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创新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2013-08-15任武娟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政治思想文化

任武娟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 陕西·西安 710100)

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中之重,是党的四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一贯重要思想。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曾这样预言:“随着经济建设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会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中国人被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在世界。”随着历史的前进,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阶段,邓小平同志重申了毛泽东这一科学论断,深情地指出:“现在,我们可以满怀信心地说,这种形式的出现已经为期不远;真正实现百花齐放、百家齐鸣这一马克斯主义方针的条件,也在日益成熟。我国文学艺术蓬勃繁荣,争奇斗艳的新阶段必将通过广大文艺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当代中国人民的伟大斗争中,必将迎来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高潮,创造出更加灿烂的先进文化。”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顺应潮流,集中明智、准确及时鲜明地提出了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口号。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这一口号的提出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对科学文化的更加重视,也使人民群众明白了求富必先求知的道理。

一、创新精神是社会主义文明的基本内涵

文化在本质上说是一种力量,是能够获得预期效果的能力。文化的指向性、目的性都很明确,它作用于一定的对象,视其思想和行为发生预期的变化,这是一种柔性的、间接的、缓慢的、长期的一种过程。社会主义文化是只有思想价值观、精神等文化要素体现出来的凝聚力、创造力、影响力,是一个国家文化成果及其在内政、外交上的综合体现,具有促进社会主义国家的硬实力,维护和增进国家利益的重要作用。文化具有较大超越性、辐射性、渗透性的思想、理念、精神和价值。文化是以“人”为逻辑起点的最终归宿。由此可知,文化的内涵中必然包含着精神因素,这种精神因素既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也有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二者对应于国家的凝聚力、创造力。衡量一个国家文化水平的高低强弱,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指标就是创造力的大小,创造成果的数量和质量及其在实现国家利益中所起的作用。

创新是一个国家求存、民族求兴的唯一途径。在世界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一个国家的强与弱,最根本地取决于其是否有过强的创造力。创新精神是创新力的重要支点,一个国家的国民是否具有较强的创造精神,较高的创新能力,直接决定其在国际竞争中的命运。与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自主创新还不够高,还需我国国民的全体努力,以求在国际竞争中有一席之地。要想使这种创新精神融入我国文化的内容体系中,就必须充分认识创新精神的重要地位,对创新精神的本质、内涵、表现形式及其与文化和其他要素的关系等进行全面深入地仔细研究;把激发和弘扬创新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要素之一,在各个具体门内的文化中加以渗透,把是否能激发创新精神作为衡量文化成果的重要依据。透过制定相应的文化政策,组织开展各项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在全社会大力营造有利于弘扬创新精神的文化氛围和环境。

创新是文化延续和传承的动力源泉。文化的繁荣发展必须是在扬弃的基础上发扬光大。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的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这是对当今文化竞争新格局新形式的一种应对之策。在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文化互动的进一步推进,各种文化思想的不断升级。在这一现实面前,我国不得不提高自己的文化实力,参与文化竞争,为应对各种阻碍、束缚而创新,大力推动文化的观念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生产创新、传播创新、管理创新等,在全国范围内建设国家文化创新体系。这一切只有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推动文化内容形式制度各领域、全方位的创新,才能确保提供优质文化产品的进一步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不断促进文化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一个国家文化的强弱,本质上体现了该国国民能力素养的高低。一个国家文化的基本精神,无不渗透在国民的言行举止方面,他们所表现的是一个国家有形无形的文化精神。因此,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必须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着眼于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这是我们必须围绕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新变化新特点,开展以内容创新为核心的文化创新,既坚守民族优良传统,又与时俱进,体现一定前瞻性,来引领社会主义文化消费潮流,注重人文关怀,增强人民意识,深入广大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具体形象地表现出人民的精神诉求,愿望和心声,大胆创新文化的表现形式、手段、载体、技巧,增添文化气息和时尚潮流,不断巩固和提高我国文化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二、思想政治教育要体现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核心是先进文化,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它植根于社会主义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是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背景开展的,其所提倡的思想观念、教育内容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教育要发展,必须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向一个新的水平,同时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也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使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反映出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

(一)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要体现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

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观念、主张、看法、认识、信条等,它是对教育现实的反映,对现实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引导和定向作用。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有助于人们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中根据时代的要求选择适当的教育内容,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思想政治教育也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地发展创新,然而,目前有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却无视这些看是细微的变化,或者是超越社会实际的发展水平,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呈现出落后或超前的现象,这都不能体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一些新问题。一方面把思想政治教育脱离了社会这个大体系,使得社会各项工作隔离开来,不贴近实际。另一方面出现了以教育者为主体,而不尊重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忽视教育对象积极性和能动性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与时代发展不能吻合,在很大程度上是人们没有进行辩证的思维理解,而是用一种封闭的、片面的思维去认识问题、处理问题。如何使思想政治教育体现社会主义文化教育的先进性,关键是我们要用一种辩证的思维方式,根据时代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及教育对象的改变去树立一种科学的理念。在这种科学理念指导下,我们才能正确地分析、解决问题。辩证法是否合乎我们的教育理念要从三个方面来衡量:即历史尺度、科学尺度、价值尺度。思想政治理念是否代表了社会发展的方向?是否来源于实际,对客观真理是否是真实地反映?是否从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出发了,真正地代表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从三个方面我们来衡量,我们在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抛弃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中过时的、落后的思想观念,保留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与做法。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要与时俱进,借鉴相关学科新思想、新做法及国外的一些经验,使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更有效。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体现文化的先进性,关键是教育理念的先进性,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今天,我们更需要有一种良好的文化环境去发展和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体现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党和国家对社会成员在思想政治、道德、心理诸方面的要求,是决定民族素质的重要方面,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传寄给教育对象的思想观念,它是连接思想政治教育与教育对象的信息纽带,蕴含教育目的的载体,是构成思想性政治教育关系的基本因素。思想政治教育包含了先进的教育内容和教育要求,两者缺一不可。社会主义文化包含了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思想、政治、道德等意识形态。

在全球背景下,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任务、内容、渠道和对象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我们必须了解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把握新特点,增强时代感,是党和国家教育要求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教育内容与时代相结合,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和主动性。把握现实生活中思想政治道德等方面的不足,及时发现及时解决。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最终是为人民服务,促进社会成员的全面发展。因此,党和国家在确立思想政治教育要求,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确立教育内容,只有从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出发,根据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切实代表广大人民利益,才能推动广大人民的全面发展。

(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要体现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中介,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在认识和影响教育对象思想和行为过程中采用的方法、手段、程序的总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先进与否也是反映社会文化先进的一个方面。从主客体出发,关注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在思想政治中的主体作用,根据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发展规律,采用相适宜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使思想政治教育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发展的、开放的、科学的,且能在思想教育过程中发挥实效的方法,只有这样的方法才能体现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文化的今天,一方面先进文化要求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理论要不断的更新,要真正解释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性;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手段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不断地丰富,以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研究要有开阔的视野,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我们要扬弃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一些不合时宜的观念,不断借鉴历史上、国外的一些先进理念,在人与人的理解中,采用平等民主、双向交流的方式,从尊重人、关心人、帮助人和激励人的角度确立积极的工作方法,以调动教育对象、接受教育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其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要受培育对象的欢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应遵循综合渗透,全方位影响的原则,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业务工作中、学习中、生活中,教育方式应注意多样性、生动性,防止无视教育对象实际进行生硬灌输的问题。第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应该注意科学性,即方法能够体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规律性,实事求是便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中的重要规律,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实现科学化的正确途径,是正确处理思想政治活动各种关系和各种矛盾的基本准则,贯彻思想政治的全过程。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要紧扣人民群众思想政治活动和精神需求的客观实际,求真务实,因地、因人、因事,将工作方法的原则性、特殊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

三、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将把社会主义文化推向一个新阶段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华民族之所以在多元文化背景下迅速崛起,最关键的因素就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为了实现科学发展,中国共产党不断总结各方面经验,在立足于本国国情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当前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明确了我国今后发展的新形势和新任务。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经济的全球化以及现代社会的其它特征导致社会文化必然会随之发生改变。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科学地指导当前世界的两大主题——“和平与发展”,各个民族国家社会制度之间能够在全球化背景下共处,能够在整体上保持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各国经济的发展才是世界的主流。面对各种文化的相互碰撞,在文化领域出现了价值多元带来的文化大繁荣和大发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多元背景下,我们要想不断深入研究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落到实处,就必须进行文化创新,因为文化关乎到一个国家的命运,一个民族的灵魂。首先,社会主义文化必须解决好“一”和“多”的关系。国家要发展,民族要富强,我们必须统一思想,用科学的理论来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这就需要我们解决好“一”和“多”的关系,即解决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其它社会思潮之间的关系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文化领域内的指导地位,发扬马克思主义对社会思潮的引领作用,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有力抵住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的消极影响,从而引领社会主义文化健康发展。同时,又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积极吸收其它思想文化中的精华,不断丰富我国思想政治教育。

文化作为与人类智慧同生共存的特有现象,对于每个人都很重要。面对全球文化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也搭载着现代传媒系统,不断丰富,使主客体能够通过信息平台,及时快速地实现思想与信息的沟通与交流。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即同新的知识工具,新的交流工具和新的生产力相结合,就会极大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与效率。

[1]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邓小平文选:1975 至 1982[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江泽民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十七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报告[R].2007.

[5]张朋智.创新精神与文化软实力建设[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8(3).

[6]文小兰.先进文化事业下的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8(3).

[7]王贵贤.加强多元背景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8(4).

猜你喜欢

政治思想文化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