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模式下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思考
2013-08-15魏鹏举
□魏鹏举
(山西省交通运输厅阳黎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处,山西太原030006)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电子商务活动空前活跃,网购成为人们日常消费的新渠道,便捷的信息流和商流得以通过互联网高速公路实现通达,电子商务成为未来最富有生命力的商务模式。然而,要最终实现交易,物流却成为瓶颈环节。随着电子商务企业的极速发展,电子商务在给物流行业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对电子商务模式下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综合分析电子商务模式下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就成为当前研究该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
1 电子商务模式与第三方物流简介
1.1 电子商务模式与第三方物流的含义
1.1.1 电子商务的含义
电子商务(Electronic ommerce),简称EC。电子商务模式相对于传统商务模式来讲,通常是指在商业活动中,借助互联网开放的网络环境,基于浏览器与服务器的应用方式,买卖双方在互联网上进行各种交易活动,使消费者的网上购物、企业之间的网上交易以及各种商务活动、金融活动和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等得以实现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它主要包括 B2B(企业到企业)、B2C(企业到消费者)、C2C(消费者到消费者)三种形式。
目前,我国的电子商务正处于稳步发展的阶段。几乎所有的实体企业都在互联网上建立了自己的电子商务网站,介绍自己的企业,提供企业的各种供求信息,展示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有的还提供电子交易手段、进行网上交易;专业的电子商务企业如阿里巴巴,则借助网络为买卖双方搭建起了商品交易的信息平台,网购已成为人们日常消费的习惯之一,电子商务企业对传统的实体零售企业已构成了巨大的冲击。2012年的“双十一”所掀起的网购狂潮,更使电子商务模式在我国的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激励。无疑,电子商务模式将成为未来主要的商务模式之一。
1.1.2 第三方物流的含义
第三方物流(Third-Party Logistics),是指企业通过与第一方或第二方的合作为客户提供专项物流、物流解决方案等专业化的物流服务,第三方物流强调的是长期的合作关系,谋求与客户协作解决具体的不同问题,并公平分享利益和共担风险。其专业性所具有的低价高效优势,有助于提升企业核心业务的竞争力。
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来源于传统的仓储和运输企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也显示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
1.2 电子商务模式与第三方物流之间的关系
1.2.1 第三方物流是实现电子商务模式最终交易的最有力保证
电子商务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数字化通信网络和计算机设施替代传统交易过程中的信息存储、传递、统计、发布等环节,实现了商品交易及其管理活动的全过程电子化,使信息传递高效率、数字化、网络化。但商品要最终迅速、准确到达,要靠物流来实现,尤其是规模化的物资流动,就更是如此。专业的第三方物流成为解决电子商务物资流动的最有力保障。
1.2.2 电子商务模式的发展催生了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且信息技术不发达时,第一方(生产者)物流与第二方(消费者)物流是物流的主流,即大多数企业选择自营物流,收入较低的消费者也愿意自己承担一部分物流功能。而在电子商务模式下,消费者购买行为的随机性和灵活性较强,表现为时间上随机,地域上分散,购买商品种类多,再加上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的个性化要求较高,如果企业选择自营物流,将进入两难境地:要满足消费者的要求,成本的增加将使企业不堪重负;控制成本,则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同时,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其时间价值也随之提高,他们更愿意付出一定经济代价换取休闲或工作时间。因此,第三方物流应运而生,通过对不同企业的物流需求进行整合,按照专业化分工的原则,可以将物流成本降低到一个可以接受的程度,同时专业、规范企业高效率的物流服务也可以满足电子商务模式下消费者的随机性、灵活性的消费要求。
1.2.3 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制约着电子商务模式的发展
电子商务模式凭借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和配套的支付手段的不断完善,正在对传统商业模式形成巨大的冲击,将成为未来商务模式的主流。但在电子商务模式下,最终商品的交易完成,必须进入实物递送阶段。没有配套的第三方物流的同步发展,将使电子商务模式的未来发展受到极大的掣肘。如我国当前电子商务企业的简单粗放的物流模式所造成的商品丢失、损坏、野蛮分拣、效率低下等问题,已成为严重制约电子商务模式大发展的物流因素。
2 我国电子商务模式发展现状及第三方物流对电子商务发展的制约问题
2.1 我国电子商务模式的发展现状
2.1.1 我国的电子商务市场呈现强劲的发展势头
2006年,通过中国社会科学院互联网研究发展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2005年的电子商务市场增长势头迅猛,由2004年的3500亿元的网上成交额跃至2005年的5531亿元,达到158%增长幅度。消费者网上消费购物的比例在2005年12月达到了71.31%,首次超过了亚太地区70%的平均水平。刚刚过去的2012年“双十一”电商促销,仅阿里巴巴一家宣布的其支付宝总销售额就达到191亿元,同比增长260%。
2.1.2 我国的电子支付环境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为电子商务模式的实现提供支付保障的网络银行、第三方支付、电子钱包、数字货币、智能卡等支付手段正逐渐普及。我国网上银行的用户数量,在最近几年一直保持快速增长。网络银行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支付环境,很好地解决了困扰电子商务模式发展的资金流问题,保障和促进了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
2.2 第三方物流对电子商务发展的制约问题
2.2.1 我国物流业发展在宏观管理上欠缺统一规划
在我国,物流业所涉及的行业主管部门包括交通部、铁道部、邮政局、海关等多家单位,由于这些部门的历史原因其规定各不相同,没有一个统一的、系统的整体物流宏观管理的构想,在保障物流顺畅运行和节点之间的协调发展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没有形成整体发展的宏观视野,基础设施的标准化程度、先进性、协调性等方面都有很大欠缺,制约着国内物流业的整体发展。
2.2.2 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相对较低
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主要有以下几类:
(1)由那些从传统的运输、储运企业拓展业务转化而来的企业
(2)外资来华投资建立的物流企业
(3)中国邮政、铁路以及空运等此类特殊的国有垄断企业。
虽然这几类企业凭借其各自的优势,正在积极开拓某些现代物流服务领域,但从整体来看,目前普遍表现出各自经营管理还是处于相对较低水平。这些较低水平主要表现在:物流服务机能还停留在单一的运作模式上,同时,物流运作的质量程度不高、物流效率低下;服务网络有效性不足。
2.2.3 我国的第三方物流服务还没有成为物流市场的主流
从统计数据看,国内目前对第三方物流具有较多需求的仍然集中在一些外商投资企业、高新技术以及连锁经营、电子商务企业、少数国有大中型工商企业,其中我国企业大多数还保留着自营物流的经营方式,忽视或不愿采用供应链管理的模式,第三方物流的观念还未成为国内大多数企业的物流观,第三方物流服务还未成为物流市场的主流。
2.2.4 第三方物流信息平台构筑滞后
第三方物流信息平台包括全球定位系统、公共信息交换平台、数据交换系统网络服务中心、地理信息系统等。这些信息平台所提供的基础信息和公共服务的发展缓慢,他们的技术服务应用比例在大型企业的中较低,此外,在大型物流企业的应用比例也不高,在中小企业中的运用基本上是一片空白。基础技术的服务运用中比例也相对较低,这样导致整个行业的整合显得相对困难。
3 电子商务模式下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对策
3.1 转变观念,积极构建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
电子商务时代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变化,电子商务模式下的物流管理观念须与时代同步。他们的发展需要依托于大量的制造商以及销售商,如果供应链上的“第一方”和“第二方”没有需求,则无法形成“第三方”的服务。因此,电子商务模式下,第三方物流企业必须树立“合作共赢”的理念和“一体化”的思想,积极寻找有潜力并且愿意与物流企业合作的供应商,并且与它们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把彼此分割的物流环节有机地连接起来,开展优质的一体化物流服务,从而为物流企业的物流活动开辟广阔的市场空间。
3.2 通过深入研究客户企业的物流活动寻找其发展规律
根据电子商务模式中的第三方物流的需要,通过了解客户的生产经营特点,以及不断扩展的业务范围,提供相应的配套服务。
目前电子商务模式下的物流活动已不仅是传统的物流运输以及仓储,同时要求相关的企业一起参与到客户的物流体系中,通过增加有关客户企业的效益、经营效率来进行整体运作,广泛深入到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因此,第三方物流企业应完善装备,提高综合服务能力,拓展企业的业务范围,让企业的专业化水平得以提高,使服务成本降低,真正使客户企业感受到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为其带来的自身企业所无法获得的效益。
3.3 致力于培育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的、能够长期产生独特竞争优势的能力。核心竞争力对第三方物流企业而言,是指企业在提供物流服务的过程中,有效地获取、协调和配置企业的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为客户提供高效服务和高附加值,使客户满意并使企业获得持久竞争优势的能力。第三方物流企业要想跟上电子商务模式的快速发展态势,必须靠自身的核心能力为电子商务模式下的相关企业提供更高品质的物流服务,才能谋求长远发展。所以,企业通过建立培养人才、使用人才以及留住人才的良好氛围,改变以往粗放简单管理的管理方式,引进现代管理理念,改进有关物流设备、相关的物流技术及经营、管理水平,对自动化的高层货架及立体仓库进行了解,引进扫描仪、条形码等相应的物流装备技术,实现搬运、装卸等作业过程的自动化、机械化,加强思想管理等现代管理技术的应用。
3.4 政府应从宏观管理方面为物流企业提供良好的软硬件环境
为使第三方物流与电子商务模式同步发展,政府应在物流基础设施如港口码头、铁路公路和航空港的建设等方面有步骤地为物流企业提供必要的硬件支持,逐步建立起标准化程度高、具有前瞻性和统一规划的基础设施;同时,也要注重软环境的改善,如加强政府对物流及其相关产业的一体化管控,减少并逐步消除政出多门等制约企业发展的软环境约束,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为第三方物流与电子商务的同步发展提供良好的宏观环境。
[1]梅 焰.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邱均平,宋恩梅.论电子商务中的物流管理创新[J].中国软科学,2002(4).
[3]郭晓莉.现行电子商务企业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