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校园心理剧在中职德育教学中的运用

2013-08-15石亮晶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心理剧德育课理实

石亮晶

(安徽省宿州工业学校 安徽·宿州 234000)

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肩负着为社会的发展、国家的进步培养一线的技能型人才的使命。中职学校的学生文化课基础薄弱,怎样才能让这一类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最终达到既能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能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现在学校中普遍实施了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这个大环境中,中职的德育教学该如何去改革。作为中职学校的德育课教师,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就理实一体化模式下校园心理剧在中职德育教学中的运用谈一谈自己的理解、做法和体会。

一、德育教学中的理实一体化

理实一体化,顾名思义就是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 “做中学”的教学理论。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论。他认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我认为,生产实践当中需要怎么做,我们的学生就怎么学,教师就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实验实训设备,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进入到生产者的角色当中去,边做边学,边学边做,传授理论知识和培养专业技能交替进行,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目标,这就是理实一体化教学。

目前,理实一体化教学已在中职学校的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普遍推广。各专业都有自己的实训室或实习车间,很多学校确立了校企联合关系,比如我校就引进了市政府的招商引资项目,在校内成立了宿州华音呼叫服务有限公司,客户信息服务专业的学生可以在课程学习时直接去真正的工作场所实践。我校还针对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硬件设施专门开发了 《电子装接工》等实训教材,打破理论教学的课程体系,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强调了动手实践。这一改变受到了广大学生的肯定和欢迎。可见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势在必行。

中职德育课程的教学如何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呢?我认为德育课是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职业生涯和职业理想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法律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职业能力形成。教育部颁发的教学大纲当中也明确要求德育课教学应遵循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和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际需要出发,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这就明确要求我们德育课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利用学生的自身经历和身边的人与事帮助学生认可理论,将其内化为自己坚信的人生信条与信念,并用以指导自己的言行。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与专业课有着本质的不同,但在教学方法上可以灵活多变。近几年,笔者一直在自己的德育课教学活动中尝试运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理念,也使用了一些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效果不错。五门德育课都是围绕着学生的社会生活和职业活动展开的,是和学生现在和未来的生活实践紧密相连的,但又各有自己的主题和内容,因此,在选择具体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时又各有特点。比如在《职业道德与法律》的教学中,关于职业礼仪方面的教学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根据学生的专业,结合他们实训课的内容,模拟他们真实的工作场景,让学生置身于这样一个情境当中,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先由学生相互纠错,再由教师来点评,学生们的参与热情很高,都想去试一试,让大家帮助自己找毛病;关于法律常识部分的教学就采用案例教学法,每次根据要学习的法律法规老师要精心挑选好合适的案例,这次上课时把下次课要分析的案例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在上课之前要预习书本,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案例进行分析,上课时学生们各抒己见,相互交流自己对案件的看法,课堂气氛相当热烈,最后由教师来发表看法并对学生的分析做点评。

二、理实一体化下的校园心理剧

在德育课理实一体化的模式下运用校园心理剧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一)校园心理剧的渊源

校园心理剧是由精神科医师、心理学家莫雷诺创造的心理剧发展而来。

心理剧是一种团体心理治疗方法,它借助于自我表达、扮演角色、对话、独白、替身等技术,通过暖身、演出、分享与审视三个步骤来帮助参演者感受到内心世界的需求与渴望,宣泄情绪,消除心理压力,走出困境,实现自我整合。在心理剧的发展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心理剧的用途不仅仅是在心理问题的治疗方面,也可以应用于各种要求探索问题的心理层面的场合,比如教育方面、企业培训方面等。于是,心理剧开始走进校园,它不再只是一种强有力的心理治疗方法,它开始通过各种生动的演出活动形式,促进学生的认知学习、情绪表达、情感培养,成为一种能促进个体成长和拥有活力的适宜的教育手段,由此,校园心理剧便应运而生了。

校园心理剧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将一些贴近学生的个案改编成剧本,通过行动表达的方法与技术表演出来,使表演者(学生)和观众(学生)认识到其中的问题所在,并获得处理问题的灵感的一种自我教育活动。这种活动正是对理实一体化教学理念在德育教学中的一种运用。不论是职业规划、职业道德方面的问题,还是人际沟通等方面的问题,总之都是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把它用校园心理剧的形式呈现出来,大家共同去寻找解决的办法,用新办法去面对学习和生活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如果新办法不够好,就继续改编剧本找到更好的办法。这其实就是边做边学、边学边做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活动。

(二)校园心理剧的构成要素和活动过程

校园心理剧有指导老师、主角、辅角、观众、舞台五大构成要素。①指导老师在剧中处于核心地位,他承担着策划、组织和指导等责任,要把握全局。②校园心理剧并不塑造人物典型,而是围绕问题展开,但它需要通过主角来展现人物心理发展历程和对问题的感受,因此主角是剧中的关键人物。他还拥有一些特权,如挑选辅角。③辅角是不可或缺的,他的主要任务是扮演主角生活中的重要人物或是其他人,烘托主角,让主角的世界变得真实、具体。④心理剧的观众不是纯粹的欣赏者,而是通过观看演出体验剧中人物的感受,领悟问题产生的实质,参与交流讨论,探讨如何解决问题。⑤舞台是帮助主角、辅角等进入角色的一种媒介,主要包括灯光、道具、背景音乐等,要有台上台下的区别。

校园心理剧的活动过程包括准备阶段、演出阶段、分享和讨论阶段、审视阶段四部分。①准备阶段主要有选择主题,编写剧本,确定扮演者和排练几部分。②演出阶段扮演者要进入角色,体验角色的内心世界,产生真实的情绪体验。③分享和讨论阶段指导老师组织学生交流分享观看感受。要注意遵守分享的原则是不批评、建议、不比较,只是结合自己过去的生活体验,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做法。台上台下学生互动,引起学生心灵的震动和共鸣。分享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大家一起讨论,指导老师也可以事先设计出一些问题在表演结束后大家一起讨论。通过讨论,学生能理清思路,找到解决办法。④审视阶段是在前三个阶段结束后师生共同进行反思、评价和分析的过程,要分析角色扮演的情况,教育效果是否达到预期,完善剧本等。其中,演出阶段和分享讨论阶段有时会穿插进行,因为演出过程中台上演员和台下观众之间会有互动,有时会根据观众的讨论意见临时修改演出。

(三)校园心理剧的优缺点

1、校园心理剧作为德育教学活动中的一种方法,是适合的,是受到学生认可和喜爱的,这是它的优点

校园心理剧不是聚焦个人内心深层的心理问题和障碍,而是关注团体共性的问题。比如,在《职业生涯规划》这门课里,有关于职业价值观的课题,这一课题是要让学生明确并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如果我们还是一本正经地去向学生说教不能一切向钱看,不能贪图享受等等,显然不会被学生欢迎,也得不到好的教育效果。这时,就可以运用校园心理剧的模式了。以“我的内心需要什么?”为主题设计一个校园心理剧。主角是一个内心有多种不同需要的人,由多人扮演辅角,一个辅角代表一种需要。表演中,主角需要辅角的帮助来完成对不同需要的分层甚至取舍。这个剧完成后对学生的触动很大,其教育效果不是教师一个人的说教所能达到的。再比如《心理健康》则更是适合运用校园心理剧来进行教学,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由学生自编自演,在表演过程中产生强烈的情绪体验,体会到自己存在的问题,最终参演者和观众都得到深刻的启发和教育。中职德育课中的很多教学内容,像“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如何对待早恋问题”,甚至是学生群体中比较关注的一些社会热点问题都可以用校园心理剧的方式来完成教学。

校园心理剧中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内心,是他们普遍关心的主题,剧中的各个阶段又都是以学生的立场为出发点去体验、思考、讨论问题,教师仅仅是个指导者,学生获得了自我发现并解决问题的机会。中职生自我表现欲望比较强,这种教学方式有别于传统的一言堂式的教学,不再枯燥、乏味,学生们非常喜欢,其教学效果也是事半功倍。

2、校园心理剧也有自己的缺点,那就是工作量很大,对教师的相关水平要求较高

校园心理剧不同于普通的小品表演,它毕竟是从心理剧发展演变而来的,其中还保留有一些心理剧的有关理论和技术。在剧中作为指导者的教师就必须要懂得这些理论和技术。因为指导者是要全程跟进每一部剧的,虽然教师不能过多干预,但是他要把控全局,必要时要适时点拨,不能跑题。因此教师要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具有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才能运用好这种教学方法。

校园心理剧活动过程中的每一部分都要耗费很多的时间、人力、物力甚至财力,这对教学来说是一个很不利的因素。笔者认为不妨发动对校园心理剧感兴趣的学生组建一个校园心理剧社团,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课余时间,根据德育课的教学内容,在校园里先做问卷调查,找到学生们普通关注并困惑的问题,筛选成为校园心理剧的主题,编写好剧本。这样在上课之前,直接排练就可以用了。

总而言之,在当今中职生普遍抽象思维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都差,且又不愿意主动提高的情况下,将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和校园心理剧引入到德育教学中去,刺激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在形式多样的各种教学活动中能主动思考、积极探究,实现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的统一,无疑是一件非常有益的事情,对于提高德育课的教学质量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1]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汇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李雄圣.职业教育理实一体化课程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英)Paul Wilkins.心理剧[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4]高思刚.中小学校园心理剧[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心理剧德育课理实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校园心理剧助力农村初中“临界生”心理强韧性的实践研究
理实一体化课程过程考核的研究与探索
中职德育课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实践研究
校园心理剧的意义重构与功能优化
“电气控制与PLC”理实一体化课程研究
校园心理剧对提高大学生德育自我教育能力的探讨*
校园心理剧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计算机专业理实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如何增强德育课教学的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