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生态文化教育提高大学生素养

2013-08-15

关键词:意识素养生态

江 山

(九江学院 外国语学院,江西 九江 332005)

当今世界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科学与技术已经给人类和自然界带来了一些不良后果和负面效应,这些负面效应向人类提出了严重的挑战。我们所生活的这个地球正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城市上空弥漫着雾霾,空气中有害的污染物质的浓度已有害健康;大多数河流、湖泊、地下水和近海水质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有的淡水不仅不能饮用,还不能用于灌溉农田;森林破坏,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物种灭绝等已经成为损害经济持续发展的严重问题。反思我们所面临的生态危机,这些问题不仅仅出自人类的行为,更来自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态度及观点。如果缺乏生态意识的支撑,生态文明观念淡薄,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就不能从根本上得到遏止。因此,培养和提高公民的生态文化素养尤为重要,而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最重要基地和摇篮,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政治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生力军和骨干力量,他们生态文化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生态环境状况的好坏。加强生态文化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素养,促使他们把这种素养内化为其思想及行为,并且去影响其他人,对提高国民的整体生态文化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生态文化是新的文化,其实质是指人类的环境意识,集中表现为人类社会经济与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文化是完全按照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价值观,建设尊重自然的文化,实现人与自然的共同繁荣,使人类精神文化沿着符合生态安全的方向发展。从生态文化的角度,帮助大学生建立起生态意识和生态思维,使大学生成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中坚力量。由于生态文化时代的社会主体是知识分子,在大学生的人文文化素质教育中加强生态文化的教育已刻不容缓。当前,尤其应当把生态意识和生态思维方面的教育放在一个突出重要的位置上。对于大学生们开展生态文化教育需要涉及许多方面。本文着重从营造绿色校园、开展有关生态文化建设方面的活动、优化课程设置以及提高教师的生态文化素养和在大学生群体中开展绿色消费教育来进行阐述。

首先,营造绿色校园和让学生们充分认识到当今面临的环境问题以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自然环境的迅速恶化,必然使人类文明随之衰落。人以文化方式生存,面对环境的压力,人类必须选择新的文化形态去适应环境,谋求生存.这个新的文化形态就是生态文化。大学生做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在文化形态的选择方面必须首当其冲。先进的校园文化既包括浓厚的学术氛围、丰富的文化生活、和谐的人际关系、文明的生活方式,也包括提高大学生的生态素质水平。在生态化校园建设的物质层面,要树立“生态平衡”观念和“环境保护”、“资源节约”意识。

其次,积极开展校园有关生态文化建设方面的活动,通过生态文化教育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大学校园是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场所,在校园里进行生态文化教育有利于建设学校良好的和谐、文明环境。在学校中开展学术讲座。利用世界“地球日”、“环境日”围绕“拯救地球”、“生态文化”等专题开设生态文化教育讲座;聘请生态文化底蕴深厚、生态文化修养较高的专家学者举办讲座,进一步提高师生的认知水平。使之确立起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的价值观、伦理道德观和应有的态度;同时与团委、学生会联合,参与社会宣传教育活动,并以各院系或班级为单位进行系统讨论。大学生社团组织在大学生中具有很强的感召力和影响力,许多学校都注册了几十个社团组织,在社团组织中积极开展生态文化知识的学习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到“植树节”、“地球日”、“戒烟日”、“世界水日”等纪念日的宣传教育活动之中去。学生通过直接参与这些活动,把生态意识自觉落实到行动上,从而加深大学生对保护自然环境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他们对生命的关爱, 对祖国、对家乡、对自然的热爱,陶冶他们的道德情操。

第三,优化课程设置,把生态文化教育引入课堂,在课堂的主渠道中渗透生态文化知识。要提高大学生的生态文化素养,应对高校课程体系结构进行改革,构建完整的生态文化教育知识和思想理论体系,把生态文化教育纳入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中,整体布局,科学实施。生态文化教育是跨学科的教育活动,旨在培养大学生的生态意识,使他们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应将生态文化教育与各专业的课程紧密结合起来,高校应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引导所有学科专业重视生态文化知识的渗透。如外语专业学生在学习外国文学时,教师可以结合生态文学来讲授。生态文学是探寻生态危机的社会根源的文学。生态文学表现的是自然与人的关系,而落点却在人类的思想、文化、经济、科技、生活方式、社会发展模式上。生态文学研究者乔纳森·莱文说得好:“我们的社会文化的所有方面,共同决定了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生存的独一无二的方式。不研究这些,我们便无法深刻认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而只能表达一些肤浅的忧虑……因此,我们必须花更多的精力分析所有决定着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和生存于自然环境里的行为的社会文化因素,并将这种分析与文学研究结合起来,……历史地揭示文化是如何影响地球生态的。”学生在学习生态文学的过程中,学会从生态的角度看待文学,了解外国生态文学作家的生态观点和思想,从文学中更好地理解生态,更深层次地让学生理解与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第四,大学生生态文化素养的高低,决定了他们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对待生态环境的态度,是能否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教师的生态文化素养对学生的影响无疑占据了重要地位。高校教师的生态文化素养是通过经常修习涵养而积淀所得,它来自于教师对于生态文化的深切体悟。可以说,生态学识水平是生态文化素养在教师知识宽度和深度方面的体现。生态文化教育是跨学科的教育活动,旨在培养大学生的生态意识,使他们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这就要求教师将生态文化教育与各专业的课程紧密结合起来,强化学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态意识,使他们自觉地防止污染,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为此,高校应利用自身的优势,引导所有学科的教师建立起生态文化认知体系。一是聘请从事生态专业教育的教师,尤其是生态文化底蕴深厚、生态文化修养较高的老教授、老专家举办讲座,帮助教师学习生态文化知识。二是各教研室在教研活动中加入生态文化知识的研讨和学习,在广大教师中形成一种提高生态文化修养的文化氛围。三是增加教师的学习进修机会,通过一些非学历教育的进修,学习有关生态科学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容,不断构建其合理的知识结构。从而胜任时代赋予的角色使命,更好地开展生态文化教育。

当然,在大学生群体中还应该开展绿色消费教育,引导学生形成崇尚自然,追求健康理性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树立绿色消费意识。绿色消费意识是生态文化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消费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倡导消费者在消费时选择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二是在消费过程中注重对垃圾的处置,不造成环境污染;三是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崇尚自然、追求健康,在追求生活舒适的同时,注重环保、节约资源和能源,实现可持续消费。西方所倡导的消费主义在价值观念上体现为物质主义和享乐主义,它割裂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把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对自然界进行无限度的掠夺与挥霍视为天经地义,使自然界遭受到前所未有的破坏,造成人类的资源危机与环境危机。消费主义对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影响日深,我们要引导学生转变消费观念,在追求生活舒适的同时注重环保,重视环境卫生,提倡勤俭节约,反对挥霍浪费,学生既是接受绿色消费教育的客体,又是积极参与绿色消费的主体,因此要鼓励学生在日常消费中自备餐具,尽量少用一次性制品,如一次性饭盒,一次性筷子等,在生活中学会旧物利用,尽量地分类回收,像废纸、废塑料、废电池等等,使它们重新变成资源,共创节约型校园的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绿色消费意识并转化持续性行为,提高学生的生态文化素养。

当前,多数大学生对于生态文化的理解是非常浅薄的,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的认识也远远不够。面对这种状况,我们认为有必要适时地调整高校的教育策略,把生态文化教育纳入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全面迅速地开展起来。大学生们通过对生态文化知识的学习来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不断提高生态文学艺术修养和生态道德观念,建立环境意识,保护我们共同生活的地球。建立起相互尊重的人际关系、爱树惜草的良好传统,陶冶人文精神的校园景观,形成良好的氛围和德育养成环境,更有利于做好生态科学的基本常识和基本规律教育的宣传工作,这是大学生培养生态素质教育的基础。绿色的校园生态对学生价值观、道德观的确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也促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充满民主与和谐、爱与关怀、尊重与友好、理解与信任的价值认同,使学生在大学生活中学会与他人相处的正确社会行为规范,从而获得对现实评判的标准、对价值的选择、道德的取向,潜移默化地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在对大学生进行人文文化素质教育方面,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应与正确处理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人与自己的关系问题并重。只有这样,才能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人才。

[1]邹和平.浅议大学教育的生态化[M].高等理科教育,2003.

[2]顾成昕,等.关于在大学生中开展生态文化教育的调查与思考[J].大连大学学报,2001,(2).

[3]黄玮琍.浅谈大学生生态文化素养的培育[J].高教论坛,2009,(12).

[4]余谋昌.生态文化:21 世纪人类新文化[J].新视野,2003,(5).

[5]王强.关于高校生态文化教育的探讨[J].江苏高教,2007,(2).

猜你喜欢

意识素养生态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生态养生”娱晚年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住进呆萌生态房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生态之旅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