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栏目化时期的中国电视对外宣传

2013-08-15孙宝国

视听 2013年7期
关键词:中央电视台

■孙宝国 吴 瑕

(孙宝国:长春理工大学文学院兼职教授,博士;吴瑕:长春理工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中国开始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改革开放为中国电视对外宣传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本着“请进来,走出去”的思想,中国电视界积极发展与海外电视界的交流与合作,在吸取海外经验的同时不断发展自己,并在1978年至1992年间顺利完成了由节目化时期向栏目化时期的过渡,实现了中国电视对外宣传的第一次飞跃。①这一时期的电视对外宣传主要采用了如下几种方式。

一、与海外机构共同制作电视节目

从改革开放起,中外合拍电视节目逐渐增多。以中央电视台为例,从20 世纪70年代开始到90年代初的十多年里,它曾和日本、美国、联邦德国、英国进行过十多部大型电视片的合拍。地方台与海外的交流与合作也在不断增强。

中国和日本地域相近,同属东方文化圈。所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视界首先与日本电视界合作拍摄了《丝绸之路》、《长江》、《黄河》、《万里长城》。其中《丝绸之路》开创了中国电视史上的诸多“第一”。首先,《丝绸之路》是中国电视史上第一部与外国电视媒体合作拍摄的电视专题节目;其次,《丝绸之路》开创了中外合作方独立拍摄、分版播出的合作模式;第三,《丝绸之路》是中国电视对外传播史上第一部在海外播出并引起巨大反响的作品;第四,《丝绸之路》的成功播出开创了中国电视对外传播依靠外力、借船出海、扩大传播途径的先河。

两集儿童电视片《大鸟在中国》,是中央电视台与美国儿童电视公司于1982年联合拍摄的。该片分别在桂林、苏州和北京拍摄,共21 天,节目长1 小时15 分。该片采用的是木偶与真人同台演出的艺术形式。大鸟生活在遥远的美国,它和它的好朋友小狗巴克利为了寻找聪明美丽的南天皇后凤凰来到中国,它们幸福地登上了雄伟的长城,参观学校,游历运河,饱览中国美丽的山河,在中国小姑娘小英和神通广大的孙悟空的热情帮助下,他们的理想和愿望成为现实。该剧形式新颖活泼,充满了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中央电视台还与国外电视台共同制作了一些文艺节目。例如《北京-波恩之夜》是1987年中央电视台与德国电视一台联合制作的。这是中央电视台首次与国外电视台进行这样的合作。节目在双方电视台播出后影响都很大。

在中外合拍的系列片中,《龙的心》也是非常出色的一部。它是由中央电视台电视服务公司、中国新闻社和英国鹰头-羚羊电影公司、香港天龙影业公司联合制作拍摄的,共12 集,每集50 分钟,1984年完成。

1988年元旦,中央电视台在大演播室里,成功地让中国青年和世界青年进行了同步对话,也成功地实现了异地远距离电视直播节目的传送。这台题为《世界青年大聚会》的节目是由法国电视一台组织发起的,由法国、中国、美国、日本、苏联、印度、巴西、科特迪瓦和突尼斯等9个参加国分别在各自的电视台邀请一百名青年进行对话,讨论共同关心的社会问题和国际问题。

合作拍片既能增强中外人民的了解和友谊,又能交流双方的业务经验。从中国方面说,还可以节约拍片投资,引进一些新的器材和拍摄技术,锻炼工作人员,促进电视事业的发展。以电视纪录片的合作为例,许多经验都为以后我国纪录片的创作所借鉴,对纪录片的蓬勃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对在华电视拍摄采访给予支持

除了合作拍摄之外,这一时期我们和国外的交流还有派出摄影队进行互访活动。来自国外的摄影队主要分为四种情况:一是根据中外关系的发展来采访时事政治新闻节目;二是根据本国观众感兴趣的内容进行采访,编制新闻杂志节目;三是拍摄专题纪录片;四是制作电视剧。

时事政治新闻节目的时间性很强。中外领导人进行互访的时候,两国常常会互派摄影队随同采访。一些新闻杂志性节目时效性弱一些,报道面也比较宽泛。1983年,南斯拉夫卢布尔雅那电视台摄影队就“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进行专题采访,英国广播公司驻香港记者给也拍摄了10 条反映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闻,在英国放映之后反应良好。1983年,联邦德国电视二台达姆布曼来中国拍摄反映山东农村形势、福建经济特区和新疆少数民族生活的电视节目。

由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初显,这一时期的外国来华报道中反映这一主题的占大多数。《变化中的中国》就是一例。1987年9月25 日至10月2 日,中央电视台协助美国广播公司顺利完成《变化中的中国》卫星实况传送任务。美国广播公司为制作这一节目,从6月份起,就先后派出14 批电视摄制组共196 人来华采访,足迹遍布中国各地。在拍摄过程中,得到了被采访地方的电视台的帮助和支持。为追求节目的现场性,NBC 带进30 吨包括转播车、卫星地面站等在内的先进设备,卫星节目传送中心分别设在天安门广场、故宫和长城。美国广播公司几乎所有的著名新闻节目和《今日》专题节目主持人都云集北京。这个节目最后播出时,由主持人在中国作现场同步报道。《变化中的中国》共制作出90 多个专题,在美国广播公司的《今日节目》和《晚间新闻》中播出,每天3 个半小时,这是一次高密度的纵深报道中国情况的节目,在美国民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在这次报道中,中国电视媒体对美国同行提供了很多便利和帮助,节目本身也取得了不错的传播效果。有学者将这一时期定义为“接受期”,即西方主流媒体对中国的报道采取的是一种接受的框架。它们把中国描绘成一个充满异国情调的地方,而北京则是“都市里的田园”。那时的美国媒体对中国的情况基本是可以接受的,较少有自己的负面解读。②

外国电视摄影队来华拍摄专题纪录片相当普遍,题材也非常广泛,其中较多的是关于中国军队、计划生育、宗教问题、民俗风光、中外友好往来等内容。

1984年9月,法国电视一台采访了天津市静海县大邱庄的马德良夫妇,报道他们勤劳致富的事迹。后来马德良夫妇被邀请至法国访问,并获得法国农业部长颁发的“农业功勋骑士”勋章和奥利维埃·德·塞尔纪念章。中国普通农民应邀出国访问并接受外国赠勋,在历史上是第一次。

地方电视台和外国的合作也很频 繁。1982年6月和10月,瑞士法语电视台两次派摄影队来华采访,并在10月21 日晚通过卫星转播了上海电视台当晚的新闻节目,播放了他们访华拍摄的电视片和中国电影,全部节目长达3 小时30 分,被称为“中国之夜”。同年,上海广播电视局协助日本广播协会制作了电视剧《真理子》。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大加快,来华拍摄的摄影队更多了,到1984年,已经有三百多个摄影队访华,制作了几百个有关中国的电视节目。这些节目绝大部分比较客观,从不同侧面介绍中国的情况,增进了外国观众对中国的了解。

三、加强对外电视节目输出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央电视台的国际节目交流工作有了较快的发展,除与英国维斯新闻社继续保持新闻互购关系外,1979年9月,又同美英合营的合众独立新闻社建立了新闻互购关系。这两家新闻社在香港收录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并选择发行。从1980年起,中央电视台先后同美国的纽约宏声传播事业公司、旧金山华声传播公司、多伦多中文电视台、温哥华国泰华语电视台签订了供片合同,向他们提供电视节目。还委托香港东明企业公司复制和出售《中国电视》专题节目录像带。③

1983年3月1 日,中央电视台参加了亚洲太平洋广播联盟成员国电视台之间通过国际通信卫星进行的新闻交换试验活动。中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中国香港六个国家和地区为A 区。1984年4月1 日,中央电视台正式参加了亚广联A 区每周的定期新闻交换,还通过亚广联与欧洲广播联盟等国际新闻机构的交换关系,将节目传播到欧洲、北美洲、拉丁美洲、非洲的许多国家。

1984年10月1 日,中央电视台第一次通过卫星向世界转播国庆35周年天安门大阅兵和游行庆祝活动实况,这是当时规模最大、收看人数最多、传播范围最广的一次现场直播。当天晚上,美国公共广播公司的《看东方》节目播出了1.5 小时的实况录像节目,主持人是被称为“中国水仙花公主”的美籍华人靳羽西。《看东方》是她的成名之作。在这个录像节目中,她花了三分之一的篇幅介绍中国,在美国的48 个州的518 个电视台播放,被认为是1985年全美最受欢迎的20 个电视节目之一。

1988年3月31 日,中央电视台与日本广播协会签订中央电视台向日本广播协会提供新闻节目的合同书,日本广播协会每天定时收录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加日文字幕后于当天晚上通过直播卫星全文播出。

这一时期,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开始拓宽与国际间同行的往来与合作。1985年,中央电视台电视剧中心拍摄的报道剧《今年在这里》,邀请了日本著名演员中野良子出任女主角,该剧在日本播出后反响强烈。同年,又与香港导演李翰祥合拍了影视剧《火龙》。1986年,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与巴基斯坦合拍了电视剧《纽带》(上、下集)和《路之情》。同年又与日本广播协会合拍了六集电视剧《不知其名》。1989年,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合拍了电视剧《蒙古之行》,又和日本广播协会合拍了四集电视剧《李香兰》。

随着卫星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中国综合实力的增强,中国电视对外传播开始采取更加先进的节目传输方式。1991年7月1 日,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又被送上俄罗斯静止卫星。这样,中央电视台的节目覆盖了全球一大片国家和地区。1992年1月1 日,中央电视台把每天一小时的中、英文对外节目通过国际卫星送到美国,由美国芝加哥新世纪电视台把节目送上美国的Ku 波段和C波段卫星,使整个北美都可以看到当天中国发生的重要新闻,这是中国对外报道工作的又一次飞跃。

地方电视台的对外海电视宣传也有了新的发展,与外台合作办固定栏目、定时在外台播出节目逐渐增多。1991年4月,由上海电视台与美国旧金山西湖投资开发公司合作开办的华声电视台旧金山66 频道开播。这是我国地方电视台与国外合作办合的首次尝试。华声台有上海电视台每天提供的10-15 分钟的《中国新闻》,还有着重介绍华夏民族的发展沿革和风土人情的《神州风采》。④1991年8月,山西成立了向美国斯科拉电视台提供节目、报道中国的专业电视台——中国黄河电视台。斯科拉电视台是一家以知识阶层为服务对象的非营业性电视机构,其任务是向大、中学校和研究、教学单位播放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地区电视台的电视新闻及专题片。黄河台在斯科拉台设有演播室,开始每周播出1 小时节目,共有《中国新闻》、《经济报道》、《科技纵横》、《文化长廊》、《炎黄子孙》等20 多个栏目以及语言教学节目。此后,辽宁、吉林、黑龙江、浙江、山东、广西等电视台,也都借助于黄河电视台,在斯科拉电视台设有定期播出的窗口。此外,天津电视台、福建电视台、山东电视台、广东电视台、上海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浙江电视台也分别在美国和日本的电视机构建立了固定的播出窗口。

四、自办电视对外宣传栏目

1984年10月,在宁夏银川市召开了第二次全国电视对外宣传工作会议,会上评出了中央电视台和各地方电视台摄制的50 个国际交流的优秀节目。中央电视台对外部建立后创办的第一个对外电视专题栏目《华夏掠影》栏目1985年开播。该栏目是中央电视台面向海内外观众开设的历史最悠久的纪录片和专题片栏目。

20 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央电视台对外宣传工作也开始有了一定规模的发展。当时已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华工作、旅游和学习。根据这一实际情况,中央电视台决定尽快开办《英语新闻》栏目,为驻华的外交、商务人员以及外国专家、留学生和来华的外国旅游者提供服务。1986年12月30 日,中央电视台《英语新闻》正式播出,其内容包括国内新闻和国际新闻,时长约25 分钟,播出时间是20 点30 分。从1992年5月开始,《英语新闻》除保持在中央电视台第二套节目中播出外,开始进入第四套,从此成为中央电视台对外宣传的重新新闻栏目之一。

除了《英语新闻》,1986年,中央电视台对外部还同时办起了一批栏目,如时事节目《FOCUS》(《焦点》)、专题节目《CHINA CHINA》(《中国,中国》)、综合文艺节目《CENTER STAGE》(《中心舞台》)、电视剧《TV THEATER》(《电视剧场》)等。

注释

① 张长明:《传播中国:二十年电视外宣亲历》,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前言第1页。

② 段鹏:《国家形象建构中的传播策略》,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59-162页。

③ 赵化勇主编:《中央电视台发展史(1958-1997)》,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年版,第239-241页。

④ 甘险峰:《中国对外新闻传播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68页。

1.段鹏:《国家形象建构中的传播策略》。

2.甘险峰:《中国对外新闻传播史》。

3.孙宝国:《中国电视节目形态通论》,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4.张长明:《传播中国:二十年电视外宣亲历》。

5.张长明主编:《让世界了解中国——电视对外报道40年》,海洋出版社,1999年版。

6.赵化勇主编:《中央电视台发展史(1958-1997)》。

猜你喜欢

中央电视台
我们就是中国(中央电视台《我们》栏目主题曲)
我院“编钟古乐”登上中央电视台《国家宝藏》栏目
媒介融合时代央视新闻节目的新变化
中央电视台2016年海内外传播力影响力明显提升
网络炫富事件中社会舆论的三种期待
中央电视台《读书》与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的对比分析
央视官网从CNTV中剥离另立门户
节日文化的广告表征及建构
中央电视台海外传输平台路由仿真
2011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征联佳作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