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物流岗位的商务单证实务教材的研发

2013-08-15陈明舒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单证商务岗位

□陈明舒

(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天津300251)

1 国际物流及商务职业领域现状及高职教材建设现状分析

1.1 国际物流及商务职业领域现状分析

2001年底,我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第143个成员国;2004年7月,我国的外贸经营权管理由之前的审批制转为备案登记制,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6次变革,彻底放开了外贸经营权限制,外贸经营主体扩大至个人。伴随我国外贸环境的不断改善,我国的对外贸易额屡创新高,2003年至2011年间,我国货物进出口贸易年均增长21.7%,2011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跃居世界第二位,连续3年成为世界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据海关统计,2011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达3.6万亿美元,2012年,这一数据预计增加8%,达3.8万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

必然地,在贸易量迅猛发展的背后是对具备专业技术和操作能力的国际物流和国际商务领域人才的大量需求。众多高职院校从行业、企业岗位需求角度发现,商务活动中的单证岗位工作因上手快,注重效率和准确度,人才提升潜力大,而入职要求水平适应高职学生的工作能力。因此,一些高职院校选择从单证方向着手培养国际物流及国际商务方面的专门人才,并纷纷在物流管理、报关与货运代理、国际贸易实务及国际商务等专业开设国际商务单证及其相关课程,如进出口业务单证实务、国际贸易实务与单证实训等等。这些专业的课程无一不是针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中的涉外服务类岗位任职要求所描述的标准而开设的。例如,类似的职业岗位均要求任职人员应具备熟悉进出口业务活动环节程序、了解进出口业务常用单据的内容结构、掌握常用单据的缮制方法以及能够办理进出口相关业务的从业能力等。

1.2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现状分析

伴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不断明晰,我国高职教育的专业建设工作也在不断深化,而专业建设的重点无外乎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专业相关要素的建设。对专业建设工作来说,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是专业建设的基础和落脚点;而对课程建设工作来说,教材建设则是课程建设的关键和保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及教育“十二五”规划纲要都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明确要求,对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也给出了指导意见。为此,教职成司也于2012年底颁布《关于开展“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选题立项的通知》,针对教材建设工作作出了相应的部署。

高等职业教育教材建设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基本建设内容,是教育思想、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集中体现,是培养技术技能型高素质专门人才的基本保证,同时,更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

因此,教材开发过程应以职业岗位操作能力为出发点和归宿,将职业岗位操作能力作为教材建设的核心点,同时,将岗位操作能力作为教材内容设计思想的基准点,在充分地开展行业企业岗位任职能力要求调研基础上,归纳、总结出典型工作任务,并抽象和概括出岗位操作能力,以此为依据整合设计开发出符合岗位能力培养要求的教材内容,以工作项目和工作任务的形式布局教材内容结构,体现职业岗位能力的系统性和协调性。

然而,高职教育的教材建设工作滞后于高职教育教学要求,严重影响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综合体现为以下问题:

第一,教材以直接叙述知识为主要编写方式,学科课程体系模式影响根深蒂固,岗位任务内容体现不足。

第二,教材内容只是知识的简单叠加,缺乏内在的逻辑关系,无法体现职业岗位能力的系统性、协调性。

第三,部分“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式教材仍然普遍存在对工作岗位的具体工作任务抽象和概括不足,教材使用过程中造成学生只是知道岗位的工作任务内容,却无法培养出真实的职业能力。

第四,教材内容陈旧,不能体现行业领域最新的制度、要求以及操作方法等的变化。

2 国际商务单证课程教材改革应对策略

国际商务单证及相关课程等作为物流管理、报关与货运代理、国际贸易实务及国际商务等专业的职业核心课程,其教材的建设现状明显地体现了上述问题,也因此严重影响了这些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目前急需能围绕高职物流管理、报关与货运代理、国际贸易实务及国际商务等专业的职业核心课程——国际商务单证实务的教材建设与改革,在充分调研物流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基础上,归纳总结出岗位任职要求及操作能力要求,进而设计开发出符合岗位能力培养要求的教材内容,以工作项目和工作任务的形式布局教材内容结构,开发出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及职业教育教学规律的教材。开发符合职业特色的高职课程教材可以从下面几个角度入手:

2.1 与企业进一步沟通,了解企业一线情况,搜集企业一线案例

在教材编写过程中需要与企业展开深入交流。可以从走访企业展开。在此阶段中,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专家座谈等多种研究方法来完成教材编写的研究工作,对物流岗位操作能力进行深入研究,归纳总结出岗位任职要求和操作能力,形成阶段性研究报告;在此基础上,收集、整理实际工作中的典型案例,结合前期物流岗位操作能力的调研报告设计教材编写内容,并以工作项目和工作任务的形式组织教材结构,体现“项目课程”形式,强调课程知识与工作任务的有效结合,注重逻辑性。此阶段的重要成果应为典型业务案例的整理与设计,以及教材教学内容的转化。

2.2 明确相关职业岗位的能力培养目标

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均是专业建设的构成要素,都是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服务的,而高等职业教育物流管理类教材的建设工作,必然应服务于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工作。如何使教材建设更加贴近职业教育教学规律、更加符合职业教育教学要求,明确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目标是关键。因此,充分、详尽的物流岗位操作能力需求调研,是开发建设符合能力培养要求教材的关键。为此,这一调研工作成为了专业教材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2.3 探索新颖授课方法与教材呼应

在明确物流岗位操作能力基础上,需要探索新颖的教学与授课方法。传统的国际商务单证教学均以国际贸易业务的顺序来展开教学,即从贸易磋商——贸易履行——业务结算——进出口业务操作等环境展开,主要服务于国际贸易企业业务。但是这种传统的贸易授课方式忽视了新型岗位的需求和缺口,可以开发新型的教学模块划分成根据不同岗位和业务情境下的工作来展开教学。我们按岗位业务顺序不同划分为国际贸易单证、企业物流管理单证、国际物流业务单证、进出口通关单证、金融(银行)结算单证、港口码头单证等模块,用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案例引入等新型教学方法,把各个不同行业背景的单证业务进行串联,打破传统国际商务单证教学模式。

只有配合新式的授课教学新方法,有效开发设计教材的形式、内容和结构,真正体现项目教学法与任务驱动法,在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教、学、做一体化”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才能使教材的使用真正满足物流职业岗位能力培养。

教材承载着人才培养工作的诸多内容,而如何与时俱进地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质量是当下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我们需要以正确的心态面对当下高职教育教材建设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运用新式有效的方法变革传统的陈旧教材。只有结合物流管理等高职教育类型中的核心专业,通过对专业的职业核心课程的教材建设改革与研究,探索高职教育物流管理类教材建设的一般规律,才能开发出令广大师生都能满意的优秀教材。也只有通过对地区物流企业岗位任职要求及操作能力的深入调研,结合正在实施改革的新课程改革等专业的实际教学活动,在明确物流岗位操作能力基础上,才能开发出真正体现“项目教学、任务驱动”,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材来。

[1]张 鹏.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国际商务单证教学法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12(2).

[2]崔 玲.国际商务单证课程立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9(6).

[3]徐永兵.国际商务单证员职业能力探索与高职教育反思[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8).

[4]陈 跃.外贸单证课程与国际商务单证员岗位的衔接[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7).

猜你喜欢

单证商务岗位
完美的商务时光——诗乐全新商务风格MOMENTUM系列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基于物流单证的物流信息处理研究
国外商务英语演讲研究进展考察及启示(2004—2014)
外贸单证岗位人才需求分析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
“外贸单证”课、证、岗对接教学思路探析
商务休闲