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视新闻类节目的创新
2013-08-15■王旭
■王 旭
在科技化、电子化、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电视新闻类节目,既要与传统媒体和兄弟台之间竞争,又要应对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冲击。面对央视、卫视的绝对优势平台,地市级电视媒体,想继续保持自身优势,提高收视率,抢占市场,必须要有新的策略、新的手段。那么创新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电视新闻类节目今后发展不可或缺的要素。
尽管目前国内很多卫视的品牌栏目,还在走模仿国外娱乐类节目的道路,并可以屡屡获得成功,但归根到底,哪个媒体创新得好,哪个媒体就能赢得观众。电视新闻媒体不同于其他新兴媒体,不但要抢市场赢先机,还要承担主流媒体宣传的责任,但以往旧的新闻播报形式和说教方式已经令观众乏味甚至抗拒。题材的转变和挖掘,形式的变革和创新,对于立台之本的新闻节目来说,是迫在眉睫了。
经过多年的发展,电视新闻节目不断改进图像、声音的传播技术,从专业方面丰富了新闻节目的内容和结构,将现场直播、专家评论、新闻策划等新闻报道方式有机地融合进节目当中,既让观众感受到与现场同步的新闻真实性,又通过各种专家评论、事件回顾等方式深度剖析解读。但是新的问题也会随之而来,比如对新兴题材的把握,对常规报道的创新,都是很棘手地摆在每个电视人面前。
新闻是有情感有倾向的,我们一再说客观报道,但是通过真正的实践我们不难发现,再有深度有经验的记者,在面对新闻事实和现场时都很难将自己完全的“置身事外”。那么一旦深入进去后,记者的情感和思维就会融入电视新闻节目当中,有的甚至会随着采访人物或者实践的情感或者立场去考虑问题,这样就很难客观反映新闻事实。那么就需要更有深度的专家来对新闻本质来进行解读和剖析。但是由于新闻类节目的时间短,可容纳的信息量相对较少,往往新闻的观点会有一个记者或者专家来主导,没有观点的交锋和变化,不但容易成为形式上的一家之谈,对于观众来讲,得到的可能是说教式的信息,会慢慢失去观看的兴致。
由于受到新兴媒体的影响和网络社交工具的冲击,电视节目也往往做成了快餐式的新闻节目,不懂得利用自身特点发布权威深度的信息,一味的去和其他媒体拼快而不是拼好,节目质量和画面质量的标准也降到了“有就行”的标准,殊不知,这是以自身劣势和别人的优势去竞争,既练坏了团队,也降低了自身的竞争力。
作为佛山电视台新闻中心的一员,笔者看到了历年来我台在新闻节目的创新上做出了很多尝试,也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
一、“以小见大”“深入浅出”
在新闻节目中时政新闻往往占据很重要的位置,怎样做好时政新闻对一个新闻团队来讲是要靠真本事、硬功夫。怎样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中规中矩的报道方式,注入新的元素,让时政新闻焕发活力,是一个重大课题,可以说也是每个时政新闻记者的追求。以时政新闻的新政策新措施报道为例,这种新闻是枯燥的也是令观众难接受的,往往手中的可经营的素材就是一沓厚厚的文件,一条条看上去冷冰的条框式文字,这样报道形式的创新和变革尤为重要。通过不断研究和探索,我们可以看到每每遇到类似这种题材,现在的电视新闻都一改简摆条文、单拍文件的形式,以最基层的人或事入手,采取讲故事的方式,来让观众了解到“大政策”带给“小市民”的是什么,以典型的小人物、小故事来生动解读大政策,既一点带面地将枯燥的政策细嚼慢咽,又令观众在润物无声的同时,欣喜地感受到政策红利,从而让观众易于接受。
近几年,讲故事已成为专家学者和电视人对电视节目表达方式的共识,小到短消息,大到记录片,几乎无一不以故事为载体,用故事的元素来构造节目,力求情节引人入胜、结构层层递进,把要讲的道理和传播的知识融入故事,用浅显、通俗、直白的形式展现给观众,已成为许多成功电视节目的常用表现手法。
二、“我”在现场
长期以来,尤其是北方的电视媒体习惯于用传统的方式向观众叙述,这种由播音员、主持人来转述事物的方式难免使观众产生距离感,因此要避免距离感,除了在播报方式上,将一些播新闻的方式,逐渐改变成说新闻、讲新闻的方式外,还应在每一条新闻片的制作上,改变单调的“画面解说加采访”的传统模式,让亲历现场的记者,从摄像机后,走到镜头中,在不影响事件发展变化的同时,参与事件的全过程。我台在新闻类节目中,也一直都有这样的要求,在每一条可以体现现场感的题材中,都鼓励记者多出镜,出有效镜,每天的各档新闻类节目基本都会见到记者出镜的身影。让记者带观众去亲历现场,用记者的亲身感受,给新闻注入更人性化的色彩。
1.体验式:记者同被采访对象一起共同经历。比如从中央媒体到省级卫视、再到地市级媒体,一直在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其中的“记者走基层”系列报道就是一种体验,记者走进工厂车间,走进田间地头,起早贪黑,风雨无阻地和最朴实最平凡的人们,一起工作,一起种田,一起上山,一起下河,以贴身的报道方式用镜头去展现世间百态和人间冷暖,以记者的亲身经历来诠释人物或者事件本身,乃至发掘其内在本质。
2.发现式:记者通过深入报道,一步步探寻新闻人物和事件的根源,从外到内,从表象至内涵,有细节,有层次,有递进,让观众有神秘感。随着节目的不断深入,一条条新闻片,一期期新闻节目,都吸引着观众一天天守着频道追着看。
三、改变新闻的播报形式
传统的新闻播报是以正襟危坐、字正腔圆、中规中矩式的播报和文字化甚至书面语的播报形式存在的,往往会给观众以生硬和高高在上的感觉。很多媒体在晚间新闻等非主要或非时政类新闻版块上已经采取了以主持人“说新闻”、“讲新闻”、“聊新闻”的形式来创新,这种方式更能够拉近电视主持人与观众的距离,增强新闻的可视性,给观众和亲朋聊天的感觉,让观众在轻松的氛围中,获取更多的新闻资讯,了解身边的新闻事件。当然这无疑对主持人的要求很高,不仅需要有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亲朋好友式的亲切感,更需要有一定的新闻评述和驾驭能力。
四、突发事件报道的突破与形式创新
在以往的突发事件报道中,往往依赖于记者在现场的采访和拍摄,只针对突发事件的现场进行表象的报道。现在随着新闻节目的创新,采用了许多新的报道方式,令突发事件报道更加直观、更加全面、更加透彻。以佛山电视台对2012年4月13 日佛山市禅城区季华路化学品燃烧报道为例,我们全面细致、客观、系统地进行了组合式报道,体现了整个新闻团队在应付突发事件时的真正实力。
1.直播的及时跟进
接到热心群众的电话报料后,新闻记者、摄像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记者在采访拍摄新闻的同时,及时与后方新闻编辑团队沟通。新闻中心在基本掌握事故现场信息后,及时果断地派出新闻直播团队赶赴事故现场,并在新闻节目和各个时段进行打断式直播,及时将事故现场掌握到的信息,第一时间报道出来,让电视观众在电视机前也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现场氛围。地市级媒体在直播方面往往不及央视和省级媒体,往往没有专门的直播团队,而在新闻改革中我们能够一直坚持直播常态化,锻炼出了一支业务素质过硬的新闻采编团队,能够在突发事件中及时反应果断出击,出色完成直播的任务,真正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2.记者身赴现场
在突发事件现场,多路新闻直播记者对第一现场、事故周边受影响情况、政府职能部门的应急指挥、公安交警部门的交通管制等多个方面,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地进行出镜报道,带着观众感受现场的狂风暴雨、浓烟迷雾和刺鼻毒气的紧张气氛,让观众胜似身临其境,也避免不明真相的群众盲目恐慌,有效疏导可能途径事故现场的人和车,既做到了新闻事故现场的真实反映,也为政府和群众提供了服务类信息。
3.策划的及时介入
在新闻突发现场,很多新闻媒体在报道时,往往只注重现场的情况,而忽视了事件对周边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和联系。这次报道中,有现场专家对事态的分析和处置方案的解读,又有关于环境方面的报道,可以说是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整个新闻的全过程和新闻背景的相关链接,体现出电视新闻策划的整体报道的力量。
五、结语
电视新闻节目的改革和创新还有很多方面,比如记者风格的打造,有利于体现新闻节目的个性;摄像的专业和责任心的坚守,是新闻节目质量的重要保证;编辑团队的经验积累和视野拓展,有利于新闻节目的把握和高度的提升;后期制作团队的专业和创意,有利于增强电视新闻的可视性;高科技设备新的传播手段,有效保证节目质量的又快又好传播。总之一句话,电视新闻节目的创新是随着时代、技术和人们观念的进步而需要不断坚持的,只有在电视新闻业务上不停地探索和钻研,才能长期保持新闻业务的专精和收视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