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期刊如何在论文严重外流的情况下吸引稿源——以《分析测试学报》为例
2013-08-15盛文彦吴惠勤龙秀芬周启动宾仁茂谭幸谊
盛文彦,吴惠勤,龙秀芬,丁 岩,周启动,宾仁茂,谭幸谊
(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 广东省分析测试技术公共实验室 《分析测试学报》编辑部,广东 广州 510070)
2011年,我国机构作者为第一作者发表的国际论文共14.36万篇.2002年1月1日至2012年11月1日,我国科技人员共发表国际论文102.26万篇,排在世界第2位;自从2009年起,我国发表的国际科技论文总量就跃升为世界第二位,并一直保持至今.近10年来,我国科技论文的发表数量大幅增长,目前已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1].有媒体曾报道,英国皇家化学会出版机构每年接到中国的投稿量为3 000多篇.大量优秀稿源的外流加上国际出版商的大举入侵,使得本来就市场化程度很低的我国科技期刊面临举步维艰的尴尬境地[2].
张绚丽[3]对中国科技论文外流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由于中国大多数科技期刊的出版仅限于国内,其影响因子较低,极大地影响了中国科技期刊的健康发展,中国在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方面仍很薄弱.而陶范[4]认为,评价指标以及政策导向是解决优秀论文外流问题的关键,应重构科研评价指标,完善科研奖励制度,改革职称评定办法,引入代表作制度,剔除数量标准和期刊档次标准.无独有偶,宋鸿[5]在《高水平学术论文外流问题应当引起重视》一文中也认为,国家有关部门应修订评价科技成果、科研人员有关论文发表的评价指标和指标权重,并且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应该注意政策的平衡.
对科技期刊而言,短期内大幅提升影响力或依靠评价体系或者相关政策导向的更改带来优秀稿源并不现实.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想要吸引更多的稿源,期刊的自身建设是根本.如何从自身实际出发吸引稿源,是各科技期刊单位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出击的最实际的途径.稿件是期刊的根本,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稿子,期刊便无法生存.一篇稿件从作者写作到刊发的流程一般为:有投稿意向并选择刊物→投稿→审稿→编辑→刊发.本文从论文的刊发流程入手,分别从作者投稿阶段、编辑部审稿阶段和编辑加工与刊发阶段分析吸引稿源并进一步提高期刊影响力的一些具体可行的措施.
1 作者投稿阶段
1.1 作者投稿意向与选择刊物
作者的投稿意向可以是自发的,也可以是被引导投稿.此处的“被引导投稿”是指作者本来没有投稿愿望,在编辑的引导、督促和帮助下投稿,即编辑术语中的“组稿、约稿”.两者的共同点在于,其投稿的首要考虑因素都是期刊的品牌.品牌代表着刊物的实力和个性,丝丝入扣的体现在办刊的各个细节中.作者尤其是高端作者投稿时第一看中的是期刊的品牌[2].品牌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是“知名度”却可以通过对外宣传获得,这点朱大明[6]在《略论科技期刊的自我宣传》中有过精彩论述.他提到的“发挥名人效应”、向权威人士约稿、开设“著名专家论坛”栏目等建议已被大多数学术刊物采用.
《分析测试学报》即在新一届编委会中聘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小明担任主编,江桂斌院士作为副主编.在开展各种活动方面,《分析测试学报》也毫不逊色,在学报“30周年刊庆”中策划了如“VIP招募”、“30周年专刊”等一系列活动,获得了良好的对外宣传效果.在专题开辟及约稿方面,针对日益严峻的食品安全问题,并基于本学报所在分析测试中心的优势,积极组稿、约稿,开辟“食品安全”专栏,获得了读者的一致好评,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30周年专刊的内容也是经过精心策划后,向编委和审稿专家们约的高质量稿件;同时,学报紧跟行业动向,新开辟了“新仪器、新方法展示专场”和“分析测试技术与标准化”栏目,提高了本刊的关注度.另外,本刊在行业论坛“中国(广州)分析测试论坛”召开之际开展的论坛征稿活动也得到了广大作者和读者的热烈响应;2011年的“国际化学年”宣传读物亦得到了读者的广泛好评.在网络互动宣传方面,《分析测试学报》率先在分析化学类刊物中,免费向投稿作者、注册读者推送最新一期的电子版刊物,收益良好;同时,在网站主页上开展的“百篇优秀论文评选活动”得到了广大读者的积极响应.
1.2 投稿
在投稿方式上,传统的纸版稿件邮寄方式已遭到淘汰,电子邮件及在线投稿成为主流.数字化出版已成为期刊出版不可逆转的趋势,是国际化的大方向.在线投稿系统可实现网上投稿、审稿和编辑,方便快捷,避免了邮件或纸版投稿的繁琐,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为越来越多的编辑部所采用.由于选定刊物后,作者的投稿并不是简单的“点击发送”,拥有方便快捷的在线投稿系统,也是期刊吸引稿源的重要方面.在线投稿,不仅方便,而且作者可以随时跟踪稿件的处理进度,保持和编辑部的实时沟通,有利于稿件的快速发表.
《分析测试学报》是较早一批使用在线投稿的刊物,在线系统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稿件的处理效率,缩短了初审周期,降低了稿件丢失的风险.在2011年进行了投稿系统升级,升级后的系统增加了许多新的功能,如对每一篇新投稿,系统都会给出20条左右的相似文献,方便审稿时进行检索,免去了审稿人在不同数据库中检索的麻烦,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审稿效率.同时,新系统的投入使得编辑部可以在线跟踪审稿专家的审稿进度,按时提醒、催促专家审稿.而“推荐审稿专家”功能大大扩充了本刊的审稿专家库,使得编辑部在稿件送审方面具有更多的主动性,有利于把握总体的审稿时间,缩短审稿周期.目前,大多数中文期刊的发表周期要半年以上,而本刊的审稿周期基本可以控制在一个月左右,发表周期为四个月,大多数不会超过半年.发表周期的缩短对作者是一个很有力的吸引.
2 审稿阶段
审稿包括初审(编辑审稿)、外审(专家审稿)和终审(主编审)三个环节.审稿质量的好坏主要体现在审稿效率和审稿质量两方面.审稿效率在采用在线投稿系统后已有大幅提升,不再详述.这里主要讨论审稿的质量问题.
2.1 初审
编辑部一般在投稿后5日内完成初审.初审后编辑需要决定是否进行外审,对于不符合外审条件的稿件,如果以“本文不满足本刊的发表要求,建议作者改投他刊,感谢作者对本刊的关注”大而化之的语言退稿,可能会伤害作者的感情,失去潜在的投稿作者.因此,在初审时,《分析测试学报》编辑部要求给出具体的、实用的、甚至富有启发性的退稿意见并逐条列出.如“(1)本文的编写格式及参考文献格式均不符合本刊要求,请参照本刊格式修改;(2)文中的图表过多,建议删去部分图表,改用文字描述;(3)建议补充检出限数据及干扰实验;(4)建议作者补充实际样品的图谱并与已报道的方法进行对比,突出本方法的创新性及优势;(5)结论中XX方面的问题作者在正文中未提及,请仔细核对.”等等.因为审稿不仅是挑选好的稿件,对培育好的作者同样重要.如果说稿件是期刊的本,那么作者就是根.稿件的质量参差不齐,跟作者的写作水平有很大关系.一篇好的文章不仅要“做”的好,更要“写”的好.有的稿件的“底子”不错,但作者不会“写”,如果因为“写”的问题而退掉一篇好的稿件,于作者和编者双方都是损失.这就要求编辑有足够的耐心去“教”作者如何把文章写好,如果一篇被退掉的稿件,按照编辑的退稿意见逐条修改后又能被录用,便是双方的共赢了.
2.2 外审
外审的主体是审稿专家.审稿专家在提高学术期刊稿件质量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对审稿专家进行适当的激励和情感沟通可以调动其积极性.给优秀的审稿专家荣誉,对审稿质量较高的专家年终进行表彰,让优秀的专家成为编委会成员或荣誉编委等都是很好调动审稿专家积极性的方式.目前,《分析测试学报》在每年的年终时都会在网站主页刊登“致审稿专家的感谢信”,并同时评选年度优秀审稿专家,收到专家们的热烈欢迎.同时,审稿专家在业界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号召力,让他们帮助编辑部组稿或约稿,可以吸引优质稿源.最重要的是,审稿专家往往也是作者,由于他们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写作时视野更开阔,对专业的把握更深入,所以是写综述文章的最佳人选,他们写出的综述文章往往具有高引用率,对提高期刊的被引频次效果很大[7].《分析测试学报》在策划30周年庆活动时,便是向审稿专家和编委约稿,将他们的文章做成专刊发行,受到了读者们的广泛好评,当期发行量比同期增长近一半.同时,编辑部还应该及时扩充专家库,及时给审稿专家库加注新的活力.另外,也需要对进入审稿专家库的专家实行动态式管理,专家们需要按照期刊的审稿要求进行审稿,对审稿能力较差的专家进行淘汰.
3 编辑加工与刊发后信息反馈阶段
3.1 编辑加工
编辑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组稿约稿、初审及编校等方面,前两方面的内容上文已有论述,本部分主要讨论一下编辑加工工作.编辑加工是对已录用稿件的细化加工,在提高稿件质量及刊物质量方面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编辑的工作看似简单且流程化,实则繁琐且要不得一丝粗心和马虎,需要很大的耐心,既要着眼于细微处,又要做到统观全文,一丝不苟,大到整个文章的架构、研究意义、前后逻辑,小到一个标点符号都要仔细推敲.编辑的素质直接决定了文章编辑的质量.学术期刊的编辑不仅要具有高的编校素养,更要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不仅要做好文字工作,更要做好“专业工作”.目前编辑参加外出交流的机会很少,即使有培训机会,也大多是编校方面的培训,而对于学术期刊的编辑,其学术能力也是不能忽视的.虽然审稿专家在外审的过程中已经解决了大部分专业方面的问题,但是因为时间有限,审稿时并不能像编辑一样逐字推敲,这就需要编辑的“慧眼”了,所以对于编辑来说,加强“学术”方面的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分析测试学报》编辑曾在编辑过程中发现一处疑问,并在清样时请作者核对.作者经仔细检查后发现该文章存在严重错误,特意致电编辑部,感谢编辑们的细心,没让他在同行里丢脸,同时该作者也成为《分析测试学报》的忠实粉丝.
3.2 刊发后的信息反馈
刊物发行后,一个流程结束,进入新的循环.从表面上看,出刊后编辑部对于稿件或作者的责任已经完结,实则不然.对于期刊来说,论文的发表不是终结,惠于作者和读者才是真正的目的[2].“产品”出来了,如何提供好的“售后”服务,赢得更稳定的“客户”是每个期刊都应该思考的问题.由于作者会关注论文刊发后的反馈情况,编辑部及时发布其论文的被引频次和下载频次等信息,可以让作者了解其研究内容的被关注程度,指导后续研究方向.这种增值服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作者的投稿积极性.《分析测试学报》会将最新一期的文章置于首页供读者免费阅读,而且,每篇文章的被点击次数和下载次数一目了然,不仅宜于作者,而且也可以帮助读者了解目前受关注的研究课题.引申开来,本学报对于读者的服务还有免费刊载大型会议与会专家的演讲报告,即本刊网站主页的“专家讲坛”栏目.该栏目的开展使得未能有机会参加行业内大型学术会议的研究人员也能有机会共享与会演讲专家的精彩报告,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
4 结语
本文在论文外流的严峻形势下,从《分析测试学报》的自身实际出发,基于投稿的各个流程,讨论了可能吸引稿源的各个举措.相信在读者、作者、审稿专家、编委以及期刊工作者坚持不懈的努力下,高水平学术论文外流现象必将得到有效遏制,我国的科技期刊也将得到长足的发展.
:
[1]张世海.学术期刊走出去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影响——对《自然》、《物理评论》的分析与研究[J].出版发行研究,2008(8):67-70.
[2]陈玲,邹栩.影响科技期刊潜在作者投稿的因素分析及编辑对策[J].编辑学报,2011,23(5):384-387.
[3]张绚丽.中国科技论文外流问题探析[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6):124-126.
[4]陶范.我国科技论文外流问题探析[J].编辑学报,2007,19(4):253-255.
[5]宋鸿.高水平学术论文外流问题应当引起重视[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5,l6(5):736-739.
[6]朱大明.略论科技期刊的自我宣传[J].编辑之友,2003(S1):55-56.
[7]卫李静,曹昭君,严梦,等.如何发挥编委会和审稿专家在提高学术期刊稿件质量方面的作用[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1,31(3):12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