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研究述评

2013-08-15孟毅辉肖建平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竞争力建设

孟毅辉,肖建平

(1.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省行政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6;2.湖南师范大学,湖南 长沙 410081)

先进文化是经济发展、政治民主、社会进步、生态和谐的精神支持和智力保障。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主旨和要义。党的十六大号召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类似地,十六届三中全会也指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政策,促进各类文化产业共同发展;之后,十七大要求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十七届六中全会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迫在眉睫;随后,十八大强调要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自十六大以来,虽然文字表达上历经“文化软实力”、“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细微改动,但党中央加强文化建设,增强文化实力和竞争力的精神和要求从未改变。围绕党中央“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精神和要求,全国各社科院、党校、高校有关学者围绕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存在问题、现实意义、改进对策、调查研究四大主题进行了理论探讨。

一、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存在的问题

存在的问题有大有小,既包括中央层面的政策导向或战略抉择问题,也包括地方层面的执行力度或自主研发问题。针对中央和地方工作的不足,学界从宏观和微观视角加以研究。

陈彩珍认为十六大以来,我国文化建设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仍存在问题:一是文化产业的发展存在“战略性短缺”问题,文化发展落后于经济,这尤其表现在文化产业发展滞后;二是文化产业的贸易逆差触目惊心,版权贸易中的软件、图书和电视节目大量进口而极少出口;三是文化产品的供给与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不相适应,并指出其成因是文化购买力不足和优秀文化供给不足。[1]我国文化产业贸易“逆差”现象已是不争的事实,正如赵启正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中国在对外商品贸易上是顺差,而对外文化传播却存在“逆差”,中国文化思想在对外传播中效果不太好,中国书刊、报纸、电影、动画等文化产品等出口很少,但版权贸易又非常重要。赵志也认为,在经济领域,我们看到中国的贸易顺差,为我们带来了巨额的物质收益,大量的“中国制造”远销海外;而在文化领域,现在却出现了明显的交流逆差。[2]武铁传认为我国文化“软实力”存在的问题有四:一是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文化发展不平衡;二是政府定位不明确,文化管理体制、机制制约文化发展;三是文化市场发育不成熟,文化产业集约化程度低;四是文化出口能力弱,文化贸易逆差严重。这篇文章提出的四个存在问题较其他更宏观、更全面些。[3]

除了从整体宏观指出存在的问题外,也有学者分地区、分门类探索文化建设的不足之处。例如,麻勇斌《贵州文化发展存在的几个实际问题与对策建议》总结了贵州省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文章认为第一类是涉及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有效推进的问题:包括文化体制改革工作的推动与释放文化单位的发展活力之间存在间隙;文艺院团的改革要取得突破的条件还没有完全准备到位;机制、机构、人才同文化发展的实际要求不够协同;第二类问题是自主发展的能动性问题:职能部门的能动性还有待加强;文化发展主体的能动性还不够;第三类是文化“走出去”的条件性问题:“走出去”主体的远程经营能力有限;“走出去”的内容质量有待更加提高,政策体系需要更加健全。[4]例如,常书铭《增强文化软实力 提高综合竞争力》一文针对的主体是山西省高平市,文章的建议分别从突破发展理念,深化体制改革,加大扶持力度,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文物保护和收藏工作,营造良好文化创新环境和培养人才七个方面提出的。[5]又如,邱丽莉《农村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与措施》一文总结了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突出的有文化基础设施陈旧,建设缓慢;财政投入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大;文化队伍积极性不高;活动形式较单调、落后;腐朽、落后的文化在一些地方尚存。[6]

二、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意义

意义方面的研究成果不多,且大同小异,都是借鉴了党中央相关决议或重要报告的权威观点。

由彭国华、杨学博执笔的“首届中国文化软实力高层学术研讨会”报告认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综合国力,维护文化安全的需要。[7]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认为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义重大,因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有助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有助于增强文化软实力,有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8]这些文章的着眼点都针对国内,但事实上,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还有助于扩展中华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思想的国际影响力。党的十七大报告和十七届六中全会决议全面详细地总结了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意义。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认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三、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对策

其一,北京、江苏、湖南是国内首批进行文化体制机制创新的地区,其理论探讨较为充分。由马莉媛代北京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执笔的《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首先分析了近年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原因:一是我国经济繁荣发展;二是文化体制在改革;三是各地政府出台文化发展激励政策;四是科技与文化不断融合;然后就政府与企业、理念与技术、结构与规模、科技与文化等多个方面细致地提出了14条建议。[9]由沈萱执笔的江苏省文化产业发展研讨会会议报告认为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首先要认清形势,抢抓机遇,应对挑战;其次要把握新趋势,开拓新视野,借鉴新经验,即重视研究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的新特点,重视研究把握新媒体,重视文化与经济的融合渗透;还要以改革为动力,创新思路举措,创新机制,即制定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的政策法规,重视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研究,推进城市文化和区域文化建设,推进文化产业的体制创新,促进文化产品的推陈出新,培养各类文化产业人才。[10]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认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一是要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二是要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三是要认真落实文化产业振兴计划,精心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四是要精心打造中华民族文化品牌,提高我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11]

其二,美国、欧盟、日本、韩国是文化产业强国,“在世界文化产品的市场交易额中,美国占有43%的份额,欧洲34%,日本10%,韩国5%,除日本和韩国以外的亚洲和太平洋国家仅占4%”[12]P227。它们的经验教训值得我国学习反思。齐勇锋及其学生李平凡共撰的《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一文详细介绍与总结了文化帝国——美国、动漫王国——日本、后起之秀——韩国的经验,认为促进文化发展要注意五点: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继承中华传统文化,借鉴世界文明成果,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提高文化创新能力。[13]同样地,赵建华也是从介绍美国、韩国、日本、法国的文化发展战略和历史入手,引申出我国的文化增强对策,即要注重品牌建设,要放眼世界,注重科技创新,还以《喜洋洋和灰太狼》为例强调要注意文化产品的喜剧感和亲和力。[14]赵建华在另外一篇文章《建设文化强国 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着重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文化向心力,必须全面提升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必须不断加大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必须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15]

其三,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需要“唤醒”文化自觉,而“唤醒”的主体是高校。张东玲、林跃忠认为增强文化软实力、竞争力、创造力需要唤醒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而“唤醒”的主角是各大高校;方法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下,实现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融合的要点包括转变教育观念、优化课程设置、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合理的教育管理体制、丰富健康的校园文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16]与此观点类似的是谭献民的《“唤醒”湖湘文化资本价值的若干思考》,该文认为唤醒湖湘文化资本价值要以高校文史专业教师作为文化创新的人才队伍,并以此作为认识转变和体制改革的“突破口”之一。[17]

其四,最具特色的文章将国情、党情、社情与省情结合起来寻找对策。刊登在《安徽日报》的《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发展》将党的十八大报告与安徽省《文化强省建设实施纲要》的政策以及安徽省社科院、党校、高校专家学者的解说紧密结合,分别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加强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项目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四大方面结合具体国情、省情、社情阐述了对策和政策。[18]陈立旭则是结合浙江省实际情况提出对策,他认为十八大报告为文化强省建设指明了方向,为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浙江省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着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着力把文化产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19]

除此之外,张雪英《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基本路径》一文以宏观视角从理论上论述了增强文化软实力的基础,即是提高文化凝聚力,发展文化生产力,弘扬文化传承力,提升文化传播力,激发文化创造力。[20]柯锡奎认为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在发展方向上,要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发展思路上,要坚持协调和互动;在发展方式上,要注重创新和创造。[21]2013年始,人民网、新华网等中央和地方网站纷纷转载《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一著中关于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五点精简建议:一是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二是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三是提高传播能力;四是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五是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22]P70

其五,省、市、区的实践活动和调查研究

首先,概述部分省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理论与实践。张造群《提升广东文化形象增强广东文化实力》一文认为文化形象建设是提升软实力的重要内容,广东亟需进一步改善文化形象。为此,一是要提高文化自觉,准确定位广东文化形象;二是要积极参与主流文化建设,勇于掌握文化话语权;三是要提高公民文化素质,改变广东人只会赚钱的形象;四是要提高人文社科研究水平,培育一批大师级的人才;五是要坚持保护和利用相结合,开发好历史文化遗产。[23]《重庆日报》报道黄奇帆参加市政协会议第三联组讨论时指出要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从而不断增强文化竞争力。[24]《云南日报》报道云南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会议强调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培育一批有自主创新能力、有知名品牌、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以提高云南文化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力。[25]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委、拉萨市委书记齐扎拉认为,音乐有利于培养人们爱国爱民、积极向上等高尚情操,必须推动藏区音乐发展,从而提高西藏文化实力和竞争力。[26]宁夏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蔡国英在讨论党的十八大报告时指出,宁夏要通过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来扎实推进文化强区建设,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27]

其次,概述部分市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理论与实践。彭丽花、马仙玉、林宏丹三位学者调查分析了福建省泉州市的文化建设现状,认为泉州市走出了一条具有侨乡特色的发展路子,形成了以市场化为制度基础、民营经济与外向型经济互相促进、县域经济发达、品牌优势突出的鲜明特色。此外,作者还提出了增强该市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相关建议,一是传承创新闽南文化,以增强泉州城市吸引力;二是提升政府服务能力,以增强城市凝聚力;三是推进文化产业发展,以增强城市创新力。[28]张掖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康清介绍了历史文化名城甘肃张掖市项目带动、集约发展以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的做法,具体而言是利用优秀资源和文化遗产,打造具有浓厚而独特西域特色的文化产业;准确把握市场规律,重点打造红色文化产业带、历史文化产业带、民族文化产业带、佛教文化产业带;提高基层文化建设水平,培育社火、耍狮子、皮影戏、剪纸、烙图等基层特色文化品牌。[29]《阿克苏日报》报道地委书记黄三平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了新疆阿克苏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经验,他说阿克苏将一如既往地以打造“龟兹文化”和“多浪文化”两大地域文化品牌为重点,以踏实务实的“黄牛精神”和跨越式发展的“袋鼠步伐”为策略推进阿克苏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增强区域竞争力和影响力。[30]

最后,概述部分区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理论与实践。典型代表是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区,《九江日报》报道了庐山区通过不断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步伐,大力实施“文化民生”工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以提高文化软实力,增强区域竞争力的事例。[31]

此外,有的文章高度评价了新闻传媒业对于发展文化建设的现代传播体系的重要意义。如郑保卫的《完善服务功能 增强整体实力 构建现代体系 提高传播能力》一文是在十八大报告“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提高传播能力”的号召下写就的。文章提出了增强文化产业的排头兵——新闻传媒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对策,对策包括加强新闻传媒业工程建设、发展新型新闻传播业态、构建现代新闻传播体系三个层面。[32]吴筠、张裕《发展文化产业重在创新》一文也认为作为文化产业的排头兵,媒体产业将是未来经济的重心,发展文化产业离不开新媒体产业,文化产业和媒体产业都重在创新。[33]正如吴桂韩《中共十七大以来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述评》的反思部分认为,加强文化传播媒介建设与传播艺术研究有助于增强文化传播能力,扩大文化传播范围、影响范围和影响效度[34]。也有的文章探讨了公益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以及二者和谐发展的方法。如钟天娥、范永明《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一文分析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关系,推出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和谐发展的原则和对策。这篇文章的研究主题具有一定的新颖性。[35]

五、简评

十多年来,国内学者以问题和对策为重心对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进行研究并呈现出内容丰富、成果显著的特征。但学界的研究也存在一些盲点或深入不够、研究不细的地方。

首先,部分学者认识到我国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尚存不少问题。他们以宏观与微观、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进行研究,从这些研究成果可以总结出我国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集中在五点:最为严峻的当属文化产业方面:处于贸易逆差现状,对外开放程度不够,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民族品牌影响不大,产业规模程度过小,产品质量整体过低。二是文化事业方面: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极不平衡。三是政府职责问题:政府权责模糊、定位不明,文化发展体制机制不成熟,政府“看不见的手”过多干扰市场规律的支配性作用。四是产品供需方面:既存在文化购买力不足、消费力不强的问题,也存在优秀文化产品供给不足、供不符求的问题。五是人才队伍方面:全国各地人才队伍分散,缺乏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基地和团队,文化工作者和研究者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没有调动起来。

我国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不如美、日、韩,表明文化建设尚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不能杂糅在一起。比如有的是宏观上的指导思想、理念路线偏差,而有的是微观上的方针政策、方法技巧问题,这需要学者加以区分、细分,这对于寻找相应对策作用极大。另外,我国文化安全建设,抵制发达国家文化霸权和文化殖民,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公安民警、预备役的文化建设等主题都值得深入研讨与反思。

其次,党中央和多数学者意识到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具有深远而巨大的战略意义。意义包括国内和国际两大方面。增强文化实力和竞争力对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创造力和自尊心,提高综合国力,拓展国际影响力,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意义重大;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影响深远。

文化建设在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十八大都得到了高度重视,那么,它与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精神文明建设有何异同?文化建设是如何一步步被提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同等重要的高度?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相比,显著特点、重点、难点表现在哪里,又如何一道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些问题都是亟待梳理和探究的崭新主题。

再次,大量学者思考和提出了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具体对策。这些对策可归纳为五点:其一,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其二,加强文化事业服务设施建设的均衡协调发展,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其三,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其四,坚持“迎进来、走出去”战略,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方针,实现文化领域推陈出新、对外开放;其五,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人才队伍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这些对策多位一体、相互作用,较为全面宏观地总结了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方法。但是今后还须更加细致深入地剥开每个指导型对策下的关系问题。如整体实力与软实力的关系,整体实力与竞争力的关系,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辩证统一关系。还应认识到:一、增强文化整体实力与竞争力的着眼点和落脚点都是以国内为主,以国外为辅;二、把握数量与质量、规模与体制、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文化发展规律与市场经济规律的协调统一;三、文化传承推动文化创新,创新须结合传承;文化创新延续文化传承,创新是新一轮的传承;四、人才是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的关键因素。

最后,有些省、市、区的新闻工作者介绍了当地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重大事迹和主要活动,科研工作者则将党中央文件精神与地方具体实情密切结合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调研,探索出适合本地实际的发展建议。将中央指示与地方实情,理论研究与实践调研相结合探究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做法是值得赞扬和推广的。

但长期以来,学界的研究偏于宏观与理论,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山区、乡村地区文化建设的现状、瓶颈深入调研不够,有影响力、震撼力、说服力的文章不多。事实上,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源泉在基层,主体是群众。只有群众喜爱与认可,文化产品才有出路,文化建设才算成功。只有根源于乡土中国、立足于底层民众,文化产品才能得到大众的喜爱与认可。因此,文化研究必须深入基层、走进群众,从而扩展我国历史文化、传统美德、风俗民情、思想理念在国际意识形态领域的服务力、吸引力、感召力。

[1]陈彩珍.发展文化产业 增强文化软实力[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8,(3).

[2]赵志.发展文化产业增强文化软实力[J].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4).

[3]武铁传.我国文化“软实力”存在问题及提升路径探析[J].理论前沿,2009,(7).

[4]麻勇斌.贵州文化发展存在的几个实际问题与对策建议[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5]常书铭.增强文化软实力 提高综合竞争力[J].晋城政务,2007,(9).

[6]邱丽莉.农村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与措施[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

[7]彭国华,杨学博.不断增强我国文化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N].人民日报,2009-12-15(7).

[8]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洪向华执笔.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N].经济日报,2012-12-04.

[9]北京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马莉媛执笔.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N].经济日报,2012-01-20.

[10]沈萱.创新体制,加快发展,增强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N].新华日报,2003-10-28。

[11]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提升文化整体实力[N].山西政协报,2011-07-27(00B).

[12]范周.中国文化产业新思考[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

[13]齐勇锋,李平凡.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J].时事报告(大学生版),2011,(2).

[14]赵建华.增强文化竞争力 提升文化产业发展[J].杭州(生活品质版),2012,(3).

[15]赵建华.建设文化强国 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12,(6).

[16]张东玲,林跃忠.唤醒文化自觉 增强文化软实力[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2),2008-05-31.

[17]谭献民.“唤醒”湖湘文化资本价值的若干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6).

[18]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推动文化事业全面发展[N].安徽日报,2012-11-13(T3).

[19]陈立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N].浙江日报,2012-12-17.

[20]张雪英.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基本路径[J].理论研究,2012,(1).

[21]柯锡奎.增强文化实力和竞争力须把握好三个关键点[N].南方日报,2013-01-18,(F02).

[22]本书编写组.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M].北京:学习出版社,红旗出版社,2012.

[23]张造群.提升广东文化形象 增强广东文化实力[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1).

[24]商宇.以师生为本办好教育 做大文化产业增强文化竞争力[N].重庆日报,2013-01-28.

[25]刘欣.提高云南文化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力[N].云南日报,2006-09-16.

[26]齐扎拉.推动藏区音乐发展 提高文化整体竞争力[J].广播歌选,2012,(12).

[27]尚陵彬.扎实推进文化强区建设 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N].宁夏日报,2012-11-10.

[28]彭丽花,马仙玉,林宏丹.增强文化软实力提升城市竞争力[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9,(2).

[29]康清.项目带动 集约发展 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J].党建,2012,(7).

[30]张铁玲.提升文化软实力 增强区域竞争力[N].阿克苏日报(汉),2012-05-15.

[31]赵娜.庐山区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区域竞争力[N].九江日报,2012-08-23,(3).

[32]郑保卫.完善服务功能 增强整体实力 构建现代体系 提高传播能力[J].新闻与写作,2013,(1).

[33]吴筠,张裕.发展文化产业重在创新[N].文汇报,2002-12-07.

[34]吴桂韩.中共十七大以来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述评[J].中共党史研究,2012,(6).

[35]钟天娥,范永明.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和谐发展的路径分析[J].经营管理者,2009,(6).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竞争力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日本竞争力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