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昭通文化建设

2013-08-15

昭通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昭通建设文化

刘 萍

(昭通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 云南 昭通 657000)

文化复兴是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研究部署了文化建设发展的任务。2012年党的18大报告中第六部分专门劈出一章以《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为题阐述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容,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党中央两次大会都研究部署了文化建设的任务,充分体现了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重视文化在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中的作用,并把文化复兴提升到了整个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昭通要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必须把文化建设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来考虑。如何才能实现昭通文化建设的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起着指导和引领的作用

一、昭通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文化建设是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建设战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挥昭通文化在昭通经济社会中积极作用,扩大昭通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通过文化建设努力提高群众的人文素质,促进昭通的文明进步,对于推动昭通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昭通文化建设是昭通经济社会发展新的经济生长点

昭通地处长江上游地区,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生态安全的屏障,目前昭通生态环境面临着水土流失严重,环境破坏加剧、生态负担趋紧的严峻现实,维护生态平衡,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和谐的任务十分艰巨,同时昭通也面临着承接东部地区资源枯竭,环境破坏,东部一些受资源环境约束的产业不断向西部地区转移的现实,加之地方政府受利益驱动,也加快这些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企业的转移速度。如何才能保证昭通经济社会发展更加持续健康,建设符合中央提出美丽中国的现实任务和长远任务,保证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昭通文化建设就摆在了突出位置。文化产业具有资源消耗小、环境污染少、科技含量高、重复使用、绿色安全、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等的特点,在保持地区生态平衡、防止能源过度开发、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优势明显,也是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在面临资源枯竭、环境破坏严重的形势下,昭通发展的必然选择。近些年文化消费需求日益旺盛,文化产业得到迅猛发展,平均增速达15%以上,比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速高出6个百分点,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突出亮点[1]。建设美丽昭通,磅礴乌蒙,昭通所独具特色的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必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昭通文化建设是昭通扩大影响力和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支撑

文化建设在提高国家综合实力方面的影响和作用是越来越突出,越来越显著,各个国家都把文化建设放在重中之重来考虑。一个国家的兴盛强大离不开文化,一个民族的传承延续离不开文化,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离不开文化。文化已经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砝码和经济社会的推动力量。文化决定着中国的未来,也决定昭通的未来。可以说,昭通要在当前和未来的发展中成为一个具有较强竞争实力的地区,除了靠经济、政治、社会、生态建设等重要指标来体现外,最终还是要靠文化的力量来彰显。通过展示昭通优秀的民族文化,着力打造昭通的文化品牌,提高昭通文化的知名度、美誉度,增强昭通文化吸引力,扩大昭通文化的辐射力,进一步提高昭通文化软实力,是昭通树立形象,扩大影响和提高竞争的重要因素,也是昭通实现跨越式发展、赢得发展主动权的重要支撑。

(三)昭通文化建设是促进昭通文明进步,提高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

昭通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自秦开“五尺道”,汉凿“南夷道”,打开了边疆同中原文化交流的通道,昭通就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走在了文明发展的前列,但是由于复杂的历史、社会和地理环境的等原因,加之交通闭塞,昭通逐渐在发展的过程中落后了,群众科学文化素质偏低、文盲和半文盲率高,教育、经济文化总体水平还较为落后,贫困面还比较大、贫困率发生还比较高,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群众自我发展的能力还比较弱,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与发达地区相比较还有较大差距,收入水平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相比较还偏低,劳动者素质提高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昭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瓶颈,尽快提高劳动者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加快昭通文明进程的步伐,成为了当前昭通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必然要求和迫切要求。

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昭通文化建设的相互关系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昭通文化建设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有机统一。

一方面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昭通文化建设,为昭通文化建设指明方向、提供途径、塑造灵魂。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涵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的民族科学大众的文化,旗帜鲜明地为昭通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途径、塑造了灵魂。

(一)文化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指导思想,也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决定着昭通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的社会意识也日趋多样、多元、多变,面对多元、多样、多变的形势,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前提下,越需要用马克思主义来整合、引领,最大限度地形成思想共识、凝聚力量。昭通文化建设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分清主流与支流,先进与落后,才能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方向。

(二)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

毛泽东提出“文化的根本问题是为什么人的问题”,指出革命文化必须为人民大众服务,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文艺工作者不站在工农兵的立场去描写工农兵,而是站在小资产阶级的立场去描写工农兵,那只能说是“衣服是劳动人民,面孔却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这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也是昭通文化建设的根本。昭通文化建设只有坚持为社会主义建设为人民服务的方向,才能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出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才能真正做到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才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认同和喜爱,才能提高和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才能为昭通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成为昭通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动力源泉和精神支柱,才能推动昭通小康社会的全面实现。

坚持“双百”方针是文化建设的内在规律。只有坚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方针,才能促进不同学术观点、不同学派自由、不同艺术作品相互争鸣相互切磋,调动起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只有通过发扬学术民主和艺术民主,坚持加强针对性引导,析事明理,解疑释惑,才能真正推动昭通哲学社会科学的大发展大繁荣。

(三)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传承、开放和超越的态度

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科学大众的文化为我们指明了文化建设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文化要大发展大繁荣,既要开拓创新,体现时代性,也要弘扬传承,保持民族性,做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更要以包容开放的心态,吸收借鉴世界优秀文化为我所用,洋为中用、博采众长,要通过加强对外交流,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昭通文化要大发展大繁荣也要立足当代又继承本地区本民族优秀文化,既吸收本国其他地区、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也吸收借鉴人类文明成果,坚持传承、开放和超越的态度,才能推动昭通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另一方面,昭通文化建设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实践,两者有机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建设先进文化要解决好文化建设的实践问题。昭通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具体体现,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实践。昭通文化建设是具体的、历史的,昭通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部分,以其丰富生动的实践反映和体现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具体要求。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时期,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如何形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如何正确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如何体现民族特色,又体现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既吸收外国优秀文化,又防止和消除文化垃圾的传播,如何抵御西方敌对势力对我“西化”、“分化”的图谋,如何建设先进文化必须处理弘扬主旋律和发展多样性,如何努力建设先进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2](P.245-246)。昭 通 文 化 建 设 的 新 鲜 经 验 和 实 践都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和范例。昭通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在实践中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开辟新途径、探索新办法、创造新经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指导和引领昭通文化建设,昭通文化建设实践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三、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昭通文化建设

先进文化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方向、体现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反映 时 代 进 步 潮 流 的 文 化[3](P.248)。 昭 通 文 化 要 实现大发展大繁荣,必须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引领和支撑。

(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社会主义文化要大发展大繁荣必须以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为核心才不会迷失方向,丢失根本。我国有56个民族、13亿人口,在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的情况下,要把广大人民的思想意志凝聚好,使中华民族更好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铸就能够有效发挥统摄、引领和整合作用的核心价值观。正是基于全局和战略的考量,我们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1]。只有建设具有广泛感召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增进社会共识,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抵御各族腐朽文化的渗透,维护我国文化的安全,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3](P.256)

(二)弘扬“昭通精神、昭通作风、昭通速度”,打造和培育昭通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心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的总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时代的人们在文明创建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和优良品格,是民族精神在现时代的反映,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昭通精神是昭通人民在长期实践和共同生活中形成具有昭通人性格、气质、心理的民族精神。在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昭通精神又被赋予了以改革创新为主要内容的时代特征。昭通精神是昭通民族精神在现时代的具体体现。当前昭通经济要实现跨越式发展,迫切需要发挥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来支撑和引领,昭通精神是昭通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融合和体现,既继承昭通人坚毅勇敢的品质,又开拓创新、奋勇争先,它深刻影响昭通人民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深刻影响着昭通社会发展的走向,对于推动昭通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作用,是昭通发展的动力源泉和精神支柱。当前在弘扬“昭通精神、昭通作风、昭通速度”基础上,应着力培育昭通人民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创造的新精神新风貌新作风新品质,铸就昭通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推动昭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三)要继承发展昭通本地文化,更要吸收借鉴其他人类文明成果,在多元文化的共融共生中,促进昭通文化的繁荣

昭通是滇、蜀、川三省经济文化交汇地,境内峰峦叠嶂,山河纵横,物产丰富,是中原文化传入云南的通道,素有“锁钥南滇,咽喉西蜀”之称。自秦开“五尺道”,汉开“南夷道”,这里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人文历史,大批移民不仅把内地先进的技术传入昭通,也把内地文化移植到昭通,形成了独有的乌蒙文化、朱提文化、僰人文化,昭通市过山洞曾经发现出土过一枚距今十万余年的“昭通人”牙齿化石,说明人类祖先很早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东汉孟孝琚碑,被誉为“滇中瑰宝”,是云南出土最早的碑刻。昭通580万人口当中,有着世代居住的汉、彝、苗、回等民族,各民族在推动昭通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还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文化。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为昭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历史的车轮总是大踏步向前推进,要繁荣发展昭通文化,除了继承自己的文化基础,更要创新文化发展,才能推动文化前进步伐,才能引领时代的风尚。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过程表明,一种文化与异质文化的交流、冲突和融合,是保持其生命力、实现自我更新和发展的重要机制,是文明演进的一种带规律性的现象[4](P.100)。中华文化本身就是一个 多民族、多地区、多元文化融合发展的文化,繁荣发展昭通文化,必须在立足于昭通丰富的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吸收借鉴其他地区和世界的优秀文化,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突出特色,形成文化优势,才能焕发出新的活力,同时也要注意结合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历史实践,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既反对全盘否定自我文化,也要反对全盘西化、照抄照搬,不断发扬光大具有新的思想新内涵的文化,使之成为民族精神之源,再塑文化辉煌。

(四)昭通文化建设要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昭通文化建设实践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思想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针,也是指导昭通文化发展,提高昭通文化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保证。当前,文化建设上还有一些突出问题值得关注。比如,在文化布局上,城乡、区域、门类之间发展不平衡,各类文化设施、文化服务在农村、基层相当薄弱,特别是在一些民族地区、贫困地区,人们的基本文化温饱还难以保障。在产业集中度上,散、小、滥的问题依然存在,规模实力、抗风险能力还比较弱[1],文化项目雷同、同质化严重。因此,昭通文化建设必须始终坚持按照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统筹兼顾地协调好文化建设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以科学的方式解决昭通好文化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来促进昭通文化的健康持续发展,把科学发展的理念贯穿到昭通文化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全面提高昭通文化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五)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繁荣发展昭通文化

改革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是文化发展的动力。昭通文化建设要迸发出发展的活力,创造的持续力,必然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增强文化体制机制的创新,深化文化体制的改革。当前,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关键在于要始终坚持文化事业由政府主导,文化产业坚持面向市场,一方面,政府要在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上履行好自己的职能,要在完善机制上做文章,要在建设人才队伍上发挥作用,要在文化资源整合上突出作用,启动昭通文化工程建设,另一方面,要尽快推进的国有文化经营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法人治理结构转变,建立和完善文化的现代企业制度,着力培育一批文化骨干企业,使得昭通文化企业的规模、速度和竞争力上大幅度提升,并用昭通厚重的历史文化魅力和文化发展的无限潜力吸引一大批文化战略投资者来昭通建功立业,全力打造昭通文化品牌,建设昭通文化名城。文化的本质是创新,要推动昭通文化的发展,必然要使创新成为昭通文化建设领域的主旋律,最强音,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起人民群众创造文化的活力,营造出文化创新的氛围,使创新成为昭通文化发展的必然需要,适应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需要,为人类文明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1]求是理论网.云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主义文化的思考《红旗文稿》[EB/OL].(2010-08-10).http://www.qstheory.cn/hqwg/2010/201015/201008/t20100810_42255.htm.

[2]《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教材编写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疑难问题解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本书编写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4]本书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昭通建设文化
发展中的昭通学院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谁远谁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文学自觉与当代文学发展趋势——从昭通作家群说开去
小地方文学史的可能与向度——冉隆中和《昭通文学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