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改革的思考
2013-08-15卓雷
卓 雷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 甘肃·兰州 730070)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已初见成效,大部分院校学生的听说能力有所提高,体现了国家教育部制定的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的相关规定:“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1]。”但是囿于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根深蒂固,在实际的教学改革推进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反思、不断探索,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材体系、评价体系等各方面深化和完善改革,从而真正优化高职大学英语听说教学质量,有效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一、听说教学改革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教学理念陈旧落后,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创新
长期以来,在我国的高职大学英语教学中一直存在“轻听说,重读写”的问题,虽然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但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仍旧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难点和弱点。究其原因还是大部分院校以英语等级考试通过率为考核指标,而作为人类语言最原始和最基本的形式,即听和说,没有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得到应有的重视,也没有正确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最终也就导致了“哑巴英语”、“聋子英语”。
无论是英语应用能力A、B级考试还是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都采用的是闭卷笔试的形式,其中听力部分只占很小的比例。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无法放开手脚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由此也导致多数高职院校的英语课堂仍然是以教师讲授语言知识点为主,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另外,中国学生在完全的汉语环境中,很少有机会在实践中锻炼听说能力。面对这一现状,教育部制定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规定:应使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学习、主动式学习方向发展;应体现英语教学的实用性、文化性和趣味性相融合的原则;在技术上应体现交互性、可实现性和易于操作性;应充分调动和发挥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1]。其所倡导的理念是科学的,顺应社会实际发展趋势的,只是如何推进大学英语由重语言基础知识的应试教育到重听说能力的素质教育改革,摸索出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有效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是值得广大英语教师探讨和思考的问题。
(二)教学改革下的教材体系听说模块未能与时俱进,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体现自身特点
教材是落实教学大纲,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所采用的教材都是经过国内知名大学教授、语言学专家反复斟酌,反复校订所编著的教材,这些教材在构建的过程中也针对听、说、读、写模块做出不断的调整。然而即便是最被广泛采纳的高职大学英语教材也未能根据学生实际和听说教学自身的特点构建出理想的阶梯型的听说教学模块。
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的蓬勃发展,其招生人数也呈现上升趋势,导致学生构成多元化,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以我校为例,在开学初的英语水平摸底测试中发现,少数城镇学生口语基础较好。作为高职教育的主要生源,大多数农村学生的语音知识极其薄弱,甚至无法根据音标正确拼读单词,很多学生想学,却无从下手,从心理上惧怕英语学习、心理压力大、口语表达能力差。而在现行的大学英语教材中却几乎没有涉及语音模块,听说环节的材料选取也比较老套,缺乏新意,题型设置墨守陈规过于传统,在整个听说教学模块中完全没有体现出由简入易、由浅到深的阶梯型构建思路。我们甚至可以说现行大学英语教材中的听说模块如同啃不动、弃不得的鸡肋,虽几经变革,却仍未能充分体现学生实际和听说教学的自身特点。
(三)形成性评价体系的构建需进一步完善
形成性评价体系是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逐渐引入到高职大学英语的教学中来的,相比于传统的“一锤定音”的终结性评价体系,更侧重“通过诊断教育方案和计划,教育过程或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提供反馈信息,从而提高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质量[2]”。作为一种贯穿整个教学活动的评价体系,形成性评价体系从某种程度上弥补了以往终结性评价体系的不足,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环节,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然而,作为一种新兴的评价体系,形成性评价体系在具体的实施环节还存在一些问题。目前国内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成绩评定包括三部分,即平时成绩(所占比例为总评成绩的30%)、期中成绩(所占比例为总评成绩的30%)、期末成绩(所占比例为总评成绩的40%)。作为形成性评价体系的具体操作,这一成绩评定法确实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却有失规范,缺乏可以参考的统一的衡量标准,形式上流于随便。笔者曾对几所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做过调查,在此种成绩评定法中,平时成绩体现更多的是学生的考勤情况和老师对学生课堂表现的一种直观印象,期中成绩也因考核方式的灵活而流于主观。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习课程,期中考试大多采取口试的方式,即要求学生朗读、背诵英语篇章,创作英语情景对话等形式,考核成绩难免会受到教师因素、学生自身因素、学生考核搭档等影响。期末考试则采取传统的闭卷考试,更多的考核学生对所学语言读写方面的掌握。所以,综合来说,在此评定法中,高达60%的成绩完全取决于教师,从某种程度上也会滋生学生的不信任感,挫伤部分基础好却不善于表达学生的积极性,在所谓的“好生”“差生”中造成不公平的现象。
二、改革和完善高职大学英语听说课的策略
(一)探讨高职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改革思路,创新英语听说教学模式
作为外语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对教学行动的反思,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授课方式等多方面进行探讨和改革,创新英语听说教学模式。21世纪初,华师大的左焕琪教授就曾针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提出 “后方法时代论”,意即强调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建立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实施开放性教学[3],为广大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后方法时代”也就是没有方法的时代,它不再一味追求单一的教学方法,而是强调将社会、文化、学生的认知特征、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教师的信念等多种因素结合,达成英语教学的实际效果。而任务型教学则是比较能体现“后方法时代论”教学理念的教学手段之一。作为交际教学法的发展,有关该理论的研究犹如雨后春笋,方兴未艾[4]。左焕琪教授认为任务型教学是根据教学目标从实际生活中选择一项任务,围绕任务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并进行外语知识补充教学[3],它被认为是当代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能力较好的方法。
在“后方法时代”,尽管决定课堂教学成效的因素很多,但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努力体现任务型教学原则的同时注重吸收其它传统教学方法的精华,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不断地反思行为,创新方法,基于实际的教学过程创新教学理论,我们的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一定会有所改观。
总之,教师教学理念的创新是实施教学改革的基础,创新教学模式的前提。而只有转变传统的英语听说教学模式,让英语课堂成为一个真正的交流的场所和思考的阵地[5],才能切实提高高职大学英语听说教学质量。
(二)鼓励各院校教师探讨研发听说教学的校本教材
近年来由于高职教育的发展,生源扩大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尤为突出的是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因此高职大学英语教材中的听说模块“一刀切”的编排模式已不能满足听说教学的需要。教材,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过程的依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更好地服务听说课堂教学,我们应鼓励教师以教学大纲中的听说目标为指导,根据各院校学生实际水平和特点探讨研发材料丰富新颖、编排科学、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校本教材[6],合理分配听说模块教学中语音、听力及口语的前后续关系及所占权重,并辅以其他有益成分作为补充,使英语学习充满乐趣又能有效促进学生能力培养。
(三)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效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传统的终结性评价体系固然能够客观、公正、统一地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考核,然而在实施的过程中却过于强调学生对语言基础知识的掌握,忽视弱化对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形成性评价体系无疑弥补了这一不足。但是由于学生实际的英语水平和自身特点不同,我们不能停留在单一的考核方法上。只有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效结合,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切实促进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
三、结语
语言学习本身是复杂的过程,尤其是在汉语的环境中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更是需要付出大量时间与努力[7],不断地反思、探索的过程。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高职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改革过程中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其中的一些教学方法和策略,其目的就是为了不断改进我们的教学,总结经验,扬长避短,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盛湘君.高职英语教学中形成性评估的研究与实践[J].学术论坛,2005(5).
[3]左焕琪.英语课堂教学的新发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徐国琴,朱霞.高职院校英语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教育理论与践,2012.
[5]郑青华.高职高专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浅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7).
[6]杨军.对 2l世纪大学英语教材建设的探讨[J].科协论坛,2007.
[7]张拔玲.高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探讨[J].华章,2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