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高职政治课中渗透人文教育
2013-08-15梁燕
梁 燕
(茂名职业技术学院 思政部,广东 茂名 525000)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指高校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对大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社会性教育。而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如何,对整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也就是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对合格大学生的培养;影响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是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影响到国家未来的发展。”[1]这句话一点不为过。但现在的状况是,高校思想政治课往往处于一种尴尬的局面:在一些高校,特别在注重专业教育的高职院校是属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可以不要”课程设置。[2]可以说在许多学生心目中,乃至一些教师心目中,高校思想政治课是可有可无的,是一门为了国家教委的要求不得不设的科目,是一个再副不过的副科。近年来,教育部不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努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课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积极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推进实践教学、案例教学等等,是为了能够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感染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可以看出我们党是高度重视思想道德建设,做出了具体的部署,明确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这是在对十七大报告中所提出的“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的要求上的进一步加深和提高。十七大、十八大都提到了人文关怀,可以得出党中央对人文关怀的重视,而人文关怀应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维度,而饱含人文关怀的人文教育也可以为思想政治工作所用。发端于西方的人文关怀,是指以人文精神为思想内核,以充分尊重人、理解人、肯定人、丰富人、发展人、完善人,即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内在尺度的一种价值取向,其核心在于承认和肯定人性的价值、意义和人的主体性。作为以人文关怀为生长土壤的人文教育,已发展成熟并形成系统了,其核心就是人文精神,其实质就是人性教育。因此,笔者认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注重将人文教育渗透其中,也就是很好的贯彻了我们党所要求的“人文关怀”。
何为人文教育?当今学术界比较占主导地位的说法就是:教会做人的教育,对受教育者进行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目的引导学生如何做人,以提高学生对社会关系、人际关系、物我关系的认识和处理能力,引导他们形成一定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审美观等为目的的教育。其本质在于启发青年、寻求人生的意义,在正确意义的导向下完善人的个性、发挥人的潜力,创造有价值的人生。而高校思想政治课属于德育课程,出发点和落脚点都离不开人,是一种培养人、塑造人、发展人和完善人的教育活动。“思想政治课是以传播和弘扬人文精神为载体手段,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人的生存发展提供智慧资源和精神动力。”可以说在教育对象和目的上,人文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是具有交叉重叠之处,都是 “以人为本”、“一切以学生为出发”。“使其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切入点和重要内容,既可以扩充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拓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途径,又可以满足学生人文关怀和全面发展的需要”。[3]
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多侧重于应用性教育的目标,职业教育凸显的是专业技能教育。大多数的高职院校的教学、科研都围绕专业转,注重学生操作技能的训练,强调专业技能的培养,大多满足于让学生获得从事某个职业所需的实际知识和技能。但这些高职院校在重视技能教育的同时,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人文教育,导致学生的人文素质偏低,制约了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如今的思想政治课教育也忽视了人文知识教育和人文精神塑造,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实效不高。”[4]曾任哈佛大学校长的尼尔·陆登庭说:“教育从根本上说是一个人文过程,是有关价值的事情,而不仅仅是信息或知识。”这也就是说,高等教的基本的内涵首先是对人文精神的追求。国外越来越多的工科高校注意到这点,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因而,高职院校应该是既要立足于专业的需求,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既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事,又要教会他们如何做人。所以,我认为在高职思想政治课进行思想教育时将人文教育渗透到里面有着专业的优势,是可行的。在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中,人文教育是指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关心人丰富多样的个体需求,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如何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渗透人文教育呢?结合个人的教学经验和学习他人的优秀方法,我认为:第一,教师要注意挖掘教材中深刻的人文内涵,以人文精神作为切入点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相对来说,思想政治课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功能、社会价值比较看重,对促进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关注大学生终极追求的人文价值则重视不够。“对于大学生而言,纯粹谈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是不管用的。只有闪烁着人文光辉的理论和思想,才更能使大学生通过对自我价值的追求,逐步认识到社会价值的意义之所在,从而超越自我。”[5]例如,在讲政治思想理论的时候要不时结合相关的政治事件、社会现实,及时将其中涉及的人文背景、蕴涵着深刻的人文内涵讲透,让学生从中有所感悟,领略人文精神,避免干巴巴说教,让学生心悦诚服的接受教育。现在的思政课都是采用多媒体授课,在引入新课程的讲授时,教师所选用的音像视频资料、案例应选取有着浓厚的人文价值、人文关怀的事例,让学生融入其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高校思政课有一门《形势与政策》的课程,是结合国内外形势与政策紧密联系的专题来讲授,是帮助大学生认识当前国内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深刻理解和领会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而设置的。教师在结合时事材料,要积极渗透人文教育,使整个教学过程超出纯粹对知识的把握,上升到人文精神的层面,使知识化为精神,达到政治人文知识的内化。像2013年两会召开前后所出现的北方天气雾霾、地下水污染、食品安全等,不是指停留在表面的实例分析,而要从事件的背后: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中的诚实与信用原则来讲授,告诉学生:从人文精神教育角度看,实际上人类的经济活动是一种人文活动。市场经济中的平等、公平、诚实守信用等原则,实际上属于伦理道德的范畴。那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中的诚实与信用原则,体现了一种极具人文价值的社会思潮······不仅实现了对知识的传授,还对学生进行价值取向的教育,更形成一种道德的追求。[6]比如在讲辩证唯物主义常识的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时,从当今我党所要求的求真务实精神来讲起;从对学生进行“发扬与时俱进”的精神品格教育,来展开唯物辩证法中“结合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等哲学原理的教学等等。[7]这些都说明了,只要教师愿意挖掘,是很容易做到政治知识和人文精神相融合的。
第二,加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能够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教育实施起来更加具体化、系统化。中国传统文化包含非常丰富的内容,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包括“人文”精神、“自然”精神、“会通”精神等等。其中,人文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灵魂。“中华人文精神的特征是重视人的道德修养,主张人们通过自身的修养与学习,成为高尚的、有理想的人;重视家庭伦理在社会中的地位,希望建立“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这种精神培养了中华民族的美德:积极进取,坚韧不拔,敬老养老,救济孤残,勤俭持家,修身齐家治国,这些美德至今仍然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8]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流传至今,不管是什么时代,对学生的成长都起着积极的影响,影响着他们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提升精神境界,丰富内心世界,到唤醒主体意识,塑造个性化,到培养伦理情怀,提高道德素质,最终达到构精神家园,有利于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思政教师,要多途径引导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的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化,其中也包含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中富有生命力和活力的部分。学生只有在充分了解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基础上,才能更全面、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9]作为高职院校,大多数为地方性高校,植根于地域文化中并相辅相成。思政教师在讲课中,应当挖掘并利用这种特色鲜明的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加强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的特色教学,进而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能事半功倍。教师在讲解事例时能就地取材,发挥乡土优势,学生感到亲切,在心理上增强了可接受性,容易唤起学生潜在的道德情感,对个体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学生这种的爱国、爱乡、爱校、爱社会的人文教育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
一个社会是否文明进步,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应取决于公民思想道德素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是全国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的主渠道,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途径,能有力促进公民道德素质的提升,巩固和发展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道德主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效果之好坏影响甚大。只有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拓宽教育途径,创新教育方式,才能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渗透人文教育,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不失为一种与时俱进的方法。但是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并不是容易的事情,并非是一朝一夕、一人一力就可以实现,是方方面面考虑努力实践才可以达到的。
[1]苏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研究[J].太原科技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2]周龙燕.高校政治课必须重视人文教育[J].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1).
[3]王瑞兰.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6).
[4]李芳.人文素质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武汉大学2005年硕士论文.
[5]叶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精神教育[J].企业家天地.理论前沿,2005-9.
[6]张国东.高中思想政治课培养学生人文精神之我见[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3).
[7]鲍玉华.护理专业政治课教学应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J].中国新技术产品,2010,(24).
[8]袁春乾,陈颖.人文精神是传统文化的灵魂--张岂之教授谈中国传统文化[N].西安晚报,2007-7-30.
[9]苏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研究[J].太原科技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10]管锦绣,张三元.马克思文化批判思想的两个向度及其当代意义[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3,(2):114-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