的跑步、篮球、足球等男同学参与较多的体育项目,不能满足女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需要。

2.提高在校女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行为的几点建议

2.1 完善体育场地建设、体育器材的配备

体育场地、器材是上好体育课的前提保障,对提高教学质量,圆满完成教学任务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场地建设、器材购置上应多考虑女生的特点,多购置一些适合女生特点的运动器材。对于一些短期内无法修建体育场馆、购买运动器材的学校,体育教师要结合女生的实际情况,和同学们一块制作适合女生运动特点的简易教学器材,这样做一方面改善教学条件,另一方面通过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调动了他们参与体育锻炼的主动性。

2.2 丰富教学内容

要让女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最主要的就是提高她们的参与锻炼的兴趣,因此体育教师就要积极的向她们传授科学的锻炼方法,引导女生参与一些适合女生特点的运动项目,如健美操、游泳、体育舞蹈、网球、羽毛球等,而当女生处于月经期间,就要安排一些活动量相对较小、趣味性高的运动项目。通过主动参与一些列的体育运动让她们从中获得自信、体验运动带来的愉悦心情以稳定她们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并养成参与运动的习惯。另外,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教师还应组织同学们观看一些高水平的比赛,在观看后教师对比赛进行一定的讲解,一方面提高她们鉴赏比赛的能力,另一方面有助于接受体育比赛中美的享受与熏陶,从而激发女大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有被动参与转为积极参入,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2.3 注重课外参与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

女大生在对体育课堂教学内容、形式的要求上希望不同与她们在高中阶段体育课堂教学,她们希望课堂内容丰富多彩、教学形式能适合自身特点、能够更多的参与到体育运动当中,因此,鉴于体育课实践性强、需练习频率大的特点,采取课堂教学与课外辅导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强化学生锻炼的意识。课后体育教师应与该班级学生共同制定课后锻炼计划,此计划可由同学们自己制定,体育教师帮助修改、完善。根据课后锻炼计划,同学们按计划出来锻炼身体,体育教师帮助他们解决运动器材、场地并进行相应的辅导。通过学生一段时间的学习,教师可以组织不同班级或班内分组来进行项目比赛,比赛中的裁判由学生担当,让女生能从比赛中得到锻炼。而对于班级中素质较差或课堂中没有完全掌握所学技术动作的同学,教师应积极主动的联系该同学进行课外辅导,使其能完全完全掌握所学动作,增强其参与体育锻炼的信心。

2.4 注重学业评价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掌握同学们的学习情况,并对同学们的学习态度、最终成绩认定做出公正的评价。公正、有说服力的评价有助于提高她们下一步目标的达成与锻炼热情的提高。如我在实际教学中遇到这样一名女同学,其本身的综合素质不高,掌握动作的能力较差,但每节课都在积极的学习,课后也积极的复习所学动作,但鉴于能力的原因成绩一直得不到提高,在中测时实际成绩在所在班级的末尾,但我却给了她高分,当时有同学问我为什么她成绩不好却给了高分,我说她的成绩包含态度分。随后的课堂教学中她积极的向我请教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我也会积极的向她答复并给与她一定得鼓励。在随后的期末课堂测评中,她的技术动作掌握程度竟然是我们班最好的。

3.小结

要想提高在校女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能力首先要进行的就是体育课堂教学改革,包括教学内容、项目的选择、教学方法上的改革,在课堂教学中明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体育锻炼能力培养的安排,并将课外体育锻炼内容、课外体育辅导纳入纳入体育教学整体规划当中。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并尊重其个性特点,多手段,多形式激发参与锻炼的兴趣,使女大学生由“要我练”向“我要练”转变,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最终提高其参与体育锻炼的能力,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1]魏秋珍.女大学生体育锻炼能力和习惯的培养[J].浙江体育科学.2004,26(2):76-77.

[2]刘建华,许硫成,刘小湘.体育教学应重视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J].四川体育科技,2002,6(2).

[3]王翠华.体育教学中的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1,15(2):1-2.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体育课体育教师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体育课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一堂遗憾的体育课
体育教师应重视自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